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典型黑土区耕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的方法,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0、3、12次)与土壤含水量(自然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对黑土主要氮素形态,即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铵态氮与硝态氮质量分数比值(ANR)、可溶性有机氮(SON)及微生物量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含水量条件下,冻融可显著降低铵态氮质量分数,降低幅度42.55%~52.99%,增加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增加幅度可达349.01%~495.32%;饱和含水量条件下,ANR在多次冻融时表现出才显著降低趋势;SON质量分数仅在表少次冻融时有会显著变化(P0.05);MBN质量分数则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显著降低。冻融循环次数对黑土耕层土氮素形态的影响大于土壤含水量,且主要通过显著降低铵态氮和MBN的质量分数、显著增加硝态氮和SON的质量分数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碳水化合物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沙培条件下分别供应铵态氮、硝态氮及1:1的铵硝态氮营养液,研究了2种氮素形态对玉米苗期可溶性糖、还原态糖含量及N、P、K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供硝态氮时,玉米幼苗根、茎、叶积累的可溶性总糖和植株累积的还原态糖最多,结构多糖(纤维素)的含量也最高。硝态氮营养条件下,各器官积累的氮素增多,磷、钾累积量提高。这些生理特性的差异导致植株积累的碳水化合物最多,最终使玉米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氮素形态对兴安落叶松幼苗的营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以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幼苗为供试材料,研究兴安落叶松幼苗对氨基酸态氮(甘氨酸、谷氨酸、赖氨酸)、铵态氮(硫酸铵)、硝态氮(硝酸钙)的吸收与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氨基酸态氮和铵态氮对兴安落叶松幼苗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明显好于硝态氮。氨基酸态氮比无机态氮更能有效提高幼苗体内N、P、K养分质量分数,甘氨酸、谷氨酸对兴安落叶松幼苗铵态氮的供应能力与硫酸铵等效,赖氨酸态氮次之。氨基酸态氮和铵态氮对兴安落叶松幼苗硝态氮的供应无明显效果。供应氨基酸态氮和硝态氮后,营养液pH值显著升高;供应铵态氮,营养液pH值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粉土和青紫泥两种典型土壤种植水稻,研究尿素添加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土壤氮素转化及水稻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田施用含DMPP硝化抑制剂的尿素,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中铵态氮浓度分别增加94.6%~97.9%和55.4%~65.1%,硝态氮浓度下降49.0%~81.3%和33.9%~83.7%,亚硝态氮浓度下降46.9%~90.9%和53.7%~90.2%。添加DMPP抑制剂于尿素,小粉土和青紫泥处理水稻的产量增加24.9%和14.2%,生物量增加20.6%和14.4%,吸氮量增加15.3%和22.5%。DMPP抑制剂可有效保持土壤高铵态氮浓度、低硝态氮与亚硝态氮浓度,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氮素形态对烤烟烟叶TS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烤烟烟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烟草特有的亚硝胺(TSNA)的含量随硝态氮含量增加而增加,而总氮、蛋白质和烟碱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不同部位的烟叶中其硝酸盐、亚硝酸盐和TSNA的含量排序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硝态氮与铵态氮适宜的质量比为50%∶50%.  相似文献   

6.
以西兰花品种碧绿为试材,采用双因素交互试验设计,设置3个灌水量水平——W1(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W2(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W3(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和3种氮素形态——N1(全硝态氮)、N2(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为7∶3)、N3(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为5∶5),研究不同灌水量与氮素形态对西兰花干物质积累(干重)、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的来看,在相同氮素形态下,西兰花干重、产量、氮肥偏生产力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的灌水量下,西兰花的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与此正好相反。综合来看,本试验条件下,当灌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为5∶5时,西兰花的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干重等性状均表现较优,是适宜当地西兰花生产的水氮组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双氰胺(dicyandiamide,缩写DCD)单次配施和连续配施的土壤氮素形态和蔬菜硝酸盐累积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DCD单次配施的长期叶菜甘蓝生长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幅为21.3%-339.4%,土壤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降幅分别为5.4%-80.2%和4.4%-58.3%;短期叶菜空心菜收获时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了299.4%,土壤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26.2%和31.7%。DCD连续配施的"甘蓝-菠菜-空心菜-萝卜-大白菜"种植体系中,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均呈累积的趋势,配施DCD的土壤铵态氮含量从略高于化肥处理(44.0%)发展到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392.5%,P<0.01),土壤硝态氮含量从极显著低于化肥处理(-68.2%,P<0.01)发展到显著高于化肥处理(146.6%,P<0.05),菜体硝酸盐含量从显著低于化肥处理(-30.2%,P<0.05)发展到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40.4%,P<0.01)。由此可见,DCD单次配施可显著降低菜体硝酸盐含量,而连续配施DCD的土壤能维持一定量的铵态氮水平,这些盈余的铵态氮会进一步转化为硝态氮残留在土壤中,并可能产生蔬菜硝酸盐累积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在3种氮素形态及其配比(铵态氮/硝态氮的比例分别为100:0、0:100,50:50)的霍格兰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lCl3(20、40、60 mmol/L),研究铝胁迫下氮素形态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探讨铝毒防治措施.研究结果,铝胁迫下水稻幼苗地上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减少,根系活力降低,地上部丙二醛含量增加;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主根长度、根总体积均比对照减少.在20~60 mmol/L AlCl3处理范围内,水稻幼苗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以铵态氮/硝态氮为50:50时最高,其次是铵态氮/硝态氮为0:100和100:0;丙二醛则表现为铵态氮/硝态氮为50:50时最低,其次是铵态氮/硝态氮为0:100和100:0.对水稻幼苗各项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表现为铵态氮/硝态氮为50:50时,铝胁迫下水稻幼苗的根系质量最好,株高和干重最大.各项生理指标和相关农艺性状综合分析结果,铵态氮/硝态氮为50:50营养能缓解氯化铝对水稻幼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生育后期银杏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生育后期银杏Ginkgo biloba叶品质的影响,按1.00 g.盆-1的氮素水平对银杏2年生实生苗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银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在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根系活力=438.203>F0.01=4.456,F硝酸还原酶=1 103.357>F0.01=4.456),硝态氮、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在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F>F0.01);铵态氮部分替代硝态氮可降低银杏叶中硝态氮质量分数,并明显受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共同影响,使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和总黄酮质量分数增加。以叶中硝态氮、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作为生育后期银杏叶品质衡量指标,以硝态氮∶铵态氮为75∶25和50∶50的配比较优。图6表2参12  相似文献   

10.
在田间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地区日光温室蔬菜收获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基础上,设置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温度以及不同形态氮素比例与用量对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var.ramosa,别称生称)生长及可食用部分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在蔬菜收获后土壤的氮素残留量很高,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约为10∶1;温度对叶用莴苣生长有明显的影响,25℃更有利于其生长;在一定范围内,氮素对叶用莴苣总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当氮素过量时,生物量并未随氮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温度下,随着氮素投入量的增加,叶用莴苣可食用部分的硝酸盐含量增加;同等氮素投入条件下,25℃下种植的叶用莴苣其硝酸盐含量相对较低,单施硝态氮比硝态氮、铵态氮2种形态氮共存时叶用莴苣的硝酸盐含量要高;低浓度氮素时,15℃时叶用莴苣吸收的硝酸盐较多,但高浓度氮素时,25℃吸收的硝酸盐较多。因此,建议在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应减少氮素的投入量,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肥料。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陆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建立产销通路 ,并提及物流在流通环节的重要性。最后就大陆各地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杆菌渗入烟草表皮瞬间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观察实验为例,对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的选题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探讨。该实验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是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厌氧水解效率,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出一株耐低温兼性厌氧蛋白酶产生菌192.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茵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生长8~12h达对数期,初始pH 7.5时酶活力最高.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pH 7.0,酶活力最高达39.3 U/mL.该酶在50℃以下,pH 6.0~9.0性能稳定.在60℃以上热稳定性很差,70℃保存lh酶活力全部丧失.  相似文献   

14.
秸秆切碎灭茬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双轴击切式破碎秸秆和根茬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该机的应用必将促进一年两熟平作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与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养猪场送检的猪肺病料中分离到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PS)可疑菌株。经形态镜检、染色特性、生化和部分生物学特性试验,初步鉴定为HPS。在细菌学鉴定基础上,设计合成3对引物,分别以3株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均扩增出822 bp8、24 bp和1.9 kb的预期特异性条带。以HPS GD株作为参考阳性菌株,以P1、P2为引物,设计优化PCR反应程序,建立HPS 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病料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PS PCR检测方法特异与敏感性高、适用性强,可应用于HPS感染的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万寿菊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臭芙蓉 ,千寿菊、蜂窝菊 ,属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人工栽培万寿菊主要是取其花朵作为提取黄色素的原料。在正常条件下 ,种植万寿菊可实现公顷产鲜花 2 2 .5t以上、产值可达 135 0 0元左右、利润可达6 0 0 0元左右 ,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苦荞的成分功能研究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苦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既能食用 ,又能防病、治病 ,为许多其它主要食物所不及。我国有丰富的苦荞资源 ,对苦荞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本文就苦荞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灌水和过量施钾对烤烟养分含量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灌水和过量施钾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养分含量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N:K2O用量比达到1:3的基础上随钾用量增加,烟株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烟叶产量和化学成分均没显著差异,灌水可以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和上等烟比例,但灌水与钾用量互作对烤后烟叶养分含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铅、镉单一和复合污染及其与常量元素钙、微量元素锌的交互作用对韭菜植株生长发育和Pb、Cd在其根、叶中迁移富集规律的影响。韭菜中Pb、Cd的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得。结果表明,韭菜对Pb或Cd的吸收量与土壤单一Pb或Cd污染程度正相关;Pb/Cd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低浓度复合时相互促进吸收,高浓度复合时优先吸收Cd而抑制韭菜对Pb的吸收;锌在高浓度Pb/Cd污染时表现出优良的拮抗作用,可有效降低Pb、Cd的生物有效性并促进韭菜生长。韭菜根是富集Pb、Cd的主要部位,但受代谢方式、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根、叶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根与叶中Cd的浓度比为1.5左右,Pb浓度比主要为2.5~4.5之间,显示Cd更易迁移至韭菜叶组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