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安徽合肥,流传着一个包青天用鳝鱼为民请愿的故事。 宋仁宗时,有一年江淮地区发生旱灾,河枯地裂,尸横遍野,庐州(今合肥)旱情惨重,民不聊生。包拯当时任监察御史,他满怀忧心,踏遍江淮灾区,体恤灾情,作《请赈济江淮饥民》一书,并带上庐州护城河中小鳝鱼一篓,进京面奏仁宗。朝见后,包拯先把小鳝鱼献上说:此乃臣家乡自产的鳝鱼,请皇上鉴赏。”仁宗看这鳝鱼又细又小,满脸不悦地说:“此鳝  相似文献   

2.
鳝鱼,生存力极强,繁殖率极高,凡有水流的河渠沟塘,鳝鱼都能生存和繁殖。鳝肉鲜嫩,营养丰富。以鳝作肴,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和各餐馆饭店的传统菜、主打菜。但是人们若干年以来在食用鳝鱼时忽略了一点,认为鳝脊骨是废料,因而取了鳝肉而舍弃了鳝脊骨,殊不知这是一个极大的浪费。笔者从事烹调20余年,在挖掘鳝鱼菜肴上动过不少脑筋。两年前在一家餐馆作厨师长,一个秋天的晚上,餐馆打烊,我和几个同事喝酒,吃着鳝肴。这时我想,所有动物的骨骼中都含有天然的钙质,那么鳝的脊骨中也一定含有天然的钙质。鳝脊骨中既然有钙,那么人们何不将它利用起来?怎…  相似文献   

3.
“皮条鳝鱼”是湖北沙市的传统名菜,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此菜叫“竹节鳝鱼”,因菜中的段段鳝鱼形似竹节,故名.皮条鳝鱼系选用当地水田、湖沼中的四~六月所产黄鳝为主料,经剖腹、去骨后,切成二寸多长、四分宽的鳝段,外裹湿淀粉,分两次用旺火油炸而成.此菜烹制精细,外  相似文献   

4.
我是《烹调知识》杂志十多年的老读者。去年贵刊在第一期上刊登了署名为湖北余远武同志的“皮条鳝鱼”一文,拜读后,对文中加放蛋清之说不敢苟同。 “皮条鳝鱼”是荆州地区〈即荆州沙市〉的传统名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因段段鳝鱼似竹节,故原名竹节鳝鱼。后来沙市义森酒楼的掌勺曾友海师傅对其烹调技术加  相似文献   

5.
在湖北沙市一带,厨师常以鳝鱼制作鲜汤.此鲜汤既可使传统名点“早汤面”更赋特色,又可对名肴烩鱼圆、锅巴鱼片、玉粑鳝糊等起提鲜作用.制好鳝鱼鲜汤,可以说是沙市厨师的看家本领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在学厨期间,有一道南京的传统名肴“炖生敲”让我大受启发,因这道菜在初加工时要用刀背或木棍排敲净鳝肉。排敲可以使鳝鱼的肌肉纤维组织松散,易于入味,那可不可以将这种方法用于其它原料呢?于是笔者在生敲技法的基础上,又借鉴了西餐厨师敲打牛排的方法和用具,制作了一道新菜——虾敲。很快,虾敲就成了酒店里的一道旺菜,  相似文献   

7.
“皮条鳝鱼”简称“皮条”,也叫“竹节鳝鱼”,是古荆州传统风味佳肴。清道光年间,湖北监利人朱才哲在台湾宜兰县做知县,把这款“荆邦”菜引入台湾。这款菜在台湾扎下了根,在海内外享有声誉,还缘于一桩讼案哩!  相似文献   

8.
皮条鳝鱼系荆州的传统名菜,因成菜后鳝段形似竹节,故又名“竹节鳝鱼”。那为什么又称它皮条鳝鱼呢?据说是因为这道菜某一年被沙市“义森酒楼”的曾友海师傅加以改进后,由原来油炸一次改为油炸两次,从而使成菜后的鳝鱼口感更加酥脆。因为曾友海的乳名叫“皮条子”,所以荆州人后来便以其乳名改呼此菜为“皮条鳝鱼”。  相似文献   

9.
“琉璃藕”曾是宋代一种宫廷名肴,其来由还有一段趣事,相传和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包龙图”包拯有关。 当年,包大人(包拯)坐堂开封府,他不仅廉洁奉公、体察民情,而且秉公执法、为民除害,被普通老百姓誉称为“包青天”。有一日,他看到城内有一条居民饮用的河水十分污浊,百姓饮水困难、纷纷向他诉说种种苦处。经查问了解,原来是宋仁宗的皇亲国戚在河道两岸建造私寓,将断砖碎瓦倾倒河中,致使河水变浊,还有  相似文献   

10.
水晶肴蹄,又名水晶肴肉,是江苏镇江的一款名菜,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水晶肴蹄成菜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故有“水晶”之美称。食用时,具有瘦肉香酥、肥肉不腻、酥香嫩鲜等特点,若用其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有诗赞曰:“风光无限数今朝,更爱京口肉食烧,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水晶肴蹄”的制作技术虽然不复杂,但要做好也不容易。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制作此菜的经验体会,谈谈“水晶肴蹄”的制作及其关键,供交流。原料:去爪猪蹄膀10只(约9000克)姜片150克葱…  相似文献   

11.
粤菜千古、点食成金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我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粤菜”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组成,而以广州菜为代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年前西汉人所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  相似文献   

12.
江苏镇江有“三怪”:面锅里煮锅盖、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镇江肴肉是肴蹄肉的简称。肴蹄肉皮色洁白、卤冻透明、光滑晶莹,状如水晶,故有水晶肴蹄之称。肴肉具有香、酥、鲜、嫩4大特点,吃起来不塞牙,味道醇厚,肥肉去脂,食而不腻,吃时佐以姜醋,更是别有风味,有诗赞曰:“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金口肉食饶,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长期流传着一种独特的菜食品,这就是“臭肴”,而且十分令人们青睐。# 何谓“臭肴”?粗浅的说,其最大特点是闻闻“臭”兮兮,吃吃香喷喷。具体品种有臭(菜)、臭冬瓜、臭萝卜、臭乳腐、臭霉麸、臭苋菜股、臭芋艿蓊、臭蒜头、臭豆腐干、臭芫荽、臭椿芽等等,约有十多种。其中以臭、臭乳腐、臭冬瓜、臭苋菜  相似文献   

14.
刘汉琴 《烹调知识》2005,(12):33-33
“叫花鸡”是中国著名的特色美食。此菜鲜香可口,肉质松软易消化,又有丰富的脂肪,是人见人爱的名鸡肴菜。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在杭州时,常到名店“知味观”那里用餐。  相似文献   

15.
姥海鸿 《四川烹饪》2006,(10):31-31
编辑老师:请问江苏名菜“炒软兜”是怎样制作的? 鳝鱼人馔,在江苏菜里边有很多,如炖生敲、大烧马鞍桥、响油鳝糊、生炒蝴蝶片、锅贴长鱼、炒软兜等。其中的炒软兜始于清朝咸丰年间,是以熟鳝鱼炒制而成的。因旧法汆鳝鱼时通常会先用布兜扎起来,然后才放人配有葱、姜、盐、醋的汤锅里汆熟,故名软兜.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炒软兜成菜后.由于鱼肉太软嫩,往往得用汤匙接着方能品尝,加之长鱼两端下垂.有如小孩胸前的兜带.故名.  相似文献   

16.
烧马鞍桥     
烹制鳝鱼,吃鳝鱼.这对江南水乡的主妇们来说,就如同北方大嫂子们制面食品一样寻常.特别是鳝鱼的盛产区江淮一带,主妇们精于鳝鱼作肴,她们巧手翻新,可烹制出几十种菜肴,如炒鳝糊,长鱼炒虾仁、炒软兜、白烩脐门、烧鳝段等,味美形佳,十分适口.  相似文献   

17.
李杰 《四川烹饪》2009,(3):53-53
镇江有“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边煮锅盖。这“三怪”分别指的是香醋、肴肉和锅盖面。“面锅里边煮锅盖”,其实就是把一只木质小锅盖放到水锅里—让它漂浮在水面上,这样不仅面汤不会溢出来。而且煮出来的面条也好吃。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叫花鸡”“叫花鸡”是中国著名的特色美食。此菜鲜香可口,肉质松软易消化,又有丰富的脂肪,是人见人爱的名鸡肴菜。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在杭州时,常到名店“知味观”那里用餐。有时为了调节生活,补养身子,总爱点一道“叫花鸡”菜。以至后来店老板也知道了鲁迅先生的用  相似文献   

19.
“油爆鳝鱼”是楚乡的传统名菜。它素以芡亮汁明、鲜嫩爽口的特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故楚乡民间一直流传着“秋夏菜肴鳝鱼贵,鳝鱼油爆味最美”的说法。每逢节日聚餐,或宴请宾客,楚乡人都少不了要点“油爆鳝鱼”这道传统佳肴。“油爆鳝鱼”的制作其实并不复杂,但要想做好这道菜也不那么容易。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制作此菜的经验,将“油爆鳝鱼”的制法及操作关键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原料:鲜活鳝鱼500克 大蒜50克 大红椒50克 冬笋50克 精盐3克 酱油15克 白醋5克 料酒20克 味精3克 胡椒粉2克 干淀粉25克 高汤适量 化猪油500克(约耗75克)制…  相似文献   

20.
虾菜名趣谈     
谭小敏 《烹调知识》2006,(10):54-54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著称于世。单一个“虾”字,它所折射出的烹饪文化足以体现中国饮食文化之丰富内涵,已可见一斑。湛江盛产鲜虾,虾菜盛行,如高档之虾肴、中档之虾菜、风味美食之虾饼,所谓“无虾不成宴”。时下虾之于鸡者当有过之无不及。中国人食虾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历代流传下来的虾名菜“如炸虾段”、“炒虾蕈”“、虾羹”……等等,暂且不提,只谈时下餐饮业流行的各类虾肴菜式菜名,或许已能令读者垂诞欲滴了。菜式中,敢称“龙”称“凤”者,凡烹饪原料并不多有,唯独虾菜却常见。诸如“虎穴藏龙”,是以虾胶(称龙)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