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世界家鼠鼠疫流行概况与防制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鼠是家鼠属的泛称。家鼠属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家栖、野栖和家野两栖3种类型,这些鼠类分布于世界各地。自从发现鼠疫菌和流行病学确认了黄胸鼠、褐家鼠、黑家鼠、缅鼠等鼠类作为人类鼠疫主要传染源之后,对家鼠的生物学、流行病学,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形成规律,防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疾风暴雨般的大流行可能不再会发生了,但是,目前家鼠疫源地不仅从静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又趋活跃,鼠间鼠疫、人间鼠疫不断发生,为了作好防范现将流行概况与特征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惠东县鼠疫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种群及分布,为我县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鼠疫监测方案》分别于2008年6~8月和2011年7~9月开展监测工作,采用夹笼法和逐日捕鼠法捕获鼠类,监测家鼠和野鼠密度;对捕获鼠类和检获蚤类进行种群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解剖鼠类观察病变,采集脏器标本进行压印培养;用鼠疫IHA方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2008年、2011年室内平均鼠形动物捕获率分别为2.44%和3.75%,野外平均鼠捕获率为5.67%和5.33%。捕获鼠类分2目2科4鼠7种,其中褐家鼠是惠东县优势种鼠,2008年和2011年捕获的褐家鼠种群构成分布分别占80.87%和87.89%;在野外监测中均发现板齿鼠,个别监测点板齿鼠是野外优势种鼠。两次监测捕获鼠体蚤均为印鼠客蚤,鼠体染蚤率分别为30%和41.25%,蚤指数分别为0.9和0.35,室内地面游离蚤指数均为0。两次监测共解剖911只鼠,全部采集肝、脾做压印培养,均为阴性;采集869份鼠血清,采用鼠疫IHA方法检验,鼠疫特异性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褐家鼠是惠东县优势种鼠,个别地区板齿鼠成了野外优势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虽未发现我县有动物鼠疫流行的信息,但鼠染蚤率较高,应继续加强鼠疫监测,积极开展灭鼠灭蚤爱国卫生运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汕头市潮南区动物间鼠疫流行状况,为控制鼠疫流行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通过监测鼠密度及媒介昆虫、鼠疫杆菌的培养及F1抗体的检测。了解鼠疫流行状况。[结果]家鼠野鼠密度分别为19.1%及9.9%.黄胸鼠密度5.3%,家鼠蚤指数为5.5,野鼠蚤指数为0,鼠类及蚤类病原学检测均未检出鼠疫杆菌,血清学检测未检出鼠疫F1抗体。[结论]定期开展群众性灭鼠灭蚤活动,加大鼠疫监测力度应是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陆良县1999-2011年鼠疫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陆良县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使用spssl3.0统计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9-2011年间共捕获鼠类4 670只,黄胸鼠为优势种,占57.11%,斯氏家鼠仅占1.82%。1999-2009年染蚤鼠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2010和2011年又有所回升,总蚤指数2003年最高,2009年最低,蚤以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为主,缓慢细蚤3 481匹,占42.67%,其次是印鼠客蚤3 366匹,占41.26%。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均为阴性。结论陆良县仍需加强鼠疫监测,严防动物鼠疫的发生和传入。  相似文献   

5.
1999至2004年云南省家鼠型鼠疫鼠间疫点发现方式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家鼠型鼠疫鼠间疫情的主要发现途径.方法通过对1999~2004年云南省捕获鼠及自毙鼠有关资料的比较以及对其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自毙鼠报告情况的比较,查明鼠间鼠疫疫点的发现途径.结果1999~2004年云南省家鼠型鼠疫所有鼠间疫点通过自毙鼠检测发现者占89.6%,通过捕获鼠检测发现的仅占10.4%.人间鼠疫病例多的县(市)和病例多的年份自毙鼠报告率显著低于病例少的县(市)和年份.结论1999~2004年云南省家鼠型鼠疫鼠间疫点主要是通过自毙鼠检测发现的,自毙鼠报告是发现鼠间疫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大理州地处滇西横断山纵谷地带 ,该州存在以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鼠疫疫源地和以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主要宿主的野鼠鼠疫疫源地 ,且该辖区内鼠疫历史疫区、近史疫区和现史疫区三者并存 ,疫情态势较为严峻。1 材料与方法 材料来源于全州 12个县 (市 ) 2 0 0 2年鼠疫疫情监测报表。按《云南省鼠疫监测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监测。2 结果与分析2 .1 鼠种组成 共捕获鼠类 19种 5 65 8只 ,家鼠疫区室内外均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 ,其构成比宾川县室内分别为2 0 .60 %、77.90 % ,室外分别为 3 1.91%、62 .77% ;祥云县室内分别为 75 .0 0 %…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的种群构成及分布。方法:在深圳市居住区、农耕区、山区设11个点,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捕获的鼠类经鉴定后采集其体表蚤类,计算鼠带蚤率和指数。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625只,捕鼠率为11.07%。啮齿目动物 560只,分1科3属10种,其中福家鼠占65.71%;食虫目动物65只,分1科1属1种。鼠种表蚤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56%,鼠带蚤率为9.29%,指数是0.30,结论:捕鼠率为11.07%,鼠带蚤率9.29%,印鼠客蚤占98.56%,人与鼠间鼠疫未发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防城口岸鼠类种群、密度及鼠疫监测情况。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01只.隶属2目2科4属7种,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全年平均鼠密度为8.48%,夏秋两季为鼠密度高峰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攀枝花市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方法 2013-2014年结合鼠疫监测工作,在攀枝花市西区的格里坪镇和仁和区福田镇采集犬血清,对捕获鼠类采集肝脏和脾脏组织及其体表寄生蚤,检测鼠疫菌和鼠疫抗体,统计分析动物分布情况和检测结果。结果 2013-2014年鼠疫宿主动物调查室内布放鼠笼1106个,捕获鼠类62只(褐家鼠39只、小家鼠23只),密度为5.61%,野外布放鼠夹898夹,捕获褐家鼠5只,密度为0.56%;鼠体染蚤率为7.46%,蚤指数为0.18;鼠血清检测均为阴性。采集犬血清204份,鼠疫F1抗体阳性9份,阳性率为4.41%。结论攀枝花市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可能性大,应加强鼠疫监测,积极开展疫源地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2001-2010年义乌市鼠疫历史疫区宿主和媒介情况,为义乌市鼠疫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在义乌市监测点捕获鼠类,乙醚麻醉后收集蚤类,取鼠肝、脾进行分离培养或PCR检测,采集鼠血清用放射免疫试验或间接血凝试验进行血清学检测,分别计算鼠捕获率、染蚤率、蚤指数等,并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义乌市鼠平均捕获率室内为1.06%,野外为1.23%;家鼠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野鼠以黑腹绒鼠和黑线姬鼠为主;鼠类平均染蚤率为1.52%,平均蚤指数为0.032;分离培养7012份鼠标本和169份蚤类标本,均为阴性;血清学监测6884份标本,4份阳性。结论义乌市鼠疫宿主和媒介构成稳定,密度较低,但应加强对血清学阳性的研究,提高对输入病例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攸县鼠类和鼠疫的可能流行情况,严防鼠疫的传入.方法 按照<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1997)进行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病原学、动物和人体血清监测.结果 近4年间室内鼠类捕获率无差异,平均捕获率为7.4%.室外捕获率2005-2007年间无差异,在0.4%~0.5%,但2008年则显著升高.室内捕获率明显高于室外,鼠种构成都比较单一.室外与室内以及各年度间鼠染蚤率无差异,动物病原学、血清学和人体血清学监测未发现阳性.结论 室内鼠均为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且鼠捕获率较高,但尚未发现动物和人间鼠疫感染的迹象.鼠害防制的重点是室内.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凭祥至平孟各口岸、边贸点鼠类分布情况,鼠类和蚤类的种群构成,鼠密度,蚤指数等,并进行鼠疫血清学监测。用笼捕法捕鼠,取股静脉血作F1抗体检测,对捕获鼠类及寄生蚤作蚤分类鉴定。在友谊关、弄尧、浦寨、货场、火车站、卫检大院、平而、水口、龙邦、平孟等10个调查点捕获的431只鼠类经鉴定属2目4科6属15种,即:黄胸鼠、褐家鼠、社鼠、板齿鼠、小林姬鼠、大足鼠、针毛鼠、斯氏家鼠、青毛鼠、白腹巨鼠、小家鼠、野外鼷鼠、赤腹松鼠、银星竹鼠、臭鼩鼱,除货场以板齿鼠为主要鼠种外,其余各点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数的73.78%;收集到的122只跳蚤经分类鉴定有4科5属5种,即:印鼠客蚤、直指延指蚤、凹缘端蚤、伍氏病蚤、喜山二刺蚤,其中印鼠客蚤数量最多。占总数的93.4%。各调查点存在传播鼠疫的主要宿主黄胸鼠和重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具有鼠疫流行的潜在危险,必须加强鼠疫监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防城口岸鼠类种群、密度及鼠疫监测情况.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01只,属2目2科4属7种,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全年平均鼠密度为8.48%,夏秋两季为鼠密度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敌鼠钠盐和溴敌隆在鼠疫疫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敌鼠钠盐和溴敌隆在广西家鼠鼠疫疫源地的灭鼠效果。方法对2000~2004年隆林县和西林县在鼠疫疫区处理及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中的现场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敌鼠钠盐比溴敌隆更容易被广西家鼠鼠疫疫源地群众所接受。结论敌鼠钠盐仍值得在广西家鼠鼠疫疫源地中继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百色市2002--2011年鼠疫监测结果。为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出科学依据。方法2002--2011每年在辖区内9个监测县的固定或流动监测点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分别开展室内布笼监测,对捕获鼠类进行种别和检蚤鉴定,计算捕获率和蚤指数,并进行鼠疫F1抗原或抗体检测、宿主(鼠类)脏器和蚤类病原学培养。结果共捕获鼠类动物40837只,总捕获率为8.43%(40837/484625),其中啮齿目动物40077只,食虫目动物760只(为臭鼬蹒)。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臭鼬财、赤腹松鼠、普通松鼠构成比分别为51.95%(21215/40837)、37.87%(15466/40837)、8.06%(3291/40837)、1.86%(760/40837)、0.21%(84/40837)、0.05%(21/40837);优势种群黄胸鼠密度为4.38%(21215/484625),鼠体检获蚤类12015匹,鼠体染蚤率为32.84%(3431/10449),总蚤指数1.15(12015/10449),印鼠客蚤指数0.86(9014/10449);褐家鼠密度为3.19%(15466/484625),鼠体检获蚤类7941匹,鼠体染蚤率为34.52%(2502/7249),总蚤指数1.10(7941/7249),印鼠客蚤指数0.75(5451/7249)。培养鼠脏器18000份,培养蚤类1500份,鼠疫茵培养结果全部阴性;30600份鼠血清、指示动物血清或自毙鼠材料检测鼠疫F1抗体或抗原,12份样本呈阳性,阳性率0.04%(12/30600)。随年份发展,黄胸鼠、褐家鼠的鼠密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均P〈0.01);黄胸鼠、褐家鼠鼠体染蚤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均P〈0.01)。结论黄胸鼠为百色市优势种群,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现阶段百色鼠疫疫源地处于静息状态,但主要宿主黄胸鼠密度、主要媒介印鼠客蚤指数维持较高水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厦门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捕获鼠形动物481只,分属2目2科3属5种。其中啮齿目动物428只,食虫目动物53只,家栖鼠密度为5.07%,黄胸鼠密度为1.00%,野栖鼠密度为4.57%。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平均鼠染蚤率为2.22%,总蚤指数为0.01。未查出鼠疫F1抗体和抗原。结论褐家鼠仍是厦门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现象,局部黄胸鼠密度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新晃县鼠类分布和鼠疫的可能流行情况,严防鼠疫的传入,为鼠疫监测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湖南省鼠疫监测方案》进行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动物和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 2002-2009年共布笼16 967次,总捕获率为5.42%,室内捕获率8.21%明显高于室外捕获率1.08%(χ2=400.18,P0.01);鼠种构成比较稳定,以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鼠;2005-2009年梳检带蚤鼠90只,鼠体染蚤率14.04%,各年间的鼠染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P0.01),鼠蚤指数1.57,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采集活鼠血清815份,人群血清1 007份,采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全部为阴性。结论褐家鼠、黄胸鼠是新晃县优势鼠种,鼠蚤主要是印鼠客蚤,但尚未发现动物间和人间鼠疫感染迹象,鼠害防制重点是室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自然环境中小型兽类群落构成及其密度,并检测是否存在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感染.方法 2009-2011年采用夹夜法捕捉小型兽类,鉴定鼠种并计算捕获率;用笼捕法捕捉活鼠,取心脏血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 2009-2011年在门头沟区捕获小型兽类7种315只,其中啮齿目6种309只,食虫目1种6只,小型兽类捕获率分别为16.60%、4.62%和15.08%;大林姬鼠、北社鼠和黑线姬鼠的捕获率和构成比最高,3种鼠合计占捕获总数的95.18%、88.89%和96.84%.鼠疫菌F1抗体血清学检测标本49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北京市门头沟区鼠类血清学检测结果暂未发现鼠疫菌感染,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家鼠鼠疫疫源地影响室内黄胸鼠丰盛度的因子。方法在云南省梁河县选择30个鼠疫历史疫源村,每个村随机抽取20户家庭,放置鼠笼捕获鼠类动物,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鉴定其种类。采用调查和实地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潜在影响黄胸鼠丰盛度的因子。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在R软件下进行多水平跨栏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共捕获166只鼠类动物(黄胸鼠133只和臭嗣鼯33只)。多水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傣族、铁桶储存粮食、家中养犬、住家周围有其他房屋的家庭增加捕获黄胸鼠的概率为1.67~2.76倍,养鸡家庭超过80%的自然村其捕获黄胸鼠数量增加2.18倍,有公共厕所的自然村增加了捕获黄胸鼠的概率为1.93倍,同时也增加捕获数量2.38倍。自然村周围种植玉米以及养猫、牛的家庭降低了捕获黄胸鼠的概率(45%~6l%),院外有厕所的家庭捕获黄胸鼠数量下降63%。结论黄胸鼠丰盛度高低与周围生态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疫区为达到预防和控制鼠疫的最佳效果,须考虑影响黄胸鼠丰盛度的生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监测温州口岸鼠类鼠疫和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动态,防止疫情传人与传出。[方法] 对2000年5月~2001年4月间在温州口岸捕获的263份活鼠血清,采用RIP—SAP法监测鼠疫F1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与间接血凝试验(IH)法定量比较监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抗体滴度。[结果] 263份鼠类血清中,鼠疫F1抗原均为阴性;检测EHF抗体,采用IF法,阳性率17.49%,阳性平均抗体滴度为1:188;其中褐家鼠EHF抗体阳性最高,达到34.04%。[结论] 1、监测结果初步证明温州机场和龙湾码头港区内,近年来鼠间未曾感染鼠疫杆菌。2、温州口岸港口区内EHF抗体阳性达17.49%,说明鼠间感染EHF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