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静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968-1969
目的在医院整体搬迁中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管理,为临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提供依据及方法参考。方法对医院综合ICU 12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情况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①运用合理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②根据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指引,制定应急预案;③新旧病区转运管理。结果 12例ICU危重症患者得到安全、快速、有序的转运,转运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未出现病情变化或加重,正常的治疗护理未受影响,患者家属正常探视时间未受到影响。结论医院领导及护理部高度重视,科室详细计划,规范转运工作流程,充分做好患者转运前期准备,充足的物品准备,每个转运单元相当于一个移动ICU的配备,中期严密监护和后期严格交接查对,医护患密切配合,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情况,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使转运工作顺利完成。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及方法,优化转运流程,树立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观念,是确保ICU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外科住院患者外出行院内检查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 对外科患者外出行院内检查时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专科患者安全转运护理工作指引,明确转运的责任与分工,各级人员严格落实转运流程护送患者检查.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2年来,安全转运1367例患者;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护理投诉.结论 通过对外科住院患者外出行院内检查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理服务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曹丽雯 《大家健康》2016,(12):244-245
通过深入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影响因素,研究院内转运的护理策略,有助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在开展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转运前的相关评估,药品、医疗器械等也要充分准备,此外,要加强相关接入科室的协调工作。医院要不断强化医疗工作者的急救技能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和责任心,确保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也是容易引发医患纠纷的科室。因急诊科条件所限,许多危重患者需要做一些特殊检查、治疗及住院时不得不进行院内转运,而危重患者的转运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为安全转运危重患者,及时进行转运风险评估,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急诊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李徽 《青海医药杂志》2012,42(11):32-33
目的:探讨JCI标准运用于骨科老年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实施效果.方法:运用JCI标准的先进管理理念,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流程.结果:建立以JCI为标准的骨科老年患者院内的安全转运工作制度和流程,所有转运病人无一例意外事件发生.结论:JCI标准运用于骨科老年患者院内的安全转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防范医疗工作发生差错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2010年9月-2011年9月间120例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的方法。结果:120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结论:转运前的充分准备,转运中的密切观察、默契配合,转运后患者安置和后续监护是ICU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洋洋 《吉林医学》2013,34(11):2148-2149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安全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措施。结果:335例急诊危重患者均能安全到达相关科室。结论:妥善准备好转运前的各项具体工作,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积极完善交接管理,确保患者院内的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8.
陆莉金 《吉林医学》2014,(14):211-213
目的: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归纳影响转运风险因素,采取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近2年院内转运156例危重患者中,有5例转运到达接收科室突生病情变化,立即气管插管抢救,有2例在住院30min内死亡,其余均安全转送到达相关科室。结论:规避院内转运风险是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总结多年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经验,针对仍存在的管道安全管理不规范问题,提出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管道安全管理措施,并比较实施该策略前后院内转运危重病人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实施安全管理的173例危重病人,其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6.93%)较实施策略前三年的平均发生率(8.56%)明显降低。结论实施管道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风险,为进一步制定《危重患者院内与院间转运指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抢救生命的第一线。各种急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的初步处理后,常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做好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在院内急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笔者通过对527例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防范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1—12月南通市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常规护理模式院内转运580例(对照组),2021年1—12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院内转运580例(观察组),对比2组急诊科护理质量、院内转运风险事件、患者及家属对院内转运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2021度急诊科护理人员考核风险评估、配合能力、急救技术、应变能力、转运流程评分高于2020年度(P<0.05);观察组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1.21%,低于对照组的4.31%(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告知、转运流程、转运技术、服务态度、转运时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减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不良事件,提升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保证患者的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医院内每天都有大量的危重患者在运送,为了加强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的安全管理,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SARS期间医院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对医疗工作重点流程和环节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了加强门、急诊患者、拟住院患者、住院患者及手术患者管理的方案和措施,有效地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方法:对100例颅脑手术后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转运前正确评估、患者及转运设备的准备、转运人员的要求、与病房的协调、转运过程中的监护。结果:100例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转运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护理工作在确保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医院每日接待大量的手术患者,我们往往只重视在手术间内的安全护理而忽视患者在手术前、后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为加强手术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护理,我们对手术患者在院内转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常因检查、诊断和治疗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是进行院内安全转运的前提.本文从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的监护、观察及应急抢救措施,转运后的交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确保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我院急诊科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因素,找出安全转运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2011年1~12月285例危重患者转运时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转运途中发生意外9例.结论 在运送患者前检查运送工具的性能完好,抢救药品设施准备齐全;转运过程中掌握运送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加强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及时转运患者住院等是保证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后的效果。方法:2010年我院外科加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113例危重症患者为实验组,2009年常规院内转运管理的10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010年院内转运时间为(30.2±7.9)min,2009年为(39.8±5.5)min,两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2010年院内转运时间比2009年有明显缩短。2010年不良事件的例数:脱管3例、窒息0例、坠床0例、病情恶化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53%;2009年不良事件的例数:脱管5例、窒息3例、坠床2例、病情恶化7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6.67%,两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2010年不良事件的发生比2009年有明显减少。结论:实施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保住院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检查时的安全,减少事故发生。[方法]分析探讨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ICU患者院内转运检查降低风险因素,医务人员需预先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有专业的抢救和转运技术并配备充分的急救物品,提前与相关检查科室做好沟通与协调,转运与监护同步。[结论]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效、安全的急危重症患着院内转运流程,拍摄院内安全转运视频,进行视频教学,以保障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发生的18例急危重症患者非安全转入ICU的事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实地调查,分析讨论非安全转运的危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根据院内转运存在的问题细节,重新制定完善的急危重症患着院内转运流程。拍摄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视频,规范院内护士转运行为,评估医护人员对再造后流程及视频教学后的满意度及家属对转运过程的满意度。结果:经规范化培训后护士对流程的掌握程度、医护人员对再造后流程的满意度、患者家属对转运过程的满意度均≥90%。结论:流程再造、视频教学使急危重症患着院内转运更符合高效、安全的标准,可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着院内转运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