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观察了6种不同钾肥品种在半干旱生态区旱作春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生物钾肥450 kg/hm2的处理较无钾对照增产466.7 kg/hm2,增产率为21.2%,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同时春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得到改良,较无钾对照经济系数提高8.9百分点,单株粒数增加3.7粒,单株粒重增加0.15 g,千粒重提高3.50 g.  相似文献   

2.
芸豆新品种平芸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芸豆新品种平芸1号由泾川白芸豆的自然变异单株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9—2010年在平凉市进行的多点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191.95/hm2,较对照品种泾川白芸豆增产17.06%。生育期108 d,株高41.3cm,单株荚数32个,荚粒数4.3个,株粒重27.9 g,百粒重16.5 g,百克粒数600粒。籽粒含粗...  相似文献   

3.
13个大豆品种在甘肃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13个大豆品种在甘肃不同生态区进行了产量鉴定并分析其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产量及适应性表现各异。其中陇中黄601平均单株荚数60.7个、单株粒数126.9个、单株粒重30.55 g、百粒重24.07 g,中作071平均单株荚数67.1个,单株粒数162.3个、单株粒重30.16 g、百粒重18.59 g,2个品种具有协调的群体结构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陇中黄601产量达到3 261.11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16.70%,互作效应值0.864 4,互作方差0.271,互作变异系数8.86%;中作071产量为3 033.33 kg/hm2,增产8.55%,互作效应值0.450 3,互作方差0.009,互作变异系数1.77%。2个品种均表现出较高的丰产和稳产能力,在不同生态区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可在甘肃省中东部旱地和河西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豌豆地方品种六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28个豌豆(Pisum Sativum Lin.)地方品种单株荚数(x_1)、单株粒数(x_2)、百粒重(x_3)、株高(x_4)、第一荚结位(x_5)和单株籽粒产量(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很大,其中,表型的直接效应,单株粒数最高;遗传的直接效应,单株英数最高,且单株粒数和单株英数相互依存.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较次.株高和第一荚结位更次.这启示人们,在豌豆育种和栽培中,以选择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为主,适当兼顾百粒重及其它,对取得高产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对2003-2014年陕西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分析,发现区试参试品种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不大,平均增加2.14%,每年递增不到0.2%,但最高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18%,每年递增1.5%。为了给今后陕西省大豆高产育种提供指导,对12年来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的高产品种的产量和9个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与对照对比,发现多节、多荚、多粒和高粒重性状的选择是大豆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发现,大豆高产品种产量仅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显著正相关,在品种选育时可以选择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不同套种密度对中黄30大豆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设计5个套种密度,研究不同套种密度对中黄30大豆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豆套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结荚高度增加,单株结荚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下降,产量是先增加后降低,在大豆套种密度为11.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8t/hm2。  相似文献   

7.
密度和磷肥对豌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豌豆品种成豌8号为试材,研究了种植密度、磷肥施用水平对豌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肥料对大部分农艺性状和产量均表现极显著影响,其中株高、结荚节数、百粒重以及籽粒产量的密度效应小于肥料效应,始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以及单株产量的密度效应大于肥料效应;始荚高度、结荚节数、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5个种植密度梯度和4个磷肥浓度梯度中,以种植密度为28.6万株/hm2和过磷酸钙施用量为500.0 kg/hm2时成豌8号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8.
9个马铃薯品种(系)在山丹县二阴山区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克星18号生育期较长,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大薯率最高,综合性状优良,折合产量达43200kg/hm2,较对照品种大西洋增产54.83%;LK99、新大坪生育期适中、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大薯率较高,折合产量分别为35250、33900kg/hm2,较对照品种大西洋分别增产26.34%、21.50%。3个品种(系)适宜在山丹县二阴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81-5-12-4-7-9为母本,天山白豌豆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技术和系谱选育法,培育出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6号。在2004~2006年定西市区域试验中,3年15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067.30kg/hm2,较对照品种定豌1号增产15.60%,产量表现稳定、高产。平均株高57.60cm,单株有效荚数3.39个,单株粒数11.69个,百粒重19.50g,经济性状优良。生育期90天左右。品质性状突出,干籽粒粗蛋白含量28.62%,赖氨酸含量1.90%,粗脂肪含量0.76%,粗淀粉含量38.96%。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高产且适合间套种的大豆新品种,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桂春3号为母本,中作97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成功选育适合间套种的高产大豆新品种桂春15号(区域试验代号桂610)。2009—2011年广西第十周期春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2 824.1 kg/hm2和3 060.0kg/hm2,比相应对照显著增产;间种条件下平均产量2 070.0kg/hm2,比对照(桂春1号)增产25.5%。生育期春播100d,株高45.1cm,主茎10.6节,分枝2.6个,单株荚数33.3个,单株粒数70.1粒,单株粒重13.7g,百粒重21.5g,蛋白质含量为43.44%,脂肪含量19.57%。201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豆2013001号),适宜广西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