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占衍  吴旭 《地下水》2010,32(4):83-83,112
介绍了水量水质监测的工作流程、监测参数、监测范围及维护方法,对比分析了自动与实验室监测的差别,分析了水量水质自动监测中的优缺点,提出了自动监测站也有其局限性,要与常规监测结合,互相补充;监测设备多为原装进口,需保障维护经费;水质站发展不宜过快,要稳定发展,等几项水量水质自劲监测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江龙  邢昱臻  闫杰 《地下水》2022,(1):228-229
采样是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保证.日常监测工作中的不规范采样会严重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实验室地表水采样工作的实际,参照其它实验室在审核、水质监测技能竞赛等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对照相关规范要求对地表水环境监测中的采样工作进行总结探讨,重点分析了地表水采样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关键环节,可有效指导采样人员的操...  相似文献   

3.
水质站网规划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海瑞  秦福兴 《水文》1995,(1):7-11
在进行中国水质站网规划布设合理的性研究中,按河流水系将全国国土分为若干水质站网规划单元分区,然后运用主成分聚类方法进行单元分区类型的划分,作为水质站网规划的基础。在同一类型单元分区内,运用模糊集合聚类方法,将分区内的水质进行分类,以确定水质站的布设密度,并对每一水质参数的采亲频次进行分析研究,以指导确定其采样频次。  相似文献   

4.
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水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克岩  王桂玲 《水文》2002,22(3):32-33,17
针对以往水资源评价中水质、水量分开评价的不足,结合北方地区的实际,提出了一种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明华  刘恋  葛刚 《水文》2019,39(4):29-33
水环境监测布点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水环境评价,如何评价鄱阳湖水环境现状和演化趋势,在时间、空间和频次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时空监测体系是评价鄱阳湖水环境健康的关键。通过分析环保、水利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现有的布点和监测数据,鄱阳湖水环境监测布点应按以下原则设定:(1)鄱阳湖水环境全年应设监测点35个,监测断面29个;(2)鄱阳湖采样时间频率上至少每月一次,具体采样时间避开采砂等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采样时间一般定在每月下旬,且在采样当天前5d没有下雨且透明度在30 cm以上;(3)鄱阳湖空间异质性高,水质监测需分区采样,监测点的水质数据仅代表分区水质状况;(4)鄱阳湖需逆水流方向采样,确保采集不同水样;(5)鄱阳湖水环境监测需与水文监测同步进行,监测指标至少不能少于常规监测的营养盐及物理参数等。  相似文献   

6.
于历军 《山西地质》2010,(3):49-50,54
在以往的水资源评价中,水质、水量是分开评价的,这样无法知道评价区不同类型的水有多少量,而这恰恰是评价结果的使用者所关心的。本文结合北方地区实际,提出了一种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梁家海 《地下水》2013,(4):92-94
通过对茂名市区水质监测工作的系统回顾,就地下水水位变幅、水质变化进行了总体评价,分析评价了水资源现状,在地区发展规划和水文地质基础上,就水质监测工作发展提出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8.
李长青  杨兰华  唐浩 《地下水》2003,25(1):16-17,27
本文根据聊城市水量、水质、水污染的现状及200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中,主要污染的浓度、数量进行了分析,对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质监测在地下水保护和质量守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捷克斯洛伐克开展的国家、区域和特殊场地监测项目主要涉及地下水质和区域污染扩散问题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安装有数据自动收集系统的试验监测站,优化了监测方法、监测网的设计和采样技术。捷克斯洛伐克的地下水质监测为密集耕作区相关决策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对捷克斯洛伐克多个地区的浅层脆弱性含水层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价,从而为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和地下水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梁宝寺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面水、浅层地下水的采样测试及深层地下水钻孔抽水资料分析,对梁宝寺勘探区的水环境进行了现状评价,并对今后的水质,水量等水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观测,为今后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环境治理和利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辽河水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文 《地下水》2008,30(1):61-64
对目前水质监测的站网、监测项目、监测的方法,阐述了传统及非传统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辽河流域铁岭段水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对辽河铁岭段的地表水水资源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邹胜章  朱明秋  唐建生  夏日元 《地质学报》2006,80(10):1637-1642
特殊的环境地质结构,导致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长期受到威胁,包括季节性的水资源短缺、频繁交替的洪灾与旱灾以及水污染。本文在分析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评价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水量安全评价、水质安全评价、水资源利用安全评价以及水灾害防治安全评价,并阐明了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安全的主要保障措施,包括建立水资源安全预警系统、经济转型、保护性开发地下水源、优化水资源分配、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水源地水质评价指数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源地水质评价指数系统吸取了国外及我国水质评价方法众家之长,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水质分类、分级的综合指数系统.评价指数系统包括评价依据、综合指数的计算以及评价结果的水质含义和报告方法等.该指数系统计算简单,既易于公众理解,又有评价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滁州市共有11处饮用水水源地,其中8处为常规饮用水水源地,总供水人口105万人,综合生活用水量6376万m3。通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水量安全状况评价,滁州市8处常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均为2~3,水量综合评价指数均为3,满足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但是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周边还存在污染源、保护措施不到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保障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谢永红  吴秀萍 《水文》2014,34(3):61-65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池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是增加滇池生态环境水量,改善滇池水资源质量的重要工程,对于保障现代新昆明建设和云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近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牛栏江流域水资源质量有下降趋势。在以往的研究中曾提出面源污染是主要污染源。通过研究,发现牛栏江水污染物以总磷(TP)为主,且主要集中在七星桥断面以上;总磷(TP)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并据此提出水污染治理的水资源保护对策。水环境治理措施和水质监测结果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投影寻踪的水质评价模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惠成  董四辉 《水文》2005,25(4):14-17
基于投影寻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求解过程,建立了水质评价模型。大样本数据应用到模型中,使模型的精度大大提高。该模型既能根据样本本身寻求出各因子的重要程度,即客观权重.又能根据决策者对某个(些)影响因子的偏好,对样本进行分类。将遗传算法和传统优化方法相结合,以解决遗传算法求解带约束问题能力差的问题,并将其用于本文建立的模型的目标函数优化中.解决了高维数据全局寻优的难题。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对水质进行评价。能有效地解决多因素带来的高维复杂性,是一种处理多因素复杂评价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现行水质监测与水质评价的质疑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现行的水质监测是取瞬时水样作水质分析,不测流量。监测值是瞬时浓度值,测次愈少代表性愈差。以少数测次的监测结果作为基础的水质评价显然误差很大。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以统计浓度值代替瞬时浓度值的方法,并讨论了以污染物总量控制进行水质评价的方法。在沱江上游的水质评价中应用了统计浓度值方法,结果表明合理可行,有较大优点。  相似文献   

18.
王静  何幸  刘艳慧  张云英  张连根  柏勇 《水文》2016,36(6):55-59
为给云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模糊集对评价模型,选择取用水户水量监测覆盖率、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覆盖率等11项指标构建云南省水资源监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分级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项指标权重值,然后通过联系度对云南省16个州(市)水资源监测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总体水资源监测能力属于中级,综合情况较好。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较,结果证明模糊集对评价模型理论严谨,计算简洁,评价结果合理可靠,为评价水资源监测能力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地下水由于分布广、水质好且开发费用低而成为全世界重要的供水水源。中国北方生活供水的一半来自地下水,地下水也是干旱期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然而,地下水水质日益面临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威胁。地下水水质监测是评价水质状况最可靠的方法,并可作为供水水源保护的早期预警系统。它为水管理部门和水用户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世界上正在执行两个巨大的地下水质监测和评价项目:一个是欧盟的水框架计划;另一个是美国的国家水质评价计划。文章评述了地下水水质监测的现状,介绍了地下水易污性评价、地下水污染源分级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方法。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是土地利用规划和供水水源保护的基础。地下水污染源分级结果为污染源治理提供了优先顺序。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图圈划出地下水污染的高风险区,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荆继红  韩双平 《地球学报》2001,22(4):380-383
土壤水取样技术在环境地质研究领域,特别是包气带污染质迁移,集聚研究,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预测与防治,盐渍土改良及农业生态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而,以实验资料为依据。研究了土壤水取样技术某些重要应用基础问题,重点描述了土壤水取样器在4种不同岩性中的土壤水提取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岩性中的土壤水提取量与土壤吸力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相关方程,以及对影响土壤水取样速率和取样量主要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