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评价彩超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腹主动脉(AO)血流指标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监测晚期妊娠胎儿MCA和AO的收缩期最大流速(S)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㈣的比值(S/D)及阻力指数(RI),并与新生儿Apger's评分对照。结果宫内缺氧时AO的S/D值和RI值明显高于正常,而MCA的S/D值和RI值明显低于正常。结论监测胎儿AO和MCA的血流指标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选择胎儿最佳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检测60例正常晚孕(正常组)和32例临床判断为宫内缺氧胎儿(缺氧组)的肾动脉(RA)、脐动脉(UmA)、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末速度(Vs)、舒张期末速度(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Vs/Vd值,记录各数值并与围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氧组胎儿RA、UmA、MCA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均有较明显变化,其中以缺氧组胎儿RA的R、UmA的Vs/Vd值及MCAPI/RAPI值变化明显,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3项指标检测,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敏感性达95%,特异性达100%,其余几项指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低。结论:联合运用RA RI、UmA Vs/Vd、MCA PI/RA PI 3项指标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晚期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UA)及大脑中动脉(MCA)的阻力指标,寻找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的依据。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妊娠晚期胎儿和30例脐带绕颈胎儿的UA及MCA的PI、RI、S/D值进行检测,分析多普勒形态和阻力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MCA血流呈弥散状湍流频谱,PI、RI、S/D均显著增高(P<0.01),而观察组UA与对照组UA及MCA为层流频谱,UA的PI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观察组MCA血流频谱同步反映了脐带绕颈引起胎儿脑缺氧,这双重缺氧对胎儿的影响更直接、更显著,危险更大。提示临床不仅要注意脐带绕颈胎儿的分娩方式,更要采取措施,改善产前的缺氧状况,降低围产儿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李芒 《中外医疗》2014,(25):183-184
目的通过超声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脐动脉(uA)的血流参数及两者各参数的比值,分析各项数值的变化,监测胎儿宫内缺氧程度。方法对87例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及133例正常相同孕期的孕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及胎儿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血流速度之比(S/D比值),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进行对比。结果 1脐动脉PI、RI值在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值在轻度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大脑中动脉RI值:轻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PI值: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胎儿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各项参数比值在轻度组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I(MCA/UA)、RI(MCA/UA),〈1,S/D(MCA/UA)〈1.3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97%。结论超声对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血流参数的检测及两者各参数的比值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及其程度有较高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吴静  赵凯英  林玉涓  何丽萍 《广东医学》2013,34(16):2551-2553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晚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胎儿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及脐静脉导管(DV)的血流阻力指标,寻找妊高征患者胎儿宫内缺氧的依据,探讨其对产前妊高征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 600例正常妊娠中晚期胎儿(正常妊娠组)和73例妊高征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UA、MCA、DV的多普勒形态及阻力指标包括收缩期最大流速(S)与舒张末期流速(D)的比值(S/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进行分析检测,并与妊娠结局相对照。结果正常妊娠组随孕周增加MCA和UA的S/D及PI、RI值逐渐下降;妊高征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组UA血流S/D、PI、RI值随病情的加重呈上升趋势,MCA血流S/D、PI、RI值随病情加重呈逐渐下降的倾向。产前妊高征胎儿MCA血流S/D<3.2、PI<1.3、RI<0.5时,UA血流S/D>4.1、PI>1.3、RI>0.8时,DV血流频谱a谷流速降低达基线甚至消失或反向时,可提示胎儿宫内窘迫。结论联合检测胎儿UA、MCA及DV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妊高征患者胎儿宫内窘迫及不良结局有重要意义,并为临床是否选择终止妊娠提供必不可少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解婷婷  范雪梅 《现代医学》2011,39(2):165-168
目的:分析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为临床判断宫内缺氧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0例正常妊娠胎儿和209例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UA)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液动力学指标,以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S/D)为分析指标。结果:正常妊娠胎儿UA和MCA的PI、RI、S/D与孕年呈负相关,脐带绕颈胎儿UA阻力指数增高明显,而MCA阻力指数降低显著。两组UA和MCA的PI、RI、S/D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前监测脐带绕颈胎儿的UA、MCA血流指数,可以了解胎儿胎盘循环和颅脑循环状态,预测胎儿宫内血氧状况,对了解胎儿血循环状况和及时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胎儿宫内缺氧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DFI检测78例正常晚期妊娠组和49例PIH胎儿窘迫组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及肾动脉(RA)的血管收缩期峰值速度(S)与舒张末期流速(D)比值(S/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并与妊娠结局相对照。结果胎儿窘迫组MCA阻力指标均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RA阻力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胎儿窘迫组MCA和RA的S/D、PI、RI关系密切,均呈直线负相关(P〈0.01)。宫内窘迫组围产儿结局异常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05)。结论宫内窘迫胎儿MCA及RA的阻力指数呈负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记录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及脐动脉血流参数,根据数值的变化,监测胎儿宫内状况.方法:对9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及152例同期正常孕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血流速度之比(S/D比值),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得出两对应参数的比值.结果:大脑中动脉RI值:轻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PI值: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I(MCA/UA)、RI(MCA/UA)<1,S/D(MCA /UA)<1.3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9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血流参数的检测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及其程度有较高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孕周胎儿脐动脉(UA)、肾动脉(RA)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胎儿宫内缺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产前检查孕妇,诊断胎儿宫内窘迫者150例作为试验组,分为胎儿轻度窒息组62例,中度窒息组51例,重度窒息组37例,选取正常单胎孕妇1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监测孕胎儿UA、RA及MCA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Vs/Vd (S/D)和搏动指数(PI)以及阻力指数(RI),并计算UA和MCA各指标的比值。结果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各试验组UA和RA的S/D、PI和RI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轻度和中度窒息组MCA的S/D、PI和RI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窒息组MCA的S/D、PI和RI均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胎儿UA的S/D>4,PI>1.7,RI>0.7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和61%;胎儿RA的S/D>5,PI>1.8,RI>0.8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和54%;胎儿MCA的S/D<4,PI<1.6,RI<0.6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和68%;联合UA和MCA各指标比值:S/D(UA/MCA)>0.6,PI(UA/MCA)> 1,RI(UA/MCA)> 1,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和96%。结论超声多普勒技术监测脐动脉(UA)、肾动脉(RA)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降低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120例正常晚期妊娠和120例HDCP患者胎儿脐动脉的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子宫动脉的S/D、PI、RI、血管直径(D),同时观察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如双顶径、股骨长度、胎儿体重,并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及胎儿窘迫、FGR、低体重儿的发生率。结果HDCP组脐动脉S/D、PI、RI值均高于对照组,HDCP组子宫动脉的S/D、PI、RI值也均高于对照组,血管内径则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将HDCP患者分为脐动脉S/D≥3和S/D〈3两组,比较其妊娠结局,前者Apgar评分〈7分、胎儿窘迫、FGR、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CP患者存在子宫-胎盘、胎盘-胎儿循环障碍,子宫动脉及脐动脉阻抗增高、血供不足,这些病理生理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彩色超声多普勒可以检测HDCP患者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预测HDCP病情发展程度和围生儿结局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不同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组,肱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比较3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与股动脉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血肿及迷走反射发生率较股动脉组少(P<0.05)。3组患者插入冠状动脉的成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肱动脉、经桡动脉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一样安全可行,且并发症更少,经济实用,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17具(34侧)成人尸体的枕动脉。对枕动脉在枕动脉沟至穿深筋膜点之间的行程、长度、管径、及其与椎动脉第三段的距离,以及椎动脉第三段的管径进行了观察测量,旨在为临床作枕动脉与椎动脉第三段吻合术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我院15例经肱动脉行同侧椎动脉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成功率,为临床中进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提供一个新的手术入路。方法选取同期存在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共3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经肱动脉入路组及经股动脉入路组,各15例。比较两组椎动脉狭窄改善情况、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进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支架膨胀均良好,术后狭窄处血管改善情况均良好。且术后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经肱动脉入路组术前椎动脉平均狭窄率为86.7%,术后下降至6.7%;经股动脉入路组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3.3%,术后下降至6.7%。两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存在的狭窄均10%。结论经肱动脉行同侧椎动脉支架植入术这一入路方式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可作为新的血管介入方式进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前后颈动脉超声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62例,均予CAS治疗,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CAS前后狭窄处管径及血流参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2例CAS中,2例手术失败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余60例均获成功,共置入支架60个。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发现,患侧颈动脉狭窄处术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明显降低,血管内径(R)、血管搏动指数(PI)和前向血流明显增大(P<0.05),术后1周时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经颈动脉超声复查发现手术侧再狭窄1例(3.3%)。结论 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可靠手段,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在CAS前后对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方  苗云江  杨波 《海南医学》2002,13(11):61-62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我院 2 0 0 0年 5月到 2 0 0 2年 10月住院、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 3 0 0例 ,按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 ,比较其使用导管数、X光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导管使用条数分别为 2 .3条和 1.3条 (P <0 .0 1) ;X光照射时间分别为 5 .3 2± 3 .5 8min和 4.64± 3 .2 5min(P <0 .0 5 >;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2 1.6± 10 .5min和 15 .1± 10 .2min(P <0 .0 1)。成功率分别为 98.1%和 97.9% (P >0 .0 5 ) ;血管并发症分别为 13 .1%和 3 .5 7% (P <0 .0 1) (不包括疼痛和导尿等非血管并发症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 ,病人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节省费用 ,减少X光照射时间。安全、可行、便捷、经济。作者推荐使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6.
刘卿卿 《医学综述》2013,19(11):1947-1950
临床上,丘脑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3.1%,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扩容、抗凝、脱水和溶栓药物治疗等,但其疗效及预后较差。目前,关于丘脑梗死的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对不同患者制订绝对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因此,对丘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与丘脑相应供血血管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了解其相关机制,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研究颈动脉(CCA)、股动脉(FA)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56例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术前利用高频超声进行CCA、FA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CCA、FA的IMT增厚及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多支病变组显著(P<0.01);FA斑块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度(73.1%)高于CCA组(65.1%),CCA、FA两处均有粥样硬化斑块者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度更高。结论CCA和FA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CCA、FA超声检查对冠心病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益处。方法:选择适宜病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64例病人4例出现桡动脉痉挛,其中3例注入硝酸甘油后缓解,1例改肱动脉穿刺。结论: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局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9.
During a routine diss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Anatomy of the Rural Medical College, Loni, we found a rare variation in branching pattern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 and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ECA) bilaterally. The knowledge of possible anatomical variations of CCA and ECA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surgeries of head, neck and face; and also for the radiologist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carotid system imaging when undertaking cerebral angiography. This case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variation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0.
赵东亚 《医学综述》2011,17(12):1835-1837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减少是眩晕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而椎动脉优势可产生不对称的血流模式,对血管壁产生不对称的机械作用力,从而加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管狭窄,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使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减少,导致眩晕的发生。现就椎动脉优势与眩晕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