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脂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IVUS-VH)学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方法:对44例ACS患者及22例SA患者行IVUS-VH分析,并对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进行测定,计算LDL-C/HDL-C比值,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NC)所占的比例与LP(a)、LDL-C/HDL-C的相关关系。结果:ACS组斑块中NC和钙化组织比例明显高于SA组(t=4.669、9.894,P<0.001),而纤维组织及纤维脂肪组织则明显低于SA组(t=7.184、5.290,P<0.001)。ACS组患者血清LDL-C/HDL-C、LP(a)水平高于SA组患者(t=3.512、19.139,P<0.001)。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C比例与血清LP(a)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r=0.549,P<0.001)。结论:LP(a)可能代替IVUS-VH帮助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索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血浆水平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人群的临床价值,以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其血浆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对照组:即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冠脉狭窄者2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 患者28例。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抽取血液标本,肝素抗凝后离心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的LP-PLA2和MMP-9的表达水平,ACS患者除入院时采集血液标本外,还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月再采集血液标本,肝素抗凝后离心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的LP-PLA2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LP-PLA2血浆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706.00±149.91ng/ml vs 427.75±44.58ng/ml,P<0.001)和健康对照组(706.00±149.91ng/ml vs 267.69±92.67ng/ml,P<0.001),同样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MMP-9血浆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7.06±6.22ng/ml vs 2.45±1.23ng/ml,P<0.001)和健康对照组(7.06±6.22ng/ml vs 1.84±0.46ng/ml,P<0.001);2、在ACS组中,冠脉支架术后1月患者LP-PLA2和MMP-9血浆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706.00±149.91ng/ml vs 520.00±30.36 ng/ml;7.06±6.22ng/ml vs 2.52±1.54 ng/ml,均P<0.001);3、ACS患者组中血浆LP-PLA2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性(r=0.018,F=6.032,P<0.05)。结论 (1)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LP-PLA2和MMP-9水平升高,提示LP-PLA2和MMP-9作为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的LP-PLA2和MMP-9水平有显著相关,提示二者可以联合作为ACS的生物标记物;(3)ACS患者PCI术后LP-PLA2和MMP-9下降,提示ACS患者经积极冠脉PCI治疗后,冠脉病变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血浆水平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高危人群的临床价值,以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其血浆水平的影响.方法 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冠脉狭窄者28例、ACD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 患者28例.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抽取血液标本,肝素抗凝后离心分离血浆,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的LP-PLA2和MMP-9的表达水平,ACS患者除入院时采集血液标本外,还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再采集血液标本,肝素抗凝后离心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的LP-PLA2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1)ACS组患者LP-PLA2血浆水平(706.00±149.91)ng/mL高于SAP组(427.75±44.58)ng/mL和健康对照组(267.69±92.67)ng/mL(P<0.001),同样ACS患者MMP-9血浆水平(7.06±6.22)ng/mL高于ACS组(2.45±1.23)ng/mL(P<0.001)和健康对照组(1.84±0.46)ng/mL(P<0.001);(2)在ACS组中,冠脉支架术后1个月患者LP-PLA2水平(520.00±30.36)ng/mL和MMP-9血浆水平(2.52±1.54)ng/mL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01);(3)ACS患者组中血浆LP-PLA2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018,F=6.032,P<0.05).结论 (1)冠心病患者尤其是ACS患者血浆LP-PLA2和MMP-9水平升高,提示LP-PLA2和MMP-9作为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2)ACS患者血浆中的LP-PLA2和MMP-9水平有显著相关,提示二者可以联合作为ACS的生物标记物;(3)ACS患者PCI术后LP-PLA2和MMP-9下降,提示ACS患者经积极冠脉PCI治疗后,冠脉病变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罪犯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点.方法 对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4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应用IVUS观察冠脉罪犯病变处的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同时测量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A)、管腔面积(LA),计算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偏心指数(EI),并观察血管重构情况.结果 ACS患者冠脉病变处以软斑块为主(69.4%,34 /49) , SA患者冠脉病变处以硬斑块为主(77.1%,27/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S组不稳定斑块、内膜破裂和血栓形成病变占总病变的57.2%,与SA组(8.6%)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同时两组患者斑块面积[(11.26±3.92) mm2 vs (9.43±3.98)mm2],斑块负荷[(65.67±11.74)% vs(57.34±11.18)%],偏心指数(0.33±0.22 vs 0.59±0.24)相比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而且,ACS患者主要以正性重构为主(59.2%),而SA患者主要以负性重构为主(57.1%),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2).结论 在ACS组不稳定斑块及内膜破裂、血栓形成、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明显高于SA组,IVUS检查是在体观察粥样斑块的良好手段,并可以指导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杨涛  宋冬林  李春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1):867-869,875,F0003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技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临界斑块进行分析,探讨易损斑块的性质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临界病变的冠心病患者63例,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2组,并对其进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ntravascular ultrasound-virtual histology,IVUS-VH)研究,分析两组斑块的性质及其与临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CS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SA患者(P<0.05),斑块沿冠脉成簇状分布,其组成以纤维脂肪组织和坏死成分为主,而SA患者斑块纤维成分和钙化成分较高.2组中纤维脂肪组织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r=0.08.P< 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r=-0.06,P< 0.05).[结论]通过IVUS-VH发现,ACS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SA患者,且斑块成分不同,与临床血脂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冠脉重构在评价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7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测量相应部位斑块冠状动脉的重构指数和钙化积分,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不同钙化积分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结果:ACS组患者斑块部位冠状动脉正向重构率为58.1%,SA组正向重构率为24.7%,有统计学意义.ACS与SA的冠状动脉积分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升高,正向重构率降低,两者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重构与冠心病的病程密切相关,通过对冠脉斑块和冠脉重构类型的检测,可以评价冠状动脉内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冠状动脉成像)、超敏C反应蛋白(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联合应用价值及相互关系。方法: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为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3组受试患者进行sCRP、cTnI和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2组sCRP、cTnI水平和M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对狭窄程度以及不同性质斑块间sCRP和cTnI水平进行比较。结果:ACS组sCRP、cTnI均显著高于SA组,2组间sCRP、cTnI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即ACS组以轻、中度狭窄为主,SA组以重度狭窄为主。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sCRP和cTnI检查,对判断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度,有利于AC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10-141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ACS患者70例为患者组,另选可排除冠心病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及两组血清hs-CRP、Hcy、LP-PLA2水平,并探讨患者组血清hs-CRP、Hcy、LPPLA2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血清hs-CRP、Hcy、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斑块脂质坏死组织面积(32.76±7.83)%,钙化组织面积(13.45±6.05)%,纤维组织面积(41.84±16.12)%,纤维脂质面积(12.77±2.31)%、面积狭窄率(79.01±13.96)%,血管重塑指数(2.51±0.38)。血清hs-CRP、Hcy、LP-PLA2水平和斑块脂质坏死组织面积、斑块重塑指数呈正相关,与钙化组织面积、纤维组织面积、纤维脂质面积、面积狭窄率无关。结论:血清hs-CRP、Hcy、LP-PLA2与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的斑块脂质坏死组织面积、斑块重塑指数等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易损斑块的重要炎症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技术(IVUS-VH)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月心内科诊断及冠心病患者120例,其中SAP患者60例,ACS患者6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之后,对罪犯病变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保存普通灰阶图像和虚拟组织学超声数据,分析斑块的虚拟组织学特点。结果 ACS组易损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SAP组(81.7%vs.30.0%,P<0.01)。ACS组普通灰阶超声斑块偏心指数(EI)和血管重构指数(R1)大于SAP组(t=-2.985、-3.047,P<0.01),说明ACS组罪犯病变偏心斑块居多,血管重构以正性重构为主。在斑块成分组成上,ACS组以纤维脂质成分(黄色)和坏死成分(红色标记)为主,而SAP组以纤维成分(绿色)和钙化成分(白色标记)为主。结论IVUS-VH在检测不稳定斑块方面有着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使用IVUS-VH对病变进行分析,有可能会改变冠脉介入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李旭东  王英  杨萍 《吉林医学》2007,28(3):361-36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冠状动脉成像)、超敏C反应蛋白(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联合应用价值及相互关系.方法: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为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组受试患者进行sCRP、cTnI和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2组sCRP、cTnI水平和M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对狭窄程度以及不同性质斑块间sCRP和cTnI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sCRP、cTnI均显著高于SA组,2组间sCRP、cTnI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即ACS组以轻、中度狭窄为主,SA组以重度狭窄为主.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sCRP和cTnI检查,对判断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度,有利于AC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