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大肠缺血—再灌损伤中内皮素—1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MAO休克模型观察大鼠小肠单纯缺血1h(I组),缺血1h后再灌1h(I/R组)及假手术组(Sham组)的血浆及肠组织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表明,I组血浆ET-1与Sham组比较无显著增高(R〉0.05),而肠组织ET-1则显著增高(P〈0.01),肠组织损伤明显;I/R组血浆及肠组织ET-1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肠组织严重损伤,提示ET-1是肠缺血-再灌损伤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血浆及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复制家兔肠I/R损伤模型,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实验分为I/R损伤组及假手术(Sham)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缺血前两组动物SOD、XO及MD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I/R组再灌注后2h与缺血前及Sham组相比,SOD活性显著下降,XO活性及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此外,肺、肝等组织MDA含量亦明显高于Sham组(P〈0.01)。结论:家兔肠I/R损伤时体内脂质过氧化过程加强,且在I/R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缺血预处理对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48只随机分为I/R组和IPC组。观测缺血后的肝脏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ALT在I/R组各时相点比缺血前升高47%~58%,而IPC组仅在缺血后24h升高20%;LDH在I/R组与缺血前比较1、6、24h均升高(P〈0.01),IPC组仅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SMAO休克模型观察大气小肠单纯缺血1h(I组),缺血lh后再灌1h(I/R组)及假手术组(Sham组)的血浆及肠组织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表明,I组血浆ET-1与Sham组比较无显著增高(P>0.05),而肠组织ET-1则显著憎高(P<0.01),肠组织损伤明显;1/R组血浆及肠组织ET-1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肠组织严重损伤。提示ET-1是肠缺血-再灌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阿魏酸钠(SF)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F保护组和SOD保护组,通过阻断大鼠肝门1h后再开放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肝缺血前及肝再灌注2h时测肝组织丙二醛(MDA),SOD和测血ALT,AST。并取行组织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再灌注2h时SF保护肝组织内SOD消耗明显多于SOD保护组(P〈0.01)  相似文献   

6.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再灌注时间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再灌注时间窗,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时机。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切片红四氮唑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梗死区体积。结果:于脑缺血1h、2h、3h、4h、6h、8h、16h和24h(I1、I2、I3、I4、I6、I8、I16、I24)观察到梗死体积的变化为I8〉I6〉I4〉I3〉I2〉I1(P〈0.05),缺血16h、24h与缺血8h相比,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别(P〉0.05)。脑缺血2h、3h分别再灌注22h、21h(I2R22、I3R21),其梗死体积分别与缺血2h、3h(I2、I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缺血4h再灌注20h(I4R20)后,其梗死体积较缺血4h(I4)显增大(P〈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后梗死体积随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阿魏酸钠(SF)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F保护组和SOD保护组。通过阻断大鼠肝门1h后再开放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肝缺血前及肝再灌注2h时测肝组织丙二醛(MDA)、SOD和测血ALT、AST。并取肝组织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再灌注2h时SF保护肝组织内SOD消耗明显多于SOD保护组(P<0.01),肝组织内MDA生成亦明显多于SOD保护组(P<0.05)。两组肝细胞的显微、超微结构的改变基本一致。结论:SF清除氧自由基(OFR)的作用逊色于SOD,但两者对鼠肝缺血再灌注所致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用大鼠离体灌流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了KATP通道开放剂克罗卡林(Cromakalim,CRK)的心脏保护作用。结果表明,CRK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LDH及蛋白的漏出(P〈0.01),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P〈0.01),心肌组织及心肌线粒体钙含量也显降低(P〈0.01)。CRK明显抑制心肌线粒本的最大^45Ca^2+摄取量及摄钙速率。CRK的上述作用均能被KATP  相似文献   

9.
对41例梗阻性黄疸(A组)和41例单纯胆囊结石(B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结果表明A组TB,BTP显著增加,PVD,PVP显著高于B组,而SVR,MAP,PVBF显著低于B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A组TB与BTP,PVP,PVD呈显著性相关(P〈0.01),TB,PVD,PVP,BTP与PVBF呈显著负相关(P〈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B,BTP是影响SVR,MAP的  相似文献   

10.
腺苷和ATP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腺苷和ATP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并进行相互比较。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缺血再灌注组(IR)、给予ATP后缺血再灌注组(ATP)和给予腺苷后缺血再灌注组(AD),分别观察各组中在再灌注0h、2h和6h的Na^+和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病理学组织肾小管评分,腺苷组和CON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均明显低于IR组和ATP酶的活性,在腺苷组和CON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两组均明显高于IR组ATP组(P〈0.01),而IR组和ATP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腺苷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没有保护作用,ATP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3种不同Mg ̄(2+)浓度的灌流液将3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采用Langendorff装置灌注离体心脏模型,研究不同浓度Mg ̄(2+)灌流时,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的情况,同时检测再灌注前、后冠脉流出液中环磷酸腺苷(cAMP)、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_(1α))浓度变化,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镁可有效地降低RA发生率,同时减少再灌注时cAMP、TXB_2和6-K-PGF_(1α)的合成及释放。当镁分别为0.4、1.2或4.8mmol/L时,再灌注心室颤动分别为100%、33.4%和16.7%(均为P<0.01)。而且再灌注后3种代谢产物增加百分率也显著下降,其中cAMP分别为118%、67%和32%(均为P<0.01);TXB_2为161%、106%(P<0.05)和28%(P<0.01);6-K-PGF_(1α)为57%、44%(P<0.05)和19%(P<0.01)。结果提示,镁可以显著降低再灌注心肌细胞合成及释放cAMP、TXA_2和PGI_2,因而降低RA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心肌细胞肌浆网钙-ATP酶(SR·Ca2+-ATPase,    SERCA)活性的变化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3)对其变化的影响,同时探讨心肌功能的调控。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甲状腺    功能正常(A组)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B组)两组,每组又分别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组、单纯灌注液组、T3灌注液    组;建立高体心工作模型;测定各组心肌细胞SERCA活性。结果甲减状态下大鼠心肌细胞SERCA活性下降43.2%    (P<0.01)。缺血30min时,A、B两组的SERCA活性均显著降低,并随着复灌进一步下降。但在复灌20min时,T3 灌注    液组的酶活性较单纯灌组显著提高,A组分别为(11.20±1.07)和(7.33±0.56)μmol·mg-1·h-1(P<0.01) ;B组分别为    (6.89±0.52)和(5.23±0.71)μmol.mg-1·h-1(P<0.05),甚至高于缺血组。结论甲减状态及I/R过程中,心肌细胞SERCA活    性受到严重损害,可导致胞浆中Ca2+超负荷。T3可显著提高SERCA活性,降低胞浆中Ca2+  相似文献   

13.
高宏  陈怀仁 《铁道医学》2000,28(6):381-382
目的 探讨外源性腺苷模拟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制备32只SD大鼠肝脏原位灌流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缺血预处理(PC)组、腺苷预处理(ADO)组、苯茶碱预处理(8-PT)组和实验对照(C)组。在充后,观察流出液中肝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含量、肝组织中NO合酶(NOS)的活性,并制作肝组织标本,电镜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流出液中转氨酶浓度明显升高,PC能明显减轻这种损伤(P〈0.01),与ADO效果类似(P〈0.01),8-PT则无这一保护作用(P〉0.05)。在PC及ADO组中流出液NO含量及肝组织NOS活性明显高于8-PT及对照组,结论 外源性ADO可以模拟P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OS而使NO释放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老龄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在离体心脏再灌注模型上,观察bFGF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水肿程度、心肌细胞膜稳定性、脂质过氧化损伤及钙超载的影响。结果6FGF能明显减轻老龄大鼠心脏再灌注损伤后乳酸脱氢酶、组织蛋白酶D和蛋白的漏出,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产生和钙超载等(P均<0.01)。结论bFGF对老龄大鼠心脏的I/R损伤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预处理(PC)对大鼠肝脏1/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原位灌流肝脏I/R模型,观察肝脏组织损伤、血管床功能、肝脏5'-核苷酸酶活性及分布的改变。结果:PC减少肝组织MDA产生及LDH漏出的(均P〈0.01),并抑制I/R引起的5'-核苷酸酶活性下降。结论:PC对肝脏I/R损伤有保护作用,5'-核苷酸酶参与了该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大鼠小肠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小肠原位灌流的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PKC抑制剂PolymyxinB和H_7对缺血预处理(PC)的肠道组织及血管床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PC明显减轻了I/R后肠粘膜病理损伤、MDA产生、IDH漏出(P<0.01),并减少了肠道微血管壁对伊文思兰的渗出(P<0.01)。PolymyxinH和H_7完全阻断了这种保护作用。结论:缺血预处理对I/R的小肠组织和血管床有保护作用,其机理涉及PKC的激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在缺血/再灌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室性心律失常(VA),血中NO及心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结果:①缺血/再灌组(I/R组)动物缺血及再灌注期各种心律失常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中NO含量皆低于对照组(P<0.05)。VA等级与NO含量呈负相关(r=0.74514,P<0.05)。提示:血中NO量的减少与缺血/再灌注性VA增加有密切关系。②I/R组与对照组心肌中NOS活性无显著差异。提示血中NO减少,可能不是生成减少而是消耗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方法:用4VO法复制大鼠实验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AM)、单纯缺血组(IS)、缺血再灌注组(IR)、药物预防后缺血再灌注组(R+IR)、缺血再灌注后药物治疗组(IR+R),分别观察了大鼠脑组织中LPO、SOD、Na+-K+-ATPase的变化。结果:①IS组及IR组大鼠脑组织中LPO含量均显著高于SAM组(P<0.05,P<0.01)。SOD含量均低于SAM组(P<0.05,P<0.01),R+IR组及IR+R组大鼠脑组织中LPO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SOD含量却显著升高(P<0.01)。②IR组大鼠脑组织中Na+-K+-ATPase活性明显低于SAM组(P<0.01),R+IR组及IR+R组较IR组升高(P<0.05,P<0.01)。结论:红景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吲哚美辛对梗阻性黄疸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作用,将梗阻性黄疸分为非吲哚美辛组(A组),吲哚美辛术前组(B组)吲哚美辛术后组(C组),并与单纯胆囊结石(D组)比较。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各组SV,CO和CI显著高于D组(P〈0.01),MAP,SVR和PVBF显著低于D组(P〈0.01),B,C组MAPSVR和PVBF显著高于A组(P〈0.01),但与D组比较仍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作  相似文献   

20.
山莨菪碱对脑缺血后海马突触体ATP和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对海马ATP和ATP敏活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时间10min。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常温缺血再灌注组,山莨菪组,每组8只动物。测定脑缺血后和再灌注30及60min时海马触体ATP和ATP酶活性。结果 脑缺血后ATP与缺血前后相比明显下降(P〈0.01),常温再灌注30min时,ATP恢复到缺血前的64%。山莨菪碱组ATP含量明显高于常温组(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