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CD34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以及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中CD34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调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Plus二步法,检测了30例正常下鼻甲,60例鼻息肉组织和鼻喷布地奈德后鼻息肉中CD34蛋白的表达情况,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并了解微血管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鼻息肉组织中CD34阳性表达较广泛,在正常下鼻甲组织中CD34呈散在弱阳性表达。鼻息肉中MVD明显高于下鼻甲(P〈0.01)。鼻喷布地奈德后2周的鼻息肉组织中CD34表达减弱,MVD减少,同鼻息肉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34的表达及微血管的增生与鼻息肉的生长发展有关.对其检测有助于判断病变的发展趋势,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对CD34蛋白的调控发挥其治疗作用,这可能为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机制的阐明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为选择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鼻息肉病     
对鼻息肉病的定义、发病机理、临床体征、诊断要点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鼻息肉病治疗后复发是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结合临床实践,对此病的治疗提出了几种可行的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曹雪秋 《中外医疗》2013,32(15):183+185-183,185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为耳鼻喉科常见病,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对于不伴有鼻息肉者应首选药物治疗,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和有并发症的应采取手术治疗。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可以缩小鼻息肉,甚至消失,该文搜集大量文献对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保守治疗疗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单纯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单纯摘除鼻息肉也常复发。1999年以来,我科采用在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00多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随访半年以上的104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手术治疗病变复发率高,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由于鼻窦内窥镜的应用,对于感染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发生、发展的解剖、病理基础建立了新的理论,改进了手术方法,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更加成熟,将鼻窦外科推向一个新阶段。我院自1998年4月至2001年4月开展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24例(145侧),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46例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4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痊愈34例(74%),好转8例(17.4%),无效4例(8.6%),总有效率91.3%。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视野清楚,直视下操作,病灶清除彻底,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多发性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多发性鼻息肉72例进行综合治疗即行鼻息肉摘除术+筛窦开放术+术后随诊治疗3个月。随访1-6年。结果:治愈51例,复发21例,治愈率为70.8%。结论:此方法能有效地降低鼻息肉的复发率,消除鼻窦炎的症状,如多脓涕、头痛等。疗效比常规单纯鼻息肉摘除持久。  相似文献   

8.
黄恒 《中外医疗》2010,29(19):62-62
目的对鼻息肉病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05~2010年定期随访的72例鼻息肉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全部鼻息肉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鼻息肉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鼻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18例鼻息肉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对不同原因或症状的鼻息肉患难与共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息肉的治疗.方法 对鼻息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论 经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 1998年~ 2 0 0 0年用ZW微波治疗鼻息肉 40例 ,同期用常规手术治疗鼻息肉 38例 ,现将就其疗效进行比较。1 微波治疗方法和疗效1 方法 用ZW— 10系列微波治疗机 (天津中亚科技开发公司生产 )微波功率 40W。用 1%地卡因表面麻醉。对直径小于 0 .5cm的鼻息肉 ,将微波功率调好 ,鼻镜直视下探头对准息肉根部辐射电极凝固变白为止 ,致鼻息肉、枯萎、脱落 ,对单发的体积较大鼻息肉 ,先用圈套器摘除鼻息肉 ,再用探头对准基底及其周围粘膜反复凝固至变白为止 ;对多发性息肉用筛窦咬钳切除息肉和筛窦 ,再用 1:10 0 0肾上腺素棉片充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20例鼻息肉患者分别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糖皮质激素与传统手术治疗鼻息肉疗效对比分析。方法:120例中随机抽出40例行传统手术+抗生素治疗为对照组。80例采用内窥镜下手术+规范化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鼻息肉为内窥镜组。结果:随访半年以上,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52.5%,好转12例,好转率30%,复发7例,复发率17.5%,P<0.01。内窥镜组:治愈74例,治愈率92.5%,好转5例,好转率6.25%,复发1例,复发率1.25%,P<0.01。结论:内窥镜手术+规范化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降低鼻息肉复发率,疗效优于传统手术,其具有手术精度高、术后复发率低优点。  相似文献   

13.
张天宇 《中外医疗》2013,32(21):65-65,67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技术对合并患有鼻息肉的鼻窦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8例合并患有鼻息肉的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患者则是采用鼻内窥镜技术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鼻窦炎、鼻息肉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鼻窦炎伴鼻息肉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鼻内窥镜技术对合并患有鼻息肉的鼻窦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应用鼻内窥镜手术方式对伴有鼻息肉的鼻窦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伴有鼻息肉的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鼻窦炎伴鼻息肉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鼻窦炎病情控制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鼻窦炎鼻息肉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鼻内窥镜手术方式对伴有鼻息肉的鼻窦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鼻息肉病是指双侧鼻腔鼻窦粘膜广泛的炎症、水肿性及退行性改变;其手术后鼻息肉复发率相当高,是临床治疗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我科采用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类固醇药物治疗、术后鼻内窥镜下随访、长期低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及术后微波应用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术后能定期随访治疗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手术前常 规检查并根据海口(1997)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进行分型分期。Ⅰ型单纯型慢性鼻窦炎(保守治疗无效):1期单发鼻窦炎;2期多发鼻窦炎;3期全组鼻窦炎。Ⅱ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1期单发鼻窦炎伴单发鼻息肉;2期多发鼻窦炎伴多发鼻息肉;3期全组鼻窦炎伴多发鼻息肉。Ⅲ型多发性鼻窦炎或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复发性鼻息肉和(或)筛窦骨质增生。①常规病史采集,注意变应性鼻炎、哮喘、  相似文献   

17.
鼻息肉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Johansson等对瑞典的鼻息肉病人的流行病学进行研究,瑞典人群中鼻息肉的发病率为2.7%(95%可信区间:1.9%~3.5%);男性比女性高(男/女,2.2/1);老年人和哮喘病人发病率高(60岁以上的病人占5%以上)。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诊断、治疗和防治其复发也正是鼻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下面就鼻息肉发展的解剖学原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鼻息肉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息肉是临床常见病 ,成年人的发病率为 1%~2 %。以往多认为其病因是鼻粘膜水肿 ,多采用手术治疗 ,但由于手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 ,手术的效果常不甚理想。近 2 0年来 ,由于鼻内窥镜手术的普遍开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对鼻息肉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研究都有了新的进展 ,但离完全阐明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临床研究业已发现 :有一类鼻息肉比较特殊 ,具有双侧性、多发性和弥漫性的特点 ,术后复发率相当高 ,近些年来将这类鼻息肉称之为鼻息肉病 ,以区别于一般鼻息肉[1] 。1 鼻息肉病的定义要阐明鼻息肉病的定义 ,首先需…  相似文献   

19.
随着鼻科学的进展,已明确鼻息肉和鼻息肉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本文着重复习鼻息肉病的特点,以示与鼻息肉相区别。已知特应性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与发病的关系、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参与发病,据此提出鼻息肉发病为多种因素学说,变态反应仅是其发病的因素之一;并指出鼻息肉组织中的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数种细胞因子;嗜酸性粒细胞也能产生细胞因子和ECP、MBP等,从而加重了其微环境结构特性炎症反应,后者能影响鼻粘膜上皮细胞Na^+、CI^-通道,导致Na+吸收增加,组织水肿,导致鼻息肉的生长和增大。治疗应采用类固醇药物+手术的综合治疗,治疗后的发展趋势似与患者的基因倾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世飞  谢天宏  安伟 《广东医学》2008,29(3):476-477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的疗效及鼻息肉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资料完整的48例复发性鼻息肉患者的鼻内镜手术及综合治疗临床资料。结果随访观察48例复发性鼻息肉患者术后6~24个月,其中治愈36例(75.0%);好转6例(12.5%);无效6例(12.5%)。总有效率为87.5%。无颅内及眶内并发症发生。结论鼻息肉术后复发最常见的原因为术腔粘连以及病灶残留,其次为鼻中隔偏曲未矫正和不能按时进行鼻内镜复查,定期鼻内镜复查是提高复发性鼻息肉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对复发性鼻息肉应采用鼻内镜手术加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