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在德国SCHENCK电液伺服激振台上对两级可控式减振器的执行机构进行了阻尼切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实际两级可控式减振器阻尼切换时,明显带有延迟、惯性、振荡特性。本文基于1/4车辆模型讨论了实际减振器参数的变化对于控制律实施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合理匹配实际减振器参数有利于协调车辆舒适性和轮胎着地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将机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用17个自由度描述机车在一般情况下横向平面的空间位置。考虑到一系、二系悬挂装置的弹性支承以及减振器的阻尼特性,建立了四轴转向架式车辆蛇形运动力学模型,列出运动微分方程。用变步长法求出的特征值研究车辆蛇形运动稳定性及机车临界速度,结论为:增大轮对的横向及纵向刚度和阻尼,可以减小转向架和车体的蛇形运动。得出了合理的优化参数,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将液压减振器改为电磁液压减振器或蛇形减振器,用锥式弹簧代替原来的柱式弹簧。  相似文献   

3.
将机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用17个自由度描述机车在一般情况下横向平面的空间位置.考虑到一系、二系悬挂装置的弹性支承以及减振器的阻尼特性,建立了四轴转向架式车辆蛇形运动力学模型,列出运动微分方程.用变步长法求出的特征值研究车辆蛇形运动稳定性及机车临界速度,结论为增大轮对的横向及纵向刚度和阻尼,可以减小转向架和车体的蛇形运动.得出了合理的优化参数,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将液压减振器改为电磁液压减振器或蛇形减振器,用锥式弹簧代替原来的柱式弹簧.  相似文献   

4.
为使减振器对车辆具有最佳减振效果,利用Rebrouck建模方法,建立了反映液压减振器阀系特性的参数化动力学模型,并将该减振器动力学模型以S-Function的形式嵌入到CarsimTM的某E-Class整车模型中。以整车动力学性能为优化目标,使用NSGA-II多目标优化算法,在扫频工况下,对车辆前、后轴减振器的阻尼力特性进行了虚拟调校。计算结果表明,经调校以后的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使得整车的动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首先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器外特性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天棚阻尼控制算法,实现了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力主动控制,达到了控制车辆侧倾的目的。进行了Car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磁流变减振器模型可以用于车辆悬架的控制研究,改进的天棚阻尼控制算法可以实现车辆的侧倾稳定性控制。  相似文献   

6.
阻尼可调的半主动悬架使汽车在直线行驶,加速、制动、转向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本文建立了CA6440轻型客车七自由度模型,采用仿真方法分析了直线行驶、加速制动及转向工况下悬架阻尼变化对车辆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研制了两级阻尼可调减振器,并进行了台架试验。  相似文献   

7.
CA6440轻型客车可调阻尼悬架控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尼可调的半主动悬架使汽车在直线行驶、加速、制动、转向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本文建立了CA6 4 40轻型客车七自由度模型 ,采用仿真方法分析了直线行驶、加速 制动及转向工况下悬架阻尼变化对车辆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影响 ,研制了两级阻尼可调减振器 ,并进行了台架试验  相似文献   

8.
金属丝网减振器非线性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某金属丝网减振器非线性特性,建立兼有干摩擦和线性阻尼特性的混合型阻尼模型,根据数学模型与实测数据的误差最小对所建模型的参数进行了识别,最后得到了模型中的待识别参数.结果表明:所建的数学模型比较合理,能够合理反映兼有不同性质阻尼的滞后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汽车减振器的优化中。该算法在标准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概率参数,使得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和收敛速度得到显著改善,并利用该算法对汽车减振器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减振器参数优化后,明显改善了汽车减振器压缩行程和复原行程的阻尼特性,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可调油压减振器阻尼性能,并降低其制造成本,提出一种基于优化设计的油压减振器稳健设计方法.对于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阻尼阀件,该方法依据流体动力特性、阻尼调节原理和动态特性要求分析并选定敏度参数后,以加工成本和产品性能及其稳健性为优化目标,设计参数及其容差为优化变量,建立了可调线性油压减振器的稳健设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合理分配设计参数的容差,可使加工精度要求降低,性能稳健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某金属丝网减振器非线性特性,建立兼有干摩擦和线性阻尼特性的混合型阻尼模型,根据数学模型与实测数据的误差最小对所建模型的参数进行了识别,最后得到了模型中的待识别参数.结果表明:所建的数学模型比较合理,能够合理反映兼有不同性质阻尼的滞后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双筒液力减振器的内部阀系结构,借助于ADAMS/Hydraulics模块,搭建其参数化和功能化的虚拟样机,进行了阻尼特性的仿真计算与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使之能够通过操作界面方便地设置阀系设计参数,快速自动地完成减振器建模、仿真与调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缩短开发周期,减少样件试制和试验成本,提高产品的系统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车辆半主动悬架负刚度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车辆悬架弹簧静挠度和动挠度的功能特性,得到了悬架弹簧的理想刚度特性.这一理想工作特性可以通过在普通弹性元件的平衡点并联具有负刚度特性的元件实现,由此提出了车辆悬架的负刚度控制策略.通过数值仿真,对比分析了悬架负刚度半主动控制策略、天棚阻尼半主动控制策略、理想天棚阻尼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对磁流变液减振器负刚度特性的分析表明,其可以作为具有负刚度特性的半主动作动器使用.讨论了在基于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中负刚度控制策略的技术实现方法,通过仿真和实验对负刚度控制策略和天棚阻尼控制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负刚度半主动控制能更好的抑制振动对车身加速度和轮胎动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出无阻尼多自由度动力减振器(功扒4DOF)最佳减振参数的确定方法.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无阻尼3个自由度动力减振器(DA3DOF)减振弹簧在有限相等变形条件下的减振器最小总质量计算,推广到无阻尼多自由度动力减振器参数的确定.结果无阻尼3个自由度动力减振器在前两个减振质量块趋近于零,第3个质量块趋近于单自由度动力减振器(DASD—OF)质量的1/3时。减振系统获得最小总质量。此时子系统最大变形为无阻尼DASDOF的3倍.结论将结果推广到无阻尼多自由度动力减振器(DAMDOF),表明可通过刚性接点连接和改变弹簧方向增大弹簧总长度,减少减振总质量,研究结果对于实际应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考虑振动系统有阻尼时,动力减振器设计的有关目标函数解析式变得更加冗长而繁杂,若用解析法求解优化参数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常见文献上有关动力减振器的优化参数都是在忽略主系统阻尼时得到的,这就使得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异。本文使用电子计算机以动力放大因子、动柔度负实部等不同目标函数对主系统有阻尼的各种动力减振器进行优化设计,比较不同优化目标函数所得到的优化结果的差别,指出不同优化目标函数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悬架减振器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同时完成振动能量的回收,首先以某品牌减振器为原型设计一种实用新型液压式馈能减振器的原理及结构,依据工作原理构建该减振器的油液流动中流量与压降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然后在AMESim中建立等效参数化仿真模型分析所设计的液压式馈能减振器的外特性及能量回收特性能否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最后在Simulink中进行液压式馈能悬架总成AMESim模型与路面时域输入模型的联合仿真,分析此减振器装车后在实际路面激励下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及能量回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此液压式馈能减振器压缩/复原行程阻尼力符合减振器阻尼力允差的国标要求;示功图形状饱满无明显畸变,体现出良好的外特性,满足减振器的设计要求;馈能特性符合最初设计的只在压缩行程回收能量的思想;馈能特性曲线呈现出显著的峰值特性并受到减振器高频响应特性的影响;悬架平顺性满足行驶要求,实际行驶中具有一定的能量回收潜力.本文所设计的液压式馈能减振器基本能达到预期目标,对节能减排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粘性剪切型拉索阻尼减振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大跨度斜拉桥拉索的大幅振动,研究应用粘性剪切型阻尼器进行拉索减振.利用粘性剪切耗能优于挤压耗能的特性,提出一种简便可行的外置式拉索减振器的设计方法.讨论了减振器刚度、安装位置、粘性材料、阻尼系数等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最后将其与高阻尼剪切型拉索减振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粘性剪切型减振器具有更好的减振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有限元频响分析在减振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陀螺系统是舰船、导弹、卫星等重要设备的定位和定向装置,其动态特性决定惯性仪表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实际工程中,常在陀螺定位系统与底座之间安装橡胶减振器来降低外部振动对陀螺系统的影响。通过对陀螺组合体的有限元频响分析,得到加速度响应曲线,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可利用有限元法对橡胶减振器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优化。针对初始设计的陀螺组合体共振频率较高和加速度峰值偏大的具体情况,优化了减振器中橡胶的形状和体积,优化后的陀螺组合体共振频率明显降低;调整橡胶的阻尼系数,得到不同阻尼下陀螺组合体的加速度动态特性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增加橡胶的阻尼,能有效降低陀螺组合体的加速度峰值。  相似文献   

19.
车辆半主动隔振系统减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履带车辆半主动悬挂是车辆悬挂系统的发展方向,磁流变可控阻尼器的出现,使车辆悬挂系统实时阻尼控制成为车辆减振的有效方式.基于磁流变体本构关系的Bingham模型,在对自行研制的双出杆剪切阀式磁流变减振器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将半主动悬挂系统看成是一个智能材料与结构,其中驱动元件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并通过传感元件采集振动信息,依靠信息处理单元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实时改变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使悬挂系统的工作性能得到改善.建立了四自由度车辆悬挂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应用非线性随机振动理论,在对模型输入进行过滤白噪声简化的基础上。探讨了用FPK法解方程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0.
磁流变减振器利用磁流变液体黏度的连续可控特性实现了减振器阻尼力连续可调,从而可以实现汽车半主动悬架的实时控制,基于此制作了一款磁流变减振器,按照汽车平顺性试验标准,对整车做了平顺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汽车上各测点的振动加速度幅值明显下降,有效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