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究早期体位干预的下床活动对主动固定电极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9例行常规护理的主动固定电极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病人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医院2012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9例行早期体位干预的下床活动的主动固定电极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病人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6h、18h、24h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1周后尿潴留、腹胀便秘、关节疼痛、腰部酸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1周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力、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体位干预的下床活动应用于主动固定电极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病人可提高病人舒适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早期3 h下床活动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单或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226例患者,均使用双极主动螺旋电极,按随机奇偶数分为观察组107例与对照组119例,观察组术后3 h下床活动,对照组术后24 h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毕、出院前以及出院后1、3、6个月随访时平静状态下测定的起搏器电极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在A和V波振幅、起搏阈值、电极阻抗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24 h下床活动相比较,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早期3 h下床活动并不影响起搏器植入后的电极性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早期活动干预,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方法 选取100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术后平卧72 h后下床活动,观察组4~6 h后可下床活动.术后第4天,统计比较两组术后不适症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出现肩/肘关节疼痛、尿潴留、腰酸、便秘症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指导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4~6 h进行早期活动,能减轻长时间卧床带来的不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循证护理方法,将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对并发症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得出患者最佳下床活动时间。方法:检索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NBASE、web of science及中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3月;纳入起搏器植入术后实验组卧床3~6 h后下床活动、对照组卧床24 h后下床活动的RCT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704例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囊袋积血、电极脱位发生率及舒适度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侧关节僵硬疼痛、腰背酸痛、尿潴留及便秘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卧床3~6 h后下床活动不会增加囊袋积血、电极脱位的危险性,可以减轻患者关节麻木、腰背酸痛,降低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起搏器胸带联合早期活动方案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8月在我科行永久起搏器被动电极植入术患者120例,按方便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起搏器胸带联合早期活动方案,24h取坐位或下床活动,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联合早期活动方案,72h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渗血、囊袋积血、上肢深静脉血栓、导尿、肠梗阻和电极脱位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渗血、囊袋积血、上肢深静脉血栓、导尿、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电极脱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搏器胸带能减少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生理舒适度,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制背心配合早期活动方案预防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的效果及对电极安全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各50例。实验1组术后穿特制背心,遵循早期活动方案活动;实验2组采用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常规,术后增加穿特制背心,72h后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常规,不穿背心,72h后下床活动。评价并比较3组患者UEDVT及电极脱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UEDVT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1组的发生率最低;3组患者均未发生电极脱位。结论特制背心配合早期活动方案能有效降低UEDVT的发生率,且并不增加电极脱位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朱秀兰  冷敏崔岩 《护理研究》2007,21(5):1260-1261
[目的]探讨安装起搏器病人术后卧床时间。[方法]实验组术后4h~6h取半卧位,12h后下床活动。对照组术后卧床3d~7d,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拆线时间提前,术后病人腹胀、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起搏器置入术后缩短卧床时间,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及电极脱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科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改进术后切口缝合及包扎方式,不用沙袋压迫,卧床时间缩短为12h ,早期指导活动。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电极脱位率、住院天数及营养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住院天数显著减少,营养状况好,感染发生率低(P<0.05)。两组起搏器电极脱位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住院天数,加快住院期间的恢复过程,有效降低起搏器术后感染,且电极脱位发生率未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电极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早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心内科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螺旋电极)和对照组(翼状电极)各32例,观察两组术后焦虑、抑郁程度及腰背疼痛、腹胀便秘、尿潴留、入睡困难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翼状电极组(P0.05),腰背疼痛、腹胀便秘、尿潴留、入睡困难等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于螺旋电极组患者具有易于固定、易于操作、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从而能提高患者早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时机。方法选取我科行胸腰椎手术的胸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 811例,分为对照组899例,观察组912例。记录术后24h、48h或更晚下床活动时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例数、疼痛程度、平均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发生感染的例数、术后3个月及1年发生内固定异常的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引流量及留置引流管的时间均略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及1年随访的患者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发生内固定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24h即下床活动较术后48h或更晚下床活动,可以降低术后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不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虽会导致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增加,但没有增加术后感染的几率。在术后3个月及1年没有增加内固定发生异常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生理性起搏(DDD)和非生理性起搏(VVI)对心脏结构及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并为起搏器植入心脏后的应对策略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于2012年1~12月收治的65例接受起搏器治疗患者,根据不同起搏方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 VVI,研究组采取DDD,比较两组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前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及 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前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射血分数(EF)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植入起搏器后,研究组 LAD小于对照组(P <0.05),EF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在起搏器植入前 NT-proBNP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安置起搏器后,研究组 NT-proBNP值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有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为减少起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应当选择房室顺序起搏为宜。  相似文献   

12.
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体位和卧床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体位和卧床时间与患者舒适度的关系。方法:随机将290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的患者分为对照组87例和观察组20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术后体位的改变,调整术后卧位时间。结果:两组电极移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烦躁80例,腰酸背痛82例,尿潴留7例,便秘3例,肩周炎2例;观察组发生烦躁2例,腰酸背痛1例,无尿潴留、肩周炎和便秘发生,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术后改变患者的体位,缩短卧床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尿潴留、肩周炎、便秘、腰背酸痛、烦躁的发生率,不会增加电极移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PCI)后ST段回落幅度(STR)、Tp-ec间期和Tp-e/QT比值变化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lignant arrhythmia events,MAE)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经冠脉造影确诊并在12 h内行PCI治疗的92例STEMI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心电图正常的健康体检者88例作为对照组。随访1个月统计观察组发生MAE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QTC间期、Tp-ec间期及Tp-e/QT测定值;将STR、QTc间期、Tp-ec间期、Tp-e/QT不同节点值发生MAE的例数及MAE发生的危险因素变量代入Cox进行多因素回归校正分析。结果本观察组共发生MAE 64例。观察组术前梗死及非梗死相关导联QTc间期、Tp-ec间期、Tp-e/QT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时Tp-ec间期和Tp-e/QT较前一时段相同导联减小(P0.05),且非梗死相关导联均小于梗死相关导联(P0.05),非梗死相关导联Tp-ec间期在术后1个月时恢复,其他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而QTc间期在术后1周各导联就已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QTc间期≥440 ms、Tp-ec间期≥100 ms、Tp-e/QT≥0.25是STEMI患者PCI术后MAE发生的高风险因素。结论 STR、Tp-ec间期、Tp-e/QT是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E的独立预测因素,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单术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切口采用不同缝合方法的差异。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0月行单术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380例,随机分为连续缝合组和间断缝合组,每组各190例,观察并比较术中两种方法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囊袋血肿和感染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连续缝合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短于间断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两组囊袋血肿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囊袋感染病例。术后3个月内连续缝合组未见皮肤线头外露,间断缝合组皮肤线头外露6例(3.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单术者起搏器植入术切口应用连续缝合法具有缝合时间短、无线头外露的优势,可作为单术者起搏器植入的常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巩膜覆盖法和巩膜包裹法Ⅰ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义眼座植入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观察组行眼内容剜除巩膜覆盖法植入义眼座,对照组行眼球摘除巩膜包裹法植入义眼座,术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配戴义眼后外观改善程度、义眼座及义眼活动度、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第一眼位外观基本对称,两组患者义眼与健眼眼球突出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义眼座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义眼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膜切口处裂开和义眼座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内容剜除巩膜覆盖法Ⅰ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简单、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择期手术的60例骨科老年患者按前后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 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焦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7 d患者 SDS、SAS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10.00%(3/30)与16.67%(5/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9/30)与40.00%(1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老年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减少术后抑郁、焦虑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嘧啶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辅助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5例)仅采用舒芬太尼镇痛治疗,观察组(n=25例)采用右美托嘧啶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治疗。分别记录术后6h、12h和24h各时间点的镇痛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h、12h和24h各时间点的镇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h、12h和24h各时间点的镇静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嘧啶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辅助镇痛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术后躁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秋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27-1527,1529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术中输血患者比例、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Harris髋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符雅明  王海燕  刘翠荣  田荣  董晓雁 《全科护理》2012,10(14):1251-1253
[目的]探讨社区随访对起搏器植入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植入永久起搏器的病人按社区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干预组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实施社区随访,两组在出院前及植入术后6个月、12个月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病人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结果]两组病人出院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6个月干预组BP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术后6个月、12个月其他维度干预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起搏器植入术病人行社区随访干预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与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进行比较,评价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优势和缺点。方法建立3个月龄小猪主动脉瓣狭窄模型,其主动脉瓣压差均〉30mm Hg;20头模型猪随机分为经胸组与经皮组各10头,分别行经胸及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比较2组主动脉瓣压差下降值、放射线暴露时间、病死率、外周血管损伤发生率、起搏器使用率及主动脉后壁损伤率。结果经胸组术前、术后主动脉瓣压差((42.6±2.9)、(14.4±2.6)mm Hg)与经皮组((43.9±3.6)、(15.7±3.1)mm 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主动脉瓣压差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胸组放射线暴露时间、病死率、外周血管损伤发生率、起搏器使用率((6.8±2.5)min、0、0、0)低于经皮组((11.9±4.2)min、40%、40%、100%)(P〈0.05),经升主动脉置入传统动脉鞘管后主动脉后壁损伤率(80%)明显高于经皮组(0)(P〈0.01)。结论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在放射线暴露时间、病死率、外周血管损伤发生率、起搏器使用率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主动脉后壁损伤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