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先明 《中国医刊》2001,36(5):15-16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来源的一种产生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的少见的肿瘤 ,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较少见 ,大约 50 0 0 0个足月妊娠中有 1例发生嗜铬细胞瘤[1] 。目前文献报道只有数百例。且易误诊或漏诊 ,也是引起血压升高的较少见的内分泌原因。若在产前未能做出诊断 ,则对母儿均有严重威胁。 60年代以前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 ,母亲死亡率高达 4 8% ,到 80年代母亲死亡率下降到 1 1 % ,近年来仍在继续下降 ,甚至有报道认为死亡率已下降到接近于 0的水平[2 ] 。其预后的好坏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严格的处理。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可以治愈的肿瘤 ,嗜…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嗜铬细胞瘤的处理较罕见且对母体及胎儿均有高风险。本文报道了1例首次妊娠中疑为先兆子痫致使胎儿死亡的病例。患者第2次妊娠时被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妊娠早期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母婴结局良好。本病例显示了妊娠中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困难及妊娠早期行腹腔镜检查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膀胱嗜铬细胞瘤罕见,约占全部膀胱肿瘤的0.06%。我们报告了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其中1例良性、3例恶性,且1例为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本文强调了术前定位诊断的重要性和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诊,警惕肿瘤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2例报告周冬青,任陈海,黄世光(海南省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可严重损害重要脏器和胎盘功能。麻醉手术期间死亡率较高。产前未确诊者产妇及胎儿死亡率分别为58%、55%,确诊者死亡率为18%、5%[1]。本院收治两例,母...  相似文献   

5.
嗜铬细胞瘤罕见,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更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其死亡率高为48%。为产科急重症之一,应加重视。我院于1981年—1985年共收治3名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患者,经治疗2例好转,1例死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容易漏诊、误诊。该症处理不当可能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对预后有较大影响。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严重影响孕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虽然极其罕见,但可带来灾难性后果。其临床表现多样,与非妊娠患者相似,高血压为其突出表现,由于症状与妊娠相关高血压易混淆,临床上容易被忽视。如果不能确诊,孕产妇及胎儿的死亡率高达50%左右;相反,若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治疗,孕产妇及胎儿的死亡率可分别低于5%、15%。生化检测首选血或尿中儿茶酚胺或代谢产物尿甲氧基肾上腺素,因其具有最高的阴性预测值.唯一可选的定位诊断为MRI,敏感性超过90%。治疗首选腹腔镜肿瘤切除,在妊娠24周内者,应给予与非妊娠者相同药物治疗,术前准备10~14d后通过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妊娠晚期者,应给予足量药物治疗并常规作好术前准备,直到胎儿成熟并行剖宫产术。经阴道分娩死亡率高,首选剖宫产,如可能剖宫产时一同切除肿瘤。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率明显降低、预后明显改善,但最关键最重要的仍是对妊娠高血压怀疑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早期识别,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刘薇  龚志毅  肖涵  罗爱伦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1510-1511
嗜铬细胞瘤作为一种复杂的内分泌腺瘤,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它来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体内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由于肿瘤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而出现以高血压和代谢紊乱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头痛、心悸、多汗三联症。目前对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和围术期管理日臻成熟,围术期死亡率已经大大降低。但是合并有嗜铬细胞瘤的患者接受非肿瘤切除手术,特别是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患者相当少见,关于此类患者的围术期处理经验相对不多。我们报道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围术期管理及体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6例嗜铬细胞瘤死亡原因分别为:嗜铬细胞瘤危象,心律紊乱;脑血管意外;合并感染及肿瘤破裂,腹腔出血。为降低死亡率,应吸取如下教训:1 凡有诊断线索者应紧追不放,争取早日明确趁断,手术根治。2 嗜铬细胞瘤患者死于心脏问题占首位,为避免心衰,心律紊乱,应积极预防并治疗嗜铬细胞瘤危象。3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因诊断难度较大,往往在确趁时肿瘤较大,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偶发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1例肾上腺偶发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的分析,将肾上腺偶发瘤分为功能性嗜铬细胞瘤和静止型嗜铬细胞瘤,认为肾上腺偶发嗜铬细胞瘤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早期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以期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到2010年收治的10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经抢救存活9例,死亡1例(10%),其中5例进行了人工肝治疗,围产儿死亡2例(胎死宫内)(15.4%)。90%病例早期有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乏力、上腹痛、烦渴,出现黄疸,实验室检查均提示转氨酶升高(ALT〈500U/L),胆红素升高,尿酸升高。5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7例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结论早期诊断、尽快终止妊娠、积极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改善母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in pregnancy,APIP)临床较为少见,病情较复杂,若诊治不及时可造成母婴死亡.故早期确诊重症胰腺炎是降低母婴死亡率的关键.文中探讨APIP的早期诊断、产科处理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6例APIP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孕产妇无死亡.其中2例保守治疗后经阴道分娩,15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娩出新生儿均存活;6例胎死宫内;2例自动放弃胎儿,并行引产术.结论 APIP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易误诊漏诊的妊娠期并发症.早期及时诊断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母婴病死率,适时终止妊娠、保守综合个体化治疗原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妊娠期危及母儿安全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妊娠期母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常累及心、脑、肝、肾和胎盘等重要器官,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凝血机制障碍、头痛、胎儿生长受限等。近年来,人们对PE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具体病因仍不十分明确。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适时终止妊娠,积极器官支持,有效的改善母儿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13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例特点分析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例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早诊早治能力,从而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以来救治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3例,对其病例特点:包括孕妇年龄,发病症状,某些妊娠情况及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发现69%的病例发生在妊娠35周,其中孕育男性胎儿者占80%。85%的病人有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99%病人出现黄疸,肝肾功能检查可见:谷草转氨酶升高占100%,且均高于谷丙转氨酶,同时伴有尿酸血症。结论AFLP是一种妊娠期间特发的,以多脏器受损的一种产科危重病,多发生在妊娠35周左右。  相似文献   

15.
骨肉瘤大多发生于15~25岁青少年,发病率为每年每百万人2~3例,占恶性肿瘤发生的0.2%[1],联合新辅助疗法使位于肢体末端非转移性骨肉瘤的治愈率为60%~70%[2],局部肿瘤的复发预示预后不良[3-5]。孕期发现骨肉瘤通常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变化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2010年确诊为ICP的140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谷丙转氨酶(ALT)〉40U/L、总胆红素(TBIL)〉28umol/L的孕妇,产后出血及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增高,且ALT水平越高,其发生率越高。结论:ICP孕妇肝功能的变化可预测母儿预后,ALT及TBIL水平升高者胎儿预后不佳,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7.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宁林莹  邓小燕 《当代医学》2010,16(16):12-13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围产儿和母亲的影响,分析产生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25例孕妇及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妊娠足月时,羊水过少组中妊娠合并症、产后出血和产后病率等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畸形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产前检查、产程中严密监护、适时剖宫产,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进行β-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两对有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家族史的夫妇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两对夫妇及其高风险胎儿的5种β-地中海贫血突变类型:CD41-42(-CTTT)缺失突变、IVSII654(C→T)突变、CD17(A→T)无义突变、TATA盒nt-28(A→G)突变和CD71-72(+A)移码突变。结果:家系1的父亲为TATA盒nt-28(A→G)/N杂合子,母亲为CD41-42(-CTTT)/N杂合子,胎儿正常;家系2的父亲为CD41-42(-CTTT)/N杂合子,母亲为CD71-72(+A)/N杂合子,胎儿为CD41-42(-CTTT)/CD71-72(+A)双重杂合子;上述2例胎儿出生及引产后的基因分析验证结果与产前基因诊断完全一致。结论: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能准确地对β-地中海贫血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对预防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Shi HJ  Fang Q  Wang LT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6):1845-1848
目的探讨对X连锁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EDA)家系的EDA患胎进行产前诊断的可能性,为建立对该病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系谱分析法检测了X连锁EDA1个家系的染色体畸变,结合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胎儿尸检、胎儿下颌骨X线摄片,组织病理学分析及皮肤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检测对可疑EDA患胎行产前诊断及生后鉴定。结果EDA家系中先证者和携带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1条X染色体出现臂间倒位[inv(X)(p22q13)],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与先证者相同。胎儿尸检及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表皮发育不良,汗腺、毛囊、皮脂腺缺如,符合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面、胸、上腹、大腿部真皮组织CK呈阴性,EMA呈阴性,其余大体和镜下病理检查无特殊。结论该家系患者1条X染色体臂间倒位,[inv(X)(p22q13)]的断裂点位于致病基因区域内,可能是导致EDA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筛查早期糖异常的干预对分娩、母儿的影响。方法对1500例孕妇进行口服50g葡萄糖,筛查试验,对筛查出糖耐量异常的孕妇及时进行干预,比较糖筛查正常与糖筛查异常两组孕妇的母儿结局。结果糖筛查正常与糖筛查异常两组孕妇,孕产期母儿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是降低围产期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