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种业导刊》2012,(11):16-16
目前,北部和西北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黄淮北部冬小麦播种进入扫尾阶段,黄淮南部正处于播种高峰期,长江中下游、西南冬小麦播种正全面展开。适期播种的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为冬前时期,一般经历50-60d,是小麦营养器官分化建成为主的时期。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冬前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种业导刊》2008,(12):24-24
油菜出苗后要在施足底肥、培育壮苗,及时移栽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措施促冬前早发壮苗。  相似文献   

3.
优质专用小麦的田间管理分为3个阶段: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后期管理。1冬前管理冬前管理的目标是以培育壮苗为中心,促根增蘖,协调生长,确保幼苗安全越冬。壮苗标准:一是苗龄主茎6片叶;二是分蘖多(4~5蘖),每亩总头数为60万~70万;三是根系强,单株次生根在10条以上;四是叶色正绿,不过浓也不过黄。田间管理的具体措施为:1.1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早检查,对严重缺苗断垄地段,及时催芽补种或进行大苗移栽,保证基本苗数。1.2分类管理三叶期后,小麦由异养转向自养,伴随分蘖幼芽生长,是促根增蘖的重要时期。此时,一定要抓好管理,确保促根增蘖。对弱苗要…  相似文献   

4.
小麦要取得优质高产,必须有全、匀、齐的壮苗为基础和安全越冬作保证.冬前壮苗的标准为叶片肥厚葱绿、分蘖粗壮、根系发达、苗子墩实,冬前主茎叶6~8个,平均单株分蘖5~7个,次生根10条以上.为确保2010年小麦一播全苗,培育壮苗和安全越冬,应采取以下技术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勇 《种业导刊》2012,(11):23-24
为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从选用良种、配方施肥、培育壮苗,精细整地、冬前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提出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苗期(冬前)田间管理,包括播种后到返青之前这一段的田间管理。管理的重点是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在冬麦区要注意协调幼苗生长与养分储藏的关系,确保安全越冬,以便为早春生长发育奠定基础。今年有些地区的冬小麦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土壤湿度偏大,幼苗发育不良,有些已形成弱苗,对以后成穗数量有不利影响。苗期田间管理,特别是针对今年特殊年份,除及时查苗补种外,应根据不同地区、苗情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因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引起的弱苗,应加强管理,早管早促,先追肥后浇水,及时中耕松土,促…  相似文献   

7.
冬前小麦冬前田间管理以促为主,培育壮苗,为小麦安全越冬奠定基础。主要措施如下。1查苗补种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对缺苗断垄的麦田要及早补种,坚决杜绝10cm以上的缺苗和断垄现象。若麦苗长到3~4叶期时,仍有缺苗和断垄现象,则可以结合疏苗和间苗进行一次移栽补苗。2中耕松土在小麦苗期进行适时中耕,具有增温、保墒、除草、破板结等作用。针对今年多数地块苗情较弱、杂草多、板结重等现象,各地一定要将冬前中耕划锄作为麦田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来抓,尤其是小麦出苗后遇雨、冬灌或其他原因造成土壤板结的地块,更要及时进行划锄,以促进根系和…  相似文献   

8.
周麦22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素梅 《种业导刊》2011,(1):25-25,27
在多年试验和大面积推广示范基础上,提出了周麦22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期、精量、足墒播种,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抓好春季管理,促进小麦分化和加强中后期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做好播前准备,打好播种基础、抓好冬前管理,培育越冬壮苗、看苗科学管理,抓好病虫预防、一喷三防,确保丰产丰收和适时收获几个方面介绍了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高产创建示范方小麦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李琳 《种业导刊》2014,(3):16-16
<正>春季麦田管理应抓早抓好,根据年前的苗情长相,结合小麦春季生育特点和土壤、气候等条件,做到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促进平衡生长,夺取小麦全面丰收。1壮苗管理壮苗是实现小麦丰收的基础。对壮苗的管理主要是提高年前分蘖质量,控制春季分蘖,提高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要"促控结合,先控后促"。  相似文献   

11.
<正>冬前小麦若受到不良气候条件和人为栽培管理的影响,部分麦田会出现分蘖少、麦苗黄弱等生长不良现象,无法达到单株分蘖5~6个、三叶大蘖3个的壮苗要求,以弱苗状态进入越冬期。因此,加强小麦年后管理,促进弱苗转化升级,是确保小麦丰产丰收的关键。一、冬前弱苗形成原因1.晚播弱苗秋季降雨少,小麦播种期间土壤干旱,需造墒才能播种。由于水源和浇水器械的限制,导致造墒和播种进度不一,未能适时播种的地块,冬前小麦生长积  相似文献   

12.
大、小麦播种出苗后,麦苗冬前常不同程度地出现发黄现象。实践证明,麦苗冬前发黄的原因有渍害、虫害、缺氮、缺钾等,应区别不同成因,对症下药,促使发黄麦苗向健壮苗转化。  相似文献   

13.
<正>冬小麦的高产无非就是整好地、播好种、除好草、浇好地,喷好药,适时收,但每个环节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好很难。现在谈论这个问题,只能从浇好地说起,因为冬前除草已结束,冬前除草占除草面积的60%,剩下40%需冬后除,除此以外冬前仍需壮苗。高产小麦在不同生长时期基本苗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切实提高冬小麦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全苗,夯实2018年夏粮丰收基础,现分区域研究提出2017—2018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油菜采用壮苗移栽,转活快,抗逆能力强,可更好地利用冬前时间发根长叶,为壮苗越冬和春发稳长打好基础。为培育6张叶子19厘米高,根系发达,脚梗短,叶色深绿无病虫的油菜壮苗要做好以下6点。 1.专留秧田 三熟制油菜秧龄较长,要留出专用秧田,与大田比例以1:5~6为宜,秧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远离其它蔬菜地为好。播前翻耕晒垡,按1.2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春季管理,是争取小麦丰收的重要环节。促弱苗、控旺苗、调壮苗、防病虫是这一时期麦田管理的目标,在生产上要抓好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种业导刊》2012,(11):15-15
2012年冬油菜播栽期间,西南地区持续阴雨、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降水较少,不利于油菜育苗和适时播栽,造成部分地区播栽期推迟,苗情长势较差。为此,要加强油菜冬前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实现壮苗越冬,为油菜高产打好基础。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在认真分析当前苗情和秋冬天气趋势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油菜冬前田间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秋季由于连阴雨的影响,小麦播期普遍比正常年份推迟10d左右,针对小麦春季苗情及土壤墒情等特点,早春麦田管理的主题是促分蘖、要壮苗、争群体。在具体措施上应以锄划增温、保墒促苗为切入  相似文献   

19.
小麦种子田返青期至拔节期,是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加大。小麦种子田春季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冬前生育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水肥管理进行合理促控,从而协调群体与个体、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早春分类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广才 《作物杂志》2005,21(1):42-42
2004年小麦播种后气温持续偏高,对于不同生 态区不同类型的小麦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黄淮冬 麦区早播的小麦可能造成麦苗过旺,部分麦田出现 冬前拔节现象。北部冬麦区播种偏晚的麦田,暖冬 对麦苗生长有利,可促使弱苗向壮苗转化。目前主 产麦区小麦苗情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 与常年相比小麦冬前生长期长,营养消耗多,部分地 区小麦冬性偏弱,抗寒能力较差,所以要特别注意保 墒、保温。二是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增 加,部分麦田早春可能出现旱情。此外,暖冬有利于 病菌和虫卵、蛹越冬,应注意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 防治。由于各地苗情不一,管理上应因苗因地制宜, 抓住主要矛盾,分类指导,搞好早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