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本文通过~(90)Sr、~(137)Cs和~(144)Ce分离的条件试验,提出一个三个核素的系统的分析程序。其主要步骤是:首先用磷钼酸铵在酸性介质中将铯吸附分离出去,再将滤液调成8NHNO_3-O.1MNaBrO_3介质通过HDEHP-Kel-F萃取色层柱分离铈,然后在pH为0.8—1.2以下HDEHP-Kcl-F柱分离钇,最后将流出液放置14天后,再次经萃取色层柱分离钇。分离出的核素分别以碘秘酸铯、草酸钇、草酸饰沉淀的形式称重和β计数。 本程序提供的90Sr(放置法)、137Cs和144Ce分析方法对95Zr-95Nb、106Ru-106Rh.99Fe、147Pm和152 154Eu的去污系数以及90Sr、90Y、137Cs和144Ce相互间的去污系数均大于10~3,分析137Cs时对40K的去污系数大于10~5。90Sr的快速测定仅对59Fe和152 154Eu等稀土放射性核素的去污系数小于10~3。铭、艳和铈的化学回收率均在80%以上。此法简便,节省试剂,样品适应性好。曾用此法进行了四十多种海产食品、茶叶和事故样品中90Sr、137Cs和144ce含最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低浓硝酸中存在亚硝酸钠时,7402季铵盐萃取钌的实验。萃取程序对~(95)Zr-(95)Nb、~(137)Cs、~(144)Ce-~(144)Pr、~(90)Sr-~(90)Y的去污系数分别是1.8×10~3、3.0×10~5、8.2×10~4、>5×10~3。在萃取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用7402季铵-憎水硅藻土柱从核燃料后处理工艺废水中提取无载体放射性钌的方法,~(106)Ru的回收率为(95.7±2)%,提取操作时间4—5小时。用此方法从工艺废水中提取了数毫居~(106)Ru。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环境生物样品中铯-137的测定方法。经炭化灰化的样品,加入铯载体,用酸浸取,然后用亚铁氰化钴钾(KCFC)选择性吸附铯,在450℃下灼烧KCFC,用水浸取并蒸至3毫升左右,以碘铋酸铯形式沉淀铯,制源,用低本底β测量仪测定铯-137的放射性。本法最小可测限度1×10~(-13)居里/公斤鲜重,铯的化学产额为70—90%,铯的化学产额与放化产额基本一致,两产额比值的平均值为100.4%,对钾-40的去污因子大于10~4,对铷-87的去污因子约为10~4,对新、老裂变产物的去污因子达10~3以上,对放射性铯比放为10~(-12)居里/公斤鲜重的环境生物样品,精密度约为±13%。大量实验证明,适用于各种环境样品中铯-137含量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容易掌握,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水中~(63)Ni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水中微量~(63)Ni的测定方法。用氢氧化物沉淀~(63)Ni,用三正辛胺甲苯溶液萃取,用丁二酮肟沉淀,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10L 水中加入1.8Bq~(63)Ni,放化和化学回收率分别为(88.4±6.6)%和(89.8±1.8)%;方法的探测下限为1.1×10~(-2)Bq/L;对~(60)Co、~(55)Fe、~(65)Zn、~(106)Ru、~(90)Sr-~(90)Y、~(137)Cs、~(95)Zr-~(95)Nb9种核素的去污系数均在10~3以上。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无机复合交换剂回收~(137)C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磷酸锡-AMP(磷钼酸铵)的制备及其对~(137)Cs的交换性能,测定了不同制备条件所得产物对交换容量的影响,做了吸附-淋洗实验和~(60)Co γ辐照实验,求出了C/Co=0.01时的击穿容量和~(137)Cs的回收百分数。用相应的放射性料液配制模拟液进行了~(137)Cs的回收实验,对回收的~(137)Cs产品用γ能谱法测定了γ杂质含量;用~(85-89)Sr作指示剂,通过实验和计算求出了在~(137)Cs产品中Sr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用水泥同化放射性化学沉淀泥浆的可行性,研究了同化工艺配方和固化物的浸出性能。固化试验结果表明,固化体中添加20%斜发沸石可提高固化体的抗压强度,降低固化体中~(137)Cs 的浸出牢;固化体上表面复盖3mm 厚的沥青浸泡1066d,铯累积浸出分数仅6.87×10~(-2)cm;固化体外表面包复薄层沥青后,铯累积浸出分致更低,仅9.12×10~(-5)cm。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级亚铁氰化铜(CuFC)吸附-微滤工艺去除实验模拟废水中的~(137)Cs,研究废水中~(137)Cs初始活度浓度(C0)、吸附时间、pH值、竞争离子以及CuFC投加量对去污因子的影响。分别用去离子水、地表水和海水配制模拟废水,当模拟废水中~(137)Cs的初始活度浓度分别为4.24×10~5、2.84×10~5、2.84×10~5 Bq/L,吸附时间为90min,pH值为7,CuFC投加量为80 mg/L,不投加竞争离子时,本工艺的去污因子分别达到2.06×10~4、1.62×10~4和9.36×10~1,说明CuFC吸附-微滤工艺是一种高效的含~(137)Cs废水处理工艺,且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用NPL防护水平次级标准NE2550剂量率仪对国防计量系统和有关厂矿的防护水平~(60)Co和~(187)Cs γ辐射场进行了照射量率的测量和反平方律的检验,并作了照射量率的比对。~(137)Cs γ辐射场照射量率最大相差+3.6%(2.58×10~(-6)-2.58×10~(-4)Ckg~(-1)h~(-1)),而~(60)Co γ辐射场最大相差分别为+1.4%(2.58×10~(-4)-2.58×10~(-3)Ckg~(-1)h~(-1))、+9.9%(2.58×10~(-6)-2.58×10~(-4)Ckg~(-1)h~(-1))和+24.5%(2.58×10~(-7)-2.58×10~(-6)Ckg~(-1)h~(-1))。~(60)Co和~(137)Cs γ辐射场的照射量率,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反平方律在±5%以内符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模拟料液,研究了以萃取法为基本方法,从核燃料后处理废液中提取贵金属铑和钯。所得产品铑和钯的化学纯度分别大于99.9%和99.95%。该流程中铑和钯的收率均在90%以上。几个主要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90)Sr/~(90)Y、~(106)Ru/~(106)Rh、~(125)Sb、~(137)Cs、~(144)Ce/~(144)Pr和~(147)Pm)对产品钯都没有沾污。~(137)Cs对产品铑没有沾污。产品铑对~(90)Sr/~(90)Y、~(106)Ru/~(106)Rh、~(125)Sb、~(144)Ce/~(144)Pr和~(147)Pm的放射性去污系数分别为2.4×10~6、5.2×10~4、9.0×10~4、9.6×10~6和4.1×10~6。经加反载体纯化(对~(147)Pm未进行此实验),产品铑对~(106)Ru/~(106)Rh的放射性去污系数为6.2×10~7,对上述其它几种核素都达到完全去污。  相似文献   

10.
铯榴石化合物是Cs的一种铝硅酸盐,化学式为Cs_2O·Al_2O_3·4SiO_2·nH_2O。它不仅是制备~(137)Cs辐射源的良好源芯材料,而且也是强放废水中~(137)Cs的固定和长期贮存有希望的化学形式。本工作在研究用HA、HX沸石制备~(137)Cs-铯榴石化合物的基础上,研究了用HY沸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环境水中~(106)Ru的快速γ谱仪分析和β测量分析方法。γ谱仪分析法是将5升水中各种价态的~(106)Ru以CoS共沉淀,硝酸纤维滤膜过滤制源,反符合屏蔽低本底NaI(Tl)γ谱仪测量;纯~(106)Ru灵敏度(3倍标准误差)为(1.2±0.2)×10~(-12)居里/升。β测量分析法是先将5升水中的~(106)Ru以CoS共沉淀,沉淀溶解后用镁粉还原钌,CCl_4萃取,反萃取;取一份以RuCl_4分光光度测得化学产额为(83±6)%。另一份以Ru0_2沉淀制源,在低本底流气式β测量器上测得放化产额为(80±5)%。化学产额与放化产额之比为0.97。本方法灵敏度(3信标准误差)是(1.1±0.1)×10~(-13)居里/升。~(60)Co、~(134)Cs、~(90)Sr-~(90)Y、~(141)Ce的去污系数≥2.3×10~6,~(95)Zr-~(95)Nb去污系数约10~4。进行了环境水中~(106)Ru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二苯并-18-冠-6对某些放射性核素的萃取与萃取色层分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研究了二苯并-18-冠-6对~(22)Na、~(45)Ca、~(86)Rb、~(90)Sr-~(90)Y、~(137)Cs和~(144)Ce等放射性核素的萃取和萃取色层分离。冠醚萃取金属离子具有离子对萃取的特征,据此,选择苦味酸根离子为反离子,以三氯甲烷为溶剂。 测定了30℃时Na~+、Rb~+、Cs~+、Ca~(2+)、Sr~(2+)和Ce~(3+)的萃取平衡常数(K_(ex))。对单价和二价金属离子,K_(ex)次序分另0为;Rb~+>Cs~+>Ns~+和Sr~(2+)>Ca~(2+)。 使用二苯并-18-冠-6的萃取色层有效地分离了~(22)Na-~(137)Cs、~(45)Ca-~(90)Sr和~(144)Ce-~(90)Sr-~(90)Y。  相似文献   

13.
本方法主要包括尿样前处理,高锰酸钾氧化蒸馏,氢氧化钌沉淀制源和β测量四个部分。方法的平均放化回收率为93.4±5.9%,灵敏度为7.1×10~(-13)Ci/l。对~(90)Sr、~(99)T~(144)Ce、~(131)I、~(95)Zr、~(60)Co、~(134)Cs等7个核素的去污因数均在10~4以上。六个样品的全程化学操作需10h。一、实验部分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锶-90(90Sr)、铯-137(137Cs)、锆-95(95Zr)、银-110m(110mAg)、钴-60(60Co)和氚(3H)等核素在海洋中迁移研究的情况,集中探讨了放射性核素在海水、悬浮物、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等介质中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从核燃料后处理废液中提取锝研究的第二部分。以萃取法为基本方法从甲酸脱硝后的沉淀中提取锝。产品锝的回收率在90%以上,对一些主要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去污系数分别为:~(144)Ce/~(144)Pr>6.1×10~4,~(125)Sb>6.3×10~(5.93)Zr>2.5×10~3,~(100)Ru/~(106)Rh>1.2×10~6,~(103)Rh>2.8×10~4,~(100)Mo等>5.4×10~3,(107)Pd等>1.5×10~5。  相似文献   

16.
全身计数器是监测体内放射性污染的重要手段,在大多数情况下,直接的体外测量方法比生物样品检验更精确,更快速。本装置对于监测体内~(144)Ce-~(144)Pr、~(106)Ru-~(106)Rh、~(137)Cs和~(95)Zr-~(95)Nb等核素的最小可探测量*分别为55.5、36.6、6.9和2.4毫微居里(均匀扫描、测量时间为60分钟),已能满足辐射防护监测工作的需要。另外,经过适当的刻度,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一台采用碎、裂晶体环探测器作反符合屏蔽的井形 NaI(Tl)γ谱仪,并对环探测器的研制及其性能作了扼要介绍。谱仪主探测器采用φ100×100毫米的井形 NaI(T1)晶体,有效地提高了谱仪探测效率。以圆柱形碎、裂晶体为主要闪烁体的环探测器性能良好,在封装工艺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几何适应性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谱仪对~(137)Csγ射线(0.662兆电子伏)的能量分辨率为9.8%;对10毫升~(137)Cs 样品的全能峰探测效率为28.3%;在0.05—2.0兆电子伏的能量范围内谱仪积分本底为154计数/分;对~(137)Csγ射线的康普顿减少因子为2.5。当样品和本底的测量时间均为1000分钟、置信水平为95%时,谱仪对10毫升~(137)Cs 样品的探测灵敏度为4.2×10~(-13)居里。  相似文献   

18.
杜大海  龚立 《辐射防护》1992,12(5):364-372
本文报道了用于大体积浇注水泥固化后处理厂有机废液(30%TBP+70%OK)的基础配方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在乳化-固化工艺中以醚类表面活性剂 OUPE 为乳化剂,市售水泥外加剂 DH_(4A)为缓凝剂;在吸附-乳化-固化工艺中除上述试剂外又加入 DX-SL 或 ZX-SL 活性炭作为吸附剂。试验结果表明,二种不同固化工艺所得固化体中有机废液包容量分别为其总重量的15%和18%,固化体抗压强度均大于5MPa;第二种固化工艺所得固化体的核素浸出率低于第一种,后者在第42天的浸出率分别为:~(137)Cs,3.5×10~(-4)cm/d;~(90)Sr,3.2×10~(-4)cm/d;~(239)Pu,1.3×10~(-6)cm/d。  相似文献   

19.
1957年9月29日当地时间16点40分,由于装有放射性化学废物的混凝土罐发生化学爆炸,致使670—740PBq的污染物散逸出来。爆炸所包含的放射性物质的10%(约74PBq)被气流抬卷至1km的高度,并以放射性烟云的形式朝北和东北方向的Tyumen镇和Kamenets-Uralskij镇移动。裂变产物总量中包含其各种化合物约6.3t或12—15t。事故造成的地表污染物的同位素组分特征如下:~(144)Ce+~(144)Pr(66%),~(95)Zr+~(95)Nb(24%),~(90)Sr+~(90)Y(5.4%),~(106)Ru+~(106)Rh(3.7%)。~(137)Cs、~(89)Sr、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硅胶-硝酸体系中~(95)Zr、~(95)Nb的吸附,硝酸浓度、温度、硅胶的处理、铀含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提出了~(95)Zr、~(95)Nb彼此分离和从混合裂片中直接提取~(95)Zr、~(95)Nb的程序。得到的~(95)Zr中含~(95)Nb<0.4%,~(95)Nb中含~(95)Zr<0.1%。对~(106)Ru、~(187)Cs、~(144)Ce等裂变产物的去污系数大于3×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