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前臂广泛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前臂广泛软组织缺损后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 方法 本组 2 1例肘部至腕部广泛高压电烧伤、热压伤及碾压伤患者 ,清创后即时应用带蒂的联合皮瓣、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及巨大胸腹部联合皮瓣修复前臂广泛软组织缺损。 结果 除 1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局限坏死及皮瓣下感染外 ,其余皮瓣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 结论 对于前臂广泛软组织缺损 ,早期清创后应用带蒂联合皮瓣、肌皮瓣修复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2004年以来,我们共收治上肢广泛皮肤软组织缺损42例,采用背阔肌肌皮瓣和(或)胸脐皮瓣修复,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20~66岁,平均41岁.其中高压电烧伤6例,热压伤8例,碾压伤12例,机器绞伤16例;单纯前臂皮肤缺损31例,单纯上臂皮肤缺损6例,同时有上臂和前臂皮肤缺损5例.胸脐皮瓣修复31例,背阔肌肌皮瓣修复9例,胸脐皮瓣和背阔肌肌皮瓣联合修复2例.  相似文献   

3.
多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压电击伤、热压伤创面,应用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避免截肢,恢复功能及防止继发性大出血等优点。我们对18例44处热压伤、高压电击伤创面应用36块皮瓣、肌皮瓣移位修复,获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23~48岁,高压电击伤13例,热压伤5例,创面共44处,位于上肢、手部43处,颈、枕项部1处。采用了36块皮瓣、肌皮瓣移位修复,其中轴型皮瓣、肌皮瓣31块,任意型皮瓣5块。髂腰部皮瓣26块,前臂逆行岛状皮瓣1块,侧胸皮瓣与背阔肌肌皮瓣联合1块,背阔肌肌皮瓣与髂腰部皮瓣联合1块,单纯背阔肌肌皮瓣2块,中…  相似文献   

4.
背阔肌岛状皮瓣修复上臂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背阔肌岛状皮瓣修复上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背阔肌岛状皮瓣修复14例上臂软组织缺损。结果 1例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13例完成成活。随访40-6年,受区外形及功能恢复基本满意,供区愈合良好。结论 背阔肌皮瓣由胸背动脉供给血运,该岛状皮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和血管蒂长以及切取容易等优点,带蒂移植适宜修复上臂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严重深度烧伤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总结高压电烧伤、热压伤创面适用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修复的经验。方法26例严重深度烧伤创面,应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其中岛状转位25例,游离移植1例。对上肢广泛电击伤及热压伤创面采用该肌皮瓣与侧胸皮瓣及髂腰部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全跟腱坏死应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结果皮瓣面积最大40cm×20cm,除1例皮瓣尖端坏死2cm,其余全部成活。跟腱的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严重深度烧伤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下肢广泛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先行清创,然后行吻合血管的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16例背阔肌肌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吻合血管后成活。14例患者创面I期愈合,2例皮瓣出现浅表坏死,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其中,随访12例患者1个月至2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皮瓣具有解剖位置恒定、血管蒂长、口径粗、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等特点,对无法采用局部带蒂肌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上肢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肌肉缺损 3例 ,并重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功能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肌肉缺损 9例 ,其中 3例将胸背神经与桡神经缝合 ,另 6例将胸背神经与正中神经缝合。皮瓣切取面积为 7~ 15cm× 18~ 42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存活 ,4例肌力恢复至M4,6例恢复到M3 ,2例为M3 -。结论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肌肉缺损时 ,能恢复伸屈肘关节的功能及大部分伸屈手指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侧胸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上肢较大面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5例上肢较大面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侧胸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3 cm×8 cm~40 cm ×20 cm.术中将肩胛下血管、胸背血管和胸背血管外侧支及其皮穿支等营养血管均包含于皮瓣内.为了减少肌皮穿支的损伤,应在其周围携带2~3 cm宽的背阔肌袖.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修复. 结果 单纯侧胸皮瓣带蒂转移4例、侧胸-脐旁联合皮瓣带蒂转移1例.转移的皮瓣除1例远端小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4例患者获得2~14个月的随访,皮瓣色泽、质地及厚薄较满意,供、受区外形与功能恢复也较满意. 结论 带蒂转移的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侧胸皮瓣血供可靠,转移方便,供瓣区损伤小,是修复上肢较大面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和带蒂转移修复四肢及颈部、腋窝、肩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用同侧带血管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颈部、腋窝、肩背部创面;选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1例四肢骨外露或肌腱外露创面.其中12例以胸背动静脉-外侧支-穿支为血管蒂,4例以胸背动静脉-前锯肌支-穿支为血管蒂,皮瓣不携带深筋膜、背阔肌和胸背神经.皮瓣面积最小10 cm×5 cm,最大26 cm×10 cm.结果 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 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皮瓣供区瘢痕不明显,肩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质地良好、供区隐蔽、血管蒂长、血供可靠,且不牺牲背阔肌和胸背神经.带蒂转移是修复同侧颈、肩、腋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游离移植适合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桥式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在下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应用桥式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采用桥式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7例下肢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术前对拟行移植的背阔肌肌皮瓣血管和健肢血管行超声多普勒检查,以确认皮瓣及健肢血管循环良好。清创后,根据创面大小、深度设计皮瓣,用作携带桥的皮瓣长度较双下肢手术部位之间距离长10%左右;供区面积较受区大20%,形成皮管部位的皮肤设计应宽大,避免张力过大对血管造成压迫。然后行皮瓣修复术。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总结手术指征及应注意的问题。 结果 7例患者手术后皮瓣均成活。除2例患者因皮瓣较为臃肿行皮瓣修薄术外,其余患者术后外形良好,功能恢复满意。手术指征:患侧肢体一条主要的动脉(胫前或胫后动脉)受损,不宜用另一条动脉作吻合血管行游离皮瓣移植术者;患侧肢体受伤严重,深层组织结构破坏,血管损伤情况不明或估计难以找到受区血管者;对侧健肢的重要血管无损伤者。注意点:术前应考虑桥式皮瓣的血运及断蒂后皮瓣是否能够成活。术后注意皮瓣血运,术区妥善固定。 结论 桥式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恰当的创面处理、宽大的皮瓣、稳妥的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手部多指或多处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皮瓣Ⅰ期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部多指或多处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皮瓣Ⅰ期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指掌侧或背侧软组织缺损采用足背三叶皮瓣移植修复24例,3指脱套性缺损采用双侧足背三叶皮瓣移植修复8例,1(2)指脱套加另1(2)指软组织缺损采用足背分叶加足背三叶皮瓣移植修复10例,3指掌侧(背侧)合并手掌(手背)44组织缺损采用足背三叶加踝上形成一蒂四块皮瓣移植修复4例;4指掌侧软组织缺损采用双第2趾孪生趾腹皮瓣移植修复10例、足背三叶皮瓣加小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例,足背三叶皮瓣加大鱼际皮瓣修复2例,4手指掌侧合并手掌软组织缺损采用一侧足背嘏趾腹皮瓣加另一侧足背三叶皮瓣移植修复2例,4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采用足背三叶皮瓣加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5例,双侧足背分叶皮瓣移植修复4例,4手指背侧合并手背软组织缺损采用足背三叶皮瓣加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足背三叶皮瓣加股前外侧分块皮瓣移植修复6例;5手指软组织缺损采用一侧足背分叶皮瓣加另一侧足背三叶皮瓣移植修复2例。结果本组其它皮瓣均顺利成活;但足背三叶皮瓣63例71块,3块一叶坏死,1块二叶坏死;足背三叶加踝上皮瓣形成一蒂多块皮瓣4例,其中1例踝上皮瓣少许坏死,皮瓣坏死区经扩创术后换药植皮愈合。结论最大限度利用不同种类的足部皮瓣加股前外侧分块皮瓣以及手部、前臂的岛状或游离皮瓣做瓦合或联合移植,可Ⅰ期修复手部多指或多处复杂性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带蒂下部前锯肌肌皮瓣及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带蒂下部前锯肌肌皮瓣及筋膜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5例肌皮瓣、4例筋膜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共9例,其中腋窝3例,颈部2例,胸部2例,上臂1例,背部1例。结果:9例皮瓣完全存活,无供血不足及静脉回流障碍,供区瘢痕隐蔽,无“翼状”肩胛出现。结论:下部前锯肌肌皮瓣或筋膜皮瓣血管蒂长,血管管径粗,便于操作,皮瓣不臃肿,易于塑形,供区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皮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应用部分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并重建伸指功能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1例因外伤致前臂背侧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保留内侧部分背阔肌及胸背神经内侧支的部分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将皮瓣中胸背神经近端与受区桡神经深支或指总伸肌肌支缝合,背阔肌远端腱膜修复2~4指指总伸肌.皮瓣切取面积为21 cm×9 cm-27 cm×13 cm.结果 术后11例肌皮瓣全部存活,3例因皮瓣臃肿再次行皮瓣、肌皮瓣修整术,2例指伸肌腱松弛再次行肌腱紧缩术.术后2例失访,9例获得6个月至3年的随访,其中指伸肌力恢复至Ⅲ级2例、Ⅳ级6例、V级1例,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且外形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77.8%.结论 应用游离部分背阔肌皮瓣修复前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并重建伸指功能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供区保留了部分背阔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急诊组织瓣移植或移位一期修复伴有严重血管损伤的上肢复杂性组织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0例伴有严重血管损伤的上肢复杂性组织缺损的患者,在修复血管重建肢体血运的同时,根据组织缺损需要采用皮瓣、肌皮瓣、骨皮瓣甚至组织瓣组合移植的方法急诊进行一期修复.其中上臂肱动、静脉长段缺损,合并肱二头肌及上臂内侧大面积皮肤缺损,血管修复后背阔肌皮瓣移位覆盖创面并重建屈肘功能3例;肘部血管损伤合并肘关节周围大面积皮肤撕脱缺损,血管修复后移植胸脐皮瓣覆盖创面2例;前臂尺、桡动脉损伤合并皮肤肌肉缺损,血管修复后移植股前外侧皮瓣覆盖创面3例;前臂尺桡动脉损伤并尺桡骨缺损,血管修复后移植腓骨皮瓣重建尺骨缺损,二期再移植腓骨皮瓣重建桡骨缺损1例;前臂尺、桡动脉损伤合并桡骨及大面积皮肤缺损,血管修复后股前外侧皮瓣加髂骨皮瓣组合移植1例.结果 术后10例患肢及移位组织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6个月,3例上臂损伤患者,肘关节最大屈曲度为105,屈肘肌力为M_3~M_4地,手功能恢复基本正常;肘及前臂损伤的7例患者,肢体及移植皮瓣完全存活,骨皮瓣和腕部已达骨性愈合,并恢复部分手功能.结论 对严重血管损伤且合并有复杂组织缺损的上肢损伤,急诊在施行血管修复重建肢体血运的同时,采用组织瓣单独或组合移植一期有效覆盖创面,可提高复杂性患肢的成活率,并为二期功能重建术提供良好的软组织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解决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面颌部洞穿性缺损的修复问题。方法采用两个带蒂的组织瓣搭配使用修复面颌部洞穿缺损45例,共用组织瓣90个。其中胸三角皮瓣58个(占64%),依次是颈阔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额部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等。结果45例洞穿性缺损所用90个组织瓣中全部成活及绝大部分成活者87个,成活率达97%,全部或大部分坏死的3个(占3%)。结论面颌部洞穿性缺损即刻修复是可行的。修复洞穿缺损有多种皮瓣、肌皮瓣可供选择;提出胸三角皮瓣、颈阔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等是修复面颌部洞穿性缺损的优质组织瓣。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功能与外形同时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restoration of perforating (full thickness) defects in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 METHODS: Double flaps have been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defects. Forty-five patients with full thickness defects on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 were treated with 90 flaps, including 58 (64%) deltopectoral flaps, the platysma myocutaneous flap,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sternomastoid myocutaneous flap, forehead flap and latissimus myocutaneous flap. RESULTS: The operation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Of the 90 flaps, 87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 or subtotally with a successful rate of 97%. Three flaps sustained total or large necrosis. CONCLUSION: A number of flaps can be used for repairing the full thickness defects of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 especially the deltopectoral flap, the platysma myocutaneous flap and the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They can provide excellent external cover or internal lining. They are well vascularized, hairless and colour-match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解决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面颌部洞穿性缺损的修复问题。方法采用两个带蒂的组织瓣搭配使用修复面颌部洞穿缺损45例,共用组织瓣90个。其中胸三角皮瓣58个(占64%),依次是颈阔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额部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等。结果45例洞穿性缺损所用90个组织瓣中全部成活及绝大部分成活者87个,成活率达97%,全部或大部分坏死的3个(占3%)。结论面颌部洞穿性缺损即刻修复是可行的。修复洞穿缺损有多种皮瓣、肌皮瓣可供选择;提出胸三角皮瓣、颈阔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等是修复面颌部洞穿性缺损的优质组织瓣。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功能与外形同时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皮肤与骨骼复合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修复肢体骨与皮肤复合缺损的技术和效果。方法 39例肢体骨与皮肤复合缺损患者接受显微外科手术修复:游离移植背阔肌肌皮瓣,而后髂骨植骨4例,移植髂骨皮瓣7例,移植腓骨皮瓣6例,组合移植背阔肌肌皮瓣与游离腓骨20例,组合移植双侧背阔肌肌皮瓣与游离腓骨2例。结果 移植组织完全成活30例,9例移植的(肌)皮瓣远端皮肤发生局部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移植骨术后12~18周与宿主骨牢固连接。平均随访3年6个月,修复肢体均恢复有用功能。14例12岁以下儿童,修复后下肢生长正常,未发生肢体不等长现象。结论 严格手术指征,准确操作,酌情选择不同皮瓣与骨复合组织移植的显微外科修复是治疗骨与皮肤缺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上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上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相关因素。方法 对6例上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3例,背阔肌皮瓣转位1例,预制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例(其中1例同时用腹股沟皮瓣)。结果 6例皮瓣全部存活,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对于上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的患者,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用皮瓣移植(或移位)覆盖创面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