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徐燕  陈红 《安徽医药》2014,(5):983-985
目的研究比较右腋下直切口,右胸小切口,右胸骨旁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该科2011年1月—2013年8月经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64例,其中经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MVR)术40例,经右腋下直切口二尖瓣置换术20例,经右胸骨旁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AVR)术4例,并随机抽取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瓣膜置换术65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35例,主动脉瓣置换30例。对比分析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术后各种观察指标和护理特点。结果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相比,术后切口长度,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鸡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瓣膜置换术相比,小切口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刀口隐蔽,符合美容要求,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进行的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3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的正中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5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术前资料、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 全组无死亡,两组病例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的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15.31±10.30)h、术后24 h引流量(371.39±112.58)mL、ICU滞留时间(35.67±15.86)h、术后住院天数(22.25±5.82)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略长于对照组。结论 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主动脉瓣置换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玉海  谷天祥  师恩祎  王春  刘波  毛乃惠  于鹏 《天津医药》2012,40(12):1260-1261
经右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手术因具有不破坏胸骨的稳定性,患者术后恢复快,兼具美容效果的优势,已经为临床广泛接受,也为既往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再次实施二尖瓣手术者提供了新的手术路径及微创方法。我院近2年采用经右胸小切口微创技术完成心脏术后再次或多次二尖瓣置换术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微创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以提高其应用范围及安全系数。方法选择2000年6月~2005年9月微创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1200例患者,其中右腋下小切口1180例,胸骨正中小切口20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死亡1例(0.083%),术后并发症15例(1.2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4.8±2.1)h,ICU监护时间(16.5±1.8)h,胸引量平均96m l。结论应用微创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有安全可靠,切口隐蔽、美观,术后恢复快,出血少等特点。但要掌握好各微创切口手术适应症,不能盲目追求。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6年11月~1998年3月经胸骨右旁小切口微创手术行二尖瓣置换及心脏肿瘤摘除共10例,其中二尖瓣置换8例,左房粘液瘤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6年12月~1999年6月,对40例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实施右侧胸骨旁微创切口瓣膜置换术,与1995年7月~1996年11月36例传统正中切口比较,具有明显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不同入路创伤,疗效,愈后以及临床指导。方法 对4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左腋下小切口;4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鲁三联症患者行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36例瓣膜置换,法鲁四联症,心脏粘液瘤等患者行胸骨下段小切口;与常规左胸后外侧切口36例及胸骨正中切口43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左腋下小切口与常规左胸后外侧切口相比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创伤、痛疼程度、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愈合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2.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组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组相比:创伤、体外循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疤痕等,有不同程度差异。3.胸骨下段小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组相比:创伤、出血量、住院天数、胸廓畸形、疤痕程度也有差异。结论1.左腋下小切口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具有切口小、不去肋骨、出血少、不输血、创伤轻、不放胸腔引流管、痛疼轻、恢复快、刀口隐蔽、美观等优点。2.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切口小、无骨损伤、体外循环时间短、出血少、心脏不停跳、心肌损伤轻、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等优点。3.胸骨下段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出血少、胸廓稳定、恢复快、切口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朱亚 《东南国防医药》2004,6(6):452-453
微创伤心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MICS)的概念和范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采用侧胸壁、胸骨旁或部分胸骨劈开的小切口,它具有损伤小,疤痕隐蔽,不破坏胸壁的完整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②在非体外循环和(或)心脏跳动下进行各种心脏手术,心脏无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是近年来新兴的最接近于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措施和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96例心脏病患者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保持胸骨柄完整性,在停跳或不停跳下完成心脏直视手术,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50例,风湿性心脏病40例,左房粘液瘤5例,冠心病1例。结果全组患者成功施行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没有死亡及后遗症。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适用于大多数心脏直视手术,有良好的手术和美容效果,但不适合于部分心脏复杂畸形及巨大心脏的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10.
小儿左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与常规胸骨正中劈开径路或胸骨旁径路相比,腋下小切口具有不损伤胸骨和肋骨以及乳内动脉,切口小而美观,损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微创心脏手术。2004-08~2006-03笔者所在科成功完成12例左腋下小切口(Denis-Browne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手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再次二尖瓣手术中应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及微创技术的意义及作用。方法:13例心脏外科术后再次出现二尖瓣病变患者接受右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术。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单肺通气。右侧腹股沟切口,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加装负压调节器维持静脉回流。右胸前外侧4-6cm切口,经第3或第4肋间入胸,左心房切口直视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全组病例行生物瓣置换2例,机械瓣置换10例,二尖瓣成形1例,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1.5±25.6(78-167)分钟。1例术后早期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1.2±2.3(7-14)小时,平均ICU停留时间3.5±1.7(2-9)天,平均住院时间12.7±1.5(9-15)天。结论:对于心脏术后再次二尖瓣手术患者,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及“No Touch”微创二尖瓣置换术能够避免再次正中开胸的手术风险,简化手术,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微创瓣膜手术 “No Touch”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微创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7月入院的高龄(≥75岁)股骨颈骨折病人32例,采用微创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0个月,平均23个月。疗效按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优24例,良5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0.63%。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采用微创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能明显降低手术风险,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在此类人群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孙锋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37-38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小切口微创组和传统手术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小切口微创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微创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静脉旋切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使用经皮静脉旋切系统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皮静脉旋切术治疗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等指标。结果23例患者均治愈,术后并发症低,手术效果较佳。结论经皮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曲张浅静脉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的经验。方法右股动、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壁小切口+四孔(胸腔镜孔、Chitwood阻断钳入孔、左心引流管孔、心房拉钩孔),Chitwood阻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二尖瓣置换32例,二尖瓣成形4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6例。结果全组无中转胸骨正中开胸、无再次开胸止血,无死亡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行二尖瓣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就急性阑尾炎微创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17年2月~2020年5月期间于某院接受急性阑尾炎微创手术治疗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感染组),将同期同类型未发生新发感染的37例患者纳入未感染组,通过临床治疗情况对比明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年龄(儿童或老年人)、合并慢性病、未开展抗生素预防、留置引流管等是急性阑尾炎微创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结论:急性阑尾炎微创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年龄、慢性病合并情况、未实施抗生素预防、引流管留置等因素相关,革兰阴性菌感染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切口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常规手术组)36例和B组(微创小切口手术组)36例,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CRP、IL-6、TNF-α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术后1d及3dB组的血清CRP、IL-6、TNF-α及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A组,P均〈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降低对机体的刺激,避免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胸腋下小切口微创直视手术治疗儿童房、室间隔缺损的优点。方法:应用右胸腋下小切口微创直视方法对本院21例儿童房、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总结各阶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21例儿童均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41.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8.6min,无手术意外和死亡,术后无二次开胸止血。1例出现局限性包裹气胸,重置引流管后肺膨胀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创口均甲级愈合。结论:右胸腋下小切口微创直视手术方法治疗儿童房、室间隔缺损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外科手术(MIS)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两种入路方法的比较。方法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组(MMV)25例和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组(MPM)25例;分别对切口长度、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减少量、直腿抬高时间、术后活动度、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MMV组外侧支持带松解率(8.7%)明显低于MPM组(26.5%)(χ2=2.772,P<0.01);MMV组手术时间(98±9)min明显高于于MPM组(68±10)min(t=12.199,P<0.01);MMV组直腿抬高时间(4±2)d明显低于MPM组(8±2)d(t=9.750,P<0.01);MMV组起始下地行走时间(6±2)d明显低于MPM组(11±3)d(t=9.550,P<0.01)。结论经微创中股入路行全膝置换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B超引导下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对40例患者60个乳腺良性肿块施行微创旋切术。结果所有肿块均被准确、完全切除。每个肿块的切除时间平均为25 min,旋切次数15次,皮肤切口0.3~0.5 cm,1例有局部轻度皮下瘀血,未出现活动性出血、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块,操作简易、准确、安全、创伤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乳腺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