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渊渊咱名叫京剧脸谱,咱和京剧的交情可算是深到家喽!自打有京剧,我就和他相依为命,形影不离。今儿个,咱就大大方方地来个自我介绍。京剧的角色分生、旦、净、末、丑,咱也就跟着分成这几类。您瞧,鼻梁子上总有片白的脸不是挺逗人的吗?那就是丑角的脸,叫小花脸。小花脸又分文丑和武丑,模样差不多。那些演男角的还有老生、小生和武生(末角儿算老生),他们不同于小花脸,要通过脸谱的不同显示出岁数、性格、人物的不同。净角儿都是些性格粗暴或刚烈的男性人物。这些人物的脸谱各具特色,咱真正的魅力还是在净角儿这儿。您不是总也忘不了豹头环眼…  相似文献   

2.
清代顺治朝武生学额,京卫武学有明确定数,各省取进多寡尚无定额。康熙十年始定全国武生学额,比照文生取进。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新设学校、升格既有学校、政区等级升降及政区归并,武生定额多有调整,每届岁试共取进武生约22000名,分属全国1800余所学校,此后该进额大致稳定。直至咸、同军兴,大规模捐输广额,武生定额增至约27000人。咸、同广额前后,武生群体总数呈"南激增、北缓增"之势;武生分省比例,则"南升北降"。通览清代武生学额、群体人数及其地域分布变动,既可揭示其政情变化之大势,又能反映其武科人才培育与选拔之动态。  相似文献   

3.
辰河高腔是流行于湖南沅水中上游地区的一种古老地方戏,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别具一格的表演技巧与表演行当。最初,辰河高腔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外、副、末、贴等8个角色,到了清末民国初年之后变为生、旦、净、丑4个行当,其中生角又分为正生、老生、红生、小生,旦角可分为正旦、小旦、摇旦、老旦等。辰河高腔有着特殊的表演技巧,如甩发、喷火、老背少、耍獠牙、打八彩、打钢叉、金蝉脱壳、打三官堂、罗汉演武等。可以认定,辰河高腔是一部结合民间武术、杂技、音乐、宗教以及佛、道、傩等祭祀仪式的大型仪式剧。  相似文献   

4.
“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个行当。其名称的由来,传说是取其反意。“生”,是生疏的意思,而演员演戏最忌讳的就是生。取“生”字,意在要求生角的演出要老练、成熟。“生”有“小生”(书生)、“武生”、“老生”(也叫“须生”,文的挂黑胡子,武的挂红胡子)。“旦”,指旭日东升,代表阳,指男性。而旦角演的是女性,女属阴,反其意为“旦”。“旦”有“青衣”、“花旦”、“刀马旦”、“彩旦”、“老旦”(亦名婆旦)。“净”,即清洁、干净,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净,因而得名。“净”有“花脸”、“架子花脸”、“小花脸”、“二类花脸”、“铜锤花脸”…  相似文献   

5.
京剧的角色有生、旦、净、末、丑之分,"末"后来与"生"不再区别。"生"是指戏曲中的男性角色,"旦"则是女性角色,京剧的大多数剧目以"生""旦"角色为主。"净"虽然同样是男性角色,与"生"不同的是,"净"又称为"花脸",以丰富的脸谱来表现不同的人物特征,如包拯和曹操的角色便属于"净"。至于"丑",则可以说是京剧中最不可或缺的"佐料"。所谓"丑",并不是指扮演者的长相丑陋,而是指这个角色的扮相比较滑稽。丑角扮相主要是在鼻梁和眼窝间抹一块白色,  相似文献   

6.
七色镜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一般分为生、旦、净、末、丑。"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和"净"是男角色;"丑"行中除了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生"、"旦"都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21,(6):45-49
京剧水路班里所演历史英雄剧大致可分为清官戏、英雄戏与战争戏、历史戏三大类。清官戏淡化破案过程,依靠演员的表演带给观众更多的感观刺激。英雄剧和战争剧以武生为主要脚色,多演武戏,根据民众崇拜英雄的遗俗,塑造了众多英勇无比的英雄形象,表达了江南人民对先贤的尊敬、赞誉和崇拜。历史剧以老生和花脸为主要脚色,根据观众的价值判断去创作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剧情和人物往往与历史真实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8.
"老生代"散文是新时期散文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之一,而"文革"记忆是"老生代"散文多有涉及的内容.在对这一内容的表述上,"老生代"散文家选取了两种不同的叙事态度:一种是以巴金、萧乾、季羡林为代表的讽谏立场,另一种则是以杨绛、陈白尘、孙犁为代表的宽容节制立场.不同的叙事态度产生了不同的美学风格,但因精神资源的共通性与一致性,"老生代"的"文革"多元记忆完成了彼此间的互补,共同构筑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千里送京娘》是北方昆曲经典剧目之一,以赵匡胤和赵京娘为主要角色。赵匡胤以武生应工,赵京娘以作旦应工。在舞台布景方面,该剧是少数没有昆曲舞台标准配置——一桌二椅的折子戏之一。与小说和传奇不同的是,昆曲版《送京》淡化了打戏的内容,且使得人物更加有血有肉,贴近生活。本文以昆曲中"切末的虚拟化"和"时空自由  相似文献   

10.
角色反串在演艺界颇为常见.如让青衣花旦来扮演小生,让丑角演起花脸,让唱歌的与唱戏的对换角色.这些角色反串,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本文所讲的角色反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序地进行师生的角色互换,即教师适时适度地让出三尺讲台,由学生上来,或是演讲,或是模拟主持人,或是模拟教师上课,教师则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虚心听讲,认真记录,并随时接受台上"老师"的提问.  相似文献   

11.
在三国历史上,东吴周瑜并非民间流传的"既生瑜,何生亮"式的嫉贤妒能、量小短毒的人物,而是一位有远见卓识、智勇兼备、气度非凡、多才多艺又富开拓进取精神的将才,时人赞评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性度恢廓",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才华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设计理念创新1.角色转变: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所谓"师本设计",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类教学设计,其教学资源均来自于教材与教参,设计者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显然,"师本设计"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倡导"生本设计"。所谓"生本设计",是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  相似文献   

13.
在三国历史上,东吴大将周瑜并不是人们眼中的"既生瑜,何生亮"式的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物,而是一位既独具慧眼,又能够远见卓识、骁勇善战、谋略过人、雅量高致且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将才.时人称赞其"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性度恢廓",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才华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一、"角色效应"法概述1."角色效应"法的含义"角色效应"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方法。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当一定的角色,使其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2."角色效应"法的形成基础"角色效应"法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即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哲学的观点审视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它应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学生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性,它属于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调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从师生互动的意图是"影响学生"还是"促进理解"来分析,教学互动可分为策略理性(目的)教学互动与交往理性教学互动.策略理性教学互动旨在通过互动而对学生"施加影响".交往理性的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之间以语言为媒介、以理解为旨归、以生成为指向、通过师生对话与商谈而达成理解与共识.实现交往理性的教学互动,需要师生拥有共同的生活世界、语言的交往使用以及师生身份角色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正>"生"字的本意是指新事物成长到一定程度(量变),打破其原有的平衡状态,突破重重障碍而展现出新的面貌(质变)。"本"指"本原""、本体",是"根本"之意。"生本"主要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体"的"根本"之意。"生本德育"是指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学校德育,即学校范畴的一切德育,包括德育理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都要  相似文献   

17.
论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主要有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反思型对话3种课堂实践形式。言语型对话是指以言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对话,可分为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理解型对话是指人与文本的相互理解与阐释,包括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反思型对话指以自我反思为主要手段的师、生的自我对话。在课堂上,几种对话形式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错综复杂的对话教学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武术教育思维变迁的角度入手,以古代、近代和现代武术教育思维为主线,对"'文武分途'与'文武兼备'"进行了论述.古代武术沿着"从'崇文尚武'到'重文抑武'、从'文武兼备'到'文武分途'的轨迹"发展;而近代武术沿着"从'文武分途'向'文武兼备'、从'重文抑武'向'崇文尚武'的轨迹"回归;现代武术则是沿着"近代武术之学校教育轨迹"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领导的关怀,是亲切感人的;驻外人员的奉献,是大公无私的;家属的支持,是亲切温暖的;亲人的“团聚”,是幸福甜蜜的。身着戏装,脸涂釉彩,诵着台词,长髯几缕、满脸书卷气的“老生”,身材魁梧、性格豪放的“花脸”,英俊洒脱、人见人爱的“小生”,年轻貌美、秀外慧中的“花旦”依次走  相似文献   

20.
<正>成语"衣冠禽兽"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衣:穿衣;冠:戴帽。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其实,这个成语的原意并非如此。"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古代在官服上绣以飞"禽"走"兽",是用来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