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再政 《河北中医》2001,23(6):452-453
小青龙汤是医圣张仲景所创方 ,主治外寒内饮证。《伤寒论》说 :“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 ,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在《金匮要略》中“痰饮咳嗽病”与“咳嗽上气病”证候典型者则用小青龙汤方。但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证候是变化不定的 ,因此 ,仲景在用小青龙汤时 ,常方随证变 ,如咳嗽上气病所用的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都是依据寒饮的轻重 ,上迫的缓急 ,夹热与否等不同病情而化裁的。从现代临床上看 ,小青龙汤及其变化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等病。兹就个人临床体会 ,谈谈…  相似文献   

2.
咳嗽发热是疾病过程,其症状、病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逐步发展变化,初期邪气进犯太阳,外寒里饮偏重,用药干预后疾病痊愈或转归传变,入里化热与饮相结或者转入少阴,阳虚水泛冲逆。针对由外寒内饮病机引起的咳嗽发热性外感病,其治疗及转归在于寒之多少,饮之多寡以及是否化热损及正气。风寒侵袭太阳,表寒束表则予麻黄汤或甘草麻黄汤;寒束饮停则用小青龙汤;若寒饮冲逆较重则用射干麻黄汤;风寒束表、郁久化热,其证轻者用越婢汤或麻杏石甘汤,其证重者则以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治疗;若水饮郁热伤及正气则以《古今录验》续命汤及泽漆汤治疗。若风寒邪气侵犯太阳与少阴,两感相传,则以大青龙汤加附子、小青龙汤加附子治疗;若阳气虚损,表寒不重,里饮弥散则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外感病末期,阳气虚损,水湿泛滥,冲逆射肺则予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等方治疗,若阳虚水饮上泛严重,则用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等治疗。  相似文献   

3.
介绍李伟伟教授自拟方加味射干麻黄汤的组方思路及其临床应用经验.李伟伟教授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结合小儿"肺脾不足""形气未充"等特点设立的加味射干麻黄汤,即在射干麻黄汤的基础上,以法半夏代替半夏,以干姜代替生姜,加入橘红、茯苓、僵蚕、山药、山楂、炒麦芽,加强了温肺化饮平喘及补脾益中之功,用于治疗外寒伏饮引起的小儿咳喘证,...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观察加味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外寒内饮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019年6月诊治的CVA外寒内饮证患者63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中医组(32例)和常规组(31例),中医组予加味小青龙汤治疗,常规组予常规治疗。治疗期比较2组患者咳嗽症状积分、肺功能、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观察期对比2组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咳嗽症状积分、肺功能、临床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4周后中医组咳嗽症状积分、肺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期中医组的复发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加味小青龙汤治疗CVA外寒内饮证可显著改善患者咳嗽症状、肺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当感冒之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除了呼吸道病毒外,其他呼吸道感染亦可能导致此类迁延不愈的咳嗽,有文献统称为感染后咳嗽。本病属中医“咳嗽”范畴,四季皆有,治不得法,可迁延时日,久之易生它变。临证时我使用经方小青龙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本病之外寒内饮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外寒内饮证"的代表方,具有辛温解表,温化水饮之功,用于治疗外寒引动内饮合而为病者,全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妙。临床常见的寒饮内停型肠易激综合征为寒饮内动,侵袭肠胃,脾胃失其健运,清浊不分,传导失司所致,治当温化寒饮,与小青龙汤方证相合,治疗效果奇佳。现分析小青龙汤治疗寒饮内停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依据,总结医案1则。  相似文献   

7.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用于治疗外寒内饮证,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笔者在临床运用中,认为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咳嗽初期以及小儿长期不愈之咳嗽,尤其属寒性咳嗽者,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灵活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外寒内饮型咳嗽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外寒内饮型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咳嗽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桂枝配伍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桂枝配伍麻黄治疗外寒内饮咳嗽证,配伍白芍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配伍茯苓治疗痰饮证,配伍饴糖治疗中焦虚寒腹痛证,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桂枝由于配伍不同,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结论:桂枝的不同配伍机理及作用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厚朴麻黄汤治疗外寒里饮郁热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厚朴麻黄汤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胸片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药联合厚朴麻黄汤治疗外寒里饮郁热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1温肺法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居于高位,易受寒邪所袭。一旦寒邪中肺,则必以温药祛之。寒又分为两端,一为外寒,一为内寒。外寒者直用宣散之法。仲景认为,太阳病见有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怕风,无汗而喘者,为外寒袭表,肺失宣散,指出用麻黄汤发散肺寒。如《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端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为古代医者治疗外感风寒袭肺的代表方剂,它体现了温肺散寒的一大疗法。其二为内寒,内寒中肺多为寒饮所致,饮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饮侵肺,常可导致肺气升降不利…  相似文献   

12.
《黃帝内经》最早提出"水气"二字,不同时期的医家对《伤寒论》水气的论述各抒己见,故从水气之病位结合综合性病理概念,旨在探讨与心下之水气间的联系及其致病机理。小青龙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治疗"外寒内饮证"之代表方。"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是对小青龙汤证外寒里饮病机的概括,并为临床运用小青龙汤治疗水气病提供理论参考,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在外寒内饮型肺胀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膀胱经姜疗和中药沐足的效果及护理方式。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外寒内饮型肺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膀胱经姜疗和中药沐足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气促、咳嗽、咳痰、喘息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2.302、14.389、13.903、16.104,P=0.000);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0%、76.00%,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χ~2=6.35,P=0.0117)。结论:膀胱经姜疗配合中药沐足可以有效改善外寒内饮型肺胀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小青龙汤为汉代医家张仲国寒外寒内饮和支饮、溢饮等疾病的方剂。其方为麻黄汤与苓甘五味姜辛汤的合方,由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白芍、半夏、甘草等药组成。方以温为主,温散结合,内温外散,是“病痰饮者,以温药和之”治则的具体体现。此方主治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咳者。笔者在临床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小青龙汤分别治疗哮和喘证,偶有心得,兹列于下。  相似文献   

15.
正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都是临床治咳的常用方,均出自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此两方从功能主治到药物组成都有类似的地方,皆是用于外寒里饮的方剂,在使用时究竟有何区别?临床上又怎么灵活运用呢?本文旨在从原文解析、病位病机、药物组成、临证运用等几个方面来讨论两方之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外寒内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布地奈德液及复方异丙托溴铵液压缩雾化吸入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加减。疗程均为7天,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发热、咳嗽、喘憋、肺部罗音消退时间,并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憋、肺部罗音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青龙汤加减可有效缓解毛细支气管炎(外寒内饮证)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亮  关芳芳  王付 《光明中医》2013,28(9):1794-1795
王付教授在临床中善于用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用药精益求精,治病效果显著。其中运用麻黄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辨治风寒鼻塞证鼻炎;麻杏石甘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辩治风热鼻塞证鼻炎;桂枝加黄芪汤与四君子汤合方辩治肺虚鼻塞证鼻炎;百合地黄汤、麦门冬汤与苍耳子散合方治疗阴虚鼻塞证鼻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贾广媛 《河南中医》2010,30(11):1055-1055
射干麻黄汤为《金匮要略》方,具有散寒宣肺,降逆平喘的功效。临床常用此方治疗寒邪袭表,痰饮都肺之寒饮咳喘证,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9.
小青龙汤为仲景治疗"外寒内饮证"代表方,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陆渊雷言:"治饮证,以小青龙汤为第一方也"。其配伍精当,散中有收,开中有合,多运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各种疾病。临床上小青龙汤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特色突出,疗效颇佳。对小青龙汤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以求道于同行。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18)
目的探析小青龙汤结合膀胱经姜疗辨证治疗肺胀外寒内饮证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7月接受治疗的90例肺胀外寒内饮证患者临床资料,以治疗方案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即单一应用膀胱经姜疗辨证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参照组,而在参照组基础上结合小青龙汤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与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5.56%,参照组仅为73.33%,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2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基本一致(P 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已下降,研究组降幅更大(P0.05)。结论小青龙汤结合膀胱经姜疗辨证治疗肺胀外寒内饮证,可促进疗效的提升与临床症状的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