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诊断指标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建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MB(CK- MB)与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测定的方法 ,并通过与CK、谷草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 DH)比较阐述其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 6 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2 8例 ,稳定性心绞痛 17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9例。建立 CK- MB单克隆抗体吸附测定与 c Tn I EL ISA双夹心测定的方法。同时观察血清 CK- MB、c Tn I、CK、AST、L DH在 AMI等疾患中的变化。结果 :血清 CK- MB单克隆抗体吸附法与 c Tn I EL ISA双夹心法回收率分别为 97%~ 113%、94.6 %~ 10 5 .6 %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3与 0 .990 ,分别与琼脂糖电泳法及国外实验室检测法对比结果基本一致。 AMI胸痛发生后 12 h内血清 CK- MB的敏感性最高 ,12~ 2 4h的敏感性与 CK、c Tn I相当 ,高于 AST和L DH,而 2 4h后血清 c Tn I的敏感性最高 ;血清 CK- MB与 c Tn I对 AMI诊断的特异性和诊断有效性明显高于CK、AST、L DH。结论 :血清 CK- MB单克隆抗体吸附法与 c Tn I EL ISA双夹心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CK- MB与c Tn I两个指标相互补充 ,对诊断 AMI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T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棣 《山东医药》2002,42(9):49-49
在 1999年 9月昆明全国小儿心血管会议新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VMC)诊断标准中 ,把心肌酶谱中的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和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增高列为临床诊断小儿 VMC的主要指标之一 ,进一步明确了心肌酶谱和c Tn T的临床诊断价值。心肌酶谱是指与心肌疾病相关的一组酶 ,主要包括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 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和α-羟丁酸脱氢酶 (α-ΗΒDΗ ) ,其对小儿心肌炎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但部分非心肌疾病患者上述酶亦可增高 ,故其特异性不强。如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 ,其在骨骼中的含量是正…  相似文献   

3.
血清脂蛋白(a)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程度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 (a) [L p(a) ]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 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组 )及 5 5例健康人 (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L p(a)浓度 ,用速率法检测 AMI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 (CK - MB)的高峰浓度 ,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  AMI组平均血清 L p(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L p(a)浓度越高 ,CK及 CK- MB水平也越高 ,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AMI患者存在着血清 L p(a)的异常升高 ,且血清 L p(a)浓度愈高 ,则 AMI时心肌坏死面积愈大 ,病情相应严重。  相似文献   

4.
酶学检查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诊断价值,已被临床高度重视,尤其是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H_1)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PK—MB)。1971年,心肌酶已由世界卫生组织定为AMI的诊断标准之一。目前酶学检查不仅用于诊断,而且已可作为AMI  相似文献   

5.
妊娠相关蛋白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蛋白 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测和诊断。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AMI,n=2 1)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U AP,n=2 1) ,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SAP,n=2 1) ,非冠心病病人 (n=2 1)的血清妊娠相关蛋白 A,同时 ,测血脂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 ;心肌酶乳酸脱氢酶 (L DH) ,磷酸肌酸激酶 (CK)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且对上述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 ,妊娠相关蛋白 A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灵敏度80 .0 % ,特异性为 88.1%。 Youden指数为 6 8.1%。妊娠相关蛋白 A参考值 <10 MIU / L ,妊娠相关蛋白 A在心肌梗死病人或 U AP病人比 SAP病人或非冠心病病人显著升高 (P<0 .0 5 )。且与年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TC、TG、L DL- C、HDL- C、L DH、CK、CK- MB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P>0 .0 5 )。结论 妊娠相关蛋白 A可作为 ACS新的标记物指标 ,其在 ACS进行诊断和预测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酶学测定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已有多年,尤其是 CK 及 CK MB 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重要指标,但它们存在特异性较低、升高持续时间短等缺点。近年来,许多研究已证实血清心脏肌钙蛋白(cTnI)比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 MB)检测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1]。目前, cTnI 试纸条的应用使 cTnI 快速检测已成为可行。本文测定AMI患者cTnI快速检测及 CK MB 水平,进行两者比较,以探讨 cTnI在AMI中的诊断及近期预后的疗效价值。对象和方法病例选择 我院内科住院并经确诊为 AMI 患者22例(男18…  相似文献   

7.
武晓东 《心脏杂志》2003,15(5):480-480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血清标志物为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 ,但因其缺乏严格特异性 ,并且升高持续时间短 ,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1 ] ,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高度特异性 ,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血清标志物 [2 ]。作者探讨 c Tn 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心内科按 WHO诊断标准确诊为 AMI的住院患者 2 8(男 17,女 11)例 ,平均年龄 6 5 .4 (38~ 80 )岁。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住院患者 30 (男 18,女 12 )例 ,平均年龄6 7.6 (42~ 84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肌红蛋白 (Mb)检测 ,对射频消融术 (RF-CA)所致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3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分别于 RFCA前、电生理检查后、术后即刻、术后 1d、2 d采外周静脉血 ,采用美国德普公司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 CK- MB、 c Tn I、Mb。结果  CK- MB术后 1d较术前增高 (P<0 .0 1) ;c Tn I与术前相比术后 1d、2 d明显增高 (P<0 .0 5 ) ;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 Mb明显增高 (P<0 .0 1)。结论  RFCA所造成心肌损伤属微小心肌损伤 ,可使血清心肌损害标志物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CK- MB、c Tn I、Mb可用于 RFCA对心肌损伤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韩秀珍 《山东医药》2000,40(10):46-47
心肌酶学检查一直是心肌炎诊断的重要指标 ,但以后发现心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 ,对其诊断心肌炎的特异性看法不一。近年研究表明 ,心肌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炎的重要指标 ,不仅敏感性高 ,而且特异性强。1 心肌酶学检查心肌酶学检查一般包括乳酸脱氢酶 ( L DH)、肌酸激酶 ( CK)、肌酸激酶同工酸 ( CK- MB)、α羟丁酸脱氢酶 ( α- HBDH)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AST)。上述酶类在人体分布较广泛 ,同时存在于许多器官组织 ,许多疾病 (如神经肌肉病变、血液病、结缔组织病、感染、中毒等 )都可以出现酶类异常改变。虽然近年来对心…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电击后 ,病人血清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 MB同工酶 (CK- MB)有所升高 ,易被认为心肌受损。我们对电击伤的病人同时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Tn I)浓度 (一种比 CK- MB更特异、敏感地反映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 )并不升高。报告如下 :  例 1 男 ,2 8岁 ,雷电击伤 ,昏厥自醒 ,轻度胸闷 ,心电图正常 ,CK(正常值2 2~ 2 70 U/L) 4 47U/L,CK- MB(正常值 0~ 35 U/L) 5 4U/L,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 ISA)法测 CTn I(正常值 <0 .4ng/ml) 0 .35 ng/ml。  例 2 男 ,46岁 ,照明用电击伤 ,昏厥自醒 ,全身不适 ,心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心脏肌钙蛋白 I(c Tn I)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患者 2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组 31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组 11例 ,危重病患者 87例 (非心血管疾病 )。AMI组患者系列采血测定血清 c Tn I和 CK- MB,U A与 OMI组、危重患者组均入院后次日晨取血 1次。结果 :c Tn I与CK- MB诊断 AMI的敏感性均为 10 0 % ,c Tn I诊断 AMI的特异性高于 CK- MB(P<0 .0 5 ) ;AMI时 c Tn I浓度高峰时间与 CK- MB平行 ,持续时间明显延长 (P<0 .0 1) ,溶栓患者高峰时间明显前移 (P<0 .0 1)。结论 :c Tn I诊断 AMI敏感性高 ,其特异性高于 CK- MB。且在血清中出现早且持续时间长。其峰值时间改变可用于判定 AMI的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肌酸激酶 (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 CK- MB)及心肌肌钙蛋白 T( c Tn T) 3项指标对射频导管消融术 ( RFCA)所致微小心肌损伤 ( MMD)的诊断价值 ,探索利用 c Tn T判断心肌损伤程度的简便方法。方法 :对30例行 RFCA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上述 3项指标的动态监测。结果 :RFCA前 ,30例患者 CK、CK- MB、c Tn T均在正常范围。 c Tn T在 RFCA后即刻显著升高 ,由 RFCA前的 ( 0 .13± 0 .0 5 ) μg/L 升至 ( 0 .5 7± 0 .47) μg/L ,4h达峰值 ( 1.10± 0 .98)μg/L ,72 h恢复至 RFCA前水平。 RFCA后即刻 c Tn T浓度平均升高达 ( 5 .2± 3.1)倍 ,明显高于 CK、CK- MB的升高倍数 ( P <0 .0 1)。 c Tn T达峰值时较 RFCA前升高 ( 11.8± 6 .5 )倍 ,明显高于CK、CK- MB的升高倍数 ( P <0 .0 1)。 c Tn T和 CK- MB于 RFCA后 4h左右达峰值 ,明显早于 CK达峰值的时间( P<0 .0 1)。 RFCA后 c Tn T升高超过界值者占 93% ,显著高于 CK、CK- MB升高超过界值者的比例 ( P<0 .0 1)。结论 :RFCA后 c Tn T达峰早 ,即刻及峰值升高倍数明显高于 CK与 CK- MB,是检测 RFCA所致 MMD的优良指标 ;RFCA所致 MMD可由动态监测得出的 c Tn T峰值来判断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当无ST段抬高时,ECG不能诊断AMI,确诊依靠心肌标记物的检测如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肌红蛋白等。本文研究连续测定心肌标记物3h内对无ST段抬高的AMI的诊断能力。收集1994.10~1997.6因胸痛疑诊AMI并收住CCU病人2093例,平均58±13岁。确诊AMI标准为CK-MB≥8ng/ml及相对指数(RI)≥4。RI按公式计算,RI=CK-MB×100/总CK。肌红蛋白正常上限为92ug/L。排除标准为ST段抬高及有呼吸、心跳停止。于收住CCU0、3、6、8h分别测定总CK、CK-MB、肌红蛋白。此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心脏标记物肌钙蛋白 I(CTn I) ,肌红蛋白 (Myo)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动态变化 ,以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用固相双位点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了 13例 AMI患者 (5例溶栓再通、8例未溶栓 ) CTn I,Myo并与 CK- KB进行比较。结果 :1溶栓与未溶栓组 CTn I在 AMI胸痛后升高时间较 CK- MB早 (均 P<0 .0 1) ,但以Myo升高时间最早 ;溶栓成功组 CK- MB,CTn I和 Myo升高时间均较未溶栓组提前 (均 P<0 .0 5 ) ;2溶栓与未溶栓组 Myo达高峰时间较 CTn I和 CK- MB均早 (均 P<0 .0 1) ,但 CTn I与 CK- MB达高峰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溶栓再通组 CK- MB,CTn I及 Myo达高峰时间均较未溶栓组提前 (均 P<0 .0 5 ) ;3CK- MB,CTn I和 Myo3种生化标记物以 Myo最早恢复正常 ,而以 CTn I在血清中持续时间最长。结论 :Myo和 CTn I在 AMI早期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CK- MB,CTn I及 Myo3者结合可以提高对 AMI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 I(c Tc I)、肌酸激酶 MB同工酸 (CK- MB)质量水平的演变 ,探讨其对 AMI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  选自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4月住我院的 AMI患者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48~ 78岁 ,均为胸痛发作 6小时内入院。其中 14例行溶栓治疗 ,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所有受试者在入院后即刻采肘静脉血 ,以后每隔 1小时采血 1次 ,直至胸痛发作后第 9小时 ,并于第 7天采血 1次。酶法测定肌酸激酶 (CK)与 CK-MB活性 ,免疫分析法测定 CK- MB质量和 c Tn I…  相似文献   

16.
酶学作为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指标,己从总酶的测定进展到心肌特异同功酶的定量。尽管目前测定心肌特异同功酶(CK—MB)的方法很多,但是,从发展趋势中  相似文献   

17.
单岩  张谦  朱慧琪 《山东医药》2004,44(33):8-9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特异脂肪酸结合蛋白 (h- FABP)、乳酸脱氢酶 (L DH)和磷酸肌酸激酸同工酶(CK- MB)的变化对评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30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患儿 ,分为两组各 15例。 组为无心肌缺血组 , 组心肌缺血时间 <6 0分钟。分别于切皮前、开放循环后 ( 组为手术结束后 ) 30分钟及 1、6、12、2 4、4 8、72、96小时取患儿静脉血 ,检测血清 h- FABP、L DH和 CK- MB浓度 ;同时描记心电图判断有否心肌梗死。结果  h- FABP活性在 组变化不明显 ,在 组开放循环后 1小时即显著升高 ,随心肌缺血时间延长、损伤程度增大 ,h- FABP血清浓度明显增加 ,两组相比 30分钟及 1、6、12小时差异具有显著性 (P均 <0 .0 1) ;CK- MB在 组开放循环后 6小时血清浓度明显增加 ,两组相比在 6~ 2 4小时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L DH随缺血时间延长活性增加 ,两组相比 ,在 12~ 96小时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结论 血清 h- FABP可以作为小儿先心病畸形矫治术中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据统计青年 AMI约占全部 AMI的 3.4%~ 4%。青年 AMI多来势凶猛 ,胸痛剧烈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最近我科应用护理程序对 1例 2 3岁大面积 AMI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收到预期效果。一、病例介绍 :患者 ,男 ,2 3岁 ,因持续性胸痛、胸闷伴大汗 1小时急症入院。入院查体 :T38℃ ,P2 5 /分 ,BP12 / 9k Pa(1k Pa=7.5 m m Hg) ,心律规整 ,ECG示 、 、 、av F导联 ST段抬高 0 .2 m V,V2~ 5导联 ST段抬高 0 .3m V,心肌酶AST 34 u/ L,CK 2 0 0 0 u/ L,CK- MB2 46 u/ L,L DH6 6 5…  相似文献   

19.
乳酸脱氨酶(LDH)同功酶是最早在诊断上推广应用的同功酶,心肌中以LDH_1含量最多。近年研究发现LDH_1/LDH_2比值>1.0是诊断AMI的重要指标。我们曾对22例AMI者进行了LDH总活性和LDH_1/LDH_2比值测定。现将12例资料完整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 ,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一直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诊断的血清学重要指标 ,但由于其灵敏度及特异度不高 ,诊断时间窗口窄 ,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心肌损伤最佳检测指标。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学指标。本研究旨在观察AMI时 c Tn I半定量检测与常用心肌酶指标的变化。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AMI患者 5 2 (男 3 3 ,女 19)例 ,年龄 44~ 78(63± 12 )岁 ,均符合 WHO诊断 AMI的标准。对照组 2 0例 ,其中高血压 10例 ,正常人 10例 ,年龄 14~ 70 (60± 11)例。所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