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IMS应用于中国电信的组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基于此简要介绍了IMS的基本架构,并着重介绍了其在中国电信中的应用及组网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业务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多媒体子系统的引进,开启了移动网络与因特网业务融合的时代。文章先介绍IMS业务体系架构,然后提出搭建业务平台的步骤,最后分析IMS支持的典型业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牌照的发放,中国电信真正成为全业务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核心网层面,传统PSTN,固网软交换,移动电路交换,移动软交换等多张核心网络并存。为整合不同的业务和网络,发挥全业务运营的优势,中国电信核心网络向IMS演进是重要的举措。本文介绍了中国电信核心网络现状和IMS发展概况,对核心网络演进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核心网络向IMS演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IMS下的网络融合作为当前通讯业界所关注的热点议题,能有效实现其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对于推动通讯业界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通过对IMS作为固定和移动业务网络融合平台的优势环节进行分析,对IMS的业务生成环境进行介绍,并从中提出相应IMS业务网络融合架构的创想.  相似文献   

5.
陈凯 《光通信研究》2007,33(4):41-44
文章首先介绍了下一代网络(NGN)中的核心--IP多媒体子系统(IMS)及其体系结构的特点,说明了它适合于网络和服务融合的原因,然后分析了利用IMS架构开展的业务,以及一种基于IMS的多业务移动平台,最后结合IP电视(IPTV)的技术特点以及融合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IPTV应用于IMS移动平台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IMS网络的原理和网络中接口协议,结合网络构架及其业务能力和发展需求,进一步探讨了IMS网络应用,分析中国电信网络的演进策略以及IMS在网络融合和演进中扮演的角色,探讨了CDMA网络向IMS网络的演进,研究和分析了面向未来的移动核心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IMS网络的原理和网络中接口协议,结合网络构架及其业务能力和发展需求,进一步探讨了IMS网络应用,分析中国电信网络的演进策略以及IMS在网络融合和演进中扮演的角色,探讨了CDMA网络向IMS网络的演进,研究和分析了面向未来的移动核心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电信技术》2010,(8):45-45
日前,中国移动2010年CM—IMS商用集采招标结果揭晓,烽火通信凭借完善的全业务方案和个性化的服务成功中标。烽火通信所提供的IMS解决方案主要基于IMS网络架构。在IMS层上可构建开放式的固定移动融合应用平台,支持固定和移动客户端的接入,可面向企业、家庭和个人用户提供包括融合语音在内的丰富的IMS多媒体融合应用业务,为中国移动向全业务网络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IMS的游戏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引进,开启了移动网络与因特网业务融合的时代.首先分析了IMS的业务体系架构,然后提出一种基于IMS的游戏平台模型,最后举例分析了其具体信令流程.  相似文献   

10.
IMS网络的引入为电信运营商带来新机会,多媒体业务的丰富可为IMS用户带来新的业务体验,但是,在引入IMS网络后,业务网络将基于IMS核心网络进行融合,现有的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上的语音增值业务将大大丰富IMS用户和融合业务用户的业务体验,同时提升不同网络接入用户语音业务体验一致性。文中针对中国电信IMS网语音增值业务融合发展需求,结合广东电信典型业务创新性地提出IMS网络初期阶段语音增值业务融合发展思路,包括三种业务融合实现方式,分析其优缺点并提供应用建议,为建设初期基于IMS的业务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于同申  崔淑田 《中国通信》2011,8(3):205-211
In January 2010,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decided to speed up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able network and Internet network. That means the government le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networks convergence. The convergence is related to the entities in the fields of telecommunications, broadcasting and the Internet industry. The authors apply the static game theory to analyze the games among the players in the fields of telecommunications and broadcasting, and point out that the games would strengthen the network infrastructur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and profoundly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ways of thinking and social management in China. At las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相似文献   

12.
钱晓琼 《通信技术》2007,40(11):144-146
随着无线网络逐步向着高速化、宽带化、智能化、泛在化的特性发展,各种各样的无线通信技术接踵而至,带来了丰富的异构性.为满足人们对业务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网络构架——移动泛在业务环境(MUSE),MUSE构架的设计还面临着一些技术上的难题.未来网络发展的主导趋势是以IP核心网为平台,进行网络的融合演进和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13.
基因多样性是影响算法收敛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维持种群足够的多样性以保证演化高效进行,从变异算子设计思想入手,分析了传统变异算子存在的不足,即固定的、与问题无关的变异算子的设计思想存在不足。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的变异算子,并讨论了它在克服早熟收敛方面的作用;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GLOBS技术及其网络结构,分析了其与路由优化相关的关键技术,讨论了三网融合后“路由层+全光传输层”双层网络结构的路由优化方案.GLOBS网络控制与数据分开传送的特点以及偏射路由、显式路由、流量工程、QoS路由选择等关键技术决定了其适用于构建新型三网融合网络.  相似文献   

15.
叶新荣 《信息技术》2006,30(8):21-24
介绍了NGN和IMS,给出了基于IMS的NGN参考图,分析了基于IMS构架NGN的可行性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Luo Mingwei 《中国通信》2009,6(1):109-112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ongoing convergence strategy of network and services of China Telecom in full services competition. The measur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mobile, fixed-line and Internet servic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value-added services, marketing of differentiated business supporting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ization strategy focused on customers are analyzed in proper detail. It is certain to help concerned readers to understand China Telecom's goal and plan.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现有电信网络的状况及演进趋势,阐述了网络融合的必要性、IMS的基本概念及其体系结构、基于IMS实现网络融合的优势以及对IMS的应用和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三网融合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结合三网融合的最新发展,探讨了三网融合的内涵,三网的特征和趋势,融合的意义、实施目标、利弊得失和业务形态等内容,最后分析了三网融合的主要挑战以及成功的关键与推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IMS的下一代网络融合架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分析网络融合的需求;然后在介绍3GPPIMS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IMS实现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最后给出了基于IMS的下一代网络融合架构,并探讨了其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LACP的链路聚合技术在电信运营商现网部署中被广泛应用,其不仅是一种廉价且有效增加链路带宽的方法,同时也是提高网络稳定性的一种方案.首先简要介绍了LACP的原理,分析了常见应用场景,提出了LACP实验室的验证解决方案,列举了关键参数和测试要点,最后运用网络测试仪进行协议和流量的模拟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