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通过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预聚物中的端-NCO与双酚F型环氧丙烯酸酯(BPF-EA)低聚物中的侧-OH反应,制备了一种光活性聚氨酯改性环氧丙烯酸酯(PMEA)低聚物。将两种低聚物与活性稀释剂以及光引发剂均匀混合并进行了UV固化。研究了EA和PMEA低聚物及固化膜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BPF-EA低聚物与自制的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相比黏度大幅下降。EA和PMEA固化膜具有高的交联密度、良好的附着力以及优异的耐化学品性能。由于PUA预聚物的引入,聚合物链中具有一定量的柔性基团,PMEA固化膜的铅笔硬度、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略有下降,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固化膜的柔韧性变好。其中,以20%(质量分数)TPGDA为稀释剂配制的UV固化涂料,固化膜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UV涂料对光纤附加光衰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EA)和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共混,加入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颜料等制备了紫外光固化光纤涂料。讨论了EA与PUA的配比,预聚物与活性稀释剂的配比以及光引发剂及颜料的含量对光纤带附加光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A/PUA为1∶1.5(质量比),预聚物质量分数为52%,活性稀释剂质量分数为28%,光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4%,颜料质量分数为1.5%时,光纤具有最小的附加光衰减值。  相似文献   

3.
以双酚F环氧树脂和丙烯酸为原料,经过聚合反应得到双酚F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然后以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为稀释剂,安息香双甲醚(BDK)为光引发剂,按照m(双酚F环氧丙烯酸酯树脂)∶m(TPGDA)∶m(BDK)=70∶26∶4的比例配制成双酚F型光敏树脂,将光敏树脂的收缩率和凝胶含量作为指标考察了影响树脂性能的合成工艺。经过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四甲基氯化铵为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1.0%;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1%;反应温度为100℃;m(环氧树脂)∶m(丙烯酸)=1∶0.8;反应时间4 h。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得到的双酚F型光敏树脂收缩率为5.05%,凝胶含量(凝胶占固化树脂的质量分数,下同)为92.25%,相比于双酚A型环氧树脂收缩率降低约30%,凝胶含量增加约3%,对紫外光的灵敏性和吸收能力都相对增加,可以用于3D打印。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光固化(SLA)树脂的市场需求,采用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二丙烯酸酯、三丙烯酸酯及光引发剂进行复配,制备硬质紫外SLA树脂产品,通过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平板流变仪、电子比重计等对组分含量不同的SLA树脂材料的力学性能、黏度、体积收缩率等进行了测试,确定了产品配方,并用该配方SLA树脂进行了SLA 3D打印。结果表明,较合适的SLA树脂的配方为2 mol低聚物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20 mol活性稀释剂及适量光引发剂,采用该配方制得的SLA树脂黏度为240.8 mPa?s,拉伸强度为47.1 MPa,断裂伸长率为5.62 %,体积收缩率为4.44 %,所制备的产品表面光滑、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3D打印光固化的要求,从不同的预聚物、稀释剂和光引发剂中选择合适的材料配制光敏树脂,使光敏树脂在3D打印的过程中具有较低的收缩率和黏度、较高的凝胶含量,并通过添加无机热致变色材料使配制的光敏树脂具有可逆热致变色的功能。结果表明,选择双酚F环氧丙烯酸酯为预聚物,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为稀释剂,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光引发剂,通过研究各组分添加比例对光敏树脂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预聚物、稀释剂和光引发剂的质量分数比为70%∶26%∶4%;热致变色材料的质量分数为5%时在光敏树脂中分散均匀、分布良好。配制所得的光敏树脂黏度为458 m Pa·s,凝胶含量为90.65%,打印制品收缩率为4.34%,在140℃下变色明显且可逆,满足3D打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改变自由基型光敏树脂[以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621A-80)为低聚物,2-羟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1173)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光引发剂,PEG400DA为稀释剂]和阳离子型光敏树脂[以环氧树脂(E-44)和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基甲酸酯(UVR-6110)为低聚物,三芳基硫鎓六氟锑酸盐(Chivacure-1176)和蒽为光引发剂,3-乙基-3-氧杂丁环甲醇为稀释剂]的比例,制得一系列混杂型UV固化光敏树脂材料。研究了阳离子型光敏树脂组分对混杂性树脂体系的固化速度、黏度、体积收缩率、机械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UV-DSC探究了三种典型树脂体系的光固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阳离子组分的增加,固化速度影响不大,可大幅降低体系黏度,收缩率降低;光固化后树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硬度都呈现先增后减的现象,在20%时,均呈现最大值;随着阳离子组分含量的增加,混杂型光敏树脂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当超过20%时,降低程度变化不明显;当阳离子组分含量为20%时,混杂型光敏树脂体系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仍然能接近纯自由基体系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塑料科技》2017,(6):54-58
以改性环氧丙烯酸酯为预聚物,采用自由基-阳离子杂化聚合法制备了可在405 nm光照下固化的3D打印光敏树脂。研究了预聚物、稀释剂、光引发剂的含量对光敏树脂力学性能、黏度和体积收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引发剂添加量为4%时,力学性能最优化;当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含量在48%~58%时,该体系能满足3D打印光固化材料的使用要求;采用本方法制备的光敏树脂具有卓越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粘接》2017,(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丁酮为有机溶剂,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含羟基官能团的丙烯酸酯光敏低聚物。当m(MMA):m(BA)=30:10、HEA用量占单体10%~15%、AIBN用量占单体1.0%时,得到的丙烯酸酯预聚体黏度适中,并以此预聚物为基体树脂,探讨了活性稀释剂种类、光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光敏树脂固化时间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其耐水、耐酸碱性和热稳定性。结果显示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活性稀释剂,D1173为光引发剂,且D1173用量占8%时,光敏树脂固化时间较短,产物可用作光敏涂料或光固化胶粘剂。  相似文献   

9.
选择丙烯酸酯作为自由基型预聚物,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基甲酸酯作为阳离子型预聚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活性稀释剂,2,2–二甲基–α–羟基苯乙酮和三芳基硫鎓盐为光引发剂来制备一种混杂固化光敏树脂。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加入到上述制备的光敏树脂中,探究PUA作为辅助预聚物对光敏树脂性能的影响,用超声分散法制备了纳米氧化石墨烯(GO)改性光敏树脂复合材料。当PUA的质量分数为20%时,力学性能最优;GO对光敏树脂的力学性能有改善的作用,拉伸强度从17.84 MPa最大增强至27.84 MPa,提高了56%;且该混合体系的体积收缩率在3%左右,线收缩率也很小。  相似文献   

10.
用双酚A(BPA)、碳酸乙烯酯(EC)和甲基丙烯酸(MAA)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二乙氧化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酯(2EO-BPADMA)。并将2EO-BPADMA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引发剂1065和引发剂TPO混合,制备不同配比的丙烯酸酯类光敏树脂。利用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SLA)对丙烯酸酯类光敏树脂固化成型,并进行性能测试,确定了最佳配比为2EO-BPADMA:HEMA:HPMA:TPO=80:10:10:5(质量比)。最佳配比的丙烯酸酯类光敏树脂与Foto Tec DLP.A型光敏树脂的力学性能和后固化性能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TB-3051型紫外光辐射固化粘合剂主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粘合剂的主成分是预聚体双酚A环氧双丙烯酸醋树脂,活性稀释剂甲基丙烯酸B-羟乙酯和双酚A环氧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安息香乙醚。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紫外光固化树脂的组成,包括光引发剂的选择依据和常用类型;介绍了三种低聚物,环氧丙烯酸树脂、不饱和聚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的一些应用案例;探讨了不同活性稀释剂对固化树脂的影响;阐述了光固化树脂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紫外光固化光敏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光固化光敏涂料技术对被固化对象、固化深度和胶黏剂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不能很好地适应高速自动化生产线的要求。本研究以三苯基磷为催化剂、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为反应原料制得了环氧丙烯酸光敏树脂,再与活性稀释剂、光敏剂配制成环氧丙烯酸酯光敏涂料。对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的摩尔比、温度、投料方式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光敏剂对涂料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并且得出了合理的使用条件,为紫外光固化光敏涂料技术的应用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牌号6233)、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牌号6112-100)和脂环族环氧树脂(牌号TTA26)为预聚体,并引入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和填料等助剂,采用自由基和阳离子UV(紫外光)固化工艺制备了LED(发光二极管)铝基板用UV油墨。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混杂型UV油墨的最佳工艺条件是m(6112-100)∶m(TTA26)=35∶65、w(活性稀释剂)=11%、w(光引发剂)=5%和w(钛白粉)=27%(均相对于预聚体总质量而言),此时该油墨的固化速率适中、附着力(为96%)相对较大、折射率(为1.60)相对较高且不发生黄变现象,并且膜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3种改性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和标准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特殊胺改性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B-168G比标准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B-113具有更低的黏度和黏性,稀释性能更佳;U V汞灯或U V LED辐照固化下,改性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固化速度比标准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更...  相似文献   

16.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新戊二醇(NPG)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PUA(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然后以此为基体树脂,通过探讨低聚物、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和助剂含量等对涂膜性能的影响,优选出制备UV(紫外光)固化PUA涂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w(PUA低聚物)=57%、w(活性稀释剂)=35%和w(光引发剂)=6%(均相对于涂料质量而言)时,该涂料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性能,其UV辐照50 s后即可固化,相应胶膜的硬度为3H、柔韧性为3 mm、附着力为1级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7.
以双酚F环氧树脂和丙烯酸为原料,经过聚合反应得到双酚F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然后按照70%︰26%︰4%的比例与稀释剂TPGDA和光引发剂BDK配制成双酚F型光敏树脂,将光敏树脂的收缩率和凝胶含量作为指标考察影响树脂性能的合成工艺。经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四甲基氯化铵为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1.0%;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1%;反应温度为100℃;m(环氧树脂) ︰m(丙烯酸)=1︰0.8;反应时间4h。结果表明:利用最佳条件下得到的双酚F型光敏树脂收缩率为5.05%,凝胶含量为92.25%,相比于双酚A型环氧树脂收缩率降低30%,凝胶含量增加3%,对紫外光的灵敏性和吸收能力都相对增加,可以用于3D打印。  相似文献   

18.
尤晓萍  于仙  梁雯 《硅酸盐通报》2021,40(6):1997-2002
随着光固化3D打印技术的发展,制备收缩率小、凝胶含量高,性能符合使用要求的光敏树脂极为重要,以纯丙烯酸酯(2官能度,2-AE)、聚氨酯丙烯酸酯(6官能度,6-PUA)为低聚物,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为稀释剂,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光敏剂,利用正交试验法配制光敏树脂溶液并通过3D打印完成样品制备。以收缩率、凝胶含量、黏度及硬度为评价指标,通过综合平衡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敏树脂溶液制备的最佳配方为:两种低聚物(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质量比为2∶1,稀释剂质量分数为57.6%,光敏剂质量分数为3%。样品性能参数为:收缩率4.7%,凝胶含量96.6%(质量分数),黏度105 mPa·s,邵氏硬度80 HD。  相似文献   

19.
水基光敏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环氧豆油、双酚A环氧树脂、丙烯酸和马来酸酐合成了具有羧基的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经胺中和后,水性化,可得自乳化光敏树脂水分散体系。并且用LR表征了环氧树脂与丙烯酸的混合物。流变学研究显示其水稀释过程体系粘度变化有明显的异常现象。考察了在光引发剂作用下,树脂中组成最终对光固化涂层综合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复配低聚物(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和聚酯丙烯酸酯)、活性稀释剂和复配光引发剂(Irgacure 184、BP)为主要原料,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为基材,制备了高透光率、高耐候性和高性能的UV(紫外光)固化涂料。研究结果表明:当w(环氧丙烯酸酯)=40%、w(聚氨酯丙烯酸酯)=20%、w(活性稀释剂)30%、w[复合光引发剂(Irgacure 184+BP)]=6%、m(Irgacure 184)∶m(BP)=2∶1、w(其他助剂)=4%(相对于涂料质量而言)和UV固化时间为55 s时,固化涂层具有相对最好的综合性能,其邵D硬度为65、附着力为95%,并且PET膜可见光透光率为98%,而且固化涂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耐黄变性(经150℃处理6 h后颜色无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