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共混法制备不同石墨烯含量的石墨烯改性黏胶纤维,对石墨烯改性黏胶纤维的力学性能、远红外性能和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黏胶纤维相比较,石墨烯对黏胶纤维起到较好的基体增强作用;改性黏胶纤维具有优良的远红外功能和抑菌性能,远红外发射率达到0.88,抑菌率最高达到99%。  相似文献   

2.
《合成纤维》2017,(10):6-10
介绍了一种生物质石墨烯改性聚酰胺6母粒(GE/PA6母粒)的制备方法,即采用生物质石墨烯粉体、助剂与PA6粉体混合,经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干燥,制备得到GE/PA6母粒。该母粒含水率为5×10~(-5),热稳定性得到提高,过滤压力值(FPV)稳定。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质石墨烯均匀分散在PA6中,达到纺丝要求。使用该GE/PA6母粒制备的改性锦纶6具有优越的抗菌性,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0%,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达到85%,对白念珠菌的抑菌率达到82%;同时也具有优异的远红外功能,其远红外发射率为0.88,远红外辐照温升达到2.3℃。  相似文献   

3.
采用干法纺丝制备的生物质石墨烯改性氨纶纤维,对其物理性能、远红外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生物质石墨烯改性氨纶纤维的各项物理性能均能达到国标要求,远红外发射率为0.88,远红外辐照温升为1.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大肠杆菌抑菌率、白色念珠菌抑菌率均在98%以上。结果表明:生物质石墨烯改性氨纶纤维具有较好远红外功能和抗菌性能,将生物质石墨烯加入到氨纶纤维中,制备的生物质石墨烯改性氨纶纤维,有望替代传统氨纶长丝。  相似文献   

4.
通过母粒共混熔融纺丝法制备了圆形、三角形和十字形截面的聚酰胺6/石墨烯复合纤维。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纤维的截面形貌并计算其异形度,采用负离子测试仪、远红外发射率测试仪、恒温恒湿干燥箱表征了不同截面纤维的负离子释放性能、远红外辐射性能和纤维吸湿及其干燥速度。研究表明:圆形、三角形和十字形截面纤维的异形度分别达到6.31%、34.80%和58.29%。相对而言,异形度增大,会明显影响纤维的负离子释放浓度、吸湿速度及干燥速度,其中十字形截面纤维的负离子释放浓度最高达到1 820个/cm~3;另一方面,异形度的变化不会对纤维远红外辐射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其远红外发射率在0.90~0.93,远红外辐射温升约为1.70℃。  相似文献   

5.
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将生物质石墨烯浆料与海藻酸钠溶液进行共混纺丝,制备生物质石墨烯改性海藻纤维,并对其力学性能、吸湿性能、阻燃性能、抗菌性能、远红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纤维力学强度先增高后下降,当生物质石墨烯加入量为0.5%时,纤维强度可达1.72cN/dtex。纤维回潮率和极限氧指数(LOI)随生物质石墨烯含量提高而增大,当生物质石墨烯加入量为1.5%时,回潮率为23.36%,极限氧指数为41。少量添加生物质石墨烯,纤维呈现较好的抗菌和远红外性能,且随着生物质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纤维抗菌和远红外性能不断提高,当生物质石墨烯加入量为1.5%时,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远红外温升为3.3℃,远红外发射率0.9%。  相似文献   

6.
聚酯负离子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连军  刘方 《聚酯工业》2006,19(6):14-17
将表面改性过的电气石粉体加入到聚酯中,首先共混造粒然后将母粒与聚酯按照一定比例来纺丝。通过比较,研究了电气石粉体含量对切片热力学性质、纤维结晶性能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负离子测试仪测出添加质量分数为2%和4%的粉体的纤维的负离子释放分别达到460个/mL和480个/mL,为公园环境水平的2倍多。  相似文献   

7.
将石墨烯应用在黏胶纤维、莫代尔纤维、聚乳酸纤维中,并成功制备出石墨烯改性纤维水刺非织造布。对石墨烯改性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的表面形态、断裂强力、透气性、液体吸收量及负离子性、抑菌性和低温远红外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将石墨烯改性聚乳酸纤维分别与石墨烯改性黏胶纤维和石墨烯改性莫代尔纤维混合后水刺,改善了纤维的缠结情况,非织造布透气性和吸水量指标都得到提高;石墨烯改性纤维水刺非织造布具有负离子特性、良好的抑菌效果和低温远红外特性,适用于面膜卫生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混改性的方法,先以石墨烯粉体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混挤出制备石墨烯母粒,再以石墨烯母粒和PET切片共混纺丝制备石墨烯改性PET纤维,研究了石墨烯粉体在石墨烯母粒中的过滤性,以及石墨烯添加量对改性PET纤维的机械性能、取向度以及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粉体在母粒中质量分数为5.0%时具有较好的过滤性能;石墨烯的引入会降低PET纤维的强度,但随着石墨烯粉体添加量的增加,可以增强改性PET纤维的力学性能,同时可以提高纤维的整体取向性和抗静电性能,且拉伸倍数的增加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改性PET纤维的抗静电性能;在石墨烯粉体质量分数为1.0%、纤维经3.8倍拉伸时,石墨烯改性PET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8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6.2%,取向因子为0.92,体积比电阻为3.29×10~7Ω·cm。  相似文献   

9.
将珍珠改性涤纶母粒与负离子母粒均匀混合后,通过熔融纺丝的方法制备出复合功能纤维,对其进行了灰分测试,并依据GB/T 5009—2003分析了纤维中氨基酸成分,结果显示:珍珠负离子改性涤纶中所含氨基酸种类多达18种,其中对纤维性能影响最为重要的酪氨酸质量分数为0.0012%。在室温条件下,使用空气负离子测试仪测试了复合功能纤维的负离子释放量及远红外线发射率,结果显示:该纤维负离子释放量最大值可达到6000个/cm3,远红外线发射率F(814μm)>0.88。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珍珠改性涤纶的微观结构,可见超细珍珠粒子较均匀地分布在纤维表面,并与纤维有着紧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竹炭改性涤纶短纤维,并对竹炭改性涤纶短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及负离子发生量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竹炭改性涤纶短纤维中的竹炭粉体具有多孔结构,且在纤维中能均匀分散,竹炭改性涤纶的负离子发生量达5 200个/m3,高于普通涤纶,负离子释放稳定;功能纤维远红外发射率高达0.88,其白度为57.29%,线密度和断裂强度超过...  相似文献   

11.
《合成纤维》2017,(7):14-16
采用聚合物熔融共混纺丝方法制备含有不同比例的生物质石墨烯的改性聚酰胺复合纤维,通过对其力学性能、远红外性能和抗菌性能的表征,发现随着生物质石墨烯含量的不断增加,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远红外发射率和抗菌性能得到改善;当生物质石墨烯质量分数为1%时,纤维的抗菌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2.
测试了具有释放负离子、抗菌、天然矿石色的复合涤纶短纤维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负离子功能添加剂粒度分布均匀,形貌呈球形规则体,纯度高,与纤维结构的相容性好。添加了负离子添加剂的新产品释放负离子浓度达到6180个/cm3,远红外发射率为0.86,对金黄色链球菌抗菌率94%,对白色念珠球菌抗菌率为94%。  相似文献   

13.
纳米复合抗菌丙纶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将聚丙烯 ,纳米陶瓷粒子 ,沸石混合造粒制得抗菌母粒 ,聚丙烯切片与抗菌母粒共混熔融纺丝 ,得到纳米复合抗菌丙纶。测试了纤维的抗菌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 ,并对纳米粒子及纤维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 :纳米抗菌剂最佳含量在 0 .8%左右 ,纤维抑菌率达 90 %以上 ,且耐久性好。纤维结晶度下降 ,而熔点提高。纳米抗菌剂在纤维中有少量凝聚 ,纤维断裂强度略有降低 ,但能够满足加工及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刘杰  毛慧贤  卢士艳 《合成纤维》2009,38(11):31-33
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研究了竹炭改性涤纶的微观结构,并对其物理机械性能及远红外发射、负离子、抗茵、吸附等保健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与常规涤纶相比,添加竹炭粉的涤纶分子结构没有改变,但纤维的回潮率增大,比电阻、断裂强度降低,纤维具有良好的保健性能。  相似文献   

15.
应莹  顾莉琴  肖茹  杨鸿 《合成纤维》2009,38(2):26-29
用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的载银纳米氧化锌抗菌剂与尼龙6切片共混制得抗菌尼龙6母料,通过熔融共混纺比投菌剂含量不同的抗菌尼龙6纤维,采用视频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通用材料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抗菌剂表面改性效果及抗菌尼龙6纤维的结构形态,力学性能及结晶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修饰后的抗菌剂表面呈疏水性,改善了与尼龙6基体的相容性,在尼龙6基体土均匀分散,与纯尼龙6纤维相比,抗菌尼龙6纤维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有所提高,结晶度略有降低,抗菌尼龙6纤维的力学性能稍有下降,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