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莲花山整装勘查区北部矿集区—八乡—金坑矿集区是广东莲花山南西段整装勘查区锡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近年来该区锡多金属矿找矿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现了金坑锡铜铅锌银中型、远景达大型的锡多金属矿床,根据金坑矿床成矿模式,在矿集区北部十字路锡锌矿床评价又获得了重大突破,结合区内1:50 000矿产调查成果,矿集区内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研究锡多金属矿与成矿地质体的关系以及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对该区锡多金属矿找矿预测工作有重要意义。对区内典型锡多金属矿床"三位一体"成矿特征的研究表明,区内锡多金属矿化类型主要有动力变质带控制的充填交代型、斑岩型和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3种。成矿地质体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体及岩脉,成矿构造系统为东南沿海大埔—惠来构造岩浆带与NE向莲花山大断裂有关的断裂构造系统,成矿构造及成矿结构面主要为NE、NW、NNE向断裂及韧性剪切带中滑脱、层间破裂面。在归纳锡多金属矿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和找矿预测要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区锡多金属矿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2.
莲花山整装勘查区北部矿集区—八乡—金坑矿集区是广东莲花山南西段整装勘查区锡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近年来该区锡多金属矿找矿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现了金坑锡铜铅锌银中型、远景达大型的锡多金属矿床,根据金坑矿床成矿模式,在矿集区北部十字路锡锌矿床评价又获得了重大突破,结合区内1∶50 000矿产调查成果,矿集区内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研究锡多金属矿与成矿地质体的关系以及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对该区锡多金属矿找矿预测工作有重要意义。对区内典型锡多金属矿床“三位一体”成矿特征的研究表明,区内锡多金属矿化类型主要有动力变质带控制的充填交代型、斑岩型和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3种。成矿地质体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体及岩脉,成矿构造系统为东南沿海大埔—惠来构造岩浆带与NE向莲花山大断裂有关的断裂构造系统,成矿构造及成矿结构面主要为NE、NW、NNE向断裂及韧性剪切带中滑脱、层间破裂面。在归纳锡多金属矿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和找矿预测要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区锡多金属矿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阳春合水龙仔金多金属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同时结合该矿区近期找矿成果和阳春铜多金属矿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成果对矿区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该矿床成因是岩浆热液作用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为主的破碎带—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采矿技术》2011,(6):88
2011年10月18日,湖北省地质找矿整装勘查首钻启动仪式在大冶市阳新岩体西北段铜铁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项目区举行,标志着该省地质找矿整装勘查进入野外实战状态。该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计划用4年时间,基本查明区内铜、铁、金矿分布规律,重点评价整装勘查区内部分老矿区边、深部资源潜力,预期提交铜30~40万吨、铁2500万吨、金3~5吨。  相似文献   

5.
唐家湾锡多金属矿位于四川岔河锡矿区北段,通过对岔河锡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进行研究,在其外围矽卡岩带内发现多处锡、铁、铜、锌多金属矿(化)体。在分析岔河锡矿矽卡岩带矿化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找矿标志及找矿潜力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找矿前景较好,具备寻找中—大型"岔河式"锡多金属矿床的远景。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总结鄂东南和九瑞地区与燕山早期晚阶段中酸性小岩体有关的铜金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根据香炉山地区成矿地质条件,结合物化探异常特征,明确勘查区的找矿方向为与小岩体有关的赋存于泥盆—石炭系地层不整合界面(硅钙面)的沉积改造型铜多金属矿产。有针对性地提出"物探找体,化探圈矿"的工作思路,物探找体工作中突破性地提出了重力找体的有效性,同时根据勘查区直接找矿信息较少的现状,遵循"由面到线、由线及点、重点突破"的找矿部署原则,逐步逼近含矿地质体,在查明矿体、矿石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勘查区的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弥补区内铜多金属矿产成矿规律认识的不足,从而有效地指导区域铜多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扩展区域找矿思路,扩大区域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7.
湘南地区是南岭地区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勘查区,勘查区的控矿规律研究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环节。以大义山矿田绿紫坳锡多金属矿床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总结了锡多金属成矿规律,认为锡多金属矿体主要受3类硅钙面控制:Ⅰ类为花岗岩体与碳酸盐岩的“硅钙面”接触界面,形成了Ⅰ号矿带的矽卡岩型铜锡矿体;Ⅱ类为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下段灰岩与上段碎屑岩界面,形成了Ⅱ~Ⅴ号矿带的锡铅锌矿体;Ⅲ类为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砂岩与棋梓桥组灰岩的硅钙界面,形成了Ⅵ和Ⅶ号矿带的锡铅锌多金属矿体。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规律,构建了锡多金属构造控矿模式。综合分析了区内控矿要素特征,认为白水源地段为有利找矿靶区。通过勘查发现了7条锡铅锌多金属矿体,产于第Ⅰ类硅钙面中铜锡矿体1条、第Ⅱ类硅钙面中锡铅锌矿体1条、第Ⅲ类硅钙面中锡铅锌矿体1条,断裂带中矿体4条,获得锡铅锌资源量约1.5万t,取得了矿床南部锡多金属矿的找矿进展。通过对比分析湘南地区香花岭矿田和荷花坪矿田等重要锡多金属矿床,认为硅钙面控矿对湘南地区锡多金属矿具有普遍意义,加强硅钙面的控矿规律研究对于指导湘南地区锡多金属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乌兰陶勒盖铜铅锌多金属矿大兴岭中段古生代、中生代铁、锌、钨、金、铅、铬成矿带及突泉—林西晚古生代、中生代铁(锡)、铜、铅、锌、银成矿带结合部位,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早期工作主要围绕地表调查,仅开展了少量深部验证,限制了本区的找矿突破。通过调查研究,论述了乌兰陶勒盖铜铅锌多金属矿的主要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其找矿标志,为本区开展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安徽省国土厅《皖南地区地质找矿工作指导意见》,为加快皖南地区找矿工作突破,在休宁-歙县整装勘查区部署了一条电法剖面,在总结区内地层地球物理参数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连续介质反演对剖面进行了反演,同时结合面积性重磁资料,对整装勘查区的电性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地处理和分析,并划分了本区的电性特征.从电性界面上看,该区存在北...  相似文献   

10.
洞子沟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地轴南侧,结合研究区地质工作成果,对洞子沟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着重阐明了丰宁-隆化深断裂、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与铅锌多金属矿的内在联系和密切关系。预测了该区铅锌多金属矿找矿方向和靶区,为加强区内铅锌多金属矿资源勘查、实现该区铅锌多金属矿找矿突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0~2012年,云南香格里拉格咱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取得了重要工作进展。找矿新机制落地,整装勘查效果凸显;资源开发利用预期效益显著,拉动地区经济发展作用突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示范作用明显。"香格里拉格咱整装勘查区大会战模式"作为整装勘查新模式之一,其好做法和经验,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由安徽省勘查技术院承担的"安徽省五河县荣渡—小溪集金及多金属矿整装勘查"项目首次探明一中型金矿矿产地,矿床平均品位7.63g/t,主矿体平均品位10.28g/t,其规模达中型。该矿的发现,为该整装勘查区找矿工作提供了较好的依据及借鉴。五河县荣渡—小溪集金及多金属矿整装勘查项目为安徽省2010年度(新开)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工作区面积400km~2。由于工区是覆盖区,在近7年的工作中,全区圈定找矿靶区14个,确定4个重  相似文献   

13.
铜绿山铜铁矿金属矿产丰富,为了提高找矿工作的效率,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铜绿山铜铁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岩浆岩、构造、围岩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规律、矿床成因,结合前人地质工作所积累的成果,总结成矿规律,为矿山今后开展地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区进行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总结了勘查区的磁场特征、磁异常特征,并根据磁测成果推测了7条断裂构造。结合已有的地质和物化探成果资料,在勘查区内初步预测了3处铁、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的有利区域,对下一步的找矿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鄂州铜坑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铁山岩体北东缘。区内分布有多个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点),如铜灶和铜坑等。通过对区内区域地质和矿床特征研究,认为研究区矿床多与三叠系碳酸岩、燕山期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尤其是在这些要素复合部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同时结合已知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之间关系,总结出本区矿床的成矿规律,提出预测靶区,为该区进一步寻找深部隐伏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少华  刘溢宣 《采矿技术》2021,21(z1):46-50
江西蒙山地区富含煤、金属、非金属等多种能源矿产.通过对蒙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石竹山矿区内煤炭、铜锡钨多金属、非金属(硅灰石)等主要矿产资源的介绍,归纳总结出该区主要金属、非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及其找矿方向:区内硅灰石主要为"浅成岩体+碳酸盐岩+构造裂隙+盖层"的成矿模型,蒙山岩体西部和北部地区存在隐伏巨大的硅灰石矿体;铜多金属矿形成于围岩(碳酸盐岩)内外接触带、层间裂隙、破碎带的联合、复合部位,深部蒙山复式岩体与黄龙组接触带是铜多金属成矿的重要部位,石竹山—库里一带中深部具有寻找铜锡多金属矿体的较好潜能.研究成果为蒙山地区金属、非金属找矿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曾公嶂中生代火山盆地位于闽粤沿海中生代锡钨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西部,粤东中—新生代断陷区—莲花山深大断裂西侧,其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盆地内及周边已发现有多个矿(床)点,与火山成矿作用有关,具多阶段的多金属矿化特征,矿种类型包括Sn、Pb、Zn、Sb、Cu、Ag等。从曾公嶂中生代火山盆地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入手,结合区内典型矿(床)点地质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总结了该区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为本区下步勘查工作提供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平和县杨厝地区锡矿位于"武夷成矿带"的南部、上杭—云霄铜多金属次级成矿亚带,与周宁—华安北东向断裂带交汇部位,属福建上杭紫金山金铜矿整装勘查区外围。该区成矿背景优越,找矿标志明显,矿产资源潜力大,外围已发现多个中小型多金属矿和锡矿点,通过对化探资料整理和分析,结合成矿背景,在该区圈定了有利的锡矿成矿部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小东沟锌多金属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及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总结了本区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显示出该区具有良好的寻找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的潜力,为今后在地质找矿中寻找类似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小东沟锌多金属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及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总结了本区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显示出该区具有良好的寻找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的潜力,为今后在地质找矿中寻找类似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