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镀锡板在食品包装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电子扫描电镜、电化学分析和划痕分析方法,研究了镀锡表面性能对涂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锡板表面钝化膜含铬量对涂饰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当钝化膜含铬量控制10~20 mg/m2范围内,镀锡板表面具有较好的涂饰性。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对镀锡板表面形貌和耐蚀性无明显影响,但对涂饰性有着明显影响。烘烤时间为15 min ,烘烤温度在200℃左右,镀锡板表面与漆膜具有较好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2.
镀锡钢板铬酸盐钝化膜中铬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方法,对镀锡铬酸盐钝化钢板中铬元素的含量、价态以及不同价态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对镀锡钢板铬酸盐钝化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钝化膜中主要含有Cr,O以及Sn元素。在给定的钝化处理工艺条件下,镀锡铬酸盐钝化钢板中铬元素主要是以Cr(OH)3,Cr单质以及Cr2O3的形态存在,在检测中没有发现六价铬离子。铬酸盐钝化膜中Cr,Cr2O3和Cr(OH)3的质量分数分别是2.0%,9.5%,7.5%。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特性的正面银浆银粉和太阳能电池烧结工艺对厚膜电极成膜以及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选用了6种不同特性的银粉以及6个峰值烧结温度,探讨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的印刷、烧结行为,结果发现银粉的分散性对银浆的印刷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分散性良好的银粉配制的浆料适合丝网印刷;表面光滑的球形银粉制得的银浆烧结厚膜较致密,同时厚膜电极与基材的附着力最大,厚膜附着力为4.2N,且烧结厚膜导电性最好,电阻率为0.15 mΩ·cm;此外,随着峰值烧结温度的升高,烧结厚膜更致密,在烧结温度为870℃时,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到最高值17.842%.  相似文献   

4.
《铝加工》2021,(4)
铝合金钛钝化处理是一种增强基体稳定性、耐蚀性的重要手段,钛/锆钝化为铝合金钝化的一种方式,是近年来逐步兴起的环保型技术。研究发现6063铝合金钛/锆钝化膜微观结构均匀、致密,表面布满规则微裂纹。钛/锆钝化膜具有很强耐蚀性,中性盐雾实验128 h表面仅出现轻微腐蚀,铬酸盐点滴实验持续时间为75 s,耐蚀性略低于铬钝化膜,但远高于同类其他钝化膜。钛/锆钝化膜与基体附着力较好,百格实验测试结果附着力评级为0级,杯突实验测试后膜层无开裂和脱落现象,与铬钝化膜附着性接近。与铝合金铬钝化相比,钛/锆钝化操作更加方便、环保、安全,可作为铬钝化的替代工艺。  相似文献   

5.
于怀彬  赵云龙 《中国冶金》2014,24(12):27-31
针对采用某无Cr钝化剂后,某钢厂热镀Zn无Cr钝化钢板在脱脂清洗过程中钝化膜脱落及喷粉附着力不足的问题,通过膜厚检测、盐雾试验、红外光谱分析、能谱分析、辉光(GDS)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该问题的机理。结果表明,钝化膜脱落是由于钝化板生产过程中水分没有充分挥发,阻断钝化膜老化,在遇到高湿度条件时发生过度溶胀所致;通过生产工艺调整和优化,使皮膜充分固化,以提高无Cr钝化剂与生产设备的适应性,解决了该钝化膜脱落问题,从而满足某钢厂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6.
据《Сталъ》1988,No11报道:镀锡板的使用性能(涂漆性、焊接性)取决于它的表面状态,最主要的是钝化膜和油膜。在电镀锡机组中镀锡板表面钝化的标准工艺是:25—30g/l重铬酸钠,阴极电流密度4—10A/dm~2,温度45—85℃。钝化膜中的铭含量一般为0.06—0.15mg/dm~2,金属铬含量占30—50%。这种膜能防止镀锡板在运输和储存期间的腐蚀,能改善漆层的结合力及对亚硫酸盐腐蚀的耐久性,并且不会妨害焊接过程。因此,在镀锡板生产中,都仔细控制铬膜的组成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化学溶解+ICP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法研究了钝化膜的组成及结构,确认铬酸盐钝化膜中含有Cr_2O_3、Cr(OH)_3、Cr和Cr(Ⅵ),不同镀锡板钝化膜的差异主要在总Cr量以及各组分之间的比例,这种差异对常规附着力测试无影响,但在电解脱膜测试时有明显差异。分析认为镀锡板与漆膜的结合存在机械附着和化学附着,在涂料流动性及固化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机械附着足以保证漆膜结合力,钝化膜影响不大;当漆膜有破损时且有水或液体存在时则需要依靠钝化膜来保证漆膜结合力。  相似文献   

8.
镀锡板表面铬酸盐钝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镀锡板表面铬酸盐钝化中的含铬量与铬酸盐浓度、温度、阴极钝化电流密度、钝化电量的关系,用增加了钝化膜含铬量的低锡量镀锡板与E4、E2的常规镀锡板进行了盐雾对比试验。孔隙率对比试验。并且用增加了钝化膜含铬量的低锡量镀锡板进行了涂附性能和焊接性能试验。用XPS对钝化膜的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镀锡板的抗硫性及钝化膜附着力随时间延长发生变化的现象,选取两个不同厂家钝化后的镀锡板,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钝化膜中铬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使用XPS方法测试了钝化膜结构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认为,Cr(OH)_3随时间延长而发生水解是导致镀锡板钝化膜中铬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钝化工艺,降低Cr(OH)_3的含量,可有效提高钝化膜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镀锡板的抗硫性以及其与漆膜间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金属包装企业对食品级镀锡板表面的控制要求及重要性;重点阐述了镀锡量均匀性控制,镀锡板抗性、附着力控制,镀锡板黑灰控制,蚊虫污染控制等关键治理技术。指出,在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镀锡量均匀性控制能力仍待提高、是否掌握镀锡板无铬钝化技术直接关系到生产企业未来的竞争力、镀锡板黑灰的产生机理和控制措施仍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一种热镀锌钢板的无铬钝化液,采用在钼酸盐和磷酸钝化液中添加各种化学试剂,以提高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采用附着力试验、醋酸铅加速腐蚀试验、中性盐雾试验和电化学试验分析无铬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此无铬钝化膜具有成本低廉且具有良好的抗白绣能力,符合欧洲RoHS指令,可以用来代替铬酸钝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既降低锡耗,又满足印铁制罐及食品包装的使用要求,差厚镀锡板是较为理想的产品。武汉钢铁公司在国内首次试制了D_1、D_3两个品种的差厚镀锡板,为国内填补了此项镀层板产品空白。本试验以国外差厚镀锡板为对比板,系统地研究了武钢差厚镀锡板的性能及应用效果,对该产品质量进行了较全面评价。由于差厚板与等厚板的根本区别是两面镀锡量不同,所以差厚板镀层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在工业制罐与食品包装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本试验从镀锡量的分布,产品的耐蚀性能,表面性能和锡焊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不同镀锡量板材间的耐蚀性差距,有助于镀锡工艺的改进并为下游用户的选材提供数据支撑。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和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镀锡量为2.8、5.6、8.4和11.2g/m2的等差镀锡量板材经中性盐雾试验后锈点的微观结构、组织特征及元素含量,探究板材间的耐蚀性差距。结果表明,随着镀锡量的增加,镀锡板表面锈点分布由大量弥散状向少量点状转变,锈点形态由树枝状向颗粒状过渡;表征腐蚀程度的O元素富集量显著降低。镀锡量由2.8g/m2增加到5.6g/m2时,镀锡板耐腐蚀性提高明显,5.6g/m2镀锡量板材的性价比优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目的根据国内各罐头厂生产蘑菇罐头的经验和装罐储存试验,证明蘑菇罐头内壁的不同腐蚀现象同电镀锡板表面钝化膜中含铬量有密切关系。高铬钝化镀锡板装的蘑菇罐头内壁产生集中腐蚀,形成硫化黑斑,造成对蘑菇的污染,影响质量;低铬钝化镀锡板装的蘑菇罐头内壁产生均匀腐蚀,不会形成硫化黑斑,能有效地防止罐内蘑菇的污染现象。含铬量低于0.15微克/厘米~2就能满足生产蘑菇罐头的要求,含铬量若能达到0.1微克/厘米~2,则效果更好。我国蘑菇罐头占出口罐头总数的比例很大,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过去,我国各罐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取代现有铜箔钝化工艺中有毒物质六价铬的使用,以钼酸钠、植酸等作为新型添加剂,对经过“粗化-固化”处理后的铜箔直接进行钝化实验,探讨了钼酸钠、磷酸钠、氧化锌等添加剂含量和电流密度、钝化时间及植酸存在等单因素条件变化对钝化膜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钼酸钠8 g/L,磷酸钠4 g/L,氧化锌3 g/L,植酸2 mL/L,钝化时间10 s,电流密度0.2 A/dm2.在最佳工艺下,得到的铜箔钝化膜表面平整均匀、质量较好,通过抗氧化试验和盐雾试验后,该铜箔表面无任何缺陷,未出现氧化、腐蚀现象,表现出较理想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腐蚀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镀锡板钝化过程中的电流密度对钝化膜的性能影响较大,同时膜的性能又与厚度、成分、Cr元素含量等因素相关。实验通过改变镀锡板钝化膜生成过程中的钝化电流密度,探究电流密度对生成的钝化膜的厚度和成分的影响,并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在此电流密度下得到的钝化膜中Cr元素的组元和价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由3A/dm~2变为0.5A/dm2时:钝化膜厚度变薄,钝化膜中Sn元素含量增加,Cr元素含量减小;钝化膜中Cr元素的组元均由单质Cr、Cr_2O_3、Cr(OH)_3构成且不发生变化,但各价态组分的相对含量发生改变,低价态Cr含量降低,高价态Cr含量升高;镀锡板钝化膜组成成分呈现层状分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钝化电量、浓度、p H值和温度对镀锡板钝化膜铬含量、耐蚀性与漆膜结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钝化电量对以上3种性能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对漆膜结合力的影响最大;p H值对铬含量和耐蚀性影响最大,且p H值在4.2时最佳;生产高钝化电量镀锡板时,避免采用过大的电流而影响钝化效果,应适当降低机组速度作为配合。  相似文献   

18.
裴新华  胡恒法  刘振宇 《钢铁》2012,47(3):76-79
 通过实验室固溶热处理试验和现场热轧工艺试验研究了板坯加热温度对AlN溶解的影响规律,并采用热力学计算进行了验证,比较了不同热轧加热温度的冷轧退火成品板的织构类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板坯加热温度大于1150℃以上时,板坯中的AlN均能较充分溶解,其溶解量大于90%,常规的热轧板坯加热温度能够满足热轧镀锡原板AlN溶解的工艺要求。试验结果为制定合理的热轧镀锡原板加热温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钝化膜种类及厚度的镀锌钢板进行耐中性盐雾试验分析,发现影响镀锌板耐腐蚀性能的主要因素有钝化膜种类、钝化膜厚度、钝化膜均匀性。其中,基板质量、试验条件对耐腐蚀性能也有一定影响。在对上述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镀锌钢板耐腐蚀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滕  柴立涛  李伟刚 《中国冶金》2019,29(12):45-50
传统的有机类无铬钝化产品在400 ℃的高温条件下黄变较重,在保持优异的耐高温前提下,同时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和加工性能,设计了镀铝板使用的无机类加少量有机类的无铬钝化产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荧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该无铬钝化药剂在热镀铝板表面的成膜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成膜动力学分析,完成了皮膜与铝硅镀层的界面结合机理分析。对膜重、固化温度对镀铝板工艺性能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综合性能优异的膜重控制范围为0.8~1.2 g/m2,对应的PMT温度大于80 ℃。所生产的无铬钝化热镀铝板产品耐高温、耐腐蚀和冲压性能优异,400 ℃烘烤2 h后表面色差ΔE<3,72 h中性盐雾试验未出现锈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