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因素所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特征的综合征。部分会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1])。王绪霖教授强调脾肾两虚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本病机,运用益肾健脾、涤痰软坚散结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甚佳,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中医"肝痞""胁痛""积证"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肾两虚、标实为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过食肥甘和情志不遂为基本病因,其病位在肝脾,以肝郁脾虚为本,痰/浊、湿、瘀为标,治疗以调肝理脾为治疗大法。文章以20多位名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为基础,简述了各位名医从调肝理脾论治本病的临床策略和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3.
陈黎  蒋阳昆  林海  张红星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09-171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8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中医证候分型,其中41例为痰瘀证,42例为非痰瘀证,以健康体检的5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两组年龄和性别构成匹配。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组谷丙转氨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脂联素、胰岛素抵抗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组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组合并代谢综合征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51.2%VS38.1%VS8%),合并中心性肥胖者亦高于非痰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70.7%VS61.9%VS26%)。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的病理本质是痰凝及血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患者临床特征表现为糖脂代谢紊乱,脂联素、谷丙转氨酶、胰岛素抵抗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较非痰瘀证升高,存在明显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集聚的特征,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全球流行率逐年升高,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中医学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归属于“臌胀”“肝癖”“痰浊”“积聚”等,认为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是本病主要特点,痰、湿、浊、瘀、热为本病主要病理因素。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和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与肝脏功能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广泛关注。许多研究揭示了肠-肝轴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相关,饮食、抗生素、益生菌及益生元、粪菌移植、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现代医学对肠道菌群生理功能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现代医学“肠”的消化吸收、调节代谢、改善免疫等功能可属于中医“脾主运化”“脾主升清”功能的范畴。文章从中医“肝脾相关”“肝与大肠相通”“肝从左升,肺从右降,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理论视角出发,就中医学对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认识及相关治疗作一综述,阐述中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祛瘀化痰方,两组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经上述相应药物保守治疗后,研究组获得较对照组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9%(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条件及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为非感染性肝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临床症状少且无明显特异性,给中医四诊信息收集、病机分析及证型判定带来困难,中医诊治建立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湿、热、痰、浊、瘀等病理因素特点、联系及鉴别要点,分析本病正虚与邪实的阶段性特征及病理性质演变,理清病位脏腑,尤其是本病中肝与脾、肾、肺的关系,系统阐述本病病机特点,以期优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吕文良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吕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劳倦等。基本病机为肝脾不调,气血不和,痰瘀互结。肝郁脾虚为其本,痰浊、瘀血为其标,因此在临证时多从调肝理脾,理气和血,祛痰化瘀等方面论治。吕教授在临证过程中病证结合,标本兼治,处方灵活多变,主次分明,基本病机纵贯始终。同时,吕教授注重本病的综合干预,强调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丹夏脂肝方治疗湿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证疗效特点及其相关性,探索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双盲观察临床试验设计,将纳入受试者按完全随机方式分为2组,分别接受丹夏脂肝方与强肝胶囊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病证主要症状、肝脾CT比值及超声检查、肝功能、血脂。结果:丹夏脂肝方治疗湿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0.82%、62.50%,中医证候的显效率与有效率为51.02%、91.84%,均优于对照药强肝胶囊(P0.05);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及主症积分、肝功能、血脂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组病、证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1)丹夏脂肝方对湿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改善症状、肝脾CT比值,肝功能及血脂作用。2)丹夏脂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证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与肝脾CT比值及肝功能改善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介绍吴耀南教授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血留着于肝的主要病机,提出"痰瘀同源、互化、同病"的"痰瘀相关论",采取"痰瘀同治"的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由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失调引起。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证型主要有肝郁脾虚证、脾虚痰盛证、湿热内蕴证、痰瘀内阻证、肝肾阴虚证。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方法为辨证论治和中医外治疗法。目前主要护理干预措施有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干预、健康教育等。中医药和中医外治,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但临床研究的样本数据较少,其相关的作用机制也少见报道,病因病机、体质、证候分型、治疗规范尚未统一,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不断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党中勤教授长期临床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门诊及住院病例,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宣传健康教育,进行整理并总结导师临床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结论党中勤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始发因素是饮食不节,关键是脾虚失运,主要病机是痰瘀互结,治疗本病的基本治法是痰瘀同治。  相似文献   

12.
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方面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五脏论治的必要性,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五脏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胡敬宝主任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分别施用疏肝健脾、祛湿化浊、化痰活血及行为疗法予以治疗,紧扣病机,标本兼治效果良好。本文介绍胡敬宝主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证思路与经验,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池晓玲教授认为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机中,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常为其根本,外候表现为痰瘀互结,提出了本病应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为基本治疗方法。又强调治疗该病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天、地、人三者间相互交感,以丙申年为例结合五运六气的变动规律进行用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病证的特点,根据中西医的诊断标准,总结中西医常用模型的造模方法和特点,对现有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证结合模型按照五种证型(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湿浊内停证、湿热蕴结证、脾肾两虚证)进行归纳分析。同时,总结实验造模方法、动物种类、造模时间、中西医实验结果、中医证候模型评价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证结合模型以采用营养失调模型和复合模型为主,实验动物多为雄性大鼠和小鼠,中医证候评价标准包括证候表现、舌象、微观指标、以方测证和实验评价。  相似文献   

16.
能量过剩已经成为日益严峻的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主因。过剩的能量以甘油三酯的形式主要在肝脏、也可在胰腺等器官异位沉积,产生慢性氧化和硝基化应激(ONS)及脂毒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受损,进而出现糖调节受损(脾瘅)。结合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分析,此一过程具有"肝病传脾"的特点。依据多项相关指南和临床实践,论证了痰瘀同治法是干预代谢病肝病传脾的治法。此思路有助于将主要代谢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2型糖尿病的防治有机整合,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湿热蕴结证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证型之一。湿热蕴结脾胃引起肝脏病变,这与现代医学中"肠-肝轴"学说不谋而合。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推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演变进程,其产生的临床症状与中医脾胃湿热引起的证候具有相似性。因此基于"肠-肝轴"学说与中医肝脾相关理论,推测土旺侮木是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18.
熊文生教授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学验俱丰,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病机为肝脾脏腑功能失调,痰瘀互结,治疗当重在化痰活血,辅以疏肝健脾,同时注意饮食清淡、起居有常、精神愉悦。  相似文献   

19.
黄进  陆雪萍 《陕西中医》2021,(2):225-22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发病率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中医认为脾运失职,转输失司,水湿内停,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湿浊痰瘀互结,痹阻肝脏脉络是NAFLD发生的主要机制,故治脾应贯穿于NAFLD证治的始终。因此,NAFLD的临床辨治应从健脾疏肝、实脾利湿、温脾和肝、滋阴柔肝、固脾化瘀等角度探析,以期为NAFLD的中医证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认为本病的中医主要病因有饮食内伤、过食肥甘厚味,劳逸失度,情志失调,高龄肾虚及他病迁延等,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故而发病初期表现为肝郁脾虚证,继而痰浊内生,气机郁滞,血脉瘀阻,气、血、痰、浊互相搏结而形成,进入发病中期表现为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湿热内蕴证,本病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病位在肝,发病日久,累及肝肾二脏,故最终表现为肝肾不足证。因此,本病以疏肝解郁,理气健脾,化痰祛湿,活血化瘀,滋肾养肝,调和肝脾为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