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筋痹颗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非劣效性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72例符合要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筋痹颗粒组患者服用筋痹颗粒和塞来昔布胶囊模拟药,塞来昔布组患者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和筋痹颗粒模拟药。筋痹颗粒和筋痹颗粒模拟药均每日2次口服,每次1袋(8.8 g),连续服用2周;塞来昔布胶囊和塞来昔布胶囊模拟药均每日1次口服,每次1粒(200 mg),连续服用2周。分别采用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价患者的腰腿疼痛程度、腰部功能障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定时间均为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当天、治疗结束后2周及治疗结束后6周。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一般情况。治疗结束后,6例患者因工作原因拒绝随访,其中筋痹颗粒组4例、塞来昔布组2例;塞来昔布组1例患者治疗开始后间断性出现胃部不适,坚持完成2周治疗后退出研究。(2)腰腿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3.483,P=0.051)。2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681,P=0.413)。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腰腿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时间效应(F=1.215,P=0.292)。(3)ODI。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5.263,P=0.017)。2组患者ODI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3.776,P=0.058)。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O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时间效应(F=0.386,P=0.594)。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当天,2组患者的ODI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44,P=0.461;t=-1.378,P=0.175);治疗结束后2周、6周,筋痹颗粒组的ODI均低于塞来昔布组(t=-2.195,P=0.033;t=-2.512,P=0.016)。(4)SF-36躯体健康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992,P=0.070)。2组患者SF-36躯体健康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筋痹颗粒组的SF-36躯体健康评分高于塞来昔布组[(55.95±17.64)分,(43.59±16.47)分,F=10.665,P=0.002]。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SF-36躯体健康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1.016,P=0.001);筋痹颗粒组的SF-36躯体健康评分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升高的趋势(F=8.439,P=0.001),塞来昔布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SF-36躯体健康评分无明显差异(F=2.227,P=0.120)。(5)SF-36心理健康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871,P=0.071)。2组患者SF-36心理健康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筋痹颗粒组的SF-36心理健康评分高于塞来昔布组[(68.79±21.04)分,(56.29±19.59)分,F=14.33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SF-36心理健康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9.427,P=0.000);筋痹颗粒组的SF-36心理健康评分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升高的趋势(F=5.883,P=0.000),塞来昔布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SF-36心理健康评分无明显差异(F=0.278,P=0.759)。(6)不良反应。塞来昔布组1例患者治疗开始后间断性出现胃部不适,改为饭后30 min服药后胃部不适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坚持完成2周治疗后退出研究。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结论:筋痹颗粒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气虚血瘀证患者的腰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塞来昔布,安全性与塞来昔布相当。  相似文献   

2.
林依怀  王史潮  吕存贤  王庆来 《新中医》2021,53(12):170-173
目的:观察如意黄金膏联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使用如意黄金膏外敷。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0.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N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NDI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N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意黄金膏联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颈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痛程度,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留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后残留腰腿痛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腰椎管狭窄症47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69例、功能锻炼组63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口服益气化瘀汤结合五点支撑锻炼治疗,功能锻炼组仅进行五点支撑锻炼。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标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759.038,P=0.000)。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1.431,P=0.001)。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2组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90,P=0.557;t=-1.676,P=0.096);治疗7 d、21 d后联合治疗组的评分均低于功能锻炼组(t=-3.913,P=0.000;t=-8.822,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6.623,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OD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34.277,P=0.000)。2组ODI评分比较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067,P=0.046);除治疗前外,治疗7 d、14 d、21 d后联合治疗组的评分均低于功能锻炼组(t=0.455,P=0.650;t=-2.044,P=0.043;t=-2.224,P=0.028;t=-5.658,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9.217,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JOA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054.688,P=0.000)。2组JOA评分比较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73.613,P=0.000);除治疗前外,治疗7 d、14 d、21 d后联合治疗组的评分均高于功能锻炼组(t=-0.149,P=0.882;t=5.944,P=0.000;t=12.636,P=0.000;t=9.774,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0.428,P=0.000)。治疗前2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277±10.552)分,(58.857±8.640)分,t=-0.344,P=0.732];治疗21 d后2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增加(t=-10.030,P=0.000;t=-10.492,P=0.000);治疗21 d后2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582±11.162)分,(62.452±8.935)分,t=-1.203,P=0.310]。结论:口服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对于腰椎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疼痛的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客观评价持续和间歇两种不同牵引方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4家临床研究中心收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88例,治疗组144例予以持续牵引,对照组144例予以间歇牵引。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差异。结果:1)经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和N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治疗后两组间第1周、第2周、第4周的VAS和NDI与SF-36评分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9.4%,对照组为9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和间歇两种牵引方式均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能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并提高生活质量,未见明显临床疗效差异。牵引的质量、角度、时间可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更为重要的因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督通络药熥法联合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应用调督通络药熥法联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洛索洛芬钠片、根痛平片口服联合推拿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及健康调查表(SF-36)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和N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和SF-36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ND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和SF-36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愈率65.0%,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率40.0%,总有效率67.5%。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19.23%,对照组68.7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督通络药熥法联合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田贵红 《新中医》2020,52(16):115-118
目的:观察短刺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短刺针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F-36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比较2组相关炎症因子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L-1β、TNF-α水平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短刺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阳陵泉运动针法联合背俞穴针罐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24例,采用区组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背俞穴针罐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阳陵泉运动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F-36评分、CASCS评分、NDI评分、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医主症、次症和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ASCS评分、NDI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条目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薰蒸与单纯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单纯关节镜清理术治疗35例,采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薰蒸治疗29例。男26例,女38例。年龄53~67岁,中位数59岁。按照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Ⅰ级22例、Ⅱ级42例。分别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1032.375,P=0.000);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6.772,P=0.012);术前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0.8)分,(8.3±0.7)分,t=0.354,P=0.554];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薰蒸组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单纯关节镜清理术组[(1.2±1.0)分,(1.9±1.0)分,t=7.512,P=0.008;(2.0±1.0)分,(2.6±1.0)分,t=4.326,P=0.042];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567,P=0.031)。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2501.188,P=0.000);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40.308,P=0.000);术前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5±3.6)分,(56.0±3.7)分,t=0.363,P=0.549];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薰蒸组的SF-36评分均高于单纯关节镜清理术组[(91.7±3.0)分,(87.9±2.9)分,t=25.938,P=0.000;(88.8±2.6)分,(83.7±3.2)分,t=55.254,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9.868,P=0.00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1980.728,P=0.000);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39.257,P=0.000);术前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3±3.8)分,(52.3±3.7)分,t=0.004,P=0.950];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薰蒸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单纯关节镜清理术组[(90.5±2.8)分,(87.0±3.2)分,t=20.987,P=0.000;(88.5±3.1)分,(82.8±4.3)分,t=35.725,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9.744,P=0.000)。结论: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薰蒸治疗早期KOA,能够缓解或消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关节镜清理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乌头通痹汤联合补肾祛瘀针刺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甲氨蝶呤+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补肾祛瘀针刺法+加味乌头通痹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关节肿胀数、压痛数、晨僵时间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VAS、QO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及关节压痛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乌头通痹汤联合补肾祛瘀针刺法可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医清创术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分组,清创组采用中医清创术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中医清创术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肿块消失时间、乳汁排泄恢复通畅时间,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联合组优于清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联合组SF-36评分提升幅度优于清创组(P0.05)。联合组肿块消失时间、乳汁排泄恢复通畅时间均短于清创组(P0.05)。结论:中医清创术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症状消退,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9,(1)
目的:研究蠲痹汤加减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阻滞,观察组给予神经阻滞+蠲痹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部伤残指数评分(NDI)、健康调查量表生理部分(SF-36PCS)、健康调查量表心理部分(SF-36MCS);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相关肽(CG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观察两组有效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期间脱落4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P0.05);观察组患者VAS、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36PCS、SF-36MC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RP、CGRP、TNF-α、IL-8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2个月复发率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6%(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联合神经阻滞可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肖琰萍  龚旺梅 《新中医》2018,50(7):192-19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偏头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实验组采用针刺配合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1月。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SF-36评分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RS、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VRS、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F-36的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头痛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夹脊穴注射丹参注射液配合口服加巴喷丁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加巴喷丁片治疗。两组如疼痛严重可加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SF-36健康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服用加巴喷丁片和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剂量及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治疗1周、3周、6周、12周、24周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3周、6周、12周、24周后加巴喷丁片和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服用剂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24周后SF-36各项评分(PF、RP、BP、GH、VT、SF、RE、MH)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24周后SF-36中PF、RP、BP、VT、M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头晕、嗜睡、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6.7%、3.3%和3.3%,对照组分别为24.1%、17.2%和20.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能减少服用加巴喷丁片的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赵敏明  邓业川 《四川中医》2020,38(6):124-126
目的:比较针-灸-药三联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风寒湿痹型CSR患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观察组采用三联综合疗法,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VAS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SF-36量表以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在疼痛改善的VAS评分和功能改善的N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F-36方面,结果显示除"社会功能"一项和"情感职能"一项外,观察组在"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各项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炎性细胞因子方面,观察组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药"三联方案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其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各炎性细胞因子,缓解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把多种治疗有机融合,高效省时,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乐外洗方联合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平乐外洗方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S)及西安大略和麦柯玛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治疗前后膝关节肿胀评分,治疗前后超敏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治疗前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WOMAC指数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KS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肿胀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乐外洗方联合针灸可有效缓解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及肿胀症状,同时可通过降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损伤,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纳入标准的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牵引组、注射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卧位牵引治疗、颈椎间孔注射治疗和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第2天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结束后第2天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组VAS及NDI评分均显著低于牵引组和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2天注射组VAS及NDI评分均显著低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牵引组VAS及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2天注射组VAS及NDI评分相比于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牵引组和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CSR在短期及远期均有显著临床疗效,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许美飞  陈和禾  余静 《新中医》2020,52(2):120-124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风寒湿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疗法,观察组采用毫火针结合温针灸疗法,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情况,采用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评分(WOMAC)评定骨关节炎症改善状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JOA)评定患者患肢功能的改善情况,应用步态分析仪评定患者步态指标的变化,2组均随访1年,采用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WOMAC及JOA评分、步态各指标、SF-36量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4周,2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2、3、4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2组WOMAC、JOA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WOMAC、JO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步速、跨步长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F-36量表评分治疗后均上升,观察组治疗3、6、12个月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KOA疗效肯定,可降低患者WOMAC、VAS及JOA评分,提升患者SF-36评分,促进患者步态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进入我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采取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VAS评分情况情况,两组在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SF-36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VAS评分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以“从脾治痹”理论为指导,采用健脾祛湿中成药新风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KOA),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60例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新风胶囊及硫酸氨基葡萄糖,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AQ、SF-36评分,VAS评分、WOMAC评分、LequesneMG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中医总体疗效,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变化,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改善HAQ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SF-36评分中8个维度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其中在改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活力、社会职能、精神健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VAS评分、WOMAC评分、LequesneMG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降低ESR、PLT、TC、TG方面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降低ESR、PLT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风胶囊能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和疗效,改善其关节症状、证候积分及相关指标,临床使用安全且值得长期推广。  相似文献   

20.
赵英杰  张海峰  崔龙慷 《新中医》2021,53(22):40-43
目的:观察蠲痹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要求的100 例KOA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蠲痹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2 组疗程均为4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 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 评分。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 组症状积分、疼痛VAS 评分、WOMAC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SF-36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6.00%,对照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00%,对照组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痹阻型KOA 疗效良好,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