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分别以常频机械通气(CMV)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NRDS患儿,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高频振荡通气组患儿在治疗后4、12、24h,氧浓度、PaCO2明显下降并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aO2、PaO2/FiO2比值明显升高并高于常频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在改用高频振荡通气后,肺通气、换气功能各项指标能迅速改善,氧浓度、PaCO2显著下降,PaO2、PaO2/FiO2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地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氧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分别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NRDS新生儿,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情况。结果HFOV组患儿在治疗后6h、12h氧浓度(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氧分压(PaO2)、PaO2/FiO2比值上升明显升高,与CMV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件意义(P〈0.05);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治愈率增加,与CMV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能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较常频机械通气使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常频机械通气(CMV)+PS和CMV治疗新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30例ALI/ARDS患儿,根据机械通气模式将患儿分为HFOV+PS组、CMV+PS组、CMV组。观察3组患儿的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PaO_2、PaCO_2、PaO_2/Fi O_2、氧合指数(OI),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3组患儿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3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O_2及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3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 O_2及OI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12、24、48 h,3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 O_2及O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FOV+PS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MV+PS组及CMV组患儿(均P0.05)。CMV+PS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MV组患儿(P0.05)。结论 HFOV+PS治疗新生儿ALI/ARDS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氧分压(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指标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O_2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积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措施,进而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31例选择传统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者定为常频组;38例选择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者定为高频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8h以上与同组0h各项(氧浓度、平均气道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氧和指数)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常频组χ2值依次为8.68、4.30、9.18、5.62、7.09、2.61;高频组χ2值依次为12.74、10.56、14.43、7.55、5.89、3.07,均P〈0.05;高频组治疗25~48h与0h各项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依次为5.31、6.94、9.92、4.96、4.45、2.04,均P〈0.05。两组其它时间段各项指标与0h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频组总有效率为87.10%,高频组总有效率为94.74%;无效病例均为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儿;两组总治愈率与死亡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常频通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713-171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所有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吸痰等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3 d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_2)均显著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显著下降(P <0.05),且观察组的pH、 PaO_2、PaC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治疗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气分析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5)。治疗组患儿p H值、Pa O[(7.672±0.06)、(89±19)mm Hg(1 mm Hg=0.133 k Pa)]明显高于对照组[(7.32±0.09)、(40±10)mm Hg];治疗组Pa CO2和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41±9)mm Hg、(16±4)]明显低于对照组[(54±12)mm Hg、(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并发气胸、肺气漏及慢性肺疾病5例,占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例(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在早期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6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采用随机方法分为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两组均予固尔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结果 ①HFOV组在2 h PaO2、A-aDO2、OI均较CMV组改善快,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2小时及6小时HFOV组PaCO2下降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无差异.结论 ①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HFOV较CMV能更快地改善氧合及低氧血症,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防止二氧化碳储留.②HFOV易导致过度通气,需密切监测动脉血气,若不能做到,CMV更适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有呼吸困难且需要呼吸支持的NRDS患儿1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儿生后尽快予以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患儿生后予以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不拔除气管导管直接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PaO_2/FiO_2和FiO_2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用氧时间、治愈情况、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治疗后PaO_2增加而PaCO_2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高于对照组而PaC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PaO_2/FiO_2增加而FiO_2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而Fi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和用氧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机械通气,INSURE术治疗NRDS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NRDS)脑氧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台州市立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102例,均给予PS治疗。根据通气方法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52例行机械通气,对照组50例行手动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分别在PS给药前、给药5 min、给药10 min检测两组脑血氧饱和度(ScO_2),并在通气前及通气6 h、24 h、48 h检测两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吸入氧浓度(FiQ_2)的变化,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24个月分析远期脑发育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5 min的ScO_2显著高于给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0 min后ScO_2较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5 min的S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通气后6 h、24 h、48 h的PaCO_2、FiQ_2显著低于治疗前,PaO_2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后6h PaCO_2、FiQ_2低于对照组,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3.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幼儿语言、精细运动、个人-社交、大运动、适应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S治疗过程中,机械通气与手动通气均可导致ScO_2上调,但在给药10 min后回落,其中手动通气的ScO_2上调更明显,且对全身氧代谢的影响较大,可增加并发症风险,但二者的远期疗效接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8例重症RDS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高频振荡通气(研究组,54例)和常频机械通气(对照组,34例),统计治疗后患儿的吸氧浓度(FiO2)、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比值(a/APO2)、呼吸指数(OI)及治疗后的疾病转归、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上机后PaO2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12、24、48小时后FiO2、OI显著下降,a/APO2显著上升(P<0.05);研究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儿的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地改善高重症RDS患儿的氧合,缩短病程,同时不增加死亡率、并发症,是治疗重症RDS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呼吸机高频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随机选取98例NRDS致VALI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两组患儿除进行常规治疗外,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实验组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进行高频通气。观察治疗24 h后患儿的p H值、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和心率(HR)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 H值、Pa CO2及Pa 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儿的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致VALI患儿通过高频振荡呼吸机行高频通气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漯河市某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5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危重症专职护理。比较2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患儿PaCO_2,PaO_2及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儿PaCO_2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患儿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PaO_2及SaO_2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患儿PaO_2及S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应用于NRDS患儿的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及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患儿的住院费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PS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CPAP联合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p H值、氧合指数(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CO_2、PaO_2、p H值、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aCO_2、PaO_2、p H值、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视网膜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联合PS治疗NRDS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51-352
目的比较常频通气和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NICU使用过常频通气或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1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结果与通气前比较,两组患儿通气后的氧合指数均有显著提升(P<0.05),且高频振荡通气组治疗后的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常频通气组(P<0.05)。两组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但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及时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和规范医学操作对减少并发症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血清学指标影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9年3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资料,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行机械通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研究组患儿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在相关时间、呼吸力学、炎症等血清学指标变化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给氧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肺发育不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肠道障碍、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心动过速、惊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完成治疗后在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气道阻力、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而在静态顺应性、pH、氧分压(PaO_2)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研究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气道阻力和静态顺应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PaO_2、PaCO_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患儿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铁蛋白(SF)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VitA)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完成治疗后VieA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更佳,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率,促进呼吸力学指标好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实施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62.362±15.96)、(53.31±13.57)mm Hg(1 mm Hg=0.133 k Pa)]、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4.65±2.31)、(7.86±4.26)mm Hg]、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rtery/alveolus pulmonis partial pressure of blood oxygen,a/A PO2)[(0.32±0.12)、(0.23±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肺气漏、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7/60),对照组为26.67%(16/60),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疗效显著,能促进病情改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中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技术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7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6例,实验组患儿接受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对照组患儿接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检测0、12、24 h和72 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_2)、P/F、a/APO_2,记录氧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0、12、24 h和72 h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PaO_2、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和对照组P/F、a/APO_2、Sa 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患儿上机时间和氧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在气漏、BPD、颅内出血、肺出血、通气失败和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患儿鼻损伤率和腹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氧合功能,减少CO_2潴留,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县区级医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我院儿童急救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住入院的NRDS患儿46例,使用PS治疗者为观察组,因经济原因不能使用PS者为对照组,每组各2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h的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aO2、pH值比对照组升高,PCO2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提高县区级医院NRDS的救治水平,降低本地区新生儿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分析机械通气治疗中联合体位干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62例肇庆市广宁县人民医院在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工具,分成对照组(n=31例,仰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1例,体位干预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治疗后并发症(腹胀、败血症、肺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干预后pH值、OI、PaO_(2)三项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采取体位干预,变化侧卧、仰卧、俯卧等不同体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可更好的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实现良好氧合状态,抑制并发症,更适用于现代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