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种间联结测定方法研究了天山北麓中段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存群落24个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特征.结果表明:群落内物种总体联结方差比率(VR)为1.55,表现为显著正联结.24个物种组成的276个种对中,有123对表现出正关联(V>0),150对为负关联,3对无关联.χ2检验有61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有24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有232个种对00.6,另有32个种对OI=0,表明多数物种间联结性较弱或无联结.DCA分析显示,排序图中的种间距离较好地表示了种间联结的强弱.拟南芥与新疆绢蒿(Seriphidium kaschgaricum)、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等耐旱植物关系密切,对它们依赖性较强,表明拟南芥具有较强的抗旱特性.拟南芥与邻近种庭芥(Alyssum desertorum)呈极显著正关联,与丝叶芥(Leptaleum filifolium)和舟果芥(Tauscheria lasiocarpa)显著正关联,表明它们生态需求相似,生境趋同.拟南芥与邻近种小拟南芥(A.pumila)等联结性较弱,生境趋异.多数十字花科短命植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群落优势物种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体现了该科物种在干旱区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2×2联列表,应用X2统计量、共同出现百分率、联结系数和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研究分析了海南油杉(Keteleeriahainanensis)所在群落19个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19个主要种群在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19个种群组成的171个种对中,有87对表现为正关联,82对为负关联,2对无关联。X2检验有6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有5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有144个种对0  相似文献   

3.
采用方差比率法(VR),基于2×2联列表的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点相关系数Ф,对桥山林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群落中重要值前17位的乔木种群进行种间联结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桥山林区麻栎群落17个主要乔木种群总体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各物种趋于独立,群落整体不稳定;χ2检验结果显示17个主要种136个种对中,正联结占44.85%,负联结占55.15%,绝大多数呈不显著关联,说明群落种间关联较弱,群落处于不稳定演替阶段;联结系数AC与共同出现百分率PC分析结果都表明17个主要种总体上对生境的需求不同,各种对同时出现几率小;点相关系数Ф测定结果显示正联结种对62个,占总对数45.59%,负联结种对74个,占总对数54.41%;根据种群的聚类分析和种间联结测定结果及生态习性,把17个主要种群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4.
 采用2×2联列表,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联结系数AC值、Jaccard指数及点相关指数对井冈山栲属(Castanopsis)群落样地中出现频率较高的20个种群的种间联结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栲属群落20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显著正关联,反映该群落处于稳定的顶极阶段;20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关系中10个种对具有极显著正联结,10个种对具有显著正联结,4个种对具有极显著负联结,8个种对具有显著负联结。190个种对中,绝大多数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这种种间联结的松散性可能与目前群落的发展阶段及种本身的生态学特性有关。目前,群落处于比较稳定的顶极阶段。  相似文献   

5.
采用2×2联列表,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联结系数AC值、JI指数对江西九连山栲属Castanopsis群落样地重要值前20的种群种间联结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九连山栲属群落20个优势种群总体种间的正关联性不显著;但20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关系中3对具显著正联结,2对具极显著正联结,1对具显著负联结,3对具极显著负联结。190个种对中,大多数种对联结关系未达显著水平,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种群间的正联结性与种群重要值的关系分析表明,重要值高的种群间形成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量最多,重要值高的种群与重要值低的种群之间形成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量次之,重要值低种群间形成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量最少。目前,群落正处于向顶级稳定群落演替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分析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主要种群的种间关联性,揭示其种群间的共生关系,可为桂林岩溶石山植被的修复与重建、经营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样方调查,采用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Ochiai指数(OI)、Dice指数(DI)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中重要值前22位的乔木物种进行种间关联测定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 研究区22个主要乔木物种总体呈显著正联结,表明该地区青冈群落处于较稳定的顶极阶段;χ2检验结果显示,231个种对中有108个种对呈正联结,115个种对呈负联结,8个种对无联结,正负联结比为93.9%,绝大多数种对呈不显著联结,种对间的独立性较强,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桂林岩溶石山较高的生境异质性导致物种间的生态位产生分化;AC、PC、OI和DI与χ2检验结果基本一致,种间关联性分析应以χ2检验为基础,辅以AC、PC、OI和DI等指数进行综合研究;根据PCA排序和种间关联关系,将22个主要乔木种群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组内物种对生境具有趋同适应性,组间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要求.  相似文献   

7.
珍稀植物对开蕨与其伴生物种的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2联列表,采用X2和W检验,联结系数(AC)、点相关系数(PPC)、Ochiai指数(OI)、共同出现百分率(PC)的种间联结性分析和M.Godron群落稳定性测定方法,以长白山极其狭小地区分布的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对开蕨(Phyllitis scolopendriu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海拔729、1008m群落内,对开蕨与其伴生种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调查显示:吉林省临江区域自然分布的对开蕨种群为小片状聚集分布,数量较少,局部大尺度上分布频度极低,为偶见种。与对开蕨伴生的植物共有70种,其中乔木16种,灌木16种,草本植物38种。联结性分析表明:群落总体联结性VR(方差比率)1,检验统计量WX20.05(N),显示群落种群间均表现出正关联,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联结性测度指标显示对开蕨种群与乔木、灌木联结性低于与草本的联结性;其中对开蕨与乔木联结种对均不显著(X23.841);与灌木正联结种对以凤城卫矛(Euonymus maximowiczianus)达到显著正联结(X23.841),其它联结均不显著;对开蕨与草本植物三叉耳蕨(Polystichum tripteron)达到极显著正联结(X26.635),与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为显著正联结,与野芝麻(Lamium barbatum)为显著负联结(3.841X26.635),反映出对开蕨与大多数植物种群关联不显著或显著关联的种群极少,种间联结关系较为松散趋向于相互独立,有很大的随机性。群落稳定性测定得出:海拔1008m的01群落和海拔729m的02群落,其总体的累计种类倒数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分别为35/65、34/66,均远离20/80;各群落内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比值也远离稳定点坐标,显示出群落总体均不稳定;两个群落内部各层次的稳定性排序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结论提示:现存对开蕨群落极不稳定,亟待加强保护。在物种保护和回归实践中可通过保护和选择与之正联结较强的物种来保护和建立对开蕨生存环境以求对开蕨分布群落的稳定,最终达到实效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毛苔草群落近30年演替过程中的种间联结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和Ochiai指数对三江平原毛苔草群落1973年、1983年、2003年3个阶段主要物种的种间联结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演替进展,群落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均表现为显著正关联,关联性排列为1983年>1973年>2003年;成对物种间的联结性质即正、负联结的比例未发生变化;成对物种间达显著相关的种对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加趋势;物种间的联结程度逐渐增强;相同种对的联结性质或关联程度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 C.Y.Wu et Chow)是重庆特有濒危植物,也为极小种群物种。该研究采用2×2列联表、应用方差分析、χ~2统计量、Ochiai指数、Dice指数、Jaccard指数等计算方法,分析了缙云黄芩9个群落中草本层18种伴生物种与缙云黄芩的种间关联度,结合与其伴生物种的频度分布分析,以明确缙云黄芩及其伴生物种的频度分布及种间关联度,探讨其群落中主要草本物种与缙云黄芩的相互作用,为地方特有珍贵物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缙云黄芩与其伴生物种在频度分布上与边缘鳞盖蕨以及蝴蝶花呈协同作用,与多序楼梯草、淡竹叶、蓝叶藤呈拮抗作用,与红盖鳞毛蕨部分呈协同作用、部分呈拮抗作用。(2)缙云黄芩群落总体关联度表明,6个群落呈现正关联,3个群落呈现负关联。(3)在48个种对中,34个种对显示为正关联,占总关联对数70.8%;14个种对之间表现为负关联,占总关联对数29.2%,其中显著正联结或负联结的种对仅3对,约占总数6.3%,极显著负联结种对仅1对。研究认为,寻找和保护与缙云黄芩正关联性较强的物种来共同形成利于特定物种生存的环境,或在野外将缙云黄芩移植到分布正关联物种的群落中有利于缙云黄芩野外扩繁。  相似文献   

10.
秦巴山地栓皮栎所在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种间联结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方差比率法,并通过2×2列联表χ2检验法及利用Jaccard指数测定法研究了秦岭北坡和巴山北坡栓皮栎所在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 1 两地栓皮栎所在群落主要乔木种群间在总体上呈显著正关联; 2 2×2列联表的χ2检验共有9 7为秦岭北坡的种对数,下同 个种对为显著正关联,1 25 个种对为显著负关联; 3 Jaccard指数标量出了两地栓皮栎所在群落中种对间的联结程度和相伴随出现的机率,两地栓皮栎所在群落中多数乔木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且联结程度较低; 4 种对间的正关联,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所致,种对间的负关联主要是由于物种间的空间排斥,适应不同的微环境的结果; 5 两地栓皮栎所在的群落处于演替的不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1.
 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Ochiai指数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群落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在演替恢复初期表现为无相关性,针阔叶混交林阶段为总体的正关联,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呈总体负关联,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总体呈显著正关联。在演替初期主要种对间尚未形成一定的种间关系,演替至混交林和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种间关系开始形成,但大多表现为直接的竞争关系,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种间关系,表现为同层树种间的种间结合或竞争和不同层种间的结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吉林省汪清县杜荒子林场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et Zucc.)集中分布区进行调查,基于方差比率(VR)、Ochiai指数(OI)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对云冷杉林(群落1)、云冷杉林(群落2)和风桦林(群落3)等3个群落进行了种间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落的方差比...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围栏封育对温带典型草原群落物种种间关系的影响, 运用方差比率法、基于2 × 2列联表的χ2检验、Ochiai指数、Spearman相关分析, 对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封育6年的围封样地及围栏外样地的主要优势种及伴生种进行了种间关联和相关性分析。同时运用生态位宽度指数分析围栏内外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及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 1) 基于2 × 2列联表的χ2检验结果表明围栏内9个种对显著正联结, 4个种对显著负联结(p ≤ 0.05), 围栏外有19个种对显著正联结, 8个种对显著负联结; 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围栏内有10个种对显著正相关, 16个种对显著负相关, 围栏外有12个种对显著正相关, 30个种对显著负相关。χ2检验和Spearman检验结果表明围栏内群落处于稳定发展状态, 而围栏外群落处于退化阶段。2)围栏内外的优势种Ochiai指数都较高, 但χ2检验并不显著, 表明优势种之间的关联程度高, 但存在相对独立的分布格局。3)围栏内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大于围栏外, 说明围栏封育保护了主要优势种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6):554
Aims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exclosure on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s of species in a typical temperate grassland. We compared the species associations of dominant and companion species in grassland plots with the six-year exclosure and grazing in Taips County, Nei Mongol.Methods We selected 14 species according to important values in each plot, using variance ratio to analyze the overall association. The χ2 test with 2 × 2 contingency table, Ochiai index and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test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s of dominant and companion species. We used the niche breadth index to analyze the ability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species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for grazed plots and ones with exclosure.Important findings The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s among 91 species pairs inside the exclosure showed that nine species pair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but 4 pairs were negative based on the χ2 test with 2 × 2 contingency table. Ten species pairs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and 16 species pairs were negative through 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test. For the plots outside the exclosure, we found 19 species pair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but 8 pairs were negative associated using the χ2 test, and 12 species pair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but 30 pair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using 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munity inside the exclosure was in a continuous development state while the outside community was degradating. The Ochiai indices of dominant species were high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exclosure but the differences using the χ2test were nonsignificant. It implied that there was some connection among dominant species but their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 we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The niche breadth for dominant species inside the exclosure was higher than ones outside, which suggested the exclosure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dominant speci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禁牧处理对西藏亏祖山温性草原优势植物群落中主要植物物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的影响,为青藏高原温性草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evins”方法、方差比率法(Vr)、卡方检验、联结系数(Ac)和Ochiai(Oi)指数,对亏祖山温性草原优势植物群落中的8个主要植物物种进行分析。【结果】(1)禁牧增加了草沙蚕(Tripogon bromoides)、高山嵩草(Carex parvula)、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和丝颖针茅(Stipa capillacea)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2)研究区内禁牧处理的群落总体表现为负关联(Vr=0.43),自然放牧群落总体表现为正关联(Vr=1.21);χ2检验表明8个优势物种所组成的28个种对在禁牧和自然放牧处理下分别有67.9%和53.6%的种对表现出负联结性;联结系数Ac值表明,禁牧和自然放牧处理下分别有50%和42.9%的种对均...  相似文献   

16.
杨贵军  王源  王敏  贾龙 《昆虫学报》2021,64(7):840-850
【目的】拟步甲对维持荒漠半荒漠生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揭示拟步甲物种的生态位及种间关联,为冲积扇荒漠草地生境拟步甲群落构建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2019年5-10月采用陷阱法调查贺兰山冲积扇荒漠草地划分为100个相同大小正方形单元的200 m×200 m样地的拟步甲昆虫群落组成,运用2×2联列表分析、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 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物种间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性。【结果】6次调查共捕获拟步甲科成虫7属10种1 086头,其中克小鳖甲Microdera kraatzi kraatzi、弯胫东鳖甲Anatolica pandaroides和平坦东鳖甲Anatolica planata是优势种。平坦东鳖甲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小圆鳖甲Scytosoma pygmaeum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克小鳖甲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大,类沙土甲Opatrum subaratum时间、空间、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小,处于竞争劣势。对拟步甲生态位宽度值聚类表明,克小鳖甲、弯胫东鳖甲、小圆鳖甲和裂缘圆鳖甲S. dissilimarginis是广生态位种。种对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比空间生态位重叠更显著。方差比率和W检验表明拟步甲昆虫总体呈显著正关联; χ2检验、联结系数(AC)和Spearman 秩相关系数的结果显示正负关联种对的比率大于1,总体趋于正相关。共同出现百分率(PC)、Ochiai指数和Dice指数表明,优势种克小鳖甲、弯胫东鳖甲和平坦东鳖甲种间呈显著正关联。根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这10种拟步甲可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结论】优势种类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物种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化不一致,正联结性显著的种对生态位重叠相应也较高。生态种组聚类反映了种对生态适应性的差异。研究结果为研究冲积扇荒漠草地生境小尺度空间拟步甲昆虫群落演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乔木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原生的典型常绿阔叶林, 且已形成不同的优势群落, 目前尚不清楚群落乔木层中优势物种之间的作用关系。采用2×2联列表, 通过方差分析, 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 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中重要值较高的28个优势种群、378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方差分析表明: 28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显著的正关联, 反映该群落处于较稳定的顶极阶段。不同检验结果表明: χ2检验结果有140个种对呈正相关, 238个种对呈负相关, 正负关联比为0.588;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04个种对呈正相关, 274个种对呈负相关, 正负关联比为0.380;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44个种对呈正相关, 234个种对呈负相关, 正负关联比为0.615; 与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方法相比,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378个种对中, 绝大多数种对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 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 这种种间联结的松散性可能与群落目前的发展阶段及物种本身的生态学特性有关, 各群落正处于稳定的顶极阶段。根据28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 可将它们划分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两大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8.
山西牛奶子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牛奶子群落的25个优势种,共300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5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不显著关联,种的分布相对独立。χ2检验结果有121个种对呈正相关,155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8;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11个种对呈正相关,189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59;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28个种对呈正相关,172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4;Spearman秩相关系数比Pearson相关系数的检验方法灵敏度更高。山西牛奶子群落总体上呈不显著负关联,表明其处于演替过程的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