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PTA、BDO和阻燃剂三元共聚的方法合成得到了阻燃PBT共聚酯,研究表明阻燃剂降低了聚合反应速度,随阻燃剂含量的增加,影响程度加大;阻燃剂含量增加,共聚酯的极限氧指数提高,结晶性能下降,且随阻燃剂含量的增加,熔点及其熔融焓以接近线性方式减少;熔融指数分析表明共聚酯的流动性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1,6-己二醇(HDO)对共聚酯流变性能以及熔融纺丝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不同HDO含量的共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通过毛细管流变仪考察了共聚酯的流变性能,系统研究了HDO含量对共聚酯熔融纺丝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HDO含量的改性PET共聚酯属于典型的切力变稀型非牛顿流体,其流动方式为假塑性流动。共聚酯的黏流活化能随HDO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对温度敏感度下降,有利于纺丝;非牛顿指数n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HD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共聚酯的结构黏度指数Δη随HDO含量增加而下降,说明熔体可纺性和稳定性较好。HDO改性PET共聚酯纤维与PET相比,各项性能指标未见明显差异,可纺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抗紫外PET及纤维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华  张丽 《塑料工业》2004,32(6):40-42
探讨了纳米碱式碳酸锌的制备方法。并结合聚酯的制备条件,在聚酯的聚合前加入纳米碱式碳酸锌,在聚合过程中分解生成氧化锌,实现聚酯的抗紫外性能;实验表明,聚酯的抗紫外性能随氧化锌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当氧化锌质量分数大于1%时,对聚酯的抗紫外线性能影响已不很明显。对抗紫外聚酯的相应纺丝干燥、速度、上油等条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高含磷量阻燃共聚酯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预酯化工艺,将阻燃剂与乙二醇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反应成预酯化液后制备阻燃共聚酯,对制备阻燃共聚酯的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阻燃剂经过预酯化后满足了阻燃共聚酯聚合工艺需要较高温度的要求;随着阻燃剂质量分数的增大,阻燃共聚酯缩聚困难,聚合时间延长,副反应增多,聚酯颜色变深;缩聚反应催化剂需合理添加,以质量分数4.3×10-4为宜。  相似文献   

5.
纺丝速度和第三单体含量对CDP纤维超分子结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由 X射线衍射法、DSC法测定的结晶度和沸水收缩率、自然拉伸比、声速取向因子等指标 ,描述了纺丝速度在 1~ 5 km/ min内变化的阳离子染料可染型共聚酯 (CDP)卷绕丝的超分子结构 ;同时对不同第三单体含量的 CDP纤维热处理后部分超分子结构参数、收缩性能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验范围内 ,CDP卷绕丝的结晶、取向程度均随着纺丝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第三单体含量增多 ,纤维结晶、取向程度减小、干热收缩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缩聚及母粒注射法工艺制备了低缩型聚酯有色工业丝。分析了固相聚合所获得的高黏度切片的质量、纺丝温度、组件初始压力、纺丝和牵伸速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缩聚使切片特性黏度提高,黏度波动、端羧基含量和含水率减小;控制纺丝温度,提高组件初始压力;适当降低纺丝速度,增加牵伸速度和最后一对牵伸辊温度,可提升其物理力学和染色性能,获得质量优异的低缩型聚酯有色工业丝。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纺丝的低熔点共聚酯的合成工艺及其纺丝性能。通过改变其组分降低聚酯的熔点,研究表明共聚酯的熔点随第三组分含双羟端基单体的加入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降低,当第四组分丁二醇的加入量为所加醇总量摩尔比的40%时,可得熔点为128%的共聚酯,所得共聚酯具有一定的结晶性和良好的纺丝性能。通过DSC、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法等对共聚酯切片及其纤维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聚酯中的亚甲基含量增高。通过提高亚甲基含量,可降低熔点,具有一定的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己二酸(AA)、对苯二甲酸(PTA)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采用先酯化后缩聚的两步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PBAT)共聚酯。研究己二酸与对苯二甲酸不同摩尔比对合成共聚酯的结构、热性能和弹性性能的影响。FTIR和NMR测试结果表明本实验成功合成了PBAT共聚酯。GPC测试结果表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Mw)在41000~142000之间,测试结果与特性黏度具有一致性。DSC测试结果表明随己二酸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逐渐降低;W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己二酸含量的不断增加,共聚酯的晶型结构逐渐由PBA转变为PBT;DMA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Tg)基本呈不断降低的趋势;TGA结果表明PBAT共聚酯的初始分解温度随对苯二甲酸含量的增加向高温区移动,而在高温段共聚酯的热稳定性接近。拉伸结果表明,AA/PTA比例的变化显著影响共聚酯的力学弹性,PBAT7:3具有最大的断裂伸长率,而PBAT3:7则表现为强而韧的拉伸特性。  相似文献   

9.
阻燃-抗静电涤纶短纤维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有机阻燃剂-无机抗静电剂路线,选择合适的聚合、纺丝和后加工工艺,成功地纺制出性能优良的阻燃-抗静电涤纶短纤维。对阻燃剂的选择、阻燃-抗静电聚酯切片性能、聚合温度对聚酯色泽和黏度的影响、添加时机对聚合过程的影响及切片干燥和纺丝工艺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己二酸(AA)、对苯二甲酸(PTA)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采用先酯化后缩聚的两步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PBAT)共聚酯。研究己二酸与对苯二甲酸不同摩尔比对合成共聚酯的结构、热性能和弹性性能的影响。FTIR和NMR测试结果表明本实验成功合成了PBAT共聚酯。GPC测试结果表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M_w)在41000~142000之间,测试结果与特性黏度具有一致性。DSC测试结果表明随己二酸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逐渐降低;W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己二酸含量的不断增加,共聚酯的晶型结构逐渐由PBA转变为PBT;DMA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基本呈不断降低的趋势;TGA结果表明PBAT共聚酯的初始分解温度随对苯二甲酸含量的增加向高温区移动,而在高温段共聚酯的热稳定性接近。拉伸结果表明,AA/PTA比例的变化显著影响共聚酯的力学弹性,PBAT7:3具有最大的断裂伸长率,而PBAT3:7则表现为强而韧的拉伸特性。  相似文献   

11.
江力  王皓  王丹丹 《合成纤维》2012,41(10):39-41
采用切片纺,配以中心环吹冷却系统生产阳离子染料可染多孔细旦涤纶预取向丝(POY),讨论了生产POY的主要工艺条件以及拉伸变形丝(DTY)的拉伸变形工艺.通过试验可以得出: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可以生产出品质优良的262 dtex/288 f阳离子染料可染细旦多孔涤纶POY;使用FK6-1000型加弹机,通过进一步优化工艺,可以稳定地生产出质量优良的167 dtex/288 f阳离子染料可染的DTY,并实现量产.  相似文献   

12.
在熔体直纺工艺路线上,利用巴马格公司设计的DIO组件、EVO环吹风冷却装置、WINGS卷绕头生产出75D/144 F细旦多孔涤纶POY,然后在FK6V-1000型加弹机上加工成DTY,做到了产能效益最大化,但是因POY内在质量对DTY的染色产生了影响,又制约了DTY质量的提升。重点讨论了聚酯PET物性指标控制、熔体温度控制、POY条干、POY含油均匀性和POY内应力对DTY染色的影响,实践表明:保持熔体中DEG含量稳定、改善熔体纺丝流动的均匀性、降低含油率和条干CV值、及时处理POY热拉伸应力的异常,最终能有效地降低DTY染色中条纹丝和深浅色的降等,使DTY的M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高磷含量细旦多孔阻燃涤纶POY的生产工艺,假捻变形的加工过程以及产品阻燃性能等。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结晶干燥工艺和方法,双道上油,优化纺丝、假捻各工艺条件,能生产出染色均匀,外观及质量优良,使用性能好的高磷含量涤纶长丝产品。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CDP)预取向丝(POY)平衡时间的长短对拉伸变形丝(DTY)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毛丝等物理指标的影响,评价了CDP POY在平衡了不同时间加工出来的DTY物理性能的差异,为确定CDP POY平衡时间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5.
李湘 《工程塑料应用》2021,(4):131-134,156
研究了有机蛭石(O–VMT)和二乙基次磷酸铝(ADP)对玻纤(GF)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PBT/GF)的阻燃作用,对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和UL94阻燃等级进行测试,并用热失重和锥形量热仪进行分析。结果发现,ADP可以很好阻燃PBT/GF,加入19%的ADP,复合材料的LOI为33.5%,阻燃达到UL941.6 mm V–0级,相对PBT/GF,其点燃时间、火灾性能指数(FPI)有所提高,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平均热释放速率(AHRR)、总热释放量(THR)及总生烟量(TSR)有所降低。同时加入15%的ADP和2%的O–VMT,复合材料的PHRR,AHRR,THR和TSR相对单独添加17%ADP的材料,分别降低12.8%,9.5%,4.5%和15.9%,FPI提高15.4%,LOI和UL94阻燃也对应提高,O–VMT和ADP在PBT/GF中有协同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熔融共混和模压成型技术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膨胀型阻燃剂(IFR)共混和层状复合材料,其中层状复合材料为3层阻燃结构,内层为非阻燃层(纯PBT),内层外面两层为阻燃层(PBT/IFR)。通过UL94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LOI)以及拉伸和冲击性能测试对比分析了两种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PBT/IFR共混复合材料相比,PBT/IFR层状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提高幅度更大,虽然低IFR含量下其力学性能低于共混复合材料,但随着IFR含量增加,力学性能下降幅度更小。当层状复合材料中的阻燃层/非阻燃层/阻燃层的厚度比为1.5 mm/1 mm/1.5 mm,即IFR质量分数为22.5%时,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与相同IFR用量下的共混复合材料相当,而阻燃性能与IFR质量分数为30%的共混复合材料相当,其UL 94阻燃等级达到V–0级,LOI提高到24.4%。这表明,采用层状阻燃可控受限结构,可在较低的IFR用量下更好地提高PBT/IFR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同时减缓了力学性能下降的幅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制的阻燃协效剂制备了本色及黑色阻燃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材料。该材料具有较高的阻燃等级,较高的力学性能,其相对漏电起痕指数(CTI)达到300 V,灼热丝起燃温度(GWIT)达到800℃,同时该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断路器外壳及电容器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以自制的含双官能团的DCF-5为共聚型含磷阻燃剂,在自制助催化剂及防滴落剂的作用下合成无卤高阻燃共聚酯。磷含量、阻燃性能及环保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产品磷含量超过1.7%,极限氧指数高达56%,阻燃等级完全达到V-0级,并通过了SGS公司卤素及RoHS测试。此外,重点阐述了该阻燃聚酯产品在下游各领域实际应用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9.
动态热应力可以反映POY长丝的内在质量,着重讨论了纺丝温度、冷却条件、生产负荷等因素对POY长丝动态热应力的影响,并提出了为改善POY的动态热应力,以及提高POY后加工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