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对比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疗效及对术后下肢力线和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共计75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OWHTO组(n=40)和TKA组(n=35)。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应激指标和术后下肢力线改变情况。结果:OWHTO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TKA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TKA组(P<0.05)。OWHTO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TKA组,ROM、HSS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WHTO组术后3 d、术后7 d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TK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股胫角(FTA)下降,髋-膝-踝角(HKA)升高(P<0.05)。两组术后6个月FTA、HKA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OWHTO、TKA这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具有相当的疗效,均可有效改善下肢力线,但OWHTO的创伤小、应激程度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内侧间室性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应用腓骨近端截骨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内侧间室性KOA患者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腓骨近端截骨组与胫骨高位截骨组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股胫角(FT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腓骨近端截骨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胫骨高位截骨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胫骨高位截骨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KS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FTA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KSS评分、VAS评分、FTA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均可有效治疗内侧间室性KOA,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疼痛感,纠正内翻畸形,但腓骨近端截骨术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收治的KOA患者9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6,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和B组(n=53,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腓骨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膝关节相关角,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炎性因子变化,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低于A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则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相关角[股骨干与股骨双髁连线夹角(F角)、股骨胫骨角(FT角)、胫股关节间隙角(JS角)]均低于术前以及A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OA患者经关节镜下清理术、腓骨截骨术联合治疗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手术方案安全且可改善患者下肢力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关节镜手术联合胫骨高位截骨(HTO)治疗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2018年2月~2020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内侧KOA患者63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分别为30例和33例。A组进行HTO手术,B组进行关节镜手术联合HTO治疗。术前、术后6周、术后12周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情况。采用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周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2周采用MB-Ruler软件测量两组患者机械胫骨近端内侧角(mMPTA)、解剖股胫角(aFTA)。结果:术后6周、术后12周,B组HSS评分高于A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12周,B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A组(P<0.05)。术后3周,B组mMPTA、aFTA小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的HTO手术,关节镜手术联合HTO治疗内侧KOA患者,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减轻疼痛症状,调整下肢力线,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人工单髁置换治疗晚期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膝关节人工单髁置换且随访超过2年的单间室病变的骨性关节炎的患者37例,采用膝关节人工单髁置换治疗,随访时行膝关节X线摄片检查,观察有无松动、下沉及另外一侧间室有无退变或是否加重,末次随访时评估HSS评分,比较与术前的疼痛及功能的差异。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38个月,平均29.8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松动、下沉及另外一侧间室退变或退变加重,末次随访时HSS评分(95.5±1.7)分,显著高于术前(68.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膝关节人工单髁置换手术治疗晚期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创伤小,患者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因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入院接受治疗的8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4例,行UKA手术,对照组45例,采用TKA手术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均有明显膝关节疼痛,术后膝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23,P=0.2500.05);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HSS评分相对于术前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111.2±18.8)度高于对照组的(98.6±14.7)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87.6±13.7)分高于对照组的(73.2±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膝关节屈曲至90度时间比对照组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303,P=0.0240.05)。结论: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采用UKA与TKA均能取得一定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改善膝关节功能,但UKA临床疗效较好,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疼痛评分VAS及ROM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HSS评分、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膝关节ROM、胫骨平台后倾角(PSA)以及股骨前髁偏距(ACO)与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而内翻畸形角度与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且术前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PSA与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关节镜下修整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生活质量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Lysholm评分量表、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VAS、WOMAC评分均逐步降低,Lysholm评分逐步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VAS、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有效缓解手术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的手术时机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ACL损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并按照患者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研究组(n=35,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和对照组(n=30,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以及ACL恢复情况,并比较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两组前抽屉(ADT)试验和Lachman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ADT试验和Lachman试验阴性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ACL损伤患者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受伤后3周内接受手术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明显,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联合帕瑞昔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行择期单侧TKA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术后分别接受CFNB和CFNB联合帕瑞昔布镇痛,镇痛时间2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于术前1 d、术后1 d、2 d、3 d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表(HSS)评定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 h、12 h、24 h、48 h研究组患者静息状态VAS评分和运动状态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导管相关问题、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1d 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两组患者HSS评分均较术前1 d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患者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FNB联合帕瑞昔布具有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的优点,应用TKA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比较单踝关节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KA组(n=50)和TKA组(n=50),采取相应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评分及假体情况。结果:与TKA组相比,UKA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时HSS评分均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术后2周、3个月ROM均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TKA组(P<0.05)。两组SF-12评分中生理及心理维度评分在术后6个月后均明显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假体翻修病例。结论:UKA相比于TKA具有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对比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TKA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主动组(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组(被动运动训练),各为33例和32例。对比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平衡能力、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后1周、术后2周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标准(K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视觉疼痛模拟法(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主动组BI、BBS、KSS评分高于被动组,VAS评分低于被动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均下降后升高(P<0.05),主动组术后3 d AROM、PROM高于被动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生理职能、生理机能、一般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主动组高于被动组(P<0.05)。结论:与被动运动训练相比,主动运动训练应用于TKA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均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关节疼痛与软骨下骨髓水肿(BM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KOA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并根据有无BME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有BME的患者均纳入观察组,共56例,无BME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共14例,对观察组的BME情况进行评分,并进一步根据BME得分情况将观察组分为1分组、2分组和3分组。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VRS)、视觉模糊评分(VAS)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RS分级、VAS评分,比较1分组、2分组和3分组的VRS分级、VAS评分,分析BME得分和VRS分级、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VRS分级的Ⅰ级比例为17.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Ⅱ级比例为6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个分组的VRS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比例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分组的VRS分级Ⅰ级比例显著高于2分组和3分组,2分组的VRS分级Ⅱ级比例显著高于1分组和3分组,3分组的VRS分级Ⅲ级比例显著高于1分组和2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个分组的VAS评分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1分组和2分组,2分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1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统计分析显示BME得分和VRS分级、VA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大部分KOA患者存在BME,而有BME的KOA患者关节疼痛更加明显,且BME越严重疼痛感越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关节液和滑膜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KOA患者30例进行研究,其中维吾尔族和汉族各15例,分别记为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另选同期在我院接受骨折修复和截肢等手术治疗的10例无骨关节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IL-6、MMP-13及VEGF水平以及关节软骨中水通道蛋白3(AQP3)阳性表达率,对比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软骨不同区域内AQP3阳性表达,分析KOA患者关节液和滑膜中IL-6、MMP-13、VEGF及关节软骨中AQP3的阳性表达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关节液和滑膜中IL-6、MMP-13及VEGF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关节软骨中AQP3阳性表达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维吾尔族组明显高于汉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浅层软骨磨损严重区的AQP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软骨深层区和软骨下骨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KOA患者关节液和滑膜中IL-6、MMP-13、VEGF及关节软骨中AQP3的阳性表达与病情进展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KOA患者关节液和滑膜中IL-6、MMP-13、VEGF水平及关节软骨中AQP3阳性表达均异常升高,以上指标参与了病情的进展,且AQP3阳性表达高低还与民族有关,临床上可考虑将这些指标作为监测KOA患者病情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以锁骨钩钢板为对照,探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Nice结环扎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合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固定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18例采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板结合Nice结环扎固定(观察组),20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并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和UCLA评分。结果: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3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随访,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40.00%)(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Constant- Murley和UCL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采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Nice结环扎治疗固定效果确切,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痛疼程度轻,相较于锁骨钩钢板治疗,其优势明显,可作为临床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术前心理沟通疏导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心理状态以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干预组和常规手术组,常规手术组按常规行术前患者教育,术前干预组行术前心理沟通疏导,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应激反应,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简化的McGill问卷(SF-MPQ)评价患者的抑郁、焦虑、疼痛情况。结果:术前干预组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前干预组术后即刻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前干预组出院时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前干预组术后VAS评分、SF-MPQ评分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术前心理沟通疏导能够明显减轻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不良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制定并优化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综合干预方案,为老年KOA提供更加规范化、可操作化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KOA患者90例,按随机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及治疗3组各30例,治疗1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口服+理疗方案治疗,外加日常医护人员的传统入院宣教。治疗2组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增加三项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治疗3组在治疗2组的基础上再增加经过特定编排的系统宣教视频。记录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评分表(KSS)评分,并考察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三组VAS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VAS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1组治疗后比较,治疗2组、治疗3组VAS评分均较低,KSS临床评分和KSS功能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1组治疗后比较,治疗3组满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未见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安全性良好。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综合干预方案对于老年性KOA的治疗确实有效,中医特色疗法明显增加了疗效,统一规范、有可执行标准是其重点,系统的宣教有利于整个方案,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