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的手术时机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ACL损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并按照患者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研究组(n=35,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和对照组(n=30,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以及ACL恢复情况,并比较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两组前抽屉(ADT)试验和Lachman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ADT试验和Lachman试验阴性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ACL损伤患者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受伤后3周内接受手术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明显,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患者应用活血化瘀汤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接诊的髌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7),两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观察组加用活血化瘀汤。比较两组治疗后膝关节优良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及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及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TNF-α、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髌骨骨折患者中使用活血化瘀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单采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股神经脉冲射频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单采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远期膝关节疼痛程度,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膝关节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月、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逐渐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6、IL-1、TNF-α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主观(IKDC)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单采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能够减轻患者近远期疼痛感,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提升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术后疼痛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120例,均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并评价所有患者手术疗效;根据术后6个月膝关节是否疼痛分为疼痛组(n=16)与无痛组(n=104)。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分别为(56.97±8.62)分、(78.09±10.53)分、(89.26±8.14)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01)。临床疗效显示行关节镜手术后优良率为86.67%(104/120)。术后6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但疼痛组低于无痛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手术前,但疼痛组高于无痛组(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撕裂类型、滑膜切除、术后冷敷、开始负重时间与术后痛疼有关(P<0.05);而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ASA分级、患侧、病程、损伤部位、手术方式与术后痛疼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24 kg/m2、纵裂或其他撕裂、滑膜切除、开始负重时间<4周及术后6个月SAS评分、SDS评分是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冷敷是术后疼痛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术后疼痛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年龄、BMI≥24 kg/m2、混合性撕裂、滑膜切除、开始负重时间<4周以及术后6个月SAS评分、SDS评分是术后疼痛危险因素,而术后冷敷是其保护因素,临床可据此施以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关节镜联合康复支具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关节镜联合康复支具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关节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VAS评分变化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7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805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CRP、IL-1β、MMP-3、IL-6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康复支具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抑制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与广泛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行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对照组行广泛清理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及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00%(32/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0.4±14.8)h及(8.9±4.3)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6±16.9)h及(15.6±6.8)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术后Lysholm评分为(73.2±12.3)分,与对照组的(73.7±11.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对照组2例出现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研究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与广泛清理术疗效相当,但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对患者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4)和研究组(n=54)。对照组给予非保留残端重建治疗,研究组给予保留残端重建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以及本体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个时间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膝关节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个时间两组患者膝关节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均低于术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8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以及本体感觉功能早期恢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超激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疼痛科行TKA术式的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7),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激光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疼痛程度、膝关节屈曲度和伸展度,同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伸展度、屈曲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心理健康(MH)等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KA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超激光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二方"在膝关节镜清理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膝关节镜关节清理术的90例(96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50膝)患者于术后给予"骨二方"行膝关节周围热敷,对照组45例(46膝)患者术后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膝的浮髌试验情况及关节穿刺抽出积液量、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第1、2、3、4周,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周后两组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2周关节腔穿刺抽液量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第3、4周两组关节腔穿刺抽液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积液颜色较浅;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而且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总体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骨二方"热敷能有效缓解膝关节镜清理术后的疼痛,减少术后关节内渗出,从而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血清白介素7受体(IL-7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接收的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脉冲射频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8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IL-7R、TNF-α、I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射频术和药物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有较高的疗效,但脉冲射频术的治疗周期更短,更快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膝关节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可在临床上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骨代谢指标和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4月~2020年12月间针灸科接收的KOA患者80例,将患者采用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温针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疗效、骨代谢指标[骨保护素(OPG)、降钙素(CT)、骨钙素(BGP)]、炎性因子、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表(WOMAC)、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情况,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VAS、WOMAC较对照组低,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血清OPG、BGP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血清CT水平治疗8周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血清IL-6、IL-17、IL-18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KOA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还可抑制炎症因子,改善骨代谢指标,优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平衡性训练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员膝关节MCL损伤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56)。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平衡性训练干预,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4周,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疼痛程度、膝关节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总体稳定指数(OSI)、前后方向的稳定指数(APSI)、左右方向的稳定指数(MLSI)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OSI、APSI、MLS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膝关节MCL损伤患者实施平衡性训练能较好地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并缓解疼痛,同时可帮助其提高膝关节的平衡能力,增加了满意度,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步行能力、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8月~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KOA患者204例分为对照组(102例,本体感觉训练)和研究组(102例,电针足少阳经穴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疼痛症状、步行能力、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评分下降,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升高,且研究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双支撑相下降,步速、步长升高,且研究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下降,研究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研究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足少阳经穴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可改善KOA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步行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比较单踝关节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KA组(n=50)和TKA组(n=50),采取相应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评分及假体情况。结果:与TKA组相比,UKA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时HSS评分均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术后2周、3个月ROM均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TKA组(P<0.05)。两组SF-12评分中生理及心理维度评分在术后6个月后均明显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假体翻修病例。结论:UKA相比于TKA具有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指标、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围术期处理,n=75)与研究组(重组人促红素+铁剂,n=75)。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血液指标、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的MCV、SF、Hb、MCH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Lequesne指数评分、膝关节WOMAC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膝关节Lequesne指数评分、膝关节WOMAC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素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可提升MCV、SF、Hb、MCHC水平,促进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保留韧带残端对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3月解放军第174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266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ACL重建,其中保留韧带残端的163例为保留残端组,术中完全清理韧带残端的103例为非保留残端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前、术后9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患侧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检测时间点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保留残端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高于非保留残端组,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低于非保留残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重建中保留残端可加快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速度,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采取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位置觉和运动觉,疼痛情况与肿胀情况,膝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患肢肿胀值、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前膝关节75度、45度、15度位置觉,伸膝、屈膝运动觉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75度、45度、15度位置觉,伸膝、屈膝运动觉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主观(IKDC)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减轻远期疼痛情况与肿胀情况,提升膝关节功能,患者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9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UKA组和TKA组,每组各47例。UKA组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TKA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KS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VAS评分水平较低,KSS评分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单髁置换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鹿瓜多肽注射液联合补肾壮骨胶囊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I型胶原C端肽(CTX-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对照组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补肾壮骨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BALP、BGP、TRACP-5b、CTX-I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48%(38/42)比64.29%(27/42)](P0.05);两组患者血清BALP、BG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血清TRACP-5b、CTX-I水平、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BALP、B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RACP-5b、CTX-I水平、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联合补肾壮骨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鹿瓜多肽注射液单药治疗,其能显著升高患者的血清BALP、BGP水平,降低血清RACP-5b、CTX-I水平,改善患者骨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