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餐饮世界》2022,(1):78-79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于2021年12月28日起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和变迁,深刻阐释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文明古国,这个“文明”饮食也占一分子。全世界都在传:“吃在广州”、“吃在香港”。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确首屈一指,这是没有疑义的。中国烹饪的影响远超出国界。从烹调方法看,西莱不过是烧烤之类,而中国莱有烹调方式不下几十种。在原料上,西莱不过是些牛排、番茄、洋葱、咖喱之类,而中国莱的原料简直不胜枚举: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里游的、草里蹦的,猫狗蛇鳖、燕窝鱼翅、熊掌鹿筋、驼峰象鼻、猴头海参、鹅掌鲤须等都可入莱。  相似文献   

3.
卢健 《中国食品》2004,(1):4-45
味是中国菜肴的灵魂,中国烹饪几千年来,都是围绕味来做文章的。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人们的饮食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七十年代至今.被专家称为“现代饮食文化时代”。它与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有了明显的差别。具体表现在:强烈的时代气息与快节奏的饮食风格;工业饮食文化的发展与不断的壮大;饮食的科学性、合理性不断的加深,饮食的全民性与普及性.对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一些现象加以反思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归纳为一点,即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外来饮食文化更加纵深融合。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文明古国,这个"文明"饮食也占一份。全世界都在传:"吃在广州""吃在香港"。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确首屈一指,这是没有疑义的。中国烹饪的影响远超出国界。从烹调方法看,西菜不过是烧烤之类,而中国菜有烹调方式不下几十种。在原料上,西菜不过是些牛排、番茄、洋葱、咖喱之类,而中国菜的原料简直不胜枚举: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里  相似文献   

5.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没有饮食,人类就不可能存在。因此,研究人类文明史,就不可能忽略饮食文化。而中国饮食文化,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堪称中国文化史上一颗最值得骄傲的璀灿明珠。中国肉类加工技术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又是世界肉类加工文化百花园中最绚丽的奇葩。本文试从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全面介绍我国古代肉类加工与技术古藉,以全面系统地展示民族历史风采,以励后人,进一步明确我国肉类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与使命。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文明古国,这个"文明"饮食也占一份。全世界都在传:"吃在广州""吃在香港"。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确首屈一指,这是没有疑义的。中国烹饪的影响远超出国界。从烹调方法看,西菜不过是烧烤之类,而中国菜的烹调方式不下几十种。在原料上,西菜不过是些牛排、番茄、洋葱、咖喱之类,而中国菜的原料简直不胜枚举: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里游的、草里蹦的,猫  相似文献   

7.
二要把握供的尺度深识膳食供应的“质量度”.在吃当、吃好上做文章.准确膳食供应的需求。古今谈.吃有节.食有道、用得法.是膳食养生、有生、长生的要则。纵观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历程.可知古人对饮食的观念是:第一是注视饮食;第二是注意科学饮食。  相似文献   

8.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的开始,人类的文化和文明与饮食文化同步发展,可以说人文礼教是从饮食文化发端,经历数十万年,逐步走向“天下文明”的路程。 当代营养学专家于若木,曾将人类饮食的进步分为三个阶段:她认为其初级阶段只是‘吃饱求生存’;第二阶段是‘吃好求美味’;现阶段是‘吃得科学求健康’。 就‘吃好求美味’来说,相传商汤宰相伊尹,已“善均五味”、知晓“五味调和百味香”,距今三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到今天海内外都认定,“以饮食生活而言,东方胜过西方”,不少有关权威人士,大多评价中国饭菜饮茶,有益于人类健康! 笔者年届七旬,谨就怎样“吃得科学求健康”为主题,发表浅薄见识,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暇时不妨浏览像《四川烹饪》这样有益于人们生活的好杂志。她里面刊载了许多美食家、名厨师对中华饮食文化的贡献,包  相似文献   

9.
正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善于享受美味的国人自然不会错过来自世界各国的美食。曾经,辣椒、西瓜、番薯、玉米等外来食材沿着古丝绸之路穿山越岭、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丰富了中国民众的"菜篮子"。如今,外国食品再次沿着"一带一路"的桥梁同时汇聚到中华大地,进博会让吃货们"一馆吃遍天下鲜"。千百年来,饮食文化的交流一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敦煌旅游的持续升温和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看好敦煌饮食文化的潜在开发价值。一些企业推出了诸如“敦煌菜”、“敦煌宴”等敦煌饮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敦煌文化走出莫高窟、走出敦煌。为弘扬敦煌文化做出了贡献。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开发敦煌饮食文化?文章从“研究和开发”、“开发和保护”、“名称和品牌”、“饮食品种和其他内容”、“传统和科学、健康”、“弘扬优秀文化和经济效益”及优秀饮食文化开发应该遵循的原则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饮食失度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平衡饮食说应当成为现代饮食科学的核心.我国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饮食适量,在节制饮食方面有许多精辟论述和具体方法.被后世称为“医书始祖”的《内经素问》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具体论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  相似文献   

12.
200期的遐思     
《中国食品》自创刊至现在整整发刊200期.这是我国第一本专门谈吃的科普杂志,十几年来,她为传播饮食科学,弘扬饮食文化,督导饮食市场,开启中华食潮尽心竭力.  相似文献   

13.
董芹 《食品开发》2012,(6):67-67
今年底,中国首个咖啡博览馆将在厦门竣工并对外开放,这也是全国第一家以咖啡为主题的丁业旅游景点。据咖啡博览馆馆长莫彪介绍.他于2002年买下长达123年历史的法国咖啡老品牌“安爵理德”.并在厦门开设工厂。“因为想让更多人了解咖啡文化,决定用做文化的形式,做品牌的概念建咖啡博览馆。  相似文献   

14.
“口食”,大家都知道,这里所说的“目食”,却不是传统中国烹饪所指中看不中吃的“辋川小样”[注]之类;“听食”,也不是指天下第一菜“鸡虾锅巴”上桌时,卤汁浇在炸锅巴上的“嗤啦”声.借用这两个词,是想说明作为饮食文化中的饮食,不  相似文献   

15.
吴鹏 《中华纸业》2011,(13):94-94
本刊讯(吴鹏 报道)6月5日,在第40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国内第一家由造纸企业自主建设的以传承中国传统造纸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博览馆——太阳纸业研发中心、文化博览馆正式落成启用。  相似文献   

16.
农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或正月望日.今称元宵节。我国古代,元宵节有祭门、祭户、逐鼠、迎紫姑等不少民间活动,同时饮食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诸如元宵节吃豆粥、油膏粥、糖元子、汤圆等。这些食俗除少数保留至今,其中大多目前鲜为人知已经失传了。 元宵节的由来与我国古代望日祀太一神的风俗有关。据《史记》记载:“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迹。”但是汉代正月望日只是“夜游观灯”而已,并没有出现相应的食俗; 约到南北朝,正月望日才出现吃豆粥和油膏粥的民俗。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今州里风俗,…  相似文献   

17.
徐永忠 《四川烹饪》2005,(10):28-29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话的确不假,因为中国饮食文化是数千年厚重历史积淀的产物。烹饪和“文人谈吃”,算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两个基本元素。因此,我们对“文人谈吃”这种现象进行一些探讨,也就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古人言称饮食为“人之大欲”,是谓“生命不息,饮食不止。 偏偏中国人又极讲究吃,讲究喝,搞成了一门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将平日三餐也变得高深莫测了。这还不够,又将奇馔佳肴的百般滋味引伸到人生的各个断面,每每让人尝遍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  相似文献   

19.
近人所谓美食家,说白了便是“老饕”、“天吃星”的雅称。我因无才补天,“无聊读书”,对饮食文化偶有涉猎,无意间不幸有了这个“谥”号。其实,我既从不狼吞虎咽,也并未刻意饮食养生。我主张,凡人可以吃的,我也皆可以吃,无须考虑营养成分,有益还是有害:而不好吃,不想吃,不忍吃,难以下咽的决不进口。我很欣赏俞振飞老人在饮食上的豁达与潇洒,  相似文献   

20.
刊中报     
真正的美食家,要善于吃,也善于谈吃。还要善于总结、探索饮食文化。且不说古代的苏轼、陆游、袁枚、曹雪芹、朱彝尊等人,近代现代作家中也有不少“知味”的老饕。 已故著名作家梁实秋、周作人两位先生,对中国的饮食文化颇有修养和研究,都有专门谈吃的著作行世。梁实秋的《雅舍谈吃》颇有见地,周作人的《知堂谈吃》亦被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