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是激动经旁道扰乱心脏正常激动的结果。洋地黄缩短旁道传导,临床治疗预激综合征时多不选用洋地黄。我们检查过3例预激综合征病人使用西地兰后加重心律失常的病例,文献少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例1.男性,41岁,临床诊断:肢端肥大症,垂体瘤。心脏B超示心内结构无异常。住院期间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频率220次/分,心电图为QRS正常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推注西地兰0.2mg,自觉心悸加重,心律不齐,心电图为R-R绝对不规则,可见f波,QRS频率170次/分,QRS形态畸形增宽0.12秒,有δ波,心房纤颤伴预激综合征。静脉点滴安律酮300mg转为窦性心律,预激综合征B型。出院后用乙胺碘呋酮治疗。 例2.女性,63岁,高血压病Ⅱ期,反复发作阵发性心动过速30年。曾记录过预激综合征B型。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表现频率210次/分,QRS正常,其后有逆行P波,为顺向折返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分析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并鉴别其与室性心动过速之间的区别。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42例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42例预激综合征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临床治疗资料和心脏电生理学发生机制。结果:研究组患者室速频率、R-R间距绝对不等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可表现心悸、胸闷、胸痛、心率(>200次/min)加快等症状,且心电图均可表现出连续宽大的QRS波,但研究组患者QRS波形态、R-R间距、电活动波曲线水平及室房折返诱发因素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是一种潜在并且致命的严重心律失常现象,其与预激综合征伴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较为相似,临床需掌握鉴别方法,并尽早采取有效方案,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典型预激综合征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类型 ,完全性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QRS时间延长更为明显 ,一般在 0 .1 4s以上 ,QRS起始部不仅有预激波 ,QRS终末部运行迟缓 ,一般不难诊断。不完全性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QRS时间延长不如完全性预激综合征时明显 ,一般在 0 .1 1s~ 0 .1 4s,预激波越小 ,QRS时间越接近正常 ,有时须仔细观察才能在某些导联上隐约见到预激波 ,容易造成误诊。我院自 1 998年以来诊断为不完全性预激综合征 1 8例 ,其中误诊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 8例 (44 .4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2例 ,年…  相似文献   

4.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 (以下称预激并房颤 )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之一。部分预激并房颤可演变为心室纤颤而引起猝死。预激并房颤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与室性心动过速较难鉴别 ,如将其误诊为心房纤颤并束支阻滞则可导致治疗的严重错误 ,甚至致命性的后果。临床上 ,凡室率超过 180次 /分的心房纤颤 ,均应怀疑是否由预激综合征所并发。由此 ,正确及时地作出预激并房颤的诊断对临床的紧急处理及患者的预后影响极大。本文就我院近几年 5例预激并房颤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总结其心电图改变特征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预激并房颤共 5…  相似文献   

5.
预激综合征(WPW)患者中虽有80%并发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但预激综合征伴逆向性反复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所见四例报告如下。临床与心电图资料例1:男性,16岁。7岁始反复短阵发作性心  相似文献   

6.
心电图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波  张琴 《广西医学》2005,27(5):695-696
目的分析心电图(ECG)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提高对ECG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以免误诊。方法对25例ECG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ECG分型。结果25例预激综合征患者ECG呈A型5例,B型20例,且均为窦性心律并呈心肌梗死的Q波(Q波时限>0.04S,振幅>14R波)及典型预激综合征特征:PR间期<0.12s;QRS时间>0.10s,QRS波群起始部有粗钝的心室预激波(δ波),PJ间期正常(≤0.26s)及相应的继发性STT改变。本组病例均为假性心肌梗死,即其ECG中的异常Q波实为非梗死性Q波。结论预激综合征的ECG可貌似心肌梗死图形。提示对ECG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患者,不能仅凭ECG中的异常Q波等改变而片面地做出心肌梗死的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资料仔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房室结双径路和隐匿性房室旁路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的电生理机制。当两者并存时如何分析它们在心动过速中的作用?现结合1例分析讨论如下。临床电生理分析男患,32岁。阵发性心动过述反复发作10年,临床未发现心脏器质病变。平时心电图(图1上行):窦性心律,PR=0.14s,QRS=0.08s,示正常心电图。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图1下行):RR:0.29s,QRS呈 LBBB 型,食道导联(E)在每个 QRS 后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8例患者均被确诊为 A型预激综合征并旁道顺传性阵发性房性心过速 ,病史 3~ 2 0年 ,每年发作 3~ 7次。均在发作房性心动过速时给利多卡因 5 0~ 1 0 0 mg静推可使其转复 ,后给慢心律 0 .2 ,每日三次 ,口服。观察 2年除两例复发 1~ 2次外 ,余未再发作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讨 论  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速大多经旁路逆传而沿正常通道下传 ,因而 QRS波群形态正常。此 8例患者属少见的冲动经旁路下传而沿正常通道逆传 ,发生心动过速时 QRS波群呈预激状。在缺乏以往心电图资料时 ,常极易误诊。在药物治疗上 ,因洋地黄缩短旁道不…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时宽 QRS波群心动过速可以是室性心动过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预激综合征等 ,它们之间鉴别十分困难 ,也因为误诊采用不恰当治疗导致严重后果者屡屡发生。故此 ,正确及时地作出诊断对临床的紧急处理和患者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现介绍三者心电图鉴别诊断应注意如下几点。1 心室率1.1 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 ,由于房室旁路具有传导速度快不应期相对短的特点 ,心室率较快速 ,多 >180次 / min,有时心室率高达 30 0次 / min[1 ] 。1.2 房颤合并室性心动过速 ,心率一般 <2 0 0次 / min,多在14 0次 / min~ 180次 / min[2 ]。1…  相似文献   

10.
罗小莲  罗莹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489-489
患者,男,18岁,以偶有心悸半年就诊,体检心肺(-),所做心电图HR50次/分,PR间期0.10s,QRS增宽0.16s,Ⅱ、ⅢaVF见向下的δ波跟随一个主波向下的QRS波群,其他导联可见明显向上的δ波,V1主波向上。诊断:①窦性心动过缓。②A型预激综合征。心房的冲动使整个心室或心室的某一个部分提前激动,或心室的冲动使整个心房或心房的某一个部分提前激动,称为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电图颇似束支阻滞、心肌梗死或心室肥大,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又常常类似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容易误诊。预激综合征类似下壁心梗的鉴别要点有以下几点:①预激综合征在其他导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测不完全预激时δ波时间与PR间期、QRS时间变化的相关关系,得出显性预激综合征判断房室结传导时间的方法。方法: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愈的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129例,据旁路部位分10组:左前壁(LA)、左侧壁(LL)、左后壁(LP)、左后间隔(LPS)、右前壁(RA)、右侧壁(RL)、右后壁(RP)、右前间隔(RAS)、右中间隔(RMS)、右后间隔(RPS);测定δ波时间,术前、术后PR间期及ORS时间,计算其变化值(ΔPR、ΔQRS);δ波时间与ΔPR、ΔQRS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δ波时间与ΔPR、ΔQRS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并用等效检验进行验证。结果:①10组显性预激综合征δ波时间与ΔPR均呈高度相关(P<0.01);②右后壁、右后间隔、左后间隔旁路δ波时间与ΔQRS无相关关系(分别为r=0.412,P>0.05和r=0.202,P>0.05,r=-0.125,P>0.05),其他各组均呈直线相关。③δ波时间分别与ΔPR比较各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右后壁、右后间隔组δ波时间与ΔQRS比较差异显著(右后间隔P<0.05,右后侧P<0.01),其他部位旁路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完全预激时,δ波时间与消融前后PR缩短值无明显差异,P波起始至δ波终点(δ波与QRS交点处)的时间等于术后PR间期,以此可判断显性不完全预激综合征经房室结通路下传激动到心室的时间,为临床射频消融术前体表心电图判断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资料患者男性,79岁,因着凉后咳嗽,咳黄痰10余天,胸闷,心前区不适1周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查体:T36.4℃,脉搏100次/min,R18次/min,Bp150/80mmHg,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电图(图)示:窦性心律107bpm,P-R间期140ms。QRS波群起始部可见△波,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符合变异型预激综合征样改变。2讨论马氏纤维是房室束或束支与心室间的附加束,是由特异组织将房室束的插入部分,房室束支或分支与室间隔直接相连,形成短路这一型不多见,其心电图特点是PR间期正常,但QRS增宽,并有预激波,而此患者表现的并不典型,预激波并不明显,QRS波群时限增宽也不显著,如果不仔细分析,易误诊为心肌供血不足。所以对于怀疑有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应详细询问有无心动过速发作病史,也可做心电向量检查,我们对此例患者进一步做了心电向量,证实确实为预激综合征。马氏纤维引起的预激综合征1例报告@孙立红$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辽宁锦州121001 @任晶晶$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辽宁锦州121001 @段红英$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辽宁锦州121001预激综合征;;马氏纤维;;...  相似文献   

13.
林红 《海南医学》2007,18(6):76-76,64
目的 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31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点及QRS波的表现.结果 31例心室率为160-240 次/分,平均为180次/分;QRS波绝大多数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少数为典形预激图形及正常QRS图形.结论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征是极快速的心室率,RR间距绝对不等,QRS波增宽呈delta波,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的不同组合.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52岁。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十余年,无心电图记录,体检、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于1991年4月5日作食道电生理检查,调搏前心电图为窦性心律,B型预激征(图1,图1~4见封三)。检查过程中短阵快速刺激诱发室上速二次。心速频率187次/分,QRS波正常,PⅡ、Ⅲ、avF负向(图2)。食道导联见高尖P波,PR/RP>1,RP=100ms(图3)。符合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结合调搏前心电图,考虑为右侧kent′s束所致。诱发室上速均以短阵超速起搏终止。心房程序刺激固定S_1S=705ms,S_1S_2从550ms起以步长5ms反扫,示S_2R固定为200ms,均显示典型预激图形,当S_1S_2达325ms时S_2R突然延长达320ms,继后QRS正常。且出现连续四次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不全潜在性房室旁路是指旁路前传预激较小部分心肌,致使患者静息心电图相关指标在正常范围,但与射频消融术后比较仍可发现变化。文中旨在探讨这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成功射频消融的单支房室旁路159例患者,将其分为3组:显性旁路组46例,不全潜在性旁路组32例,隐匿性旁路组81例。比较消融前后各组患者心电图参数的变化,以及旁路位置分布。结果消融前显性旁路组患者PR间期较不全潜在性旁路组及隐匿性旁路组患者缩短、QRS及QTc间期延长(P<0.001),但不全潜在性旁路组与隐匿性旁路组在PR、QRS及QTc间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全潜在性旁路组患者消融后PR间期较消融前延长,QRS间期较术前缩短,而QTc间期及心室率(heart rate,HR)消融前后无差异。显性旁路组患者的右侧旁路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而不全潜在性旁路组中的左侧旁路显著多于右侧。结论不全潜在性旁路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此类患者旁路多分布左侧,同时发作心动过速多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尽管消融术前心电图参数改变在正常范围,但将消融术前后的QRS波形向量比较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第十九章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是心房的激动沿正常传导系统下传尚未到达心室肌之前,就较快地通过附加的房室传导径路预先地激动心室肌的一种综合征。1930年Wolff、Parkinson与White三氏报告了11例具有P-R间期缩短、QRS间期延长伴起始部粗钝(△波)、反复发生阵发性心动过速三大特征的心电图与临床表现,称为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简称WPW综合征),这是预激综合征的一种最常见类型。辨认预激综合征有重要临床意义,因为:①本征心电图颇似束支阻滞、心肌梗塞或心室肥大,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时又常常类似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容易误诊。②可掩盖原有的心肌梗塞、心室肥大或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外关于预激综合征的研究较多,可归纳为下列三方面:一、心电图、心向量与超声心动图的检查(一)心电图的表现:由于预激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及功能变化极为复杂,放心电图的表现亦变化多端。根据解剖学的分类,可分三类:(1)经过附加房——室肌束(Kent束)的预激,心电图表现为 P—R,Delta 波(△波)及宽 QRS 波;此型又称典型预激或 WPW 综合征,最常见;(2)经过房室结内旁道束(James 纤维)的预激,心电图表现为短 P-R  相似文献   

18.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之一。部分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可演变为心室纤颤而猝死。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电图与室性心动过速较难鉴别,如将其误诊为心房纤颤并束支阻滞则可导致治疗的严重错误,甚至致命性的后果。临床上,凡室率超过180次/分的心房纤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3例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的心室率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以及QRS波的表现。结果:13例心室率为160~230次/min,平均180次/min;当心室率>180次/min时,全导联见不到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为0.18~0.76s;QRS绝大多数表现为完全性预激图形,少数为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图形。结论: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是:极快的心室率,RR间距绝对不等,QRS波增宽呈δ波,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型及正常QRS的不同组合。  相似文献   

20.
关秀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0):2137-213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可以是室性心动过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预激综合征等,它们之间鉴别十分困难,也因为误诊采用不恰当治疗导致严重后果者屡屡发生.故此,正确及时地作出诊断对临床的紧急处理和患者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现介绍三者心电图鉴别诊断应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