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早期血清中IFN-γI、L-4的含量和单个核细胞(MNC)中SOCS1、SOCS3的表达,以探讨MP感染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取MP感染患儿30例,留取其入院时血样,以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RT-PCR法测血样MNC中SOCS1,SOCS3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MP感染患儿早期IFN-γ的表达和IFN-γ/IL-4的比值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IL-4亦稍高(P〈0.05);SOCS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高(P〈0.01),SOCS3的表达较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MP感染早期Th1/Th2均参与了患儿机体的免疫应答,以Th1细胞为主;SOCS1、SOCS3参与了Th1/Th2细胞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SOCS3和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取30例NAFLD患者(NAFLD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外周血SOCS3mRNA和Th1/Th2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的表达,观察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NAFLD组SOCS3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NAFLD组IFN-γ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IL-4的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AFLD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Th1/Th2失衡,IFN-γ的大量表达导致炎症反应,进而促进了NAFLD的发生发展;SOCS3可能是导致NAFLD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分级和预后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支气管肺炎组)及同期的8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CAM-1、IFN-γ、IL-4水平,计算IFN-γ/IL-4,并测量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VCAM-1、IFN-γ、IL-4水平、IFN-γ/IL-4以及APACHEⅡ评分与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肺炎组患儿血清VCAM-1、IFN-γ水平和IFN-γ/IL-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VCAM-1、IFN-γ水平和IFN-γ/IL-4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型支气管肺炎患儿(均P<0.05)。血清VCAM-1、IFN-γ、IFN-γ/IL-4和APACHEⅡ评分间比较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各指标与IL-4水平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以及Th1型细胞功能与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对45例斑秃患儿按其严重程度分为局限性斑秃(Localizef aiopecia areata patients,LAA)活动期组35例,全秃(Alopecia totalis patients,AT)及普秃(Alopecia universalis patients,AU)为一组10例,并以25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在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治疗前后3个月血清中IFN-γ、IL-12及IL-4、IL-10水平.结果:①斑秃患儿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紊乱,表现为血清中IFN-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儿童,且AT/AU组明显高于LAA组;IL-12水平在LAA组与正常组儿童无显著差别,但AT/AU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4、IL-10水平在LAA组及AT/AU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②BCG-PSN治疗后可使斑秃患儿血清中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时IL-12水平在LAA组较治疗前也明显下降,但AT/AU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别.而IL-4、IL-10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③血清中IFN-γ与IL-12水平成显著正相关.结论:①斑秃的发病与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有关,表现为Th1型细胞反应亢进,其中可能主要与IFN-γ、IL-12水平有关.②血清IFN-γ、IL-12水平高低可以作为提示斑秃病情严重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不同证候层次外周血Th1/Th2漂移变化。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正常人外周血Th1/Th2细胞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并比较IFN-γ/IL-4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组Th1、IFN-γ、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分证组Th1、Th2、IFN-γ、IL-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营分证组Th1、Th2、IFN-γ、IL-4继续明显升高,Th1/Th2比值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卫分证组比较,气分证组Th1、Th2、IFN-γ、IL-4显著升高,Th1/Th2、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营分证组Th2、IL-4继续明显升高,Th1/Th2、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气分证组比较,营分证组Th1、IFN-γ水平、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Th2、IL-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证候层次变化与Th1/Th2漂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孙倩倩  单志鸣  孙红启 《重庆医学》2023,(11):1688-1692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表达水平与Thl/Th2细胞平衡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选取过敏性哮喘患儿45例纳入哮喘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4例作为对照组,留取两组儿童外周血全血标本,并记录入组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ncRNA MEG3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和Th2细胞亚群比例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和IL-10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患儿lncRNA MEG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h1细胞减少,细胞因子IFN-γ和IL-2分泌明显降低,Th2细胞增加,细胞因子IL-4和IL-10分泌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lncRNA MEG3表达水平与Th1/Th2细胞亚群比例呈现负相关(r=-0.728,P<0.001)。结论 lncRNA MEG3可能通过影响Th1/Th2比例参与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云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61-63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对支气管哮喘患儿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口服,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外周血Th1/Th2及IL-4、IFN-γ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Th1、Th2及Th1/Th2与IL-4、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h1、Th2及Th1/Th2与IL-4、IFN-γ水平改善情况(Th1升高、Th2下降、Th1/Th2升高、IL-4下降、IFN-γ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玉屏风颗粒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Th1/Th2免疫失衡及血清IL-4、IFN-γ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外周血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及IFN-γ/IL-4比值变化。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入院分娩的23例ICP孕妇,均接受了外周血IL-4、IFN-γ浓度及IFN-γ/IL-4比值等指标检测,并与同期住院正常孕妇20例(对照组)相同测试结果比较。结果: ICP组血清IFN-γ浓度及IFN-γ/IL-4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L-4浓度则显著低于后者(P<0.05~P<0.01)。结论: ICP孕妇存在明确的Th1优势状态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连阿胶汤对失眠模型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PCPA法复制失眠大鼠模型,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FN-γ、IL-1β、IL-4、IL-10及IFN-γ/IL-4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IFN-γ、IL-1β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IL-4、IL-10的表达则明显升高(P〈0.01),IFN-γ/IL-4比值降低(P〈0.01);黄连阿胶汤组IFN-γ、IL-1β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IL-4、IL-10的表达降低(P〈0.05),IFN-γ/IL-4比值升高(P〈0.01)。结论黄连阿胶汤能提高失眠大鼠Th1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Th2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Th1/Th2平衡向Th1方向偏移,是其治疗失眠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赵英仁  郑婕  张树林 《医学争鸣》2004,25(5):468-47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Th1/Th2细胞平衡失调的原因. 方法:用CD3和CD28 mAb, LPS分别体外刺激慢性HBV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的PBMC,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 IL-12及IFN-γ的水平. 结果:用mAb诱导刺激PBMC后,慢性HBV感染组IFN-γ和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LPS诱导刺激后,慢性HBV感染组IL-1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4±8 vs 77±9, P<0.05),且HBV阳性者IL-10分泌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975±101 vs 895±97, P<0.05). 结论:慢性HBV感染时Th1/Th2失衡并非T细胞本身缺陷所致,APC功能缺陷可能为Th1/Th2失衡的原因. APC功能缺陷可能与HBV侵犯APC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 Th1/Th2是否存在失衡状况。方法收集 SLE 患者(SLE 组)、SLE 合并冠心病患者(合并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real-time PCR 法检测外周血 Th1/Th2细胞转录因子 T-bet/GATA-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Th2细胞内 IFN-γ及 IL-4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 IFN-γ及 IL-4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SLE 组患者外周血 Th1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水平、CD4+ T 细胞内 IFN-γ分泌水平及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患者外周血 Th1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水平、CD4+ T 细胞内 IFN-γ分泌水平及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 SLE 组患者及对照组(P<0.05);合并组患者外周血 Th2细胞转录因子 GATA-3表达水平、CD4+ T 细胞胞内 IL-4分泌水平及血清 IL-4水平均明显低于 SLE 组患者及对照组( P <0.05)。结论 SLE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 Th1优势活化的 Th1/Th2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阴道局部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细胞因子IFN-γ、IL-12、IL-4及IFN-γ,IL-4表达情况.结果: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组(VVC组)阴道灌洗液细胞因子IL-1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组(RVVC组)(P<0.05),RVVC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IL-4在VVC组与RVV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VC组与RVVC组IFN-γ/IL-4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VVC患者阴道局部存在Th2细胞极化,抑制Th1细胞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发挥,局部免疫功能紊乱降低了对念珠菌感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对CHB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的研究方法,选择40例明确诊断的CHB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4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检测肝功能(ALT、AST)、HBV—DNA、HBeAg和血清IL-4、IFN—γ的水平,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结果40例CHB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CHB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HBV-DNA水平明显下降(P〈0.01),HBeAg转阴率37.5%;CHB组治疗前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48周后CHB组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CHB近期临床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能纠正CHB患者Th1/Th2失衡状态,明显改善CHB患者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家族过敏史和过敏原刺激对健康足月新生儿Th1/Th2细胞偏移的影响。方法健康足月新生儿30名,家族过敏史阳性组(AD组)及阴性组(对照组)各15名,分离CBMCs,经不同浓度的粉尘螨刺激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 (1)低浓度粉尘螨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AD组IL-4显著增高,IFNγ-显著降低(均P〈0.01);(2)高浓度粉尘螨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AD组IL-4显著增高(P〈0.01),但IFNγ-无明显变化(P〉0.05)。(3)对两组新生儿随访观察1年,AD组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亲有家族过敏史的新生儿,CBMCs呈现Th2相对优势,提示家族过敏史对新生儿Th1/Th2平衡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小鼠血清、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5(IL-15)的表达,以及与IgE、IL-4、IFN-γ、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粒细胞(EOS)的关系,探讨IL-15在小鼠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0只健康雌性BALB C小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原则分为OVA致敏并激发的哮喘模型组(A 组),OVA致敏、激发并予激素治疗组(B组)及正常对照组(C 组)共3组,每组10只。ELISA法检测血清IgE、IL-4、IFN-γ和IL-15的含量;收集BALF行Eos计数;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及半定量评定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IL-15的含量。结果:① 哮喘组小鼠发生行为学改变,肺部组织病理学可观察到明显的 EOS 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BALF 中 EOS、血清IgE 和IL-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以及IL-4/IFN-γ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0.859,P<0.01),以上均显示哮喘模型制备成功。② 哮喘组小鼠血清IL-15 水平[(77.97±2.75)ng·L-1]高于对照组[(34.63±1.44)ng·L-1](P<0.01);血清IL-15水平与 IgE和IL-4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 0.681,r=0.738,P<0.01),与 IFN-γ 无相关性。③ 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IL-15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肺组织中IL-15含量与BALF中EOS呈正相关关系(r= 0.787,P<0.01 )。④ 激素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BALF 中的 EOS计数减少、血清IgE水平下降、血清IL-15 的水平及肺组织中IL-15的含量均低于哮喘组(P<0.01)。结论:IL-15在哮喘中可能参与了Th2 类细胞因子IL-4的调节,对于Th1 类细胞因子IFN-γ无明显调节作用。IL-15可能参与了血清IgE水平的调节。IL-15还可能与哮喘 Eos增多有关,进而参与哮喘气道的慢性炎症。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6.
谭潇  肖建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51-2453,2585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保护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日本血吸虫感染+糖尿病模型组(A组)、单纯糖尿病模型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A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周后,与B组小鼠同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C组小鼠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观察小鼠体重与血糖变化。4周后剖杀各组小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观察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A组在造模后4周左右,体重明显高于B组(P〈0.01),血糖明显低于B组(P〈0.01),血清中IL-4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1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使IL-4升高和IFN-γ下降,调节Th1/Th2免疫偏移,导致Th1反应下调,Th2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MHV-A59和大肠杆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两种小鼠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从Th1/Th2探讨温病湿热证的部分致病机制。方法:①温病湿热证的致病机制:动物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肠菌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FN-γ水平;②造模因素在MHV-A59温病湿热证致病机制形成中的地位: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湿热组(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造模)、病毒组(单纯MHV-A59造模),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FN-γ水平;③清热祛湿类方药的对温病湿热证机制的反证: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A药组(模型组用蒿芩清胆汤治疗)、B药组(模型组用黄连解毒汤治疗)、C药组(模型组用三仁汤治疗),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①模型组、肠菌组血清Th1/Th2(IFN-γ/IL-4)比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病毒因素主要影响到IFN-γ水平,致使模型组Th1/Th2比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A药组Th1/Th2比值明显趋于平衡(P<0.05)。结论:Th1/Th2失衡是温病湿热证共同的致病机制之一,在MHV-A59温病湿热证形成中,MHV-A59因素主导T细胞免疫紊乱,清热祛湿类方药具有不同程度改善Th1/Th2失衡的作用,反证了温病湿热证的上述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IP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IP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以及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并观察CD4+/CD8+和Th1/Th2比值变化。2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IPF组患者CD4+以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CD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PF组患者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细胞免疫过强和Th2型免疫优势可能参与IPF发病,这将为IPF的诊断和细胞因子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抑毒调平液对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口服抑毒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及停药3月末空腹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γ.另选30例年龄、性别与治疗组、对照组无差异的正常人作正常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血清IL-2、IFN-γ、IL-12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停药时、停药3月末治疗组IL-2、IL-12、IFN-γ、IFN-γ/IL-4的值持续增加(P<0.05),IL-4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毒调平液上调血清中IL-2、IL-12、IFN-r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下调IL-4的含量,促使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至少维持治疗结束后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