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门峡纪行     
2011年12月19日 认真工作 认真生活 三门峡开发区11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工地近黄河库区,是我们在三门峡采访的第一站.从黄河上吹来的风,夹杂着冰冷的水汽,让人瑟瑟发抖.我们穿着厚重的棉衣,笨拙地爬上高高的脚手架,隔着手套仍能感觉到钢管的冰冷.而工人们不畏严寒,干得热火朝天.  相似文献   

2.
天下黄河十八弯,地处黄河岸边的三门峡开发区11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也颇多曲折,好在责任意识解决了思想问题,标准化解决了工期变短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如果来看风景,这里的确不错.在三门峡开发区110千伏变电站主控室二层楼顶,远可眺望黄河,近可欣赏三门峡开发区鳞次栉比的新建筑. 但项目经理李涛没有心思停下哭看一下周边的风景,"太忙了,这是一个重大的责任工程.2012年6月举行三门峡黄河文化节,变电站必须在这之前投运."  相似文献   

4.
三门峡水库是万里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坝,由于规划上有一定失误,在水库建成运用初期,泥沙淤积严重,库容损失,潼关河床淤高,黄、渭、洛河两岸大片农田盐碱化范围扩大,不但严重威胁关中和西安的安全,而且水库有报废的危险。针对三门峡工程出现的问题,本着“既要确保黄河下游,又要确保关中”的原则,对枢纽工程进行两次改建,扩大泄流规模,制定了“蓄清排浑控制运用”方式,恢复和保持了一定的库容,潼关河床高程有所下降,淤积末端延伸也得到控制,并充分发挥防洪、减淤、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综合利用效益。虽然三门峡工程在规划上有失误,但工程修建还是必要的,并且工程的改建也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王长江  莫然  赵铭 《国家电网》2012,(5):102-104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边陲,豫晋陕三省交界处,是随着举世闻名的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城市。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以仰韶文化为代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华夏浩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紫气东来、白马非马、唇亡齿寒、完璧归赵、秦赵会盟等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提出“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平台是通过推进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发展,逐步形成以潼关为中心,以渭南、三门峡、运城为“三角”的黄河中下游内三角经济区和以潼关为中心,以西安、郑州、太原为“三角”的黄河中下游外三角经济区;结合当前中西部经济发展实际,指出了构建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平台的难点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提出“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平台是通过推进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发展,逐步形成以潼关为中心,以渭南、三门峡、运城为“三角”的黄河中下游内三角经济区和以潼关为中心,以西安、郑州、太原为“三角”的黄河中下游外三角经济区;结合当前中西部经济发展实际,指出了构建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平台的难点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试验目的三门峡电站使用黄河浑水代替清水,作为冷却器用水。为摸清水质变化对散热效果的影响,需用试验方法求出清水与浑水散热系数的差别,以便检查通浑水时,冷却器的散热效果,为运行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拟在建项目     
《电力设备》2007,8(2):93-94
龙源集团如东凌洋49.5MW风电项目开工;甘肃电力公司启动750kV工程建设项目;皖电东送500kV铜陵长江大跨越开工;大唐国际投资辽宁省法库县建设200MW风电项目;华中第1个风电项目三门峡黄河风电厂开建  相似文献   

10.
刘钊 《电器》2008,(7):21-23
原本是个夏日来临的时候,我们却要讨论一个有些冰冷的话题——中国家电出口正显露出一丝隐忧。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看潼关高程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渭河在潼关流入黄河。历史上,潼关上、下河道受地质构造的控制,河槽沉降导致大量淤积。在三门峡建库前的一个短期内,由于水沙条件变化,潼关和渭河有较大的抬高。但渭河下游一直为地中河,说明迄今淤积还没有导致潼关高程长期大量抬高。小北干流的淤积和抬高与其河性有关,和潼关以下的黄河河道在河流动力学(河势及水沙条件等)方面有本质区别。根据小北干流长期淤积抬高而认为潼关高程也会同样淤积抬高、论据似嫌不足。三门峡水库建库后,潼关高程大量抬高主要是水库壅水的结果。所以降低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水位,可为潼关高程的降低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综合各地消息,从全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以来,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也突破了各种束缚,跨上骏马,飞跃前进,许多大型水力枢纽工程都相继动工建设。在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重点工程中,位于河南省境内的三门峡水力枢纽工程,已在近期截流;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青铜峡水力枢纽工程,最近已经动工兴建;位于甘肃省境内的刘家峡和盐锅峡两水力枢纽工程也同时开工兴建。黄河刘家峡水力枢纽工程,规模十分巨大。导流  相似文献   

13.
向大西北调水是妥善地解决我国人、地、水、资源四者关系的重要的一步,也是促进环境改善、全国均衡发展、保持该地区可持续发展重要的一步。文章在分析了当地水资源开发和由外流域调水的可行性之后,明确提出南水北调西线的主要受水区应在西北,并建议了向新疆调水的三条线路。中线方案通过大宁河向丹江口补水,可提高向北方调水的保证率及输水量,西线的水没必要流到黄河下游,相应的水可由中线代之。大宁河补水有调水、蓄能发电的综合效益,较其它方案优越。小江方案的重要目标在于引水冲刷渭河泥沙,通过再次改建三门峡,增设溢洪措施有可能达到降低潼关高程的目的,不必花巨资由小江引水冲黄河下游段的泥沙。文章明确提出了以三峡公司为中心,成立华中水能、水资源配发及防洪调度中心的设想。文章最后提出了从河口始,分段向上治理黄河下游的粗略设想。  相似文献   

14.
1泥沙磨损现状 我国河流含沙量大,年平均1000万t以上,有115条河流,直接入海泥沙19.4t,黄河及其支流水轮机都受到磨蚀。我国大中型机组有132台水轮机泥沙磨损严重,共计1200万kW,中小型有2200万kw,10万台,约340万kW,在黄河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流段,长期平均含沙量是16kg,每立方米,高峰期高达800kg。泥沙的矿物成分相当复杂,轻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占90%以上。石英颗粒以其尖角或半尖角磨损水力设备,这是磨蚀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磨蚀发生在转轮下环和叶片出水边。河南三门峡1号机改造前检修平均间隔是1000h(包括汛期),因被迫停机导致损失每年高达300GWh。难以接受的电量损失,运行15000h就必须检修。  相似文献   

15.
1908-1949年标志工程:云南石龙坝水电站,中国建成的第一座水电站。云南昆明市郊螳螂口川上的石龙坝水电站, 1908年建,装机 2 920 kW。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不包括台湾省的水电站,大陆仅有水电装机容量16.3万kW。 1950—1959年标志工程:1951年福建古田溪水电站开工,系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座水电站;1957年开工的三门峡枢纽工程,建设万里黄河第一坝,从此掀开了人类治黄史上的新篇章。1957年,浙江新安江水电站开工,装机66.25万kW,这是我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  相似文献   

16.
呙荣祥 《电力建设》2000,21(1):53-56
三门峡火电厂一期工程地处黄河南岩Ⅱ、Ⅲ级阶地上,勘探区内地基土主要为第四纪晚更新统的马兰黄土,钻孔揭示出的土层自上而下分为3层,最上层为湿陷性黄土,层厚3~18.5m,具有中等压缩性、湿陷量大、湿陷起始压力小等特性。经各能级强夯消除湿陷深度计算,对主厂房、烟囱、混煤罐区采用8000kN.m级强夯,冷却塔、循环水泵房区采用6500kN.m级强夯,厂前建筑区等采用3000kN.m级强夯;夯打以最后3击  相似文献   

17.
河流水文序列存在着时空变异性,变化趋势发生变化前后河流水文样本总体分布显著不同。掌握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变化趋势及变异成因是黄河下游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水沙调节关键。本文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和Pettitt变点检测方法对黄河下游5个水文站的年来水量和年来沙量系列分别进行了趋势检测和变异点检测。研究结果显示黄河下游年来水量和年输沙量一级变点均出现在1985年,变异成因主要为气候变化及龙羊峡等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年来水量和年输沙量二级变点出现的年份不完全一致,5个水文站年输沙量系列的二级突变点均在1996年,年输沙量系列突变时间晚于年来水量序列突变的时间,并且年输沙量系列的突变规律性较好,三门峡、刘家峡及小浪底水库的建设运行是二级变点出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渭河下游二华(华县和华阴)南山支流是三门峡库区的组成部分,是陕西省重点防汛地区之一。针对南山支流防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证了在二华南山支流布设水文站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水文站网布设的方案,以为三门峡库区防汛提供水情服务。  相似文献   

19.
《华中电力》1995,(6):102-102
三门峡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增容改造效益显著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水力发电厂进入90年代以来,不断推进科技进步,让科学技术为电力生产服务,以较少的技改投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94年夏天,我厂投人25.8万元实施5号水轮发电机组通风系统技术改造,使发...  相似文献   

20.
"空中南水北调"--论黄河上游人工增雨的实施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线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黄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措施,但不可能在短期内实施。在黄河上游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我们称为“空中南水北调”,是一项投资省、效益好、见效快的技术措施。除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外,对缓解黄河下游的用水和改善上游的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