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对10例先天性高肩胛症患儿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不同年龄患儿的术后畸形及功能改善有一定差异,最佳手术年龄为2-4岁;年龄较大或合并Klippel-Feil综合征并非手术禁忌:单纯肩胛骨内上角切除加局部皮肤整形可以改善外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脑膜瘤的特点,提高对儿童脑膜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21例脑膜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儿发病年龄1.5岁-13岁,平均9.5岁,男:女=12:9,其中脑膜瘤19例,脑膜肉瘤2例;临床表现多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局灶神经功能缺乏等症状;术前经头颅CT及MRI明确肿物存在;21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17例全切患儿仅1例复发,2例脑膜肉瘤手术大部分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后死亡,平均存活9个月。结论 儿童脑膜瘤早期诊断,行手术全部切除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头颅CT及MRI对儿童脑膜瘤早期诊断及复发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道维 《山东医药》2006,46(18):37-38
42例(52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先采用关节镜小切口手术治疗,然后根据手术方式,进行髋关节动力肌肌力训练的方法,患儿出院后指导家长辅助患儿进行康复锻练。5例(10髋)随访5a,患侧髋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均正常;37例(42髋)随访3~16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基本正常。认为微创手术治疗DDH后,根据不同年龄和手术方式及时进行个性化功能训练,对提高远期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大动脉调转术(an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手术时机对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TGA/IV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ASO的TGA/IVS患儿72例,依手术时年龄分为3组:I组年龄≤7d,Ⅱ组年龄7~14d,Ⅲ组年龄〉14d。回顾性分析各组术后围术期并发症、早期死亡、中期死亡及再次手术干预等情况。结果各组患儿在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膈肌麻痹、肺不张、肾功能衰竭、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期病死率分别为30-8%(8/26),11.1%(3/27)及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共61例出院患儿,随访率为91.8%(56/61)。3组各有1例因术后肺动脉狭窄需再次手术干预,3组再次手术干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Ⅱ组患者均无中期死亡,Ⅲ组中期病死率为6.7%(1/15)。结论TGA/IVS患儿ASO术后早期病死率仍较高,中期预后好;手术年龄不是TGA/IVS手术时机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手术治疗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5年9月,本院在非体外循环手术治疗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患儿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4月-11岁(20.33±27.64)月;体质量5.5-32(10.25±5.80)kg。患儿均因“呼吸急促伴喉喘鸣”在外院就诊,心脏超声和心血管CT诊断为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转入我院。单纯肺动脉吊带8例,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11例,合并非心血管畸形3例。2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结果 22例患儿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吊带矫治手术,成功21例,失败1例;7例同期矫治了合并的其它心血管畸形(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例,动脉导管离断术6例);1例同期纠治膈膨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28(5.35±5.57)h;监护室逗留时间16.5-288(61.25±65.00)h;术后发生乳糜胸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患儿术后并发气管内肉芽生成造成气道狭窄加重,脱离呼吸机困难,术后10天行气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术后顺利脱离呼吸机,顺利出院。1例患儿在手术失败后12天再次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后42天仍不能脱离呼吸机,最终家长放弃治疗;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21例顺利出院。术后患儿随访时间1-33个月,患儿术后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12例,喉喘鸣症状明显好转9例,生长发育改善,气管狭窄随访中。结论 肺动脉吊带患儿一经诊断即有手术指征。我们采用经左侧开胸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矫治方法简单,术后呼吸机撤离快,住院时间短,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肖雪英  张娟 《山东医药》2007,47(35):74-74
近年来,我院共为8例婴儿行唇腭裂修补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8例行唇腭裂患儿,男5例。女3例;年龄6~12个月。均行唇腭裂修补术,手术顺利。结果8例患儿均在术后5~7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局部、全身感染等并发症,无明显手术疤痕。平均住院时间11.8d。  相似文献   

7.
胃肠减压的护理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王力 《山东医药》2006,46(31):56-56
2003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对腹部手术患儿术后胃肠减压护理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04例,男52例,女52例;年龄2d~12岁。其中先天性膈疝、膈肌修补术7例,胃肠道手术62例,腹膜后肿瘤16例,肝胆手术18例,脐膨出修补术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贲门失弛缓症的优点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小儿外科,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在腹腔镜下行Heller+胃底折叠术2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诊治过程,手术方式、手术安全性、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患有贲门失弛缓症的患儿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手术平均时间为(85.0±3.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0±1.3)ml;术后观察1周,术中黏膜破裂修补后发生漏患儿1例,留置胃管1个月后自愈;余27例患儿进食普食后未见有吞咽困难,未见有呕吐的情况。术后随访1年,未见有复发,营养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 结论腹腔镜在治疗小儿贲门失弛缓症应用中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好,安全,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righ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RCAPA)的临床特点,了解不同手术方式的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确诊为ARCAPA患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方式及随访情况。结果 共计8例患儿(儿童),1例患者(成人);男7例,女2例;患儿中位月龄67.5个月,成人患者年龄69岁。患儿中4例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就诊,3例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就诊,1例因脑梗死就诊完善心脏检查诊断,成人患者因气促胸闷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诊断。心电图(ECG)检查示3例患儿无明显心肌缺血表现,1例部分下壁导联深Q波,4例(均>6岁)有不同程度右胸导联ST段抬高表现,成人患者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右胸导联T波双向;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显示成人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明显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房室瓣重度反流;有2例患儿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正常。所有患儿(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三类靶向药物对于扩大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手术适应证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18例,根据三类降肺动脉高压药物诊断性治疗,氧饱和度改善和肺动脉压力下降情况,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经过药物治疗后评估手术指征,对符合手术患儿行外科根治手术,术后继续靶向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评估肺动脉压力;非手术治疗组需继续靶向药物治疗。结果:本研究1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平均年龄(9±2)岁,联合靶向药物诊断性治疗后经皮氧饱和度(SpO2)由88%~94%,平均(91.2±1.5)%上升至96%~99%,平均(97.9±0.5)%,均行根治性外科手术。另外8例患儿SpO2用药后维持在76%~89%,平均(87.1±2.2)%,未达到手术指征继续靶向药物治疗。全组10例手术患儿随访6个月至1年,7例患儿经靶向药物治疗后肺动脉压力恢复正常;3例患儿降至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结论:对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经过联合靶向药物诊断性治疗后,SpO...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月~1998年6月我院共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27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19例,年龄3个月~17个月,平均为6.5个月。患儿均有哭闹不安,面色苍白、呕吐并有果酱样血便,腹部们及包块,诊断为肠套叠。行空气灌肠等保守治疗无效,即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患者住院12~19天,痊愈出院。 术后护理体会:术后患儿必须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保持切口处敷料清洁干燥,防止大小便污染创面而影响愈合。注意切口有无渗液情况,注意患儿的面色、脉搏、呼…  相似文献   

12.
张明  王晓红  张鸣杰  李敬林 《山东医药》2007,47(33):113-114
2005年8月~2007年5月,我科采用经腹壁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59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年龄2个月~10岁。斜疝为单侧139例,双侧20例;因斜疝嵌顿行急诊手术35例,择期手术124例。手术证实斜疝为腹股沟型35例,突入阴囊124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该院开展的小儿鸡胸微创治疗方法、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基于NUSS手术原理的反NUSS手术治疗小儿鸡胸共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8. 5~14. 0(10. 17±2. 70)岁。采用NUSS手术的矫形钢板植入胸骨表面,钢板下压将凸起的胸骨压平矫治畸形。结果 15例患儿均成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5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血量少; 15例患儿行反NUSS手术后胸廓畸形均明显改善,效果好。随访4~24个月,矫形效果稳定、满意,无钢板移位发生。结论微创反NUSS手术治疗小儿鸡胸安全、可行、效果满意。最佳手术年龄为6~16岁;远期效果以及远期患儿胸骨及肋骨是否会继续畸形生长发育尚需要观察。  相似文献   

14.
丁德刚  李启忠 《山东医药》2004,44(12):37-38
为了解隐睾术后患儿青春期的睾丸发育及内分泌状况,并探讨患儿手术年龄、隐睾位置对疗效的影响,笔者对本院1988~1999年手术治疗的部分单侧隐睾患儿进行随访,对其睾丸体积及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水平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蕾 《山东医药》2006,46(29):55-56
将52例行先天性心脏病(CHD)矫治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术中于体外循环(CPB)中采用改良超滤技术(MUF),对照组不接受超滤,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红细胞压积(HCT)迅速升高,库血用量、24h引流量、24h尿量、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监护室滞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证实CPB中应用MUF可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郑林  周宇子  王澎  曾敏  王旭 《心脏杂志》2021,33(4):421-42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心病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及术前调整策略。 方法 收集从阜外医院PICU入组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行小儿外科手术先心病新生儿53例,及未行手术治疗新生儿共60例。未手术的7例中,5例自动出院,2例患儿院内死亡),接受手术的新生儿中位日龄为14天,男性37例,女性16例。以14 d分组对比两组术后临床指标,比较两组临床预后情况。 结果 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年龄14 d以内(含)新生儿27例,年龄14 d以上新生儿26例,对比两组新生儿术前体质量无明显差异(3.344 ± 0.428 vs. 3.631 ± 0.622)kg,对比术前转入ICU调整例数,两组无明显差异(16 vs. 11),对比术前出现危重状态例数,两组无明显差异(9 vs. 5)。临床预后对比,年龄14 d以上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年龄14 d以内组(318 ± 330 vs. 156 ± 167)h(P<0.05);ICU住院时间方面,14 d以上组明显少于14 d以内组新生儿(20 ± 17 vs. 11 ± 6)d(P<0.01);术后并发症对比:两组新生儿在术后死亡率、渗漏、二次插管、延迟关胸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新生儿年龄是否大于14天与院内死亡率、 渗漏发生率、二次插管发生率、延迟关胸等方面无明显相关,危重先心病术前危重状态出现概率与年龄无相关,尽早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并不能改善临床预后,推迟危重状态出现时间的ICU系统调整策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周磊  顾建秀 《山东医药》2007,47(35):66-66
近年来,我们对26例尿道下裂患儿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6例尿道下裂患儿。均为男性,年龄2—9岁,平均5.5岁。临床表现为阴茎下弯及尿道口异常。均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术中均在新尿道内放置多孔硅胶支架管,行耻骨上膀胱造瘘尿流改道;术后常规留置尿道支架管7—10d,膀胱造瘘管10-14d。结果:17例患儿术后尿道无狭窄,阴茎完全伸直,阴茎阴囊角正常,外形良好;术后并发尿瘘6例,尿道成角畸形1例,尿道外口狭窄2例。  相似文献   

18.
近年发现麻醉手术刺激引起应激可致血糖升高,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人工心肺机的不同预充又直接影响血糖值。为此我们对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给糖量及血糖变化进行观察。1 材料与方法  1996年10月~1998年7月我院住院手术的30例非紫绀型患儿,男17例,女13例,年龄3.5~10.0岁,体重11~24kg。按手术时间前后分成5%葡萄糖组(n=10)术中输注5%葡萄糖、人工心肺机预充5%葡萄糖(8~10ml/kg);2.5%葡萄糖组(n=10)术中输注2.5%葡萄糖,人工心肺机不预充葡萄糖;平衡液组(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在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cuum-assist venous drainage,VAVD)技术的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总计60例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VAVD技术,对照组不采用。记录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性别、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统计CPB执行过程中T1~T5不同时间段的中心静脉压、红细胞压积、乳酸值、平均动脉压、CPB流量、静脉混合血氧饱和度,以及术后CPB超滤量、24 h胸引量、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用血率相关数据资料。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主动脉阻断时间及CPB时间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T2、T3各时间段,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心静脉压(mmHg)分别为[(4.40±4.79)比(8.60±3.83)(P=0.000),(1.93±4.35)比(9.33±4.79)( P=0.000)];在T2、T3、T4各时间段,观察组与对照组CPB流量(ml/kg)分别为[(103.55±5.98)比(87.83±7.58)(P=0.000),(100.50±7.71)比(89.37±4.54) (P=0.000),(99.10±5.40)比(87.67±4.41)(P=0.000)];观察组超滤量(ml)明显高于对照组[(268.33±57.78)比(236.66±45.73),(P=0.016)]。两组患儿术中红细胞压积、乳酸值、静脉混合血氧饱和度在各时间段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24 h胸引量、住院时间、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围手术期用血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使用VAVD技术是一项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以获得充分的静脉引流,降低患儿术中静脉压,增加术中CPB流量,同时不增加患儿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单中心11年法乐四联症患儿围术期结果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法乐四联症就诊于我院首次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儿。研究分析患儿病变特征、手术方法的选择、围术期结果及变化趋势。结果:共入选法乐四联症患儿3 952例,其中男性2 410例,中位年龄11.52(7.56,22.80)个月,身高74(68,84)cm,体重9(7.7,11.4)kg。行一期根治术的患儿为3 818例(96.61%),选择分期根治患儿98例(2.48%),姑息手术患儿36例(0.91%)。围术期死亡患儿共36例,死亡率为0.91%,延迟恢复(重症监护病房时间14天)的患儿为65例(1.64%)。根治术患儿采用非跨环补片比例从46.48%上升至50.88%,年患儿总数从446例下降至230例,患儿年龄从14.64个月下降至9.84个月。为明确患儿年龄下降是否影响围术期结果,将近5年结果与前6年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择期手术的患儿年龄下降后,死亡率、延迟恢复比例无增加,术后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未延长,术后补救性侧支封堵比例下降。结论:法乐四联症患儿手术治疗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良好。本中心患儿数量逐年减少,非跨环根治手术比例上升,择期手术年龄下降。尽早手术治疗能使更多患儿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