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病毒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植物病毒质粒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复制增殖、自体装配等生化及物化方面的问题。也涉及了植物病毒和寄主细胞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植物病毒的病毒学技术和方法。介绍了在该领域内最近出现的一些新的慨念和现象。对某些问题提出了看法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VIGS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就病毒载体选择、目标基因插入片段设计、病毒嫁接技术、环境条件控制、沉默植株检测等方面对应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介绍,并讨论了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书刊介绍     
本卷收集了10篇有关医学病毒、昆虫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方面的研究文章,大部分是以分子水平上进行论述的,内容涉及基因结构、复制及其与寄生的关系,抗原变异等。同时也介绍了一些病毒的新领域,对河湖中植物病毒及其流行、控制也有专文介绍。  相似文献   

4.
植物病毒适应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病毒是一类专性寄生生物,其生存和繁衍依赖于宿主植物和传播介体.植物病毒通过适应性进化来对抗宿主的防御系统,响应环境的变化,确保病毒的顺利传播和扩大种群数量,其适应性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病毒的变异和进化、病毒与宿主及传播介体间的互作有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主要从RNA沉默抑制子、快速进化、病毒的传播3个方面,就近年来在植物病毒适应性机制研究领域的一些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法国对植物病毒方面的研究近来很为重视。1981年10—11月期间,农业部外事局和科技局派我们一行4人(北京、陕西、沈阳)赴法国,对植物病毒的研究(包括某些植保方面)做了考察,了解到这方面一些近况,学习到一些新知识。但因时间短促,考察的单位较少,了解的情况有限。法国是西欧科技发达的一个古国。人  相似文献   

6.
植物抗病毒病育种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抗病毒的寄主植物,植物育种学家进行了许多有益研究,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抗病毒病育种策略。利用植物本身对病毒侵染所具有的一些免疫功能及其本身的一些抗性基因来获得抗性;利用来源于病毒自身基因的一些抗病性策略(PDR),如利用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病毒复制酶基因,病毒移动蛋白基因,病毒卫星RNA和反义RNA等,植物也可以获得抗性。近年来对由转录后RNA沉默引起的由RNA介导的病毒抗性策略(RMVR)也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除了PDR和RMVR以外,还有一些导致植物抗病毒的策略,包括利用美国商陆的病毒抗性蛋白(PAP),2',5’-寡腺苷酸合成酶,“植物抗体”以及病毒蛋白多肽来获得病毒抗性等。  相似文献   

7.
农杆菌-病毒侵染即为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病毒基因组向植物细胞中的转移,并使其发生系统感染。它具有高敏、高效和易于检测等特点,已被用来研究农杆菌T-DNA转移机制、农杆菌宿主范围、基因重组、外源基因瞬间表达及病毒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问题。本文综述了该方法用于植物和病毒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进展情况,并讨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闫凤鸣 《昆虫学报》2020,(2):123-130
大多数植物病毒及一些植物病原细菌由介体昆虫传播。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找到防控介体传播病原的关键环节,因此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的互作关系是植物病原传播机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在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推介了本专辑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和进化的角度提出了在植物病原-媒介昆虫互作研究中以下3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1)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互作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昆虫介体传播植物病毒的不同方式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病毒、介体和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3)自然条件下植物病原-媒介昆虫互作的机理。植物病原与媒介昆虫互作的研究,既是生态和进化的理论问题,也和植物病原及其介体昆虫的绿色防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检测植物病毒,通常采用琼脂双向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三种方法,而在研究一些植物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方面,琼脂双向扩散则能提供其他方法所不能提供的免疫学图谱。我们在做琼脂双向扩散时发现,植物病毒的某些寄主与提纯病毒时所用磷酸盐缓冲液之间常能形成非特异带。本文报道非特异带的干扰现象及其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植物病毒长距离转运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其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的形成涉及病毒在植物体内二种不同的转运模式:经过叶肉细胞胞间连丝来实现的胞间转运(cel-to-cell movement)和经过植物维管系统的韧皮部筛管来实现的长距离转运(long-distance transport)[1].近十年来对胞间转运的大量研究,尤其是对TMV在烟草叶肉细胞间转运机理的出色研究,使人们逐步明晰了病毒胞间转运的一些基本步骤及转运机理,建立起了植物病毒胞间转运机理研究的基本模式[2-5].与此同时,因病毒的长距离转运是其实现系统侵染的关键过程,人们对病毒长距离转运机理的研究也积累了相当多的工作,该方面的研究日益成为植物病毒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对病毒长距离转运过程中所涉及的病毒因子、病毒-寄主的互作及病毒进出韧皮部筛分子的可能方式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植物病毒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并生  王敏 《中国病毒学》2004,19(3):309-312
1国内外植物病毒的研究进展 植物病毒是病毒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病毒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最先是在植物病毒领域里取得的.这类病原物给很多重要经济作物造成巨大危害,全世界每年农作物的损失达200亿美元.20世纪初对植物病毒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病理学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植物病毒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医药学等相关学科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尤其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应用,病毒学发展焕然一新.我们的研究手段已经从细菌过滤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法、扫描投射电镜过渡到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如分子克隆、重组、体外表达等;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研究学者们对植物病毒的研究从形态、结构、组成及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大分子的超微结构的观察,深入到近年来的对植物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分析和氨基酸组成及结构功能上,进一步揭示了一些植物病毒的本质特征,使人们对植物病毒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RNA沉默与植物病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物中RNA沉默(RNAsilencing)亦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或共抑制,是植物抵抗外来核酸(转座子、转基因或病毒)入侵,并保护自身基因组完整性的一种防御机制。RNA沉默是近十年来发现的植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已成为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对RNA沉默特点和机制的研究表明,植物病毒与(转基因)植物内发生的RNA沉默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从病毒对RNA沉默的诱导、抑制、防御等方面,简述了RNA沉默与病毒的关系。并对病毒载体所诱导的RNA沉默在植物发育和基因组功能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昆虫传播的植物病毒种类多、危害大。病毒虫传包括获毒、携毒与传毒3个阶段,是病毒、昆虫、植物互作的复杂过程,其中涉及到多种蛋白质。本文对与昆虫传播病毒有关的蛋白质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这些蛋白质研究的科学意义与发展趋势,为植物病毒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昆虫传播的植物病毒种类多、危害大。病毒虫传包括获毒、携毒与传毒3个阶段,是病毒、昆虫、植物互作的复杂过程,其中涉及到多种蛋白质。本文对与昆虫传播病毒有关的蛋白质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这些蛋白质研究的科学意义与发展趋势,为植物病毒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前沿     
<正>感染人类的植物病毒?通常认为植物病毒并不会感染动物,但是一些科学家却在人类粪便中发现大量的植物病毒,并且体内带有这种病毒的人要比不带有这种病毒的人更容易发烧、腹痛和瘙痒。尽管该研究受到许多质疑,因为植物病毒基本不能识别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但研究人员认为,植物病毒可能并不是直接感染人体细胞,其裸露的RNA很可能利用类似于RNA干涉(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上阻断基因  相似文献   

17.
病毒编码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量蛋白(CRPs)在植物和动物病毒中均有发现。动物病毒中研究较多的是反转录病毒的核蛋白(NC)。在植物病毒中由hordei,tobra,furoandcarlaviruses编码的CRPs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近年来才开展起来。动物和植物病毒的CRPs共有的典型特征是均有锌指结构和碱性氨基酸丰富区,这使它们在核酸结合特性上有共同特征。动物病毒CRPs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好的进展。相反,植物病毒的CRPs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本文对病毒的CRPs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动物和植物病毒的CRPs的比较分析有助于将来这类蛋白功能的阐明。  相似文献   

18.
随着植物转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核基因组转化的转基因沉默现象严重影响了基因工程的应用效果。植物叶绿体遗传转化以叶绿体基因组为平台对植物进行遗传操作,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及母性遗传特性能较好地解决"顺式失活"和"位置效应"等类的基因沉默问题和转基因逃逸等安全问题,成为植物基因工程发展的新方向,在工业、农业及医药生物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生产廉价、安全的植物疫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简要介绍叶绿体转化的原理、转化方法与优势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通过该技术表达的一些重要的病毒抗原和细菌抗原。最后,对叶绿体转化技术在表达外源基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未来随着叶绿体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及相关技术体系的日臻完善,叶绿体转化有望成为疫苗生产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9.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已成为研究植物功能基因组的重要工具. VIGS 体系因其方法简便、周期性短以及避免植物转化等诸多优点, 已在利用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寻找和鉴定基因功能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植物病毒被改造成为VIGS 载体, 并已在植物发育、生物逆境、非生物逆境、细胞代谢、信号传导等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得到了应用. 本文围绕VIGS的发展以及在植物功能基因鉴定中的应用及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地的一些植物遗传工程师都是采用Ti质粒将一些有用的基因插入到植物细胞中。但是华盛顿大学的Roger N.Beachy说,上个月他和他的同事采用Ti质粒将一些病毒基因插入到植物细胞中。病毒通常不需要帮助即可将其插入到细胞中去,它们会破坏细胞的蛋白质产生系统以产生更多的病毒粒子。但Beachy的想法只是将一种病毒基因材料的一部分插入到某种植物中去,以便保护植物进一步免遭病毒的侵袭。 Beachy对烟草花叶病毒(TMV)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从TMV中选择出一些短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