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之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诉不停止执行"既是我国《行政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一项重要制度。随着行政诉讼实践的发展,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关于"起诉不停止执行"利弊、存废之讨论与争鸣一直不绝于耳。近年,修改《行政诉讼法》之呼声日益高涨,2003年年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出台,更是将《行政诉讼法》修改正式列入,"起诉不停止执行"之存留已是一个不能回避而又不容回避的重要议题。本文对现行起诉不停止制度从立法、实践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加以检视,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以供立法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事强制令和诉前停止侵权行为制度缺乏普遍适用性而无法满足诉讼实践需要的现状,设立行为保全制度已成为基本共识。完善的行为保全制度包括要件和程序两个部分:要件包括权利保护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申请人须具备保全请求资格并提供担保和证据;程序包括申请担保、审查、裁定、执行、复议和诉讼。  相似文献   

3.
现行行政起诉期限制度存在的问题有:规则内容不明确,规则之间的内容相互冲突,基本制度明显不健全,立法不完善。应从建立保护行政相对人的诉权能充分实现的基本起诉期限制度,建立最长期限制度,合理衔接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与起诉期限,以及确立期限中断和延长制度这四个方面来完善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  相似文献   

4.
现行《行政诉讼法》及《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起诉期限的设定不科学、不合理;起算点标准不统一,杂乱无章;起诉期限的规定没有考虑到诉讼类型不同,其对起诉期限的要求也不同;没有处理好行政复议期限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合理衔接;起诉期限的延缓制度不完善,且无起诉期限中断制度;立法逻辑不严密,漏洞多等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也与行政相对人及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息息相关,亟需行政诉讼理论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5.
作为行政诉讼程序的起始阶段,起诉对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确立和行政诉讼活动的开展具有基础性意义,因而其遵循一定的规则显得很有必要.从行政诉讼起诉的一般规则、程序规则、时间规则、形式规则等方面对我国大陆学界关于行政诉讼起诉规则的主要内容进行理论述评.学界应当深入研究行政诉讼起诉规则的细微制度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要注意将起诉规则放至行政诉讼程序制度的整体框架内思考与设计.  相似文献   

6.
申请执行前的财产保全是一项新的民事诉讼保全制度,它对保护当事人利益及缓解执行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现行法律关于该制度的规定可操作性并不强,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以致无法充分实现该制度的设立目的。它首先是为了确保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因此应将保全申请期间扩大为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送达后至申请执行前,且保全裁定的作出和执行必须迅速及时,以及解除保全裁定的作出必须有相应的审查标准。而它作为程序性制度,必须符合程序公正原则,保全错误会对被申请人以及案外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当事人复议申请制度、案外人异议听证制度以及损害赔偿制度,从而共同构成完整的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人权保障制度。行政诉讼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对于于人权司法保障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在改革行政审判体制、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放宽行政诉讼原告和第三人资格限制,改革行政诉讼起诉受理机制、审理、判决机制,加强对行政审判的监督和加大对法院裁判的执行力度,为公民的人权提供更有效的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不过,行政诉讼体制机制在很多方面仍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时效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对于保护当事人权益、稳定行政法律关系、保障行政诉讼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行政诉讼时效的基本涵义入手 ,阐述了行政诉讼时效中的诉权、适用原则、审查依据、若干特殊情况的审查适用 ,对我国现有行政诉讼时效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 ,并对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行政诉讼可以参照民事诉讼规则.只有部分民事诉讼规则在行政诉讼中可以适用,而且其适用有一定的限度,必须经过改造.典型的有管辖异议、财产保全、诉讼代表人制度、执行中的和解.民事诉讼规则无法吞并行政诉讼规则.  相似文献   

10.
“建议停止执行拘留”制度的制订,是为保障被拘留人健康权与拘留所拘押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之后,为深入贯彻人权法治思想,保障被拘留人权益,公安部监所管理局提出要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变化特点,对“建议停止执行拘留”制度执行细则进一步完善,切实体现制度设计的公平正义理念,确保制度执行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在以往“建议停止执行拘留”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停止执行条件认定周期与拘留所收拘执行之间的时效冲突,健康权益与拘押安全之间的关联风险,自由裁量与执法公平之间难以平衡,建议停止与决定停止之间的权责认定等执法难点。为进一步加强拘留所被拘留人健康权保障,破解公安基层“建议停止执行拘留”制度执行的难题,有必要根据制度设计执法流程、适用条件认定规则、被拘留人健康权保障与执法风险等方面开展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