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癌根治术后致淋巴水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淋巴水肿是乳癌根治术后的一个长期并发症,本研究是找出致淋巴水肿的风险因素。方法:通过对240例进行乳癌根治术进行腋窝淋巴结清除的病人进行分析,这些病人至少在术后18个月以上。结果:我们发现腋窝放疗和肿块大小是增加淋巴水肿的风险因素。结论:腋窝淋巴结清除后腋窝放疗易导致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守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37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抗炎、患肢抬高、按摩和弹力保护等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均有消退,在中早期患者消退显著,重度水肿患者疗效略差.结论 保守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疗效确定,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乳腺切除术后综合征(PMS)是慢性淋巴水肿、淋巴回流障碍所致[1]。该综合征的诊断可根据乳腺癌根治手术病史及临床表现,组织活检和淋巴管造影,可进一步确诊。该综合征的治疗至今尚无比较完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面的护理干预和专科处理控制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及目的抽样方法,选择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60例,采用肢体周径测量法判断淋巴水肿严重程度,记录其术后6个月淋巴水肿发生率和程度.结果 60例患者中无水肿57例(95%),轻度水肿3例(5%),重度水肿0例(0%).结论 给予乳腺癌术后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和专科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长期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存在自行加重的恶性循环,患者常常要终生忍受该病带来的外观异常、疲劳乏力、反复感染和上肢功能障碍的痛苦。本文就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简称淋巴水肿)是常见和令人烦恼的乳腺癌并发症.基于诊断标准、治疗方式和随访时间的不同,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5%-65%[1].组织间隙高蛋白淋巴液潴留是淋巴水肿发生的病理生理原因.肢体水肿段微血管滤过明显增加,是水肿加重的原因之一[2].淋巴水肿不仅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还会导致社会功能障碍,是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3],而只有不到44%的医务人员曾了解过淋巴水肿[4].因此本文对最近的文献进行综述,对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徒手淋巴引流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徒手淋巴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腋网综合征(a Ws)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淋巴水肿发生率分别为2.0%、4.0%和6.0%,与对照组的15.0%、20.0%和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a W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徒手淋巴引流,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和a Ws发生风险,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淋巴性水肿     
淋巴管回流受阻引起的局部水肿称为淋巴性水肿 (lym phedema)。根据病因不同可将其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1 原发性淋巴性水肿 :少见 ,又可分为以下 3种(1)原发性先天性淋巴性水肿 ,出生后就可出现水肿 ,无家族史。(2 )先天性家族性淋巴性水肿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3)Nonne -Milroy -Meige综合征 ,又称先天性象皮肿。可见于分散或遗传家族中 ,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不全传递或伴性遗传。婴儿期或青春期出现症状 ,多见于女性。面部、上肢、躯干及下肢都可出现水肿。眼结膜水肿 ,眼睑色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模拟临床肿瘤根治术后放疗患者的淋巴水肿形成过程,建立并观察一种改良的肢体淋巴水肿动物模型.方法应用传统的淋巴结根治与60钴照射相结合,制作兔后肢淋巴水肿模型.术后观察解剖形态、体积变化,并行淋巴核素造影、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动物死亡率为7.8%,在成活动物中模型成功率达100%,产生相应的组织形态变化及淋巴造影表现,其水肿形成规律与临床患者相似;兔后肢淋巴解剖与人较接近,大淋巴管直径约为0.6-0.9 mm.结论该模型成功率高,成本较低,便于观察;由于淋巴管口径较粗,尤其适用于显微淋巴外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4%~56%。该病具有慢性、长期、逐步进展的特点,可造成患者上肢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是临床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随着人们对上肢淋巴水肿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模式的多元化及预防措施的合理使用,对该病的防治有了较大突破。本文结合引起上肢水肿的相关因素,讨论如何预防和更好地治疗患肢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11.
周围淋巴管内压力和静脉压之间的关系以往甚少了解,主要因为周围淋巴管内压力的测定相当困难.关于淋巴水肿实验模型的淋巴动力学研究几乎未有报道.同时研究正常及淋巴水肿兔耳的淋巴动力学,能对于淋巴循环病理学的理解获得更多的客观资料,尤其是对于近年来应用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淋巴水肿的理论根据有更大的价值.本文作者在研究兔耳淋巴水肿实验模型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在兔耳淋巴水肿模型上测定了水肿时淋巴管内的侧压及端压,与兔耳静脉的侧压及端压作对比,同时并在正常兔耳中测定了淋巴管及静脉的侧压及端压.以下报道兔耳淋巴管及静脉压测定方法并对淋巴水肿的淋巴动力学及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动力学的变化稍加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间歇气压治疗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乳腺癌患者28例,采用常规护理+间歇气压治疗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分别测量患肢的上臂和前臂两个周径,并与健侧肢体对比,比较观察病例干预前、后患肢水肿的程度.结果 干预前、后观察病例患肢水肿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气压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淋巴水肿时病理变化的发生机理,了解淋巴郁滞时淋巴液的动力学变化,掌握淋巴管再生规律,以及为了改进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必需制作淋巴水肿的动物实验模型.既往曾报道种种制作淋巴水肿实验模型的方法,但成功率低,不易复制;本文报道用兔耳制作淋巴水肿实验模型的方法.在50只实验免中,除3只误伤兔耳中央血管以外,余47只全部成功地制成兔耳淋巴水肿模型.同时报导在淋巴水肿实验研究中的病理所见.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手术方式与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卫  任宏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3):1061-1063
目的探索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340例乳腺癌术后发生的86例上肢淋巴水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179例行Halsted根治术,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56例,发生率31.28%(56/179),其中Ⅰ级28例、Ⅱ级19例、Ⅲ级9例;161例行Patey改良根治术,30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8.63%(30/161),其中Ⅰ级15例、Ⅱ级11例、Ⅲ级4例。根治组术后放疗121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37例。改良根治组放疗59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17例。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主要与手术方式和术后放疗有关,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重在预防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王红伟  李红  李新红 《吉林医学》2007,28(18):1966-1967
乳腺癌根治术后有10%的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轻度及中度水肿达50%,放射治疗以及术后感染可加重水肿的发生[1,2].我们对2005年4月~2007年4月收治的1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其形成的高危因素,提出了预防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原因和对应措施。方法回顾我院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4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导致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原因与手术方式腋窝清扫的范围有关,与放疗有关,与术后创口愈合有关。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注意相应的诱发因素可以明显减少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原因和对应措施。方法回顾我院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4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导致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原因与手术方式腋窝清扫的范围有关,与放疗有关,与术后创口愈合有关。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注意相应的诱发因素可以明显减少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新方法。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2年以上的病例,利用肿胀吸脂技术,对其水肿的上肢进行皮下组织(脂肪)抽吸去除,术后加压包扎。结果:11例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明显减轻,外观缩小,平均周径减小4cm。结论:利用肿胀吸脂技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简单有效,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少毛症-淋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症(hypotrichosis-lymphedema-telangiectasia syndrome, HLTS)是一种由SOX18基因变异引起的罕见的临床综合征性淋巴水肿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疾病,好发于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其特征是早发性少毛症、淋巴水肿及毛细血管扩张,而少毛症-淋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肾缺陷综合征(HLT-renal defect syndrome, HLTRS)是伴有肾损害的HLTS,除有HLTS的临床特征外,还存在补体正常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虽HLTRS的患病率不足百万分之一,我国尚未有该病的相关报道,但考虑我国人口基数大,可能存在对该病认识不足情况,现对HLTRS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5例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9~30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125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