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仪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德国百康生物共振检测仪及UniCAP自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对533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533例患者中,生物共振法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71%,血清sIgE检测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43%。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分类/组比较:除豚草和鱼类外,余5类/组过敏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共振检测与血清sIgE检测的符合率在47%~83%之间,其中尘螨、花生的符合率较低分别为52%和47%,其他过敏原的符合率均在69%以上。结论生物共振与血清sIgE检测过敏原具有一定的符合性,蒿草、豚草、尘螨是本地区常见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仪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德国百康生物共振检测仪及UniCAP自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对533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结果533例患者中,生物共振法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71%,血清sIgE检测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43%。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分类/组比较:除豚草和鱼类外,余5类/组过敏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共振检测与血清sIgE检测的符合率在47%~83%之间,其中尘螨、花生的符合率较低分别为52%和47%,其他过敏原的符合率均在69%以上。结论生物共振与血清sIgE检测过敏原具有一定的符合性,蒿草、豚草、尘螨是本地区常见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其中部分同意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2400例,共检测出常见过敏原25种.1094例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进行治疗,痊愈202例,显效252例,有效431例,总有效率80.9%.结论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在诊治慢性过敏性疾病方面优势明显,且检测、治疗过程安全、无痛苦,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其中部分同意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2400例,共检测出常见过敏原25种.1094例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进行治疗,痊愈202例,显效252例,有效431例,总有效率80.9%.结论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在诊治慢性过敏性疾病方面优势明显,且检测、治疗过程安全、无痛苦,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其中部分同意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2400例,共检测出常见过敏原25种.1094例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进行治疗,痊愈202例,显效252例,有效431例,总有效率80....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过敏原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收治且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及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 IgE)检测的304例过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的种类及分布。结果血清sIgE和SPT均检出过敏原阳性203例(66.78%);SPT检测,食入性过敏原中检出率最高的为蟹,其次分别为虾、蚌类、牛奶、蛋清;吸入性过敏原中检出率较高的为粉尘螨和户尘螨。血清sIgE检测,吸入性过敏原中以室内尘螨组合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蟑螂和艾蒿;食入过敏原中以蟹检出最多,其次为虾、海洋鱼类组合、牛奶和蛋清;两种方法检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例数均明显多于食入性过敏原(P <0.05),但各类过敏原(食入性、吸入性)及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方法均检出粉尘螨、户尘螨、蟑螂、蟹、虾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主要致敏原,且2种检测方法简单快捷,结果互补,可结合用于过敏性皮肤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检测对指导患者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过敏原检测多采用皮肤试验,该方法成熟、价格较低,但有其局限性。MORA-super生物共振治疗仪可存储1 000多种常见过敏原和药物的电磁信息,同时还有开放的过敏原和药物检测系统,较传统方法大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仪确定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效果。方法选取208例过敏性皮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生物共振仪检测过敏原及脱敏治疗。观察其过敏原类型及脱敏治疗效果。结果①受试患者因食用牛乳制品过敏者118例,因食用鱼类过敏者93例,因化妆品过敏者58例,为本次检出最多的三项过敏原;②生物共振仪对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及过敏性紫癜等四类过敏性皮肤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65%、77.42%、85.14%和8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过敏性皮肤患者给予生物共振仪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和血清总IgE,为更好地诊断和防治过敏性疾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敏筛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对152例过敏性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检测。结果:15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总IgE阳性为141例(92.7%),吸入组过敏原阳性主要为户尘螨粉尘螨、柏榆梧桐柳三角叶杨、点青霉分枝孢霉曲霉交链孢霉;食物组阳性率依次为鱼虾蟹、鸡蛋白鸡蛋黄、牛肉羊肉等。结论:采用特异性好、敏感度高的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过敏患者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能帮助临床医生确认过敏体质和找到过敏原,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过敏性疾病不同年龄的过敏原状况,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应用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对486例过敏性疾病儿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哮喘发病主要集中于学龄前和婴幼儿期,过敏性鼻炎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在进行过敏原检查的各种疾病中,哮喘sIgE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过敏性咳嗽和过敏性鼻炎;婴幼儿以食物过敏为主,较大年龄儿童以吸入性过敏为主,学龄前儿童两者均可发生;总的来看,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为主,食入性以牛奶、鱼虾为主;在螨sIgE阳性者中哮喘比率最高,其次是过敏性咳嗽和过敏性鼻炎。结论螨、牛奶、虾是儿童最常见过敏原。血清过敏原测定有利于了解患者的过敏状态,为制定过敏性疾病干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福州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福州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642例,采集血清标本,采用免疫印记迹法对常见过敏原进行检测,评估患者血清IgE总体水平,进行阳性结果判断.结果 男患儿血清IgE检出率为89.81%,高于女患儿的8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6例过敏原血清IgE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88.16%,过敏性鼻炎患者至少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混合阳性276例,单吸入性过敏原阳性250例,单食入性过敏原阳性37例.在吸入性过敏原中尘螨组合、屋尘、蟑螂最为常见,阳性率分别为69.78%、16.82%、10.44%;食入性过敏原主要是牛奶、海鱼组合1(鳕鱼/龙虾/扇贝)、鸡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6.51%、16.04%、14.33%.结论 引起儿童过敏性鼻炎不仅是单一过敏原,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混合引起儿童过敏性鼻炎应引起重视.尽早检测相应过敏原,有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检测过敏性疾病的结果。方法:择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48例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根据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血清过敏原检测,观察组行皮肤过敏原点刺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对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阳性率95.83%(23/24),对照组对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阳性率75.00%(18/2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过敏原点刺检测对过敏性皮肤病诊断效果更好,可为临床医师制定患者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且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等优势,因此该种检测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德国百康(BICOM)2000型生物共振检测治疗仪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效果。方法对85例过敏性鼻炎及7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并将检测出的过敏原的生物共振波进行逆转、放大后输回体内,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疗效统计。结果8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总有效率为88.2%,7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总有效率为85.7%。结论百康生物共振检测治疗系统对治疗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哮喘见效快,疗效较好,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帮助临床诊治.方法 采用德国Mediwiss公司的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230例过敏性疾病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抗体(IgE)和特异性IgE抗体(sIgE).结果 IgE189/230(82.2%)、sIgE175/230(76.1%).而吸人物阳性125/175(71.4%),食物阳性25/175(14.3%),混合阳性25/175(14.3%);婴幼儿以食物过敏、大龄儿以吸入物过敏为主;不同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种类不同.结论 过敏原随年龄、地区不同而不同,对过敏性疾病要分类诊治,尘螨和牛羊肉是南京地区儿章最常见过敏原.  相似文献   

15.
蒋伟  黄春  耿承芳  周洁 《江西医药》2014,(9):898-901
目的:评价摩拉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在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过敏性皮肤病中过敏原检测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摩拉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提供的36大类近千种常见过敏原样本的快速筛查或患者提供的可疑过敏原,对经采用规范性治疗方法,规则治疗4周以上,无明显效果或病情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疹212例,过敏性紫癜54例,进行过敏原检测和脱敏治疗。结果2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位居前5位的是:粉尘螨、蛋白、糖、小麦麸、花粉;5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过敏原位居前5位的是:细菌、虾、蛋白、花粉、药物。212例慢性荨麻疹和5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治疗10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73.11%和74.07%。结论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过敏原检测种类多,覆盖面广,疗效明显,无试剂消耗,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无痛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春松  曾万杰  樊一笋  于佳慧 《安徽医药》2018,22(11):2144-2146
目的 通过检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水平,了解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分布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苏州九龙医院就诊的17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采用Allergy Screen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对17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液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10种吸入性过敏原中位居前5位的是户尘螨、混合真菌、狗毛皮屑、猫毛皮屑、屋尘,阳性率分别为40.54%、19.82%、10.81%、7.21%和7.21%;9种食入性过敏原中位居前5位的是牛奶、鸡蛋白、牛肉、腰果和蟹,阳性率分别为29.94%、21.47%、16.95%、10.17%和9.04%。吸入性过敏原血清sIgE总阳性率(55.64%)高于食入性过敏原(4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1,P<0.05)。结论 引起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种类众多,吸入性过敏原发病率高于食入性过敏原,过敏原的确定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2515例经临床医学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血样观察血清总IgE以及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水平。结果:12515例患者中共发现IgE阳性10645例(85.1%),SIgE阳性5131例(41.0%)。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牛奶、小麦、蛋白、鱼虾、腰果花生、牛羊肉;吸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从高至低的顺序为:粉尘、蟑螂、猫狗毛、柳絮杨絮、葎草;其中吸入性过敏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P0.05)。有2986例(23.9%)患者只对1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752例(14.0%)患者对两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25例(1.0%)患者对3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12例(0.9%)患者出现4种或以上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仅对1种过敏原过敏的患者明显高于对2种及以上过敏原过敏的患者(P0.05)。结论: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中食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牛奶、小麦、蛋白为主,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粉尘、蟑螂、猫狗毛为主,通过过敏原检查能够明确患者的发病诱因,从而为避免食入或接触过敏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庆地区的变应性疾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73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体外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并分析阳性病例检出率以及特异性过敏原分类。结果:173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共检出特异性过敏原者289例,阳性检出率达39.27%。2在99例荨麻疹以及66例过敏性鼻炎中,排名前三的过敏原均依次为屋尘及尘螨、豚草及蒿草、海鲜;在53例皮炎中,依次为屋尘及尘螨、海鲜、蛋奶;在47例湿疹中,依次为屋尘及尘螨、海鲜、豚草及蒿草;在24例过敏性紫癜中,依次为海鲜、蛋奶、屋尘及尘螨。3在过敏性鼻炎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达95.5%,而在过敏性紫癜中,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达95.8%。结论:大庆地区常见的过敏原主要为屋尘及尘螨、豚草及蒿草、海鲜、蛋奶,该结果可为大庆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彭开珍  卢秋穗  沈燕  安海燕 《江苏医药》2012,38(21):2632-2633
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由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反应,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生与环境中过敏原有关,而过敏原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明确过敏原对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是发现并明确过敏原和协助诊断的简便方法,它具有损伤小、阳性检出率高等特点.我科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应用皮肤点刺试验对215例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进行检测,并就变应原的预防提出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20.
黄春  蒋伟  耿承芳  陈琪华  周洁 《江西医药》2010,45(12):1223-1224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技术在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摩拉生物共振诊断仪对36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共检出主要过敏原31类111种,主要是螨类169例,占46.43%,蛋白103例,占28.30%,香烟95例,占26.10%.结论 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摩拉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过敏原的种类更多,范围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