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双温冰箱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系统的分析阐明了混合循环的节能原理,同时推导了混合制冷循环的理想制冷系数.理论计算表明混合制冷循环系统的效率比简单制冷循环的高.  相似文献   

2.
船用变频制冷装置的Yong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蒸气压缩制冷装置Yong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变频能量地压缩过程、冷剂流动过程和传热过程中Yong损失的影响,指出在部分负荷下运行时装置Yong效率提高,将制冷循环在Yong焓图上加以表示,更直观地表达了Yong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喷射器的性能、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是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能否成功地应用于双温冰箱的关键.本文对小型喷射器的设计计算及加工方案和混合循环制冷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细致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了喷射器的增压作用和混合循环的节能作用;同时,说明了小型喷射器的简化加工方案是可行的,两个蒸发器串联设计的混合循环制冷系统是一种变工况适应能力强、运行更稳定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R134a循环系统和带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C02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及性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冷循环系统冷却器的设计依据。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对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R134a循环系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制冷循环效能分析,重点研究了影响系统循环的主要参数,如排气出口压力、回气过热、蒸发器温度和COP的表现,旨在为实际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蒸气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的实验装置.在与原系统最优充灌量相同的条件下,测试了不同喷嘴出口直径下新循环系统的冷却速度曲线和耗电量.结果表明,在出口直径d=0.3~0.4mm内,新循环系统有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建立多级不可逆耦合制冷系统的一般循环模型,探讨热阻和热漏等不可逆因素对其循环性能的影响.以制冷系数为目标函数,对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分析.导出制冷系数与比制冷率间的基本优化关系,确定最大制冷系数及其对应的比制冷率,并对其它优化性能作了分析讨论.所得结果具有普遍意义,可揭示制冷循环系统的一般性能特性  相似文献   

7.
IGCC系统的Yong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一个具体的算例,给出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的较为具体的Yong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系统各组成部件的Yong效率与Yong损率,给出了各处工质的较为重要的状态参数的确定方法、体现系统整体性的重要关系式和系统及其各组成部件的Yong效率、Yong损率的具体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一种高效太阳能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一种高效的较大程度利用热源的新型太阳吸收式循环系统,与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循环相比,系统增加了一个附加高压发生器,通过高压发生器再出生的LiBr溶液与低压吸器的吸收后的溶液混合,提高高压吸收器的吸收剂浓度从而减小其压力,分析了混合循环的各种性能特性,并与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吸收式循环的发生热源在80-95℃之间,热力系数在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循环基础上平均提高20%,其热源可利用温差平均提高20℃,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级不可逆耦合制冷系统的一般循环模型,探讨热阻和内不可逆性等因素对其循环性能的影响。导出制冷系数与制冷率间的基本优化关系,并对循环性能作Yong分析。所得结果具有普遍意义,可揭示多级制冷循环系统的一般性能特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多级不可逆耦合制冷系统的一般循环模型 ,探讨热阻和内不可逆性等因素对其循环性能的影响 .导出制冷系数与制冷率间的基本优化关系 ,并对循环性能作火用分析 .所得结果具有普遍意义 ,可揭示多级制冷循环系统的一般性能特性  相似文献   

11.
氨水吸收式制冷GAX循环中临界热源温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氨水吸收式制冷GAX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GAX循环存在临界热源温度的原因,编制了计算机模拟程序,分别对氨水吸收式制冷GAX循环与一般循环系统进行了理论计算与比较.得出了GAX循环性能与热源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在蒸发温度为3 ℃、冷却水为32 ℃的条件下, GAX循环系统最低临界热源温度为110 ℃;在蒸发温度为3 ℃时, GAX循环系统最低临界热源温度值随冷却水温度的提高而升高;只有热源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值时, GAX循环性能系数才能得到提高.所得结论为在实际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是否采用GAX循环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建立冰箱喷射器内部流体流动模型,根据新型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系统冰箱实验样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操作参数,对制冷剂在冰箱喷射器内喷射、引射、混合、扩散等现象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对冰箱喷射器混合室流场结构及引射机理进行探讨;同时,研究喉管面积比对冰箱喷射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冰箱喷射器的操作参数和几何参数对其波系结构影响很大,在其他参数一定的情况下,存在一个最佳的喉管面积比ψopt=7.513,对应于最高的喷射系数u=0.561.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冰箱制冷系统设计归纳出来常用循环类型,并对目前节能冰箱制冷系统汇总分析,提出了一种降低能耗的技术即冷凝保压技术,并对单级蒸气压缩系统采用冷凝保压技术的循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血液循环系统用于人体降温时类似于泵循环驱动的制冷系统,对该循环进行热力学分析、火用分析并给出循环的压焓图、温熵图,计算其COP的变化规律.基于人体血液降温系统与LNG无相变制冷循环的相似性,借鉴人体心脏结构及血液降温系统的双循环对LNG无相变制冷循环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氨水混合物沸点低的特点 ,设计了以氨水混合物为工质的电冷联产循环系统 ,该循环系统可以利用4 0 0~ 4 5 0K的低温热源 ,实现发电与制冷联合生产 ,整个循环系统的热效率比利用同样温度热源的常规热力发电的热效率高出 7%左右 ,为低温太阳能、地热能、电厂废热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通过对整个系统的数值模拟 ,进一步分析了该联产系统中汽轮机初压、背压、热源温度、吸收器工作温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汽轮机的初压增加及背压下降会使系统循环效率线性增加 ,而初温增加会使系统循环效率先增加后逐渐下降 .使用混合工质…  相似文献   

16.
三氟甲醚作为冰箱制冷剂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氟化醚类工质三氟甲醚(HFE143a)用作冰箱制冷剂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比较了新制冷剂HFE143a与冰箱制冷剂CFC12、HFC134a、HC600a和HFC152a/HCFC22等的基础热物理性质,对它们的冰箱标准工况制冷循环性能和变工况制冷循环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计算及分析,新制冷剂HFE143a的制冷性能与CFC12和HFC134a的制冷性能基本相似,而耗指标却优于它们,所以适应更高环境保护的要求,完全适合做新一代的冰箱制冷剂。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蒸气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提出一种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该循环相对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改动较小,易于实现,钍对此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相同工况下的简单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作了比较,对7种不同制冷工质讨论了喷射器喷射系数及其效率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循环性能系数COP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新循环能有效地提高循环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由天然气CO2转化化学回热动力循环和氨吸收制冷循环构成的新型O2/CO2热力循环系统.其中,采用天然气CO2转化化学回热回收较高温度的燃气透平排气热量,采用氨吸收制冷循环回收较低温度的排气热量,并利用制冷循环产生冷量作CO2循环压气机进气冷却.研究了该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参数,考察了循环压比和进气冷却温度对系统循环的影响规律.新循环的系统模拟结果表明,基于1 kg/s的CH4进料流量及透平初温1 573.15 K条件,系统产功24.799 MW,发电效率达到49.6%,并可输出冷量0.609 MW.系统综合火用效率达到47.9%.同时,可回收2.246 kg/s的水,捕集2.743 kg/s液态形式的CO2,实现了循环系统的CO2和NOx准零排放.  相似文献   

19.
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的Yong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从Yong的角度出发,分析计算了整体煤气化燃气蒸发联合循环(IGCC)各组成部分的效能,考查了能量在其中的合理利用情况,系统地提出了一种应用于IGCC的Yong分析方法。通过对一个IGCC电厂算例的计算,从Yong效率和热效率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评定,找到了循环中的薄弱环节,对进一步提高IGCC循环的效率和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双温冰箱两种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双温冰箱冷藏室蒸发器和冷冻室蒸发器并联工作及串联工作的两种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方式.通过理论计算比较了它们的性能.同时,讨论了不同回热方案对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发现在一定的不均衡回热情况下两种循环方式的性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