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核-壳结构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氢氧化钙碳化过程中向体系中滴加硅酸钠溶液的方法来制备核-壳结构的纳米CaCO3/SiO2复合粒子。将超细碳酸钙的制备和表面包覆改性工艺融为一体,在碳化反应的末期加入硅酸盐水溶液,通过控制碳化末期的反应及硅酸盐水解反应的进程,有效地防止了碳酸钙粒子的团聚,同时在超细碳酸钙粒子表面成膜包覆二氧化硅薄层,获得核-壳结构的CaCO3/SiO2复合颗粒。用耐酸性测试、吸油值、TEM、IR等方法对复合粒子的包覆效果、粒径大小、形貌、化学组成等做了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生成的SiO2对纳米ZnO进行表面包覆,制备了ZnO—SiO2纳米复合粒子,并用该复合粒子对聚碳酸酯(PC)进行改性处理。考察了纳米ZnO的表面包覆改性效果,研究了不同纳米复合粒子用量时复合材料的耐光氧老化性能,并探讨了纳米复合粒子对复合材料注塑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成功包覆在纳米ZnO的表面,纳米复合粒子为球形,大小均匀,且在PC基体中分散均匀;纳米复合粒子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耐光氧老化性能明显提高,而加热温度、注塑压力和保压压力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aCO3/SiO2复合粒子,并用不同改性剂对其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复合粒子对丁苯橡胶(SBR)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同时与硬脂酸钠改性纳米CaCO3填充的SBR硫化胶做了比较。结果表明,CaCO3/SiO2复合粒子粒径为40~50 nm,大小均匀,表面粗糙,SiO2包覆在纳米CaCO3表面,具有核壳结构;硬脂酸钠改性复合粒子填充SBR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永久变形和邵尔A硬度均大于改性纳米CaCO3填充SBR硫化胶,最大拉伸强度可达到13.6 MPa,两者的300%定伸应力和扯断伸长率相当;用硬脂酸钠和Si 69协同改性的纳米CaCO3/SiO2填充SBR硫化胶的拉伸强度、300%定伸应力、撕裂强度和邵尔A硬度均明显优于硬脂酸钠改性复合粒子填充的SBR硫化胶,最大拉伸强度达到14.1 MPa,扯断伸长率减小,低填充量时两者的永久变形差别不大,高填充量时前者的永久变形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碳酸钙/二氧化硅纳微复合粒子的高能球磨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微米)复合粒子.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球磨过程中复合粉体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对碳酸钙/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的粒径、形态、结构进行了测定与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复合粉体在强烈的冲击、挤压作用下逐渐细化和均匀化;球磨240 min可形成结合紧密的碳酸钙/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并使之球形化;纳米碳酸钙均匀复合于二氧化硅的表面及其空隙,复合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强烈的机械力作用,使纳米碳酸钙表面晶体结构发生畸变,颗粒表面无定形化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纳米碳酸钙、普通碳酸钙作为添加剂,以丁苯橡胶(SBR1500)为基体,探讨了混炼条件及纳米级碳酸钙对丁苯橡胶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级碳酸钙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添加剂,而且可以大大改善丁苯橡胶的拉伸性能。最佳加入量为丁苯橡胶质量与纳米碳酸钙质量比为10050。  相似文献   

6.
有机高分子包覆的滑石粉在PVC加工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偶联化处理的滑石粉微粒经乳液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包覆,构成复合粒子。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检测表征,确认其核壳聚合物包覆的形态结构,并用于填充聚氯乙烯(PVC)塑料。结果表明,与未经包覆的对照粒子填充PVC材料的性能相比,其填充的PVC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得到了大幅提高,包覆的复合粒子可作为新颖的增强增韧改性剂用于PVC电缆料或其他制品中。  相似文献   

7.
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预处理,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包覆上一薄层有机高分子,降低纳米粒子的高表面能,调节疏水性,改善其与有机基料之间的润湿性和结合性,从而达到与氯乙烯等有机物亲和良好的状态,防止纳米碳酸钙粒子自身的团聚,将经过表面处理和未处理的纳米碳酸钙粒子分别在5L和50L反应釜中与氯乙烯单体进行悬浮聚合,使纳米碳酸钙粒子原位复合到PVC中,将聚合完毕的PVC粒料浆液进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比较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处理对于原位悬浮聚合法制备PVC/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覆纳米CaCO3改性聚氯乙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CaCO3复合粒子填充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的加工塑化和力学性能,并与未改性纳米CaCO3的改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填充纳米CaCO3使PVC平衡扭矩和平衡熔融温度均会有所提高,填充未改性碳酸钙增加更大,填充PMMA包覆CaCO3使材料冲击性能提高的幅度大于填充未改性纳米CaCO3,而拉伸强度下降幅度较小。当PMMA包覆CaCO3填充量为8%时缺口冲击强度增加到未改性PVC的194%。冲击缺口断面形态分析表明,采用PMMA包覆CaCO3时,纳米CaCO3在PVC基体中分散均匀、团聚少。  相似文献   

9.
固相法改性纳米碳酸钙对丁苯橡胶的补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带有酚醛结构的反应性有机改性剂对纳米碳酸钙进行固相改性得到的M—CaCO3填充丁苯橡胶(SBR)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微观形态和老化性能.并与丁苯橡胶/硬脂酸包覆型纳米碳酸钙(CCR)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CaCO3对SBR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提高比CCR更显著,且M—CaCO3能改善SBR的老化性能。电镜观察表明,M—CaCO3在SBR中的分散性优于CCR.且界面结合形态得到了改善。M—CaCO3添加量为20~40份时。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进行改性,制备出乙烯基纳米二氧化硅,将其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并采用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哈克流变仪、高级扩展流变仪及熔体强度测定仪研究了乙烯基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对PP熔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填充的PP和纯PP相比,乙烯基二氧化硅填充的PP熔体强度显著提高,并且随着其含量的增加,PP的熔体强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1.
沈佩瑶  梁小容  李彩新  古菊 《化工学报》2018,69(6):2759-2766
针对目前硫酸法制备纳米纤维素高污染、高危险、高处理成本的缺点,采用环境友好、低能耗、低成本的碱法从蔗渣中制备纳米纤维素(2-BNC),补强丁苯橡胶(SBR),并与硫酸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S-BNC)以及白炭黑(silica)补强SBR的性能进行对比,探究2-BNC的加入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BNC在基体中的分散性优于silica,与SBR基体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在同等填料份数下,SBR/2-BNC硫化胶的储能模量高于SBR/silica硫化胶,损耗因子下降,耐磨耗性能更加突出,且力学性能更佳;2-BNC和S-BNC对SBR的整体补强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纳米白炭黑/炭黑并用对SBR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纳米白炭黑/炭黑并用体系对SBR硫化胶物理性能及磨耗形态的影响,并提出了补强模型。结果表明,纳米白炭黑/炭黑并用体系可提高补强效果,当其并用比为6/24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最大,耐磨性最佳。硫化胶补强性能的提高,一方面需要粒子与大分子之间有较强的结合力,另一方面还需要粒子表面上的产生滑移。  相似文献   

13.
新型无机纳米填料对SBR的补强性能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纳米白炭黑、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铝和白炭黑分别与炭黑并用对SBR的补强性能,并与单独充炭黑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白炭黑/炭黑并用体系能够显提高SBR硫化胶的拉伸性能、热氧老化性能和疲劳性能,而纳米氧化铝/炭黑和纳米二氧化钛/炭黑并用体系能够提高SBR硫化胶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CaCO3和ABS对硬聚氯乙烯(UPVC)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数据范围内,复合体系中加入ABS可以提高其冲击强度和弹性模量(少于5份),但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在体系中加入适量的经表面处理的CaCO3能明显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CaC03用量为12份时,其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2.5倍和2.8倍左右,复合体系的弹性模量随CaCO3用量增加而提高。最优配方为:PVC100份(质量份,下同)、CaCO3 12份、ABS5份、钙锌复合稳定剂3.5份、其他助剂适量。以该配方生产的UPVC供水管各性能完全符合GB/T1000 2.1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calcium carbonate (CaCO(3)) nanoparticles on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polycaprolactone (PCL)/chitosan nanocomposites. The nanocomposites of PCL/chitosan/CaCO(3) were prepared using a melt blending techniqu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results indicate the average size of nanoparticles to be approximately 62 nm. Tensil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an increase in the tensile modulus with CaCO(3) nanoparticle loa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show gradual improvement with the addition of up to 1 wt% of nano-sized CaCO(3). Decreasing performance of these properties is observed for loading of more than 1 wt% of nano-sized CaCO(3). The thermal stability was best enhanced at 1 wt% of CaCO(3) nanoparticle loading. The fracture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PCL/chitosan blend becomes more stretched and homogeneous in PCL/chitosan/CaCO(3) nanocomposite. TEM micrograph displays good dispersion of CaCO(3) at lower nanoparticle loading within the matrix.  相似文献   

16.
PP/POE/CaCO_3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旸  邬素华 《塑料科技》2007,35(10):54-56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碳酸钙(PP/POE/CaCO3)复合材料,研究了POE及CaCO3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显著增大,当POE含量为12%时,冲击强度较纯PP增加233%;同时拉伸强度随POE含量的增加缓慢下降。随着CaCO3含量增加,冲击强度先增加后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7.
将自制新型超分散剂用于重质CaCO3的表面改性,研究了不同溶剂化链段分子量及不同改性体系对CaCO3/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酯型超分散剂对1250目重质CaCO3的改性效果较好。经过改性的CaCO3填充PE复合材料在不降低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  相似文献   

18.
HDPE/POE/CaCO3三元体系薄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聚烯烃弹性体(POE)和重质碳酸钙对HDPE薄膜进行改性,研究了POE和重质碳酸钙的用量对共混体系薄膜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E的加入,使HDPE/POE薄膜的单位落镖冲击破损质量增加,而拉伸强度则有所下降。当POE的质量分数为10%时,薄膜的单位落镖冲击破损质量提高了51.1%,但薄膜的拉伸强度下降了20.5%。在HDPE/POE/CaC03体系中,当POE、重质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5%时,薄膜的单位落镖冲击强度比纯HDPE提高95.6%,且拉伸强度不降低。  相似文献   

19.
在双螺杆挤出机上采用动态硫化的方法制备CaCO3改性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TPV),研究了CaCO3添加量对热塑性弹性体拉伸性能、流动性能和邵氏A硬度的影响,并对材料进行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CaCO3对TPV有增强的作用,随着CaCO3含量的增加,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很大提高,当CaCO3质量分数为9%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100%定伸应力与邵氏A硬度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CaCO3的加入增加了TPV的流动性,使其热稳定性提高,结晶温度降低,使PP的β(300)晶面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