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营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6例老年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组)和观察组(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组),两组均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不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血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及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1)。结论对于老年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采用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可以更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相较于经鼻胃管肠内营养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按照肠内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肠组,26例)和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胃组,28例)。在两组患者均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第2天开始给予鼻饲整蛋白制剂(瑞代),观察两组患者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肠外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入住ICU时间、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等的发生率。结果 (1)按照体质量计算热卡需求量,鼻肠组较鼻胃组更快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分别为(3.0±0.8)d和(7.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肠组较鼻胃组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2.0±0.8)d和(6.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第30天时,鼻肠组的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鼻胃组,分别为(64±6)g/L和(61±6)g/L,(120±17)g/L和(106±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鼻肠组较鼻胃组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1±5)d和(14±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肺部感染、高血糖、腹泻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快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缩短入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总蛋白、清蛋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7d血糖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42例中发生消化道出血5例,反流2例,腹泻4例,腹胀2例。对照组42例中发生消化道出血9例,反流19例,腹泻9例,腹胀17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生活指标、生化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能够较好的满足患者代谢需要,改善肠道功能,纠正代谢紊乱,减轻患者胃肠不耐受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2012年8月到2016年6月选择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经胃喂养途径,观察组采用胃肠双腔管经肠道喂养途径。两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时间为7 d,记录与两组VAP发生与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肠内营养期间的胃液p H值分别为6.13±1.38和4.01±1.8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4.98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肠内营养期间的VAP发生率分别为2.5%和12.5%,观察组的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营养支持后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值都明显高于营养支持前(P0.05),营养支持后观察组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值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分别为9.12±2.13d和12.76±1.98d,与对照组的10.56±2.89d和16.33±2.11d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 ICU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存在一定的障碍,胃肠双腔管经肠道喂养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维持正常胃液p H值,从而减少VAP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胃肠营养支持方式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神经内科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经过营养风险评估、饮水呛咳试验筛查后,将重度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鼻肠管组和鼻胃管组,持续泵注肠内营养制剂予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营养状况改善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鼻肠管组和鼻胃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营养改善情况方面,两组置管前、置管后7d、14d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较经鼻胃管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低,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选择鼻肠管营养,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液回输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ICU病房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肠内营养,并采用鼻胃管收集胃液,观察组将胃液经无菌纱布滤过后自鼻空肠管回输至空肠,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自鼻空肠管输入空肠.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相关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水平,评价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达标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给予肠内营养后,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营养支持达标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腹泻、便秘、呕吐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CU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液回输能改善显著提高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减少腹泻、腹胀及呕吐等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空肠管与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60例需要管饲的重症急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鼻空肠管组和鼻胃管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2周内SAP、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和低钠血症的发生,记录置管前以及置管后7d和14 d时的营养指标(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 鼻空肠管组和鼻胃管组各30例,2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均无显著差异.鼻空肠管组SAP(43.3%对70.0%;x2=4.340,P=0.037)、呕吐(13.3%对43.3%x2 =6.648,P=0.010)和低钠血症(16.7%对40.0%;x2 =4.022,P=0.045)发生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但腹泻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鼻空肠管组置管后14 d时的血浆总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与置管前无显著差异,但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01);相比之下,鼻胃管组置管后14 d时血浆总蛋白(P=0.001)、前白蛋白(P=0.036)和血红蛋白(P=0.001)浓度与置管前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 重症急性卒中患者鼻空肠肠内营养能有效预防SAP以及呕吐和低钠血症的发生,并且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胃管和鼻肠管两种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分析,从而选择副作用较少的一种进行推广,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ICU病房患者38例,并随机分为鼻胃管组与鼻肠管组,均为19例患者。两组均进行肠内营养插管,并给予相同的营养剂,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肠内营养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种肠内营养方式的不良反应比较,以及入住ICU病房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进行两种肠内营养方式治疗后,患者肠内营养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鼻胃管组为63.16%,鼻肠管组为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多,鼻肠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ICU入住时间(12.1±1.8)d,机械通气时间(9.1±1.9)d,鼻肠管组ICU入住时间(7.8±1.2)d,机械通气时间和(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鼻胃管低,相应的不良反应及入住ICU病房和机械通气的时间也较少,所以在机械通气时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作用要优于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规范化序贯营养支持在老年大肠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老年大肠癌患者,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其中观察组术后采用规范化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以肠外营养向常规饮食过渡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7天营养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670,P<0.01);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344、2.677,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113,P<0.05)。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36,P>0.05)。 结论规范化序贯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大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