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库区狗牙根对深淹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取三峡库区自然消落带野生狗牙根(XC)和非消落带野生狗牙根(FC)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重复裂区设计试验,主区为两品种,副区为6个不同深度水淹处理(0,1,2,5,10m和15m),分析了各处理植株几种酶活性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①不同生境狗牙根受深淹胁迫后,丙二醛(MDA)都呈递增趋势,表明狗牙根在深淹胁迫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膜脂过氧化伤害,且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受伤害增大.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醇脱氢酶(ADH)活性较对照都有所增加;XC处理POD和SOD的最大值出现在5m深水淹处理,而FC出现在2m深处理,且XC 5米深淹处理GR值较对照和其他处理明显大;各受淹处理地下茎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平.③从抗氧化酶活性和ADH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淹水胁迫下植株的能量代谢情况,初步得出XC与FC都具有一定的耐淹性,且XC较FC具更耐深淹的能力,表明狗牙根作为禾本科植物遗传上具有一定的耐淹性,自然消落带狗牙根因长期生长于水淹胁迫环境,耐淹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从狗牙根对深淹胁迫的生理响应上,证明狗牙根是宜用于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的物种.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在消落带干旱-水淹交叉胁迫下的形态和活性氧(ROS)代谢适应机制,通过控制实验模拟了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水文节律,研究了干旱-水淹交叉胁迫及恢复过程施加不同外源物质对中华蚊母树形态学和ROS清除的变化。结果表明:(1)前期干旱胁迫增强了中华蚊母树对后期水淹胁迫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叶片脱落、大量不定根的形成及茎基部膨大等形态学的变化;(2)干旱或水淹单一胁迫下,中华蚊母树·OH、■等R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表现出氧化应激反应,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及脯氨酸(Pro)等抗氧化系统小分子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对照,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防御作用机制,且在复合胁迫下,SOD、CAT、APX酶活性及Pro含量显著高于单一胁迫;(3)恢复阶段,相关性分析表明,中华蚊母树清除ROS(·OH、■的酶促(SOD、CAT、APX)及非酶促(Pro)系统具有一定的协同性。同时,恢复阶段施加脱落酸(ABA),内源Pro显著高于正常水平;施加Pro, S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施加可...  相似文献   

3.
桑(Morus alba)具有较强的耐水淹特性, 为了探究水淹胁迫对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生长激素的影响, 揭示变化规律, 该研究采取室内模拟水淹实验, 以三年生盆栽桑苗作为研究对象, 设置对照组(CK)、根淹组(GY)、浅淹组(QY)、深淹组(SY)等4个不同水淹胁迫的处理, 定期观测并记录桑苗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内源生长激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含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1)水淹胁迫会促进桑苗叶片内的生化反应, 造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水淹75天, GY、QY、SY桑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较水淹前分别增加182.18%、170.21%和94.16%, 差异显著, 且显著高于CK。水淹胁迫下桑苗叶片淀粉含量在水淹0-50天无显著变化, 水淹75天, GY、QY、SY桑苗叶片淀粉含量较水淹50天分别增加290.84%、244.65%和130.04%, 差异显著, 且显著高于CK。(2)水淹胁迫下桑苗叶片乙烯和赤霉素含量均显著增加, 水淹75天, GY和SY桑苗乙烯含量较水淹前分别增加62.80%和26.78%, 差异显著; GY、QY和SY桑苗赤霉素含量分别增加27.48%、18.02%和25.04%, 差异显著。随着水淹时间增加, GY和SY桑苗乙烯和赤霉素含量总体均呈增加趋势, QY桑苗乙烯和赤霉素含量先增后减, 但仍高于水淹前。水淹胁迫下水淹各组桑苗叶片脱落酸含量随着水淹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水淹75天, QY和SY桑苗叶片脱落酸含量较水淹前分别增加19.20%和36.16%, 差异显著; GY桑苗脱落酸含量无显著变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桑苗可通过调整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和分配, 同时通过积累乙烯、赤霉素、脱落酸等内源激素以适应水淹环境, 具有较强耐淹能力。  相似文献   

4.
淹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香附子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香附子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的耐淹机理,该研究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夏季汛期水淹环境,设置常规水分管理(CK)、根部水淹(T1)、半淹(T2)以及全淹(T3)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香附子对不同淹水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显示:(1)经过45d的水淹处理,所有水淹处理香附子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以及总叶绿素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但叶绿素a/b值仍维持在CK水平;(2)淹水并没有增加T1和T3处理植株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但显著增加了T2植株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3)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各水淹处理植株叶片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且自水淹15d后均与CK植株差异显著;(4)所有水淹处理香附子植株SOD、CAT和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所增加,但随着水淹时间的继续延长,T3植株叶片SOD和CAT活性逐渐下降。(5)经过45d的水淹处理,各水淹处理植株淀粉含量在叶和根中均显著增加。研究表明,虽然淹水对香附子产生了一定的伤害,但香附子能够通过调节体内各种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增加对水淹的抵御能力,而且根部高浓度淀粉含量也为香附子耐受水淹胁迫提供了稳定的能量供应。  相似文献   

5.
长期水淹对‘中山杉118’幼苗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具有极强的耐淹性,但其耐淹机理仍没有明确。该研究以‘中山杉118’(Taxodium‘Zhongshansha 118’)幼苗为对象,在经过93天不同水淹处理(对照、水浸、浅淹、深淹)后测定中山杉叶片和根系的无氧呼吸酶活性、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生物量以及根系活力,从能量消耗的角度初步探索了中山杉的耐淹性。结果表明:长期水淹使中山杉叶片与根系中3种无氧呼吸酶(乙醇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加,且叶片与根系的乙醇脱氢酶活性均高于乳酸脱氢酶活性,中山杉的根系和叶片是通过加强以酒精发酵为主的无氧呼吸适应长期缺氧环境;不同水淹处理的叶片中3种无氧呼吸酶活性均高于根系,叶片对缺氧环境更加敏感;中山杉叶片和根系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水淹深度的增加显著增加,根系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叶片;中山杉根系淀粉含量高是其能够长期忍受水淹的重要原因,且中山杉适应长期水淹的策略为忍耐型;经受长期水淹后中山杉根茎结合部长出气生根及茎基部膨大,同时根系外壁的木质化能将根系与外部水淹环境隔离,具有很强的耐淹性,可作为湿地生态修复、消落带生物治理的优良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6.
中山杉(Taxodium ‘Zhongshansha’)具有极强的耐淹性, 但其耐淹机理仍没有明确。该研究以‘中山杉118’ (Taxodium ‘Zhongshansha 118’)幼苗为对象, 在经过93天不同水淹处理(对照、水浸、浅淹、深淹)后测定中山杉叶片和根系的无氧呼吸酶活性、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生物量以及根系活力, 从能量消耗的角度初步探索了中山杉的耐淹性。结果表明: 长期水淹使中山杉叶片与根系中3种无氧呼吸酶(乙醇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加, 且叶片与根系的乙醇脱氢酶活性均高于乳酸脱氢酶活性, 中山杉的根系和叶片是通过加强以酒精发酵为主的无氧呼吸适应长期缺氧环境; 不同水淹处理的叶片中3种无氧呼吸酶活性均高于根系, 叶片对缺氧环境更加敏感; 中山杉叶片和根系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水淹深度的增加显著增加, 根系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叶片, 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叶片; 中山杉根系淀粉含量高是其能够长期忍受水淹的重要原因, 且中山杉适应长期水淹的策略为忍耐型; 经受长期水淹后中山杉根茎结合部长出气生根及茎基部膨大, 同时根系外壁的木质化能将根系与外部水淹环境隔离, 具有很强的耐淹性, 可作为湿地生态修复、消落带生物治理的优良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冷水河消落带水生苔藓植物的种类及其对水淹的耐受机制,对5种水生苔藓植物优势种在水淹时的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耐水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冷水河消落带有水生苔藓植物优势种11种,以水生长喙藓(Rhynchostegium riparioides)、深绿褶叶藓(Palamocladium euchloron)、卷叶湿地藓(Hyophila involuta)、仰叶藓(Reimersia inconspicua)和大叶凤尾藓(Fissidens grandifrons)为优势种,平均优势度≥0.02。随水淹时间延长,5种水生苔藓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可溶性糖和MDA含量、POD、SOD和CAT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但都高于对照,表明5种苔藓植物优势种经过长期水淹后,表现出较强的生理适应性,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表明,水生长喙藓的耐水淹性最强(D=0.953)。这说明水生长喙藓对水淹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作为冷水河消落带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周期性水淹结束后,消落带植物积极恢复生长的能力有利于其生存和定居,因此,探究影响植物恢复生长的关键生理生态机制对于消落带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采样、对比测定的手段,研究了生长于三峡水库消落带的狗牙根和牛鞭草根系在冬季水淹结束后清除活性氧(ROS)的关键酶活力恢复动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历水淹的植物恢复初期发生明显氧化胁迫,超氧化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均维持了水淹诱导增加的活力水平。两个物种的过氧化氢酶(CAT)在水淹中活力均较低;出露之后后狗牙根CAT趋向于对照水平,牛鞭草CAT活力迅速上升但未到显著水平。水淹结束后24 d各个酶活力均回复到对照水平,表明氧化胁迫已基本消失。消落带位点植物不同酶活力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可能是植株维持ROS代谢内稳态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淹水胁迫下北美鹅掌楸无性系生理生化响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是优良用材和绿化树种,但极不耐涝,阻碍了其广泛应用。本研究以前期试验筛选出的3个耐淹无性系(T4、T27和T37)和3个不耐淹无性系(S5、S9和S20)为实验材料,开展温室盆栽模拟淹水胁迫实验,通过比较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EL)、叶绿素含量,以及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探索不同无性系对淹水胁迫的响应和抗性差异。结果显示:北美鹅掌楸对淹水胁迫反应敏感,淹水4d时,耐淹无性系和敏感无性系均呈现下部老叶黄花,上部嫩叶、顶芽萎蔫现象,叶绿素含量减少,MDA、EL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极显著增加。淹水6 d后,敏感无性系受到的胁迫伤害进一步加剧,叶片萎蔫脱落,MDA、EL持续增加,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SOD和POD总体呈下降趋势;而耐淹无性系顶芽缓慢恢复,在叶片脱落后幼叶展开,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小,MDA和EL缓慢下降,SOD和POD持续升高,淹水20 d左右近水面的茎端形成不定根和大量膨大皮孔。研究表明:耐淹型北美鹅掌楸可通过形成不定根和肥大的皮孔、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增强其抗涝能力;EL、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可作为北美鹅掌楸耐淹无性系中期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10.
人工水库修建引发的差异性水文节律是决定消落区植被群落格局的主要因素,高强度水淹环境中水淹胁迫是影响植被的重要因子而低强度水淹环境中物种竞争是影响植被的重要因子。为了探究差异性水淹环境中三峡水库消落区植物的水淹耐受能力及光资源竞争能力(植物株高)对植被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对三峡水库典型消落区不同水淹强度下生长的植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典型消落区调查共发现有植物41种,其中高耐淹低竞争能力型植物4种,其生物量在所有物种生物量中的占比达70.99%,低耐淹高竞争能力型植物23种,其生物量占比为28.02%,低耐淹低竞争能力型植物14种,生物量占比不足1%,消落区内无高耐淹高竞争能力型植物物种分布;(2)高耐淹低竞争能力型植物在水淹强度大的消落区区域占优,低耐淹高竞争能力型植物在植物物种竞争压力大的消落区区域占据主导,低耐淹低竞争能力型植物在消落区中仅有零星分布;(3)消落区植被生物量格局随着高程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研究差异性水淹环境对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分布的影响,可以为深入理解消落区植被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和大型水库消落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NaCl 胁迫对甘草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甘草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甘草对盐分胁迫的适应性机理;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配成Hoagland液)处理盆栽一年生甘草,分别于35d、70d和105d取样,测定甘草株高、地上部分鲜、干重、根鲜、干重及甘草叶片SOD、POD、CAT活性,分析各生长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NaCl胁迫70d和105d,0.6%和0.9%处理组的株高、地上部分鲜、干重及根鲜、干重均显著低于CK,SOD、POD及CAT活性均显著高于CK,经相关性分析得知,SOD、POD及CAT活性与各生长指标均负相关,其中POD活性与各生长指标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甘草对NaCl胁迫的响应有胁迫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在遭遇胁迫时,通过改变自身的生长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提高机体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水淹胁迫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重要物种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的生理生化特性及解剖结构的影响, 以消落带区小蓬草为试验材料, 设置全淹组(SG)和半淹组(SsG)处理, 测定与小蓬草在淹水过程中随着时间增长的生理指标与根系解剖变化。结果表明: 水淹30 d, 淹水组小蓬草相对叶面积和平均茎高与对照相比都显著降低, 而根系主根长和侧根数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SsG丙二醛(MDA)、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根系活力都升高, 与对照组达到了显著差异, SG组的以上指标及可溶性还原糖都与对照组达到了显著差异, 并且叶绿素、MDA和根系活力与SsG之间也达到了显著差异, 解剖结构中, 两种淹水处理的根系周皮细胞的气腔面积增加, 木质部出现溶生型气腔; 水淹50 d, SsG叶片边缘坏死, 心部小叶存活, SG地上部分基本腐烂, 两种淹水处理根系韧皮部出现坏死, 木质部残存, 解剖结构表明此时根系外围组织瓦解, 生理指标测定表明, 与对照相比, SsG的叶绿素极显著降低, 可溶性糖、MDA、脯氨酸及SOD都显著增加, SsG和SG根系活力较对照都显著降低。小蓬草在淹水过程中根系的存活时间超过叶片, 根系在通气组织结构上启动响应机制, 表明小蓬草在水淹胁迫中主要通过减少地上部分的生长量, 增加地下根系的生长与结构的调节来适应水淹具有短期耐淹能力, 这为库区消落带入侵物种的适应性及生态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在-5℃低温胁迫下,夏威夷椰子(Pritchardia gaudichaudii H.Wendl.)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表明膜脂过氧化作用逐渐增强;含水量不断下降;细胞保护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 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均先升高,然后下降。冷锻炼处理可以减缓夏威夷椰子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增强,促进SOD酶活性的提高,同时抑制POD和CAT酶活性的变化,因而使夏威夷椰子幼苗的抗寒性得以提高,在-5℃低温胁迫下的半致死时间从1.6d延长到2.2d。  相似文献   

14.
Cd胁迫对黄菖蒲幼苗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水培法对Cd胁迫下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幼苗叶片和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40和120mg·L^-1Cd胁迫下,黄菖蒲幼苗叶片和根系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不同。10和40mg·L^-1 cd胁迫下,黄菖蒲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POD及APX活性、叶片中的SOD活性及根系中的CAT均明显高于对照;在120mg·L^-1 Cd胁迫下,叶片中的POD活性及根系中的POD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各处理组根系中的SOD活性均低于对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40和120mg·L^-1Cd胁迫处理组叶片的CAT活性和120mg·L^-1Cd胁迫处理组根系的APX活性逐渐降低,其他处理组不同酶的活性逐渐升高或先升后降。黄菖蒲叶片及根系中的4种酶对Cd胁迫的响应能力有差异,其中POD可能是黄菖蒲耐Cd胁迫的主要抗性诱导酶。  相似文献   

15.
淹水胁迫对铺地黍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淹水胁迫对铺地黍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淹水时间对铺地黍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淹水胁迫前期,铺地黍体内SOD、CAT和PPO活性总体表现为升高的变化特征.之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酶活性均逐渐降低,在淹水5w时,SOD、CAT和PPO活性分别为对照的38.7%、50.3%和178.2%.而在整个淹水期间POD活性则一直呈升高的趋势.结论:几种保护酶对淹水胁迫的响应能力有差异,其中SOD、CAT活性的变化可作为铺地黍对淹水反应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水淹对铺地黍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嘉红  蓝宗辉 《广西植物》2011,31(6):823-826
研究了水淹对铺地黍幼苗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3种抗氧化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淹胁迫下,铺地黍幼苗的丙二醛含量缓慢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持续...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猕猴桃品种展叶孕蕾期自然感染溃疡病菌前后一年生枝条、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感染溃疡病菌前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枝条及成叶中防御酶系活性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品种未受溃疡病菌感染时,一年生枝条、叶片中的POD、PPO、SOD、CAT酶活性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均低于感病品种.品种自然感染溃疡病菌后,一年生枝条、叶片POD、PPO、SOD、CAT、PAL酶活性均升高,且酶活性的增加幅度是抗病品种中酶活提高倍数高于感病品种.而且这种增量在不同保护酶类以及不同组织部位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8.
测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分生孢子在重金属镉Cd(Ⅱ)作用下不同时间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以探讨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应对重金属胁迫时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Cd(Ⅱ)胁迫初始阶段(2-6 h),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中POD活性出现抑制现象,POD对Cd(Ⅱ)胁迫较敏感。Cd(Ⅱ)胁迫4 h后,GST、SOD、CAT酶活性均显著增加。GST活性在Cd(Ⅱ)胁迫早期酶活变化最为明显,对菌体细胞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后期GST活性较低,因此其保护作用较弱;POD的活性变化则与GST相反,POD在Cd(Ⅱ)胁迫后期对菌体细胞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Cd(Ⅱ)胁迫下,CAT活性稳定且变化不明显但仍高于正常状态下的CAT酶活;SOD始终保持高的酶活性,在这些抗氧化保护酶中,以SOD最为重要。结果表明,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与维持是球孢白僵菌耐Cd(Ⅱ)胁迫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活性氧的产生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吴建慧  杨玲  孙国荣 《植物研究》2004,24(4):456-459
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 对低温胁迫玉米幼苗叶片中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动态变化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强度低温胁迫后, O2·产生速率增加;保护酶SOD 、CAT 活性下降, POD 活性升高。同一低温胁迫下光照处理后的O2·产生速率、SOD 、CAT 、POD 活性与黑暗处理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淹水胁迫下对烟草、油菜某些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淹水胁迫下,对烟草、油菜叶片光呼吸酶乙醇酸氧化酶(GO),羟基丙酮酸还原酶(HPR),过氧化氢酶(CAT),呼吸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烟草,油菜叶片光呼吸途径中HPR,GO,CAT酶活性升高,呼吸作用加强,并且耐淹能力强的油菜品种中油821增加幅度大于耐淹能力弱的烟草品种SRI,淹水胁迫使植物体内SOD活性升高,但在淹水胁迫后期,油菜体内SOD活性开始下降,淹水胁迫下,烟草,油菜叶片中MDA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