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分析两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明显,并且手术创仿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复杂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2),研究组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7.5%vs.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vs. 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研究组血清丙二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研究组血清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期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复杂性胆囊炎具有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有效率高等优势,且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恢复速度明显快于传统开放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高龄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115例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组),55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等情况。结果:115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痛苦轻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临床经验丰富、腹腔镜技术掌握熟练的术者首选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观察组),49例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结果:两组均有1例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体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满意,与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相比,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分为治疗组(n=100)和对照组(n=80)。治疗组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catheteri-zing drainage,PTGCD)联合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GCD联合LC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疗效确切,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时机选择进行分析。方法将7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在入院3 d后实施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患者入院3d内实施手术治疗,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上,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在患者入院3 d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并发症少且预后良好,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12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后、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2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手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60.2±29.2) min、平均住院时间4~7 d、平均引流管留置时间2~5 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除择期手术组与急诊手术组手术时间(35.0±10.0) min vs.(55.0±12.0)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998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依照治疗措施分为两组,每组62例,A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胃肠功能、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与疼痛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26%,高于B组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效果显著,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效果。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52例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5例,观察组12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2.16±10.31)min、住院时间(6.75±1.23)d、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17±1.0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61.15±14.32)mL、并发症发生率(7.09%),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8.43%vs9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因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单孔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1天VAS评分和术后3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和术后疼痛轻的优势,且患者受到的创伤较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