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从水资源保护效果、水污染防治效果、水环境整治效果、社会民生效果、执法监督效果5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河长制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得到的评价标准,建立了基于组合权重-理想区间法的河长制实施效果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客观权重求得组合权重,根据理想区间法评价河长制实施效果。利用该模型对陕西省2012-2018年的河长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采用主客观权重相结合的组合权重,计算结果更稳定、合理、科学。结果表明:陕西省的河长制实施效果逐年提高,并在2017年达到优,与实际情况相符合,2018年河长制实施效果进一步得到优化。该模型针对河长制实施效果评价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构建定量化的绩效评价模式,科学有效地评价河长制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河长制推行时间较早的江苏省为例,从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4个层面选取了17个指标,构建河长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7~2017年相关数据,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TOPSIS模型构建了河长制绩效评价模型,并运用障碍度模型来诊断影响河长制绩效评价水平的指标。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河长制绩效评价水平在2007~2017年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但在2010~2012年有短暂下降的过程;河长制评价指标权重中占比较大的为水污染防治层指标,影响河长制绩效评价水平的障碍指标同样集中在水污染防治层面,表明水污染防治工作既是江苏省河长制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研究成果可为江苏省进一步完善河长制工作制度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城市开展河长制绩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考核区域河长制工作,从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以及河长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情况6个方面选取25个评价指标,根据已划分的河长制考核评价等级与标准,构建了基于云模型的区域河长制考核评价模型;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得出组合权重,运用X条件正向云发生器求得各指标隶属度,为避免最大隶属度原则造成的缺陷,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考核分值。采用该模型对南京市2013—2017年的河长制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得到的考核综合分值逐年提高,与南京市河长制实施情况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区域河长制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4.
刘超 《吉林水利》2021,(1):55-58
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河长制考核机制,基于6大准则层(综合考虑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保护、生态修复、执法监督和河长制体系)、18个指标层的河长制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云模型理论,建立了基于熵权云模型的区域河长制考核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晋中市汾河河长制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时,得到评价结果与该地区河长制实施力度与执行情况基本一致,评价结果合理,评价模型对于该地区河长制考核评价具有适用性,研究结果对其他地区开展河长制考核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勇 《陕西水利》2023,(9):45-47
河流、湖泊等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响应国家建设幸福河湖的伟大号召,基于安徽省2012年~2021年水资源公报数据,通过选取9个确立幸福河湖水资源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加权后的指标进行TOPSIS模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该省未来幸福河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长制效能评价存在不同影响指标,针对河长制的指标权重和效能评价,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广州市河长制效能评价体系,构建了三层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通过AHP法获得河长制效能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广州市河长制效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河长管理效能评价得分78.283,处于良好等级,但河流治理投入指标的整体情况较差,评价结果相对还较低,还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管理,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丹东市为例,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方面选择24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将CRITIC法、AHP法和熵权法相结合计算组合权重,选用TOPSIS法与线性加权法评价分析2012—2021年丹东市水资源承载力及安全指数。结果表明:丹东市水资源承载力与安全水平受工业增加值、水资源产出率、生态环境用水率及其用水量的影响较大,研究期间水资源处于超载和临界超载状态,安全指数达到不安全与较安全水平,此成果可为丹东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家相关文件的解读及文献资料的梳理,对河长制提出的背景与经过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河长制目前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河长制推行的目标要求,总结了河长制的主要工作任务,并构建了以水文学、水资源、水环境和水法律为核心的河长制理论基础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技术标准、行政管理和政策法律为出发点的河长制支撑体系。最后,考虑河长制推行的长效性,提出了河长制的具体实施途径,近期(2017—2020年)、中期(2021—2025年)和远期(2026—2030年)的具体实施目标及保障河长制实施的4点建议,以期为我国推行河长制提供基础理论框架和系统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9.
鉴于脆弱性要素(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性)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结构有很好 的对应关系,基于 PSR 模型开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0—2019 年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筛选人均用水量等 25 个评价指标,构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评价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将水资源脆弱性划分为不脆弱、 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和极脆弱 5 级,利用集对分析法和置信度准则计算得到 2010—2019 年的水资源 脆弱性水平;将指标层和准则层脆弱性与系统综合脆弱性进行对比,分析各指标与准则层脆弱性水平和变化趋势 与系统脆弱性的关系,探究影响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成果可为新疆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灰色关联度法对灌区综合效益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以灌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目标层、 9项指标层为基础数据,利用AHP确定目标层及指标层的权重,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关联系数,对灌区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以新疆阿卡尔灌区为实例,选取了2012年至2016年近五年的灌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AHP和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灌区综合效益方法可靠,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1.
河湖健康评估是河湖生态保护管理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重点介绍全国河湖健康评估工作的技术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构建了包括水文水资源、河湖物理形态、水质、水生生物及河湖社会服务功能五个方面的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5个等级的河湖健康分级标准,形成了系统的河湖健康调查评价方法,采用该标准与方法,在全国36个河湖(库)水体进行了河湖健康评估。实践证明,全国河湖健康评估提出的河湖健康内涵及评估指标体系能够系统表征我国河湖生态及功能特点,指标总体科学合理,整套技术方法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高安市实施"河长制"近一年多来,开展水污染治理,建立河湖管理长效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文章全面细致地阐述了"河长制"在高安市的开展情况,从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落实保障经费、开展"清河行动"等方面探索出了一些符合自身特点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欠发达地区面临着饮用水源地管理模式落后、管护效率较低的困境。本文以新疆皮山县为例,在梳理该县饮用水源地概况、水源地管理存在的问题、河长制推行情况及遇到挑战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县级河长制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管理体系。其核心是整合相关部门事权,设立专职的饮用水源地管理机构,并将其纳入河长制联席会议,对其实施日常授权和临时授权的清单化权限管理,充分开发利用河长制信息平台,以实现饮用水源地高效管理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14.
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水利现代化特征内涵出发,结合现代化需求,构建以防洪防涝安全、农田水利、水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与河湖健康、水管理能力及水利发展保障为六个准则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南京水利现代化评价为例,根据指标选取原则,选取30个具体指标对南京水利现代化进行评价,通过层次分析及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评价方法、标准及权重。评价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与南京水利发展现状相符,可以为将来南京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依据。因此,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前开展的水利现代化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长制为区域性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如何在流域层面实现联防联控是当前河长制推行的难点与薄弱环节。以长江流域典型跨省河流——赤水河为例,针对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梳理流域内河长制推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河长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总结了赤水河流域保护管理的主要经验与不足;再从推进流域保护整体规划与立法、促进部门联动与联合执法、规范跨界断面监测评估、严格水量分配调度和完善资金投入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河长制下赤水河流域联防联控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其他跨省河流的流域整体性管理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研判山西省 7 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现状和存在问题,有效提升河流水生态承载力,构建 7 条河的 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级评估 7 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使用差分自回归移 动平均(autoregressive?integrated?moving?average,?ARIMA)模型和长短期记忆(long?short-term?memory,?LSTM)模型对 比预测水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1—2021 年,7 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总体为一般超载等级。其 中,汾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呈基本承载,其他流域为一般超载,水环境指数和水资源指数对 7 条河的流域水生态 承载力影响较大。ARIMA-LSTM 模型预测表明:2022—2031 年汾河水生态承载力变化呈上升趋势,涑水河、沁 (丹)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未来趋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其他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呈不同幅度波动趋势;2031 年左右, 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将得到提升。建议通过提升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加强 7 条河的流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来 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淮河中上游水生态健康影响因子及其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其亭  陈豪  张永勇 《水利学报》2015,46(9):1019-1027
在对淮河中上游10个断面水体理化指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栖息地状况等实地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结合提出的河流水生态健康定义,采用频度统计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并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健康评价标准体系;运用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法和水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对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60%的监测断面处于"亚病态"或"病态"水平,其中监测断面D5(槐店闸)处于"病态"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表明该河段水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监测断面D5是"重污染"。研究表明淮河中上游水生态退化较严重,需要加强水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