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占洪波 《治淮》2024,(3):51-53
白荡湖闸站改扩建工程需结合老站保留利用,并解决老站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改扩建方案的分析论证是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工程建设必须满足老站汛期排涝和枢纽防洪度汛要求,也是确定泵站枢纽总体布置和工程改扩建方案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重点介绍了白荡湖闸站改扩建方案的研究过程,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双桥河对开弧门闸站枢纽兼顾沿湖防洪、双流河流域自流泄洪、主汛期泵站排洪、平常时段景观水体拦蓄和枯水期向内河提升补水五大功能;枢纽建筑物包含一座结构新颖的平面对开弧门拦河节制闸、对称布置的两座排洪泵站、两座补水泵站和一座连接两岸场区交通桥等。本文简要论述了闸站枢纽布置方案,独有的布置特点可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姚婷婷 《陕西水利》2024,(3):98-100
针对中型排灌结合泵站的水泵选型问题,以寿县肖严湖排灌站涵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投资、运行管理和水泵性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水泵型式;利用现有水力模型的模型特性曲线进行相似换算,选择适合该工程水力条件的模型;对不同台数泵站的布置形式进行比选,确定机组台数;并根据排涝与灌溉的不同特征水位,优化泵房布置。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满足泵站具有自排、抽排、自流引水和抽灌补水多功能工况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1 工程概况 常熟枢纽工程位于望虞河的长江入口处,由泵站与节制闸组成,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太湖防洪项目中的骨干工程之一,具有挡潮、泄洪、排涝、引水、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功能,在工程布置上采用站闸结合、交列布置的方式,泵站与节制闸联合运行。 泵站位于枢纽工程的中间位置,6孔节制闸分布泵站前后两侧,泵站装有9台叶轮直径为2.5m立轴开敞式轴流泵机组,流道采用双层矩形流  相似文献   

5.
朝东圩港闸站枢纽导流墩及中隔墩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东圩港枢纽作为闸站合一的水利枢纽,其平面布置具有同类型枢纽的典型性,也面临同样的技术难题,即如何确保节制闸与泵站在结构上的可靠衔接,同时又要尽量减少二者在运行方面的相互干扰.该文介绍了朝东圩港枢纽通过在闸、站之间设置导流墩及中隔墩,巧妙解决了节制闸与泵站衔接的技术难题, 在满足闸、站各自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还充分利用中隔墩上部空间,优化配套建筑物布置,既改善了闸、站各自流态,又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某灌区郭家店灌排泵站枢纽布置设计,阐述了灌排泵站在枢纽布置设计过程中考虑的要点,对灌排泵站枢纽布置提供了设计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泵站前池的水流流态直接影响泵站的效率,从而直接影响枢纽功能的实现。本文对泵站前池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计算采用SIMPLEC算法求解三维水流紊流方程,结合大龙港枢纽防洪工程,较好地复演了泵站前池水流的流速场,并根据泵站前池进流的不均匀系数评判枢纽布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是驷马山灌区规划骨干工程,承担向驷马山上游灌区肥东县部分灌区和定远县江巷水库灌区的供水任务。江巷水库建设后,为及早发挥江巷水库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建设迫在眉睫。如采用常规的明渠输水方式,滁河四级站干渠工程征地数量多,不符合国家实行的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且实施难度大。本文总结了工程设计的难点,简述了干渠工程输水方案与总体布置、干渠暗涵暗挖段施工方式以及干渠近、远期工程建设方式等设计特点。对干渠工程,采用有压地下暗涵输水 + 末端泵站提水的方案,对干渠暗挖暗涵段,采用遁构机掘进施工方案,对干渠明挖暗涵段,采用近、远期结合一次性建设方案等,分析认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滁河四级站干渠近期工程设计对灌区类似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沈继华  马东亮 《治淮》1999,(5):23-23,26,27,28
淮河入海水道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布置,在桩号27 800处与京杭运河交叉,交汇处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形成两河三堤、三河交叉的水利枢纽网。为了保证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的正常航运和入海水道泄洪,该枢纽布置了国内最大的立交地涵(过流能力7000m~3/s,地涵断面8m×8m,共39孔)。本文在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立体交叉布置的基础上,从设计、施工和航运的角度研究了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斜交、正交、宽槽、沉管四种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水利工程BIM综合应用奖三等奖,获奖单位为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工程概况上桥抽水站工程始建于1973年,工程由抽水站、灌溉引水涵、芡河排涝涵、跃进沟地下涵组成,是一座灌溉结合排涝的大型泵站。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驼峰式出水流道,设计抽水能力为120m~3/s。站内装有6台大型立式轴流泵,泵叶片采用上置式  相似文献   

11.
蔡慧娟  郑森文 《人民长江》2018,49(14):72-76
在城乡水美景美的建设步伐下,小型双向抽水工程的应用已日趋广泛。有关双向抽水工程方面的研究,以往大多是针对大型双向泵站在城市主要河口节点的应用方面,而对于小型简易双向抽水工程在城乡建设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总结。有鉴于此,总结分析了目前江苏周边地区小型灌排结合泵站工程的平面布置方案及其应用特点,并针对景观需求提出了潜水轴流泵分流道双向抽水(高低涵合并)的新型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是针对其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并解析了各方案的应用实例及参数。研究成果可为具有双向抽水要求、特别是对景观要求较高的小型泵站工程的选型及其布置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弧形进水箱涵城市排水泵站水力特性,探寻改善泵站内部不良流态的整流措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城市排水泵站水力流态及整流措施进行研究,并通过物理模型对整流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弧形进水箱涵城市排水泵站的前池存在主流偏斜与分离流动现象,前池主流集中在中上层,中下层出现大范围的立面环流,底层存在回流,进水池内流态紊乱并出现旋涡,导致水泵进水不够顺畅;设计优化的“方形立柱+组合横梁”的组合式整流措施能够改善前池和进水池的水力流态,前池内的偏流和分离流动消除,底层回流消失,进水池旋涡得到有效抑制,3台水泵进水流道入口流速分布均匀度分别提升了12.0%、8.7%、8.3%,入流速度加权平均角分别提升了7.08°、9.07°、11.40°。  相似文献   

13.
通过渭南市东雷抽黄大型灌溉泵站的更新改造设计,提出泵站在改造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以期为其他大型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王燚  徐盈秋  吴泥 《人民长江》2004,35(6):25-26
我国目前大量的泵站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着农业抽水灌溉、城市供水排水等任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大部分泵站自动化水平低,设备运行安全问题较突出,运行管理和技术分析受技术条件限制较大,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泵站进行监控为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为事故分析提供坚实的资料基础.在经过一定的调研和分析的情况下,结合我国泵站的实际,提出了泵站计算机监控的方案及功能要求,结合工程实际开发了一套经济实用、技术先进的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并介绍了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双港电排站实际运行管理工作经验,结合城市排涝工作的特点,阐述对城市排涝泵站高效运行管理的初步认识,并提出有关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建议,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山 《吉林水利》2007,(9):54-55
水闸和排灌站担负着防洪、排涝和灌溉等作用,它们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的效益,箱涵式结构在安徽省长江沿岸闸站中应用广泛。本文在分析了安徽省沿江地质条件、箱涵式结构的特点和运用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箱涵式结构的选址、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用技术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规模以上的机电排灌工程中,小型泵站数量占比达95.5%,装机容量占60%,但由于小型泵站的装机容量小、分布散,因而对它的设计与管理工作远没有对大中型泵站那样重视,致使小型泵站一直处于高能耗、低效率状态。从目前小型泵站的规划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管护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着手,分析了泵站工程能耗的主要构成,并提出:规划是提升泵站效益的前提条件,设计是提升泵站效能的基础环节,管理是泵站效能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在规划及选址上,应充分考虑泵站上、下游河(渠)系与灌、排功能及周边水系的关系,规避实际运行中的灌排矛盾和水资源的浪费;在对输电线路、变压器、电动机、传动装置、水泵、管路、进出水建筑物及输水河渠的设计与选型过程中,应考虑到节能环节;在运行管理中,应重视工程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及时减少能耗损失。  相似文献   

18.
黄冰强 《江淮水利科技》2022,17(2):16-19,30
泵站工程在结构计算时,空间三维有限元软件相比常规方法更能反应工程的实际工作状况,本文以和县金河口排灌站工程为例,采用 MARC 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结构模型,进行应力、位移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泵房大部分构件的结构强度不满足规范要求,亟待除险加固。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吴建华  高洁  刘亚明 《人民长江》2017,48(17):104-107
目前,国内离心泵工作点的调节方法主要是采用变速调节和变径调节法,但是变速调节和变径调节都有一定的调节范围,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针对中小型离心泵站和灌排两用离心泵站,提出了利用变角调节来改变水泵运行工况的方法。根据离心泵的水流运动特点及叶轮进口相似三角形的关系,推导出了离心泵的流量数学模型。以山西省某供水工程和天津某灌排两用离心泵站为例,通过改变叶片的入口安放角,达到调节水泵运行工况的目的;同时,针对天津某灌排两用泵站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节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变角调节后可以减少能耗,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排涝泵站的防洪除涝效率,通过构建圩区排涝泵站的优化调度模型,制定对应的正交试验方案,运用遗传算法对试验方案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圩区排涝泵站在“等功耗下排水量最大”的优化调度方案。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法可缩短优化调度方案的制定周期,其优选出的泵站调度方案可有效提高排涝泵站的防洪除涝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