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腐殖酸的结构和性质,阐述了从低阶煤中提取腐殖酸的方法。为提高腐殖酸的提取率及腐殖酸的活性,详细介绍了机械活化法、氧化降解法、微生物降解法等原料煤的预处理活化方法。基于棕黑腐殖酸与黄腐酸的溶解性差异,分别总结了棕黑腐殖酸与黄腐酸的纯化方法。概述了高纯度腐殖酸类物质在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及添加高纯度腐殖酸类物质的日用化学品研发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黄腐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黄腐酸的来源、组成、结构及应用现状,黄腐酸目前主要应用于农业、医药、保健美容和水产养殖方面,同时对黄腐酸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其中包括发酵法采用农业下脚料发酵生产黄腐酸、离子交换法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电渗析法用离子交换膜进行提纯。这些方法制得的黄腐酸纯度低,价格高,因此寻找一种简单、易行、廉价且高效的提纯方法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简要评述了近年以风化煤、褐煤为原料提取高活性黄腐酸的主要方法,主要涉及碱溶酸析法、催化氧解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有机溶剂提取法、硫酸一丙酮法等的研究及对其相关催化剂的研究做以展望。  相似文献   

4.
从不同地域低阶煤中分离筛选得到低阶煤降解菌群,选取其中降解能力最强的菌群,对其降解内蒙古霍林河褐煤产生的黄腐酸特性及产品效果进行初步研究,并与真菌(Penicillium sp,P6)降解内蒙古霍林河褐煤得到的黄腐酸进行比较,研究褐煤经不同微生物降解后黄腐酸的特性及生物活性的差别.结果分离得到优势降解菌群3个.紫外-可...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了解国内低阶煤分质利用的产物应用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介绍了低阶煤分质利用的工艺路线与转化路径,并对煤炭热解产生的3种主要产物(煤焦油、热解煤气、半焦)及其工业化应用现状作了阐述。总结了煤焦油、热解煤气和半焦的利用去向,并剖析了低阶煤分质利用目前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还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分析,认为依据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低阶煤的储量及其特点,以及国家对煤炭能源政策的引导,在攻克众多共性关键难题的情况下,低阶煤分质利用宜作为上游工序,同时下游配套煤-电-化一体化项目,这种园区项目组团模式的煤炭分质清洁利用将是实现低阶煤利用互利共赢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6.
矿源黄腐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化煤和褐煤为试验材料,通过酸提法和碱溶酸析法对黄腐酸提取率的对比,筛选出一种比较有价值的黄腐酸提取方法:混酸氧化提取法。其主要工艺为:风化煤或褐煤∶混酸(硫酸∶硝酸=7∶3)∶自来水=1∶0.3∶6,原料煤中首先加入混酸,搅拌均匀,在70℃条件下氧化40 min,然后加入自来水,60℃搅拌反应1 h,离心分离出黄腐酸清液。此法在黄腐酸含量较低的煤中应用较佳。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研发的预热燃烧技术已经实现半焦、残炭的高效燃烧和氮氧化物的低排放,突破了制约我国低阶煤分级转化的关键技术瓶颈。我国低阶煤储量接近5000亿吨,约占煤炭探明储量的42%。低阶煤的分级转化是指将煤炭通过热解或气化提取油气,剩余的半焦或残炭作为高品位洁净燃料燃烧发电的煤炭利用方式,可谓将煤炭彻底"吃干榨净"。  相似文献   

8.
<正>会议背景:低阶煤(包括褐煤、长焰煤、弱黏煤和不黏煤)在我国煤炭储量及目前煤炭产量中均占50%以上。为研究分析低阶煤综合利用技术,交流推广低阶煤干燥、热解、成型及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发展,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自2009年起,先后召开了8次专题研讨会,为行业发展和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家关于低阶煤综合利用的产业政策;从生产工艺、产品规模、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论述了低阶煤提质、低阶煤制油、低阶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制烯烃、低阶煤制乙二醇等低阶煤综合利用途径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①采用低阶煤提质技术可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煤炭利用的环境效益;②利用低阶煤制取油品、天然气、烯烃和乙二醇,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投资较少、经济效益较好的特点,市场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产地,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煤炭腐植酸和经过生物发酵人工合成的生化黄腐酸分别进行铝离子絮凝实验和酸化沉淀实验,发现煤炭腐植酸、腐植酸盐、棕惰酸、黄腐酸都同时具有被铝离子定量絮凝和在酸性条件下定量沉淀的特性,这类物质具有极其相近的化学特性。生化黄腐酸在上述两方面显示出与煤炭腐植酸十分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褐煤资源的附加值,探索了NaOH,KOH,LiOH,Na2CO3,NH3·H2O,Na2SO3,NaHCO3,Na4P2O7对萃取褐煤黄腐酸结构的影响。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褐煤黄腐酸,以不同弱碱性溶剂为萃取剂再经硫酸酸析,通过容量法测定黄腐酸的纯度,并对提取的褐煤黄腐酸进行光谱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碱液提取褐煤黄腐酸的产率不同,但质量浓度相近,其中LiOH提取黄腐酸的产率(质量分数)最高(5.12%);不同碱液提取褐煤黄腐酸的官能团种类相同,但含量不同,Na2CO3提取的褐煤黄腐酸羰基结构最少,NaHCO3做萃取剂时提取的褐煤黄腐酸的芳香度较高、羟基结构较多;不同碱液提取褐煤黄腐酸的E4/E6值明显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差距较大,Na4P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低阶煤的高效利用,分析了我国低阶煤的煤质特征,阐述了国内外低阶煤压缩成型、干燥脱水和低温热解3类提质加工技术的主要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低阶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内低阶煤干燥脱水和热解提质的主要示范项目,并对我国低阶煤的利用提出建议。低阶煤热解提质后产物具有水分低,发热量高,不易自燃,便于运输和储存等特点,提高了可靠性和利用率,是未来低阶煤提质利用的重要方向。低阶煤的提质加工应充分考察我国不同地区低阶煤的煤质特征,逐步发展工艺条件温和,过程简单,适合我国低阶煤不同组成及结构特点的机械热压脱水工艺,适合与电厂集成的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干馏技术等,同时开发多联产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硫酸-丙酮法从泥炭中提取黄腐酸,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控制。云南泥炭中水分、灰分、腐植酸和黄腐酸的含量分别为18.96%、32.47%、9.3%和5.73%。提取后再用容量法滴定泥炭中黄腐酸的含量,结果为6.60%。并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提取物的组成,验证所提取物为黄腐酸。  相似文献   

14.
煤炭黄腐酸和生化黄腐酸界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黄腐酸和生化黄腐酸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但对二者的界定和检测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方法,这直接影响了生产应用和检测分析。为此,作者对不同产地、不同工艺的煤炭黄腐酸和生化黄腐酸,做了不同酸浓度絮凝沉淀试验和分析检测.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试验情况,提出了对煤炭黄腐酸和生化黄腐酸新的界定方法和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15.
李宝才 《腐植酸》2008,(6):38-38
1研究方法 以云南金所褐煤经过氧化氢降解提取的黄腐酸为研究对象,利用透析的方式将黄腐酸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7个级分,并对每一级分进行研究,以期探讨黄腐酸结构组成特征,为黄腐酸的应用奠定一定的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腐酸是一种可溶于酸碱溶液的腐植酸组分,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黄腐酸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人们对黄腐酸各方面研究也越来越关注。本文从提取、分级、鉴定等方面系统阐述黄腐酸研发现状,并对目前黄腐酸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用电渗析法分离煤中的黄腐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新的黄腐酸提纯工艺方法 ,采用异相离子交换膜进行黄腐酸的电渗析提纯 ,黄腐酸经电渗析后的纯度可达 95% ,收率为 88.47% ;测试与分析表明 ,电渗析法对黄腐酸官能团结构无影响 ,电渗析试验未发生膜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低阶煤热解机理、热解技术及工艺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低阶煤与其他物质共热解技术,对比了现有低阶煤热解工艺的优缺点,介绍了一种新型小粒径低阶煤热解工艺,分析了低阶煤热解研究发展方向。加氢热解可有效提高煤气及焦油轻质组分产率,现多用于热解机理研究;催化热解催化剂分为裂解催化剂和加氢催化剂,碱金属、碱土金属为典型裂解催化剂,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为典型加氢催化剂,如何提高催化剂效率和寿命是当前研究重点。为加快低阶煤热解工业化进程,各低阶煤热解技术之间、低阶煤热解技术与工艺之间应形成耦合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大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越来越大。采用浮选作业,可以得到成分较高的细泥煤粒,而对于低阶煤,难以进行有效的浮选,使得低阶煤的生产难以形成有效的自动化生产。对于低阶煤的浮选捕收剂进行分析,采用醇、酮、醛类三类不同的有机物作为浮选捕收剂,在不同的药用量下对低阶煤样品进行浮选试验,对试验得到的样品从精煤产率及精煤灰分上进行分析,以此来得到醇、酮、醛类三类不同的有机物对低阶煤浮选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为低阶煤浮选的捕收剂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腐酸类物质在工业、农业、林业和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风化煤中存在丰富的黄腐酸,从风化煤中提取黄腐酸是风化煤非燃料利用,提高其附加值的重要途径。现有的黄腐酸提取工艺过程中,技术难度大,产量少,因此黄腐酸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黄腐酸的提取和表征方法,对各种提取方法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对黄腐酸的表征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