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晓华 《视听》2016,(7):149-150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节目中较为突出和典型的特点。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为了追求节目娱乐化的效果而安排的必要话语策略,最终以实现娱乐大众、提高受众文化生活、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的。如今在综艺娱乐节目中,主持人娱乐化的表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博受众一笑而已,而是要有能够将"高峰体验"带给观众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浅析《康熙来了》的主持风格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现今台湾综艺节目的代表之一,<康熙来了>凭借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主持风格,受到了港台及大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追捧,大众娱乐价值观深入人心.这让更多的电视人思考在电视娱乐化时代节目风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形成综艺节目独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电视作为集视听手段于一体的传播媒介,不仅为大众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同时也是大众文化生活和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电视节目中,充斥着大量娱乐化的明星综艺节目,这些节目以极高的曝光度和夸张的内容设置夺得大众的眼球,占据着电视节目的市场。本文将依据我国目前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从定位、用户心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三个方面分析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策略,从而有效发挥文化节目独特的教育功能,制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  相似文献   

4.
孟越 《传媒》2017,(18)
作为电视媒体中重要的节目构成,综艺节目以其轻松活跃、消遣娱乐的节目定位,迅速收获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与高度的关注热情,成为各卫视之间争夺观众与收视率的法宝之一.近几年,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呈井喷式发展,然而在节目同质化严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如何应对挑战,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创新之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将立足山西卫视综艺节目《歌从黄河来》,探索综艺节目在传承、推广、创新领域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5.
唐熙  伍嘉慧 《视听》2023,(7):106-109
媒体融合时代,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要想从迷思中找回自我,实现破局,应在以下几方面发力:在制作上,实现技术赋能综艺,打造高精尖人才团队,往个性化、专业化方向前进;在节目内容上,秉持守正创新理念,挖掘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避免过度娱乐化;在节目传播上,构建互联网思维,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与受众更好地互动。媒体融合不是过去时,也不是将来时,它永远是现在进行时。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媒体融合进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媒体娱乐业增长最快的国家,娱乐文化正逐渐成为电视的主流节目,每年以25.2%的速度增长,即便历经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也依然呈现“口红效应”,红红火火地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媒体娱乐市场。纵观这些年综艺节目的发展路程,由电视经营产业化转型而引发的电视艺术格局的重组,导致了电视艺术表现形式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7.
电视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平台。同时,电视又是一种供人们娱乐消遣的工具。在这一功能中,娱乐节目扮演着重要角色。电视娱乐节目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运用各种电视化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以及相关可提供娱乐的内容进行二度加工与创作,并以晚会、栏目或活动的方式予以屏幕化表现的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8.
赵娜 《出版广角》2016,(21):74-76
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迅速发展,已成为综艺节目发展的主力.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为弘扬传统文化和引导价值取向提供了平台和窗口,而如何平衡娱乐大众与传承文化两者间的关系,也成为文化类真人秀甚至整个真人秀行业发展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的电视娱乐综艺节目在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要想取得改革的成功,就要创新属于电视台自身的新节目,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而娱乐综艺节目要重点关注节目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融入各类全新的想法,实施较为深入的计划,促成具备现实意义的节目战术与内容,这样,国内的电视娱乐综艺节目才可以突破瓶颈,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娱乐节目作为电视节目最活跃的节目形式之一,以娱乐大众作为节目主要卖点,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但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接收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上《奇葩说》《吐槽大会》《火星情报局》等网络综艺节目的纷纷崛起,电视娱乐节目的收视率开始出现下滑趋势,面临更加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本文主要从电视娱乐节目的节目定位、内容创新、传播渠道、营销手段四个方面探究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工作者提高电视娱乐节目影响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开始展露头角,成为电视行业的新亮点。以《奇葩说》为典型代表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显示出大众娱乐、意见表达、大众教育几种传播功能,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和局限。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要在把握好文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的平衡的基础上,传递好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前民众消费意识和娱乐意识的迅速提高,许多广播电视节目为了赚取收视率而过分地迎合当前大众的娱乐口味,将过多的娱乐化语言用于广播电视节目之中,这不仅违背了国家对于电视媒体的相关条例规定,同时也是对广大民众的一种语言误导。因此作为广播电视节目工作者,我们应该承担起电视媒体对于标准的普通话的推广责任,在语言规范方面起到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为民众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3.
当新闻传媒的概念逐渐被大众传媒的概念所替换.当电视的舆论功能逐渐被电视的大众文化功能所丰富的今天.娱乐已经成为了包括电视在内的所有媒体至关重要的内容。为观众提供快乐、轻松、释放和宣泄.不仅是观众获得心理平衡的需要.也是社会达成精神和谐的需要。应该说.伴随社会的消费化、文化的娱乐化、电视的平民化、节目的市场化、收视的体验化.中国电视最近10年一直被娱乐节目推动着发展,电视剧、综艺节目、电视演唱会、益智节目、真人秀节目、脱口秀这六种娱乐节目形态成为了除新闻节目、专题节目之外电视荧屏的主力军。2002年开播的东方卫视,定位于“新闻见长、影视支撑、娱乐补充、体育特色”,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国内外电视文化的激烈碰撞提供了良好契机。就碰撞的结果来看,传统型综艺节目的定位及单一化表现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国人日渐复杂的娱乐诉求。基于此,目前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开始使用"跑马圈地"的方式进行创新,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跟风、模仿等导致节目同质化的问题。如此,拟突破现有发展障碍谋求可持续发展,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势必需要明确自身创新的定位。基于社会责任和媒体责任的履行要求,建议我国综艺节目在创新模式构建中,需要结合自身责任和受众需求,重新思考节目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电视综艺节目是当今电视媒体非常重要的节目类型,其发展已进入瓶颈时期,克隆化、同质化成为电视媒体人必须解决的问题。2011年5月,深圳卫视一档全新的怀旧类综艺节目《年代秀》的开播,无疑让电视受众、电视媒体人眼前一亮,在栏目的策划中通过对代际元素的合理运用,可以让不同年龄阶段的电视受众在节目中找到各自的情感共鸣,有效解决了电视综艺节目仅为年轻人制作的问题,扩大了受众范围。它的开播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新的节目形态,有效地解决了电视综艺类节目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侣行》打破了中国市场真人秀节目娱乐至上的特性,从受众本位出发,制作一档融合生活体验与文化交流的真人秀节目。《侣行》的播出不仅受到了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而且还获得多家媒体的报道。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探讨了《侣行》节目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引出在自媒体发展浪潮中,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思考。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电视综艺节目低俗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电视综艺节目中娱乐至死的恶性循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内容上过于追求感官、刺激的内容为大众所诟病,媒介的管理者也一再颁发政令对其不断的进行调整。本文着重从经济、社会与受众三个主要层面来分析电视综艺节目低俗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再也不是简单地寻求物质生活的满足,更增加了精神生活满足的一面。与此同时,市面上开始出现了综艺节目、娱乐文化,当前我国综艺节目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综艺节目无论是从节目本身还是语言表达方面都体现着娱乐文化。下面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其内容、言语表达等的娱乐化,从而对我国当代电视综艺节目娱乐文化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孙瑛 《新闻界》2014,(1):28-31
在当前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明星成为重要的元素,并以一种跨界和流动的形象重构和再生产来完成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提供给大众更多的娱乐。本文主要研究的正是在当前中国消费文化语境中电视综艺节目里明星形成重构与再生产,从三个面向来论述明星在电视综艺节目的劳动体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终端迅猛崛起,传统电视媒体的垄断优势被迅速瓦解,接踵而至的是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之中,传统电视媒体的深度新闻节目尚能依靠深度报道和权威解读立足,以真人秀为代表的大型综艺节目也能以规模优势取胜,而以轻松化和娱乐化为特点的传统电视娱乐资讯节目则优势不再,深陷生存困境之中.如何在困境中夹缝求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